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新教材)第二单元《老子》四章知识点清单6《老子》四章《老子》四章三十辐①共一毂,当其无②,有车之用。三十根辐条共同占有一个车毂,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埏埴③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和泥制成器皿,器皿的功用正是产生于器皿的“无”。凿户牖④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屋室的功用正是产生于屋室四壁内的“无”。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①辐:车轮的辐条。②无:指车毂的中空处。③埏(shān)埴(zhí):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④户牖(yǒu):门窗。章解
本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车子、器皿、屋室等事物,论述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强调了“无”的用处。企①者不立,跨②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是者不彰,自伐③者无功,自矜者不长④。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没有功劳,自我夸耀的也不能长久。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⑤,物或恶之,(这些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故有道者不处⑥。(第二十四章)所以有道的人不会这么做。①企:踮起脚跟。②跨:抬起一只脚向前或向左右迈越。③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④长:长久。一说读zhǎnɡ,意思是得到敬重。⑤行:同“形”。⑥处:为,做。章解
本章强调了一个人立身处世应谦恭自守,急于表现和贪功冒进是没有好结果的,因为这不符合大道与大德的根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智。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自胜者强①。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②。战胜自己的人坚强。知道满足的人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失其所者久③,死而不亡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者寿④。(第三十三章)这就是寿。①强:坚强。②强(qiǎnɡ)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③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④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章解
本章论述个人品行修养。一个人能“自知”“自胜”“知足”“强行”,才能延续他的精神生命。其安易持①,其未兆易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谋②,其脆易泮③,其微易散④。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在混乱未产生时就进行整治。合抱的大树,生于毫末⑤;九层之台,起于累土⑥;千里之行,由细小的萌芽生长而来;九层的高台,从每一筐土筑起;千里的远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从脚下开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因此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所以不会坏事;无所把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⑦成而败之。所以不会失去。普通人行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像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对待结尾,就不会有失败的事。是以圣人欲不欲⑧,不贵难得之货,因此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重视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不学⑨,复⑩众人之所过,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来辅助万物的自然运行而不妄加干预。①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②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③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④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⑤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⑥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⑦几(jī):接近。⑧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⑨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⑩复:弥补、补救。章解
本章阐述事物发展的规律,说明“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分别是以“毫末”“累土”“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由小变大、积少成多的道理;同时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预先谋划,提前准备,慎始慎终,只有从小处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评点赏析本章中,老子用车子、器皿、屋室等设喻,通过对“有”和“无”的辩证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没有“无”,就不能发挥“有”的作用,论证了事物正是借助了“无”才发挥了价值和作用的道理。本章从反面提出问题,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设喻,论证“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本章运用排比的手法列举并阐释了四种人生态度(“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作用,强调人要加强自我修养。本章开头,四个“易”字呈现的内容讲的是做事要善于把握先兆,抓住苗头,因为凡事在初始阶段更便于控制、利于解决。接着借“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事
例,阐述“慎始”的重要性,说明要实现远大的目标,必须重视细微处。而后通过“为者”“执者”与“无为”“无执”的对比,说明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因此圣人主张无为而治,对权柄没有执念。然后阐述“民之从事”,强调“慎终”的重要性。只有慎始慎终,才能顺利完成各种事情。而众人行事,经常会犯过错,所以圣人主张“欲不欲”与“学不学”,即无欲无求,不妄动妄为,唯有如此,才可“辅万物之自然”。一、重点剖析1.如何理解第十一章中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他的见解与常人的见解有何不同?答案:(1)事物包含“无”和“有”两个方面:“无”是抽象的,无色、无声、无形;“有”是具体的,有色、有声、有形。不同的事物能带给人不同的便利,如车子可载运货物,器皿能盛东西,屋室能居住,这些都是“有之以为利”。但真正起作用的恰恰是这些事物中“无”的部分,故称“无之以为用”。“有”的部分只有借助“无”的部分才能产生实用价值,因此不能否认“无”的特殊作用。(2)常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往往忽略“空”和“无”及其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的。老子:把“无”的作用凸显出来,论述“有”和“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没有所谓“有”。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2.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答案:(1)“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自己的内心,是明于道的心灵之明。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自知者是内外皆明的,比知人者境界更高。(2)“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3.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劝学》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有何异同?答案:(1)相同之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2)不同之处。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收了老子的部分观点。但荀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二、写法赏析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老子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抽象的哲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车”“器”“室”三种常见的事物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两个方面,且二者对立统一,相依相生,强调了“无”的作用。第二十四章中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等社会现象,告诉人们做事要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第六十四章中用“合抱之木”“九层之台”等具体可感的自然现象来阐述积累的重要性。2.善用逆向思维老子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句中,“自伐者”“自矜者”及“欲不欲”“不贵”都是从反面提出问题,却分别论证了“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做事要慎始慎终”的道理,这些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3.句式运用独具一格善于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式,同时又注重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句式在整齐之中又富于变化。选文中,“合抱之木……始于足下”等排比句的运用,既使论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使文章雄健有力、气势磅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整齐的句式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蕴含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等散句的运用,使句式富有参差变化之妙,使文章的表达更加自由而充分,说理更加明晰而透彻。三、思维提升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这句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理解和看法,并和同学们分享交流。观点一
所谓“有用”,一般人的理解是指物质之用、功名之用、富贵之用。以此观之,文学确实不如科学“有用”。但如果从哲学的视角来看,文学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的“世界观”,科学则更多的是教人以“方法论”,虽然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依存,但显然“世界观”更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有了高于现实的信仰,就如康德所言的“仰望星空”一样,它给生命以方向和希望。就像苏轼,政治失意,远谪黄州,人生遇到低谷。但当他让生命融入天地自然,认识到“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他就成了名垂千古的东坡先生。苏轼在所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母婴护理培训大纲
- 2025至2030年普通双波峰焊锡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新型不锈钢齿轮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成都旅游业前景预测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小公共汽车客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凹凸板中型货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全自动手按起子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旅游业前景预测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批发行业发展调研及投资趋势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封罐机行业发展预测及投资策略报告
-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联培训)
- ISO9001-2015质量手册和全套程序文件
- 重大危险源识别表
- 《上海市奉贤区小区机动车停放管理工作调查报告》4300字
- 申请结婚报告表实用文档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档案》模板
- 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 YY/T 1492-2016心肺转流系统表面涂层产品通用要求
- YS/T 1028.3-2015磷酸铁锂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磷量的测定磷钼酸喹啉称量法
- JJF 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写规则
- GB/T 665-2007化学试剂五水合硫酸铜(Ⅱ)(硫酸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