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5分)人类祖先与森林古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学会用火D.产生语言

2.(1.5分)下列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婴儿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B.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C.进入青春期后,人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D.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3.(1.5分)在“我青春,我健康”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现点你认同的是()

A.经常与家长交流思想,接受长辈们的指导

B.为了避嫌,男、女同学应该拒绝课下交流

C.狂热追星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要管我

D.与同学闹矛盾后,暗暗下决心再也不理他

4.(1.5分)小明不爱吃蔬菜水果,最近刷牙时牙龈总爱出血,其原因可能是体内缺少()

A.维生素CB.维生素B1C.维生素AD.维生素D

5.(1.5分)谷类和薯类食物富含淀粉,是城乡居民的主食。淀粉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和最终分解成的物质分别是()

A.口腔、麦芽糖B.口腔、葡萄糖

C.胃、脂肪酸D.胃、氨基酸

6.(1.5分)周末,小丽为家人做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排骨和麻婆豆腐。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A.醋溜白菜B.馒头C.清蒸鲤鱼D.鸡蛋羹

7.(1.5分)下列属于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是()

A.B.

C.D.

8.(1.5分)人体呼吸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上述属于()的过程。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9.(1.5分)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某种细胞释放凝血因子,推测豚鼠的这种细胞是()

A.血浆B.红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

10.(1.5分)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关于该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管壁的内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

C.管内血液由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D.是中医“号脉”所指的“脉”

11.(1.5分)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安康长寿”。下列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B.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C.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

12.(1.5分)小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他的血型为AB型,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给他输入的血液为()

A.O型B.AB型C.B型D.A型

13.(1.5分)如下表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几项指标数据,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

红细胞蛋白质水尿素无机盐

++961.81.9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g/100mL)

A.肾静脉B.肾小球C.肾小管D.膀胱

14.(1.5分)我们能看清远近物体,主要是眼球中有能调节曲度的()

A.角膜B.晶状体C.玻璃体D.视网膜

15.(1.5分)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小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6.(1.5分)小青的手指碰到热水时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

A.皮肤,脊髓B.皮肤,大脑

C.手部肌肉,脊髓D.手部肌肉,大脑

17.(1.5分)观看比赛时,球迷们都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该变化主要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分泌该激素的腺体是()

A.胰腺B.肾上腺C.性腺D.甲状腺

18.(1.5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B.人口过度增长

C.毁林开荒D.灾害频繁

19.(1.5分)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污染B.农药污染

C.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D.地震

20.(1.5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塑捡塑”。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B.更多开展种植花草

C.提倡单车出行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0分)

21.(3分)人体的消化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蛋白质的消化从开始,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水解为才能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22.(8分)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5所指的是,内流血。图中7所指的是,内流血。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径叫。

(3)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4)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它是循环的起点。

23.(7分)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某人在完全休息和运动两种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

汗液尿液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1001800300

运动(一天)2000500600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运动这一天散失的水量要比休息这一天的,说明人在运动时应该适当补充。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好处是;同时尿液量比休息时也减少了,原因是。

(3)运动时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明显,这是因为运动时呼吸频率、呼吸加深,人的体温也会略有。

24.(6分)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的人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是由于其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可以配戴透镜矫正。

(2)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形成,需经过:外耳道→→听小骨→内的听觉感受器→→中的一定区域。

25.(6分)今年3月27日,你参加了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本届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并释放出气体。

(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作用。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4)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说一例即可)。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择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5分,共30分)

1.(1.5分)人类祖先与森林古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工具C.学会用火D.产生语言

【分析】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解答时可以从人类进化的过程、直立行走的意义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2.(1.5分)下列关于人的生殖与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婴儿出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B.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C.进入青春期后,人的性器官迅速发育

D.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分析】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是青春期形态发育的一个显著特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解答】解:A、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A错误。

B、怀孕是指胚泡植入子宫内膜的过程。B错误。

C、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所以进入青春期后,人的性器官迅速发育。C正确。

D、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胚胎发育和营养及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3.(1.5分)在“我青春,我健康”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下列现点你认同的是()

A.经常与家长交流思想,接受长辈们的指导

B.为了避嫌,男、女同学应该拒绝课下交流

C.狂热追星是我自己的事情,别人不要管我

D.与同学闹矛盾后,暗暗下决心再也不理他

【分析】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解答】解:A.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内心世界逐渐复杂,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长辈们指导,A正确。

B.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初期与异性疏远,到逐渐与异性接近。男、女同学应互相帮助,集中精力学习,相处有礼有节,B错误。

C.狂热追星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大人的金钱,严重耽误自己的学业,如果明星不能起正能量作用,还会教坏孩子,C错误。

D.与同学闹矛盾后,通过文体活动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1.5分)小明不爱吃蔬菜水果,最近刷牙时牙龈总爱出血,其原因可能是体内缺少()

A.维生素CB.维生素B1C.维生素AD.维生素D

【分析】维生素既不是构成组织的主要原料,也不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作用却很大。

【解答】解:A、维生素C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会患坏血病。坏血病的症状是皮下、牙龈出血,故A正确。

B、人体缺乏维生素B1时易患脚气病,故B错误。

C、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夜盲症,故C错误。

D、人体缺乏维生素D时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营养物质的作用与缺乏时症状即可解答。

5.(1.5分)谷类和薯类食物富含淀粉,是城乡居民的主食。淀粉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和最终分解成的物质分别是()

A.口腔、麦芽糖B.口腔、葡萄糖

C.胃、脂肪酸D.胃、氨基酸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解答】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故选:B。

【点评】掌握三大有机物消化的起始消化部位和最后分解后的产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1.5分)周末,小丽为家人做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排骨和麻婆豆腐。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A.醋溜白菜B.馒头C.清蒸鲤鱼D.鸡蛋羹

【分析】我们所吃的食物能为人体提供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为了满足人体每天对能量和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们的营养必须合理。

【解答】解:小丽设计的这份午餐食谱中,米饭、红烧排骨、麻婆豆腐主要提供了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缺乏维生素,应补充蔬菜水果类。醋溜白菜是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所以应增加的食物是醋溜白菜。可见A正确。

故选:A。

【点评】掌握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1.5分)下列属于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的是()

A.B.

C.D.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

【解答】解:A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肝脏和D胃属于消化系统,C肾属于泌尿系统。

故选:A。

【点评】肺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要重点掌握。

8.(1.5分)人体呼吸时,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上述属于()的过程。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分析】呼吸全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依次是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解答】解: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又叫肺的通气: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里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A不符合题意。

B、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B符合题意。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即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组织里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人体的气体交换过程。

9.(1.5分)研究发现,“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某种细胞释放凝血因子,推测豚鼠的这种细胞是()

A.血浆B.红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解答】解: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作用;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三七”提取物能使豚鼠的某种细胞释放凝血因子,豚鼠的这种细胞是血小板。

故选:C。

【点评】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知识点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该注意。

10.(1.5分)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关于该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管壁的内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

C.管内血液由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D.是中医“号脉”所指的“脉”

【分析】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静脉血管。

【解答】解:A、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静脉瓣),A正确。

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B正确。

C、静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C正确。

D、临床上号脉的血管是桡动脉,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血管的特点。

11.(1.5分)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安康长寿”。下列有关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B.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C.高血压对身体健康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

【分析】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

【解答】解:AB、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AB正确。

C、高血压和低血压都会影响身体健康,C错误。

D、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膳食要求饮食结构合理,营养平衡;适量运动还有助调节心理平衡,有效释放和缓解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D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血压的相关知识。

12.(1.5分)小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他的血型为AB型,在正常情况下应该给他输入的血液为()

A.O型B.AB型C.B型D.A型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注意:虽然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首选的原则是输同型血。

13.(1.5分)如下表为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几项指标数据,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

红细胞蛋白质水尿素无机盐

++961.81.9

注:“+”代表超过标准值(单位g/100mL)

A.肾静脉B.肾小球C.肾小管D.膀胱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解:当肾小球发生炎症病变导致通透性增大,正常人不能透过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也被过滤到肾小囊,进而通过肾小管形成血尿或蛋白尿。所以,某人尿常规化验结果中指标数据显示其尿液中含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据此判断此人肾脏中发生病变的部位是肾小球。

故选:B。

【点评】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

14.(1.5分)我们能看清远近物体,主要是眼球中有能调节曲度的()

A.角膜B.晶状体C.玻璃体D.视网膜

【分析】眼球的结构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和内膜(视网膜)。

【解答】解:外界物体发出的光线,通过眼的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发生折光,最后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清晰的物像。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因此,在眼球的结构中,调节眼球曲度的是晶状体。

故选:B。

【点评】掌握眼球的结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5.(1.5分)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B.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C.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D.小脑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解答】解:A、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A正确。

B、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B正确。

C、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是脑与躯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C正确。

D、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其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D错误。

故选:D。

【点评】理解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1.5分)小青的手指碰到热水时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的效应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

A.皮肤,脊髓B.皮肤,大脑

C.手部肌肉,脊髓D.手部肌肉,大脑

【分析】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解答】解:当手碰到高温物体后,首先通过手部皮肤内的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手部肌肉,手部肌肉收缩,完成缩手反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掌握缩手反射产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7.(1.5分)观看比赛时,球迷们都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该变化主要与肾上腺素的分泌有关,分泌该激素的腺体是()

A.胰腺B.肾上腺C.性腺D.甲状腺

【分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影响。

【解答】解:A、胰腺分泌胰液,A错误。

B、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B正确。

C、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性腺发育和维持第二性征,C错误。

D、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分清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症,是解题的关键。

18.(1.5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B.人口过度增长

C.毁林开荒D.灾害频繁

【分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如果不遵循生态平衡的原理,就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

【解答】解:人口过快增长,势必会造成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垃圾等,不断排放到环境中;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或掠夺性利用,例如盲目毁林开荒、滥砍森林、水面过围、草原超载等,都会使环境质量恶化,产生近期或远期效应,使生态平衡失调,是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的主要原因。

故选:B。

【点评】人们开发和利用了自然资源使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是生态平衡失调的重要原因.

19.(1.5分)酸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很大,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二氧化碳污染B.农药污染

C.大气中二氧化硫过多D.地震

【分析】酸雨主要是一些酸性气体升到空中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使雨水酸化.罪魁祸首是煤、石油大量燃烧生成的酸性气体,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解:酸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氧化物过多,这些酸性氧化物结合水形成相应的酸性物质会引起酸雨。火山爆发能引起酸雨,但不是主要原因;农药污染会污染土壤和水,不会引起酸雨;二氧化碳污染会引起温室效应,不会形成酸雨。

故选:C。

【点评】酸雨的产生是大气污染的结果,所以我们都应保护环境。

20.(1.5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塑捡塑”。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进行垃圾分类B.更多开展种植花草

C.提倡单车出行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两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

【解答】解:A、垃圾分类回收能减少污染、对资源进行重复利用,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更多开展种植花草有利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利于环境保护,B不符合题意。

C、提倡单车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利于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

D.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污染环境,不利于环境保护,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理解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是答题关键。

二、简答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30分)

21.(3分)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蛋白质的消化从胃开始,蛋白质在消化道内最终被水解为氨基酸才能被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食物中的分子物质必需在消化道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所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叫做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最终在被小肠内被吸收。

故答案为:消化道和消化腺;胃;氨基酸。

【点评】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及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2.(8分)如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5所指的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图中7所指的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2)血液由2射出,流经5、6到3的循环途径叫肺循环。

(3)由M到N处,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加(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心脏结构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它是体循环的起点。

【分析】图中1是右心房,2是右心室,3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5是肺动脉,6是肺静脉,7是主动脉,8是上下腔静脉。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解答】解:(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动脉血。因此,图中的5所指的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图中7所指的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2)结合分析可知:血液由2右心室射出,流经5肺动脉、6肺静脉到3左心房的循环途径叫肺循环。

(3)由M到N处,血液中的氧气、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进入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4)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该组织强有力的收缩,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其中4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距离最远,需要的动力最大。故左心室壁最厚,它是体循环的起点。

故答案为:(1)肺动脉;静脉;主动脉;动脉;

(2)肺循环;

(3)氧气、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加(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4)左心室;体。

【点评】正确认识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和各箭头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23.(7分)在环境和进食相同的条件下,测定某人在完全休息和运动两种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所散失的水分(毫升),结果如下表。

汗液尿液呼出气体

休息(一天)1001800300

运动(一天)2000500600

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运动这一天散失的水量要比休息这一天的多,说明人在运动时应该适当补充淡盐水。

(2)运动时汗液显著增多,好处是利于散热;同时尿液量比休息时也减少了,原因是水分主要以汗液形式排出。

(3)运动时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明显增加,这是因为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加深,人的体温也会略有降低。

【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等。排泄的途径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通过肺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

【解答】解:(1)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运动的一天失水总量多,应适当补充淡盐水,以保持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运动时汗液分泌增多,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有利于散热;运动时,水分主要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所以尿液量比休息时减少。

(3)运动状态下,呼吸频率增快,所以通过呼气散失的水量增加,人的体温随着水分的蒸发也会略有降低。

故答案为:(1)多;淡盐水

(2)利于散热;水分主要以汗液形式排出

(3)增加;加快;降低

【点评】掌握排泄的途径及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24.(6分)人从外界接收的各种信息中,听觉信息数量仅次于视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的人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是由于其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的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矫正。

(2)从外界的声波到听觉形成,需经过:外耳道→鼓膜→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