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歌苓的女性形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1.gif)
![论严歌苓的女性形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2.gif)
![论严歌苓的女性形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3.gif)
![论严歌苓的女性形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4.gif)
![论严歌苓的女性形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48b2fb799271e2d0746495a9dbaa0ce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严歌苓的女性形象
在新时期的文学批评中,大众概念是陈思和在20世纪90年代发表的两篇文章《民众沉没》和《民众恢复》中提出的。他认为:民间作为审美的文化空间,表现为以自由自在的原始生命活力紧紧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知识分子的民间立场的一个主要层面是依据底层劳动人民的价值准则、思想情感、审美标准去写作。有了这种民间的价值立场,知识分子就有可能在“自在民间藏污纳垢”的状态中,发现具有审美意义的、诗性的艺术世界。女性在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的诗学观照中,充分体现了在这种视角下的文化审美所能达到的艺术境界。莫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发表了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这一颇为招人眼的书名在当时曾引起不少学者的所谓“商业性特征”、“媚俗现象”等批评。我却深切意识到这本书的严肃与厚重,感受到扉页上“谨以此书献给母亲在天之灵”背后作家长歌当哭的悲悯情怀,对“丰乳肥臀”四个字所具有的女性韵致有了更为形象和深刻的理解,为作家独特而现代的艺术感觉及艺术把握所折服。严歌苓在《扶桑》、《少女小渔》、《第九位寡妇》等小说中塑造的扶桑、小渔、王葡萄等女性形象,一再让我想起“丰乳肥臀”这一带有女性韵味的美丽词汇,感受到它温润的美好内涵和高洁华美的独特风韵。下面我从女性在民间视角下所蕴涵的温润的母性韵致、民间的日常劳动情趣、简单与执拗的性格情韵几个方面,解读扶桑、小渔、王葡萄等女性形象及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女性身体层面的自我书写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审美中,对女性体态美的欣赏一般仅仅局限于亭亭玉立、绰约多姿、仪态万方这种整体而又朦胧的状态,而且更欣赏那种弱柳拂风般柔心弱骨的女性。在他们眼中,皱着眉头的西施、咳嗽着的林黛玉都有着娇媚的女性美感,三寸金莲引发的一步三摇走路姿态更是招人怜爱。这种审美文化与儒家男权中心意识密切相关,“女子无才便是德”导致了女性在思想上的贫乏,“三寸金莲”限制了女性在体力上的发展。这种限制能够使女人在“从父、从夫、从子”的“父系文化”氛围中安分守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再无德、无能、无力的男子,在家中也可以一手遮天,独断专行。近年来新生代女作家惯于动用自己女性的天然资源来强化其女性主义文本的力量,把女性身体作为艺术创作唯一可用之媒介,在“独身女人的卧室”里,顾影自怜:“四肢很长,身材窈窕/臀部紧凑,肩膀斜削/碗状的乳房轻轻颤动/每一块肌肉都充满激情”。(P237)显示了一种强烈的身体性自恋倾向。这种女性的身体性自恋描写以其僭越姿态和越轨笔致,在颠覆男性中心文化所推行的性政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事实上这种身体性自恋写作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这种女性的自恋和自我赞美使用的往往还是男性的眼光,这使她们的自恋沦为一种“被看”状态,因此这种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消解了女性“自我书写”的意义。实际上女性的身体性自恋是女性对自身美的误读,对女性身体美(“三围”、肤色、发质)的过分推崇只能导致女性的自我异化,它不仅使中老年女性成为男性文化圈中的“边缘人”而遭受冷落,也使大部分青春女性失去了美的签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特别是在粗糙的生存第一的广大民间,长期的、艰苦的、在社会底层挣扎的生活,反而使人们更欣赏那种动感的、带点野性的、富有盎然生命力的“丰乳肥臀”的女性美。对那种弱女子,民间认为只能供奉观赏很难同甘苦共命运;对那些具有小资情调的自恋女子,更是敬而远之。因此,“丰乳肥臀”的女子在民间视角下充盈着丰沛的女性韵味。在市民的视界里,父母看到儿子带着一位“丰乳肥臀”的未来儿媳回家时,会格外欢喜,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女人不但吃苦耐劳,还能够多生多养。作家严歌苓笔下的扶桑、小渔、王葡萄充分体现了这种来自民间大地的内在生命能量和艺术审美的标准。她这样描写小渔:“她人不高不大,却长了高大女人的胸和臀,有点丰硕得沉甸甸了”(P1400),她丰硕的“胸和臀”让年老的女人瑞塔都好奇了,以至于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要亲眼看看是真是假。当然,作家在小说中着力突出小渔的女性特征是有着独特写作意图的。她在《弱者的宣言》中说:“善良或许是人们渐渐离开野蛮,渐渐与动物式的生活拉开距离时出现的。是宗教出现时人们发现了善良的美丽和价值,善良是标介在人和畜之间的第一个标识。女性在此时发现自己天生就有的恻隐之心。”(P1445)这位具有鲜明女性特征的女士小渔,其特质是天生就有恻隐之心,因此她吃苦耐劳,宽容忍让,事事时时都为他人着想,“什么原因,妨碍了他成为一个幸福的父亲和祖父呢”“他愿意涨房价就涨吧,不就10元钱吗就让老头这般没出息地快乐一下吧。”在《第九位寡妇》中,作家给小说的女主人公取名“葡萄”,以干燥的环境下生长出甜蜜多汁的果实,影射女主人公的女性体味,含有丰富的象征寓意。小渔、葡萄、扶桑“丰乳肥臀”的女性体味始终是同善良勤劳、自我牺牲等美德高度结合在一起的,她们美丽善良之心与女性特征相得益彰,显得高洁华美,熠熠生辉。因此,与其说“丰乳肥臀”显示着温润可人的女性体味,不如说它更是母性特色的体现,是一位伟大母亲的标志。《第九位寡妇》中最重要的一个意象,就是在门缝里看到的各种各样的腿。腿,意味着肆意践踏,意味着战争不断,意味着男人在争夺这个世界;同时这个充满腿的世界又需要女人来收拾残局:洗涤、安抚、救护、包扎、埋葬,并且生出新一代的士兵,这就是20世纪我们大慈大悲、多灾多难的母亲的命运。正因为如此,莫言把悲怆的史诗《丰乳肥臀》献给了母亲的在天之灵。而这仁爱宽厚的垂泪慈母也正是扶桑、小渔、葡萄们的形象特征,她们永远是人类的庇护神,她们的爱心使她们能够凭着生命的自身能力,使自己的力量变得格外强大,并且超越人世间的一切利害纷争。“她嘴角上翘,天生的两撇微笑,一切都使那巨大的苦难变成对于她的成全。受难不该是羞辱的,受难有它的高贵和圣洁。这些是克里斯在60岁想到的,用了他几乎一生才想到的。他想到她长辞般的微笑,只有母性有这样深厚的宽恕和满足。”(P90-91)本来扶桑、小渔、葡萄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而在男权意识颇重的社会里,作为女性的她们又是双重的弱者,但她们却都表现了自由自在、自主自立的强者的生存姿态。小渔在与男朋友及“假丈夫”意大利老头相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勤劳善良、宽容忍让、甘于奉献的母性美德;而葡萄虽为寡妇身份,但无论是对公爹无微不至的照顾,还是与几个男人的关系,也都体现了她颇为自主的强者风范。母性爱的本能与自我牺牲的本能,使她们如此慈悲与宽厚,拥有伟大的力量,成为了天地间的真正强者,能够保护和孕育鲜活的生命,这正印证了“女人是弱小的,母亲是强大的”这句民间俗语。也正是这种伟大而有力的母性情怀,才使她们在底层社会的艰难挣扎中显示出强大、坚忍以及富有蓬勃生命力的一面。相比较而言,在对这种温润的母性韵致的审美观照中,作家对王葡萄这一形象的把握更为恰当。在《少女小渔》中,虽有“都说这种女人会生养,会吃苦劳作,但少脑筋。少脑筋往往又多些好心眼”这类文字的铺垫,但小渔“第一次上床是跟一个快死的病人”,原因仅仅是不能“我有饭却饿着你”。她的这种逻辑令人匪夷所思。显然这种情节展示得更多的是小渔的“少脑筋”、“无自我”,而不是什么“好心眼”。作家无论如何不能忘掉她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着的,人的主体意识不可能完全消失,个人感觉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在《第九位寡妇》中,王葡萄面对像“疯牛”一样的未成年人春喜,表现了坚决的拒绝与拼命的抵抗;在和几个男人的关系中,她也颇有自我,较好地展示了作为一个独立女人的主体性以及来自生命本身的欢愉和力量。日常与色彩的冲突劳动在作家严歌苓笔下有着一种心旷神怡的灵动美。扶桑、小渔、葡萄的面目表情可能是含糊不清的,而她们的手和脚却是作家着力描写的。葡萄“三个手指尖撮出点红辣子面,举在锅上,左手一面转着锅,右手的手指尖捻了捻,把辣子面撒进香味冲鼻的蝗虫里……这样细细匀匀地焙,盛出来又脆又焦,外酥里嫩,盐味入得正好,又均匀,辣子刚焙到好处,焙久了不香不辣。”“她干活儿,手、脚、身段都不多一个动作,都搭配得灵巧轻便。”这里所展示的劳动者及其劳动过程都有着一种无穷的魅力,有着说不出的愉悦,有着一种富有诗意的美感。而且不仅如此,尤其具有现代意味的是,作家所展示的劳动都带有简单的、琐碎的、世俗性的、日常性的特征,它的价值可能仅仅是使脏的东西变干净了,使杂乱的环境变整洁了、舒适了,使粗糙的、简陋的工具变得精细了、美观了等等。这种日常生活性的劳动,与主流意识形态中赞颂的“劳动光荣”中“创造财富与利润”的“劳动”有着本质的区别。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诞生在社会的深重苦难之中,它一开始就承载了“启蒙”“救亡”等沉重的负荷,也一直传达着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所给予作家的焦虑和悲哀,因此这种劳动是大部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所不屑做的,认为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并且在20世纪百年文学主流中一直被忽略,其价值始终处于被遮蔽状态。我们在阅读中国文学作品或中国文学批评中,经常能够感觉到,用“无聊”来修饰“生活琐事”、认为做家务“浪费宝贵时间”的观点几乎是一部分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即使在近20年新写实作家所展示的灰色生活场景中,描写人生之难之痛之苦,也大都是通过绵延的日常生活来达到的。著名学者曹文轩对新写实小说评价道:“这个细节足以让我们领略到了庸碌的‘日常生活’所具有的重量。在更多情况下,这种生活是折磨人、软化人的,使人在没有痛苦之中,走失了自己,消耗了一生。试想,哪一天你如果走进厨房,想收拾一下那厨房,你会因为清除那些垃圾、油污与斑点等而流失掉半天乃至一天的生命。这半天或一天,你既无战场上的壮举,又无创造历史的那份豪迈,但却累得筋疲力尽。而如果此时,小林老婆(刘震云《一地鸡毛》中的人物)式的妻子与朱芸(苏童《离婚指南》中的人物)式的妻子走进来,因你在收拾时不慎碰翻了酱油瓶而拌嘴,而引发出许多不快,你会一天乃至在晚上就寝之后,心中还仍然堵得难受,却又无从发作,那将对你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伤害……更重要的是,类似的情况是不断发生的,那么,他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才能不被改变或摧毁呢”(P99)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不但能够看到新写实作家对日常生活劳动的鄙视与厌恶情绪,更值得注意的是,批评家所流露的价值观念与作品所表达的审美态度的一致性及其趋同情感。这些作家及学者看不到或根本看不起厨房由脏乱变成洁净这类日常性的劳动价值,当然也享受不到劳动给劳动者带来的愉悦,但当这类劳动者一旦变成小林老婆或者是朱芸再或者是那些社会底层的人们时,他们大概就会认为是理所当然,是本该如此。因为显然正是这些琐碎的、卑微的、甚至是“消耗人一生的”、“摧毁人坚强意志的”世俗性、日常性劳动,才成就了这些现代人的精致生活,满足了他们追求细节的生活愿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才能使他们那“伟大”的大脑、疲乏的身躯得到更充分的休息,进而继续“创造历史的构想或壮举”。但问题是,如今的中国社会还远没有发展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历史阶段,社会分工还不够精细,小林老婆或者朱芸也可能和她们的丈夫一样有着自己的一份工作(这类的话题我们暂不讨论)。这里我所关注的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宏大叙事或启蒙话语里,日常生活被当作刻板平庸的同义词,毫无审美价值可言,世俗性、日常性的劳动得不到尊重。但是在广大民间,底层生活境遇反而使人们一直存在着对日常性劳动的尊重、颂扬及崇拜意识,也能够欣赏这种卑微的劳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和美感。在《第九位寡妇》中,我们经常看到快乐地从事日常劳动的人们:“他(指孙二大)活着就为干活干得漂亮,干一天漂亮活儿咬下一口馍味道美着呢。漂漂亮亮干一天活儿,装一袋烟抽,那可是美成了个小神仙。”严歌苓的贡献就是在她的创作中以民间视角对这种劳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还赋予了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生命快感及美感,显示了劳动者的主体意识。在《少女小渔》中,正是小渔顺手提走了垃圾袋、顺手打扫了洗手间、顺手整理了厨房以及顺手在门口种上了花等等琐碎的日常劳动,才唤醒那位意大利老人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的意识,使他产生了做一个真正的人的尊严。勤劳能干造就了“她们”作为女性“丰乳肥臀”独特的美丽体态,而这种体态又使她们在劳动中感受着生命的愉悦与美丽。在严歌苓小说中,劳动仿佛是与小渔、葡萄、孙二大们与生俱来,是他们生命本能的一部分,轻松、自在、快乐。这种“闲不住”的生活习惯,就像蜜蜂飞在百花丛中采蜜一样,非常自然,所谓“蜜蜂辛苦的劳作”这类话语,只是人类的臆想而已,其实这种劳动既是它们蓬勃生命力的体现,也是非常高贵的生命过程。我们习惯地赞颂科学家钻研业务的刻苦忘我,其实科学家在钻研业务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更多的感觉是充满了生命愉悦与欢乐,在外行看来那些枯燥的、晦涩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却都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只有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充满了兴趣与爱好,在工作过程中才会废寝忘食,才能产生幸福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我的积极性与主体性,发挥自我潜能。由于中国现代文化诞生的特殊环境,知识分子心中一直充满着强烈的使命感与焦灼感,因此我们的主流文学始终张扬所谓“有意义的”价值取向,而忽视了“有趣味”、“有情调”、“有意思”等生活方式的审美价值,也不知不觉地拒绝了日常生活的世俗性审美。当然“有意义”与“有趣味”并不对立,然而,在我们的日常话语中,人们对“找到自己的爱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的关注远远低于他们对“将来要做有意义的事情”、“从事伟大事业”的强调。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兴趣就能够更好更快地做出成绩,世俗的日常生活劳动在人们生存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严歌苓在创作过程中,把长期埋藏于历史地心的日常生活劳动价值凸显出来,并充分展示了人们对这种劳动的生理习惯与兴趣,以及它所蕴涵的生命活力与动感美,体现了作家对日常生活审美认同的亲和姿态,显示了作家的民间日常生活叙事伦理。新人生的价值观念就像世俗不等于庸俗一样,简单有时意味着返璞归真,执拗往往蕴涵着绵绵情意。简单与复杂、灵活与执拗共同丰富着生活与艺术中的审美内涵。女性相对于男性,在生理欲求及精神追求方面,表现出简单、率真、素朴、感性的性别特征,严歌苓极力展示了在扶桑、小渔、葡萄身上所体现的这种女性别有韵味的简单与素朴的美。扶桑天生显得迟钝,性情柔和,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对一切灾难泰然处之,逆来顺受,成为唐人街当红妓女。小渔的生活逻辑很简单,她瞒着男友步行上下班,目的就是为满足意大利老头涨三次房钱的心理,她的简单与善良、宽容等美德相连。“人嘛,过过总会过和睦”……这种简单的思维逻辑让读者看到了她美丽温润的人性美。小渔显然已非少女,而惟有如此的生存方式,小渔到花甲之年仍是少女。葡萄心里只要“孙二大好好活着”,她的目光始终定格在7岁,怀有的是一颗蒙昧之心,人世和人心精简到最素朴的境界,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一样,从身体到心灵都比较自由。她可以用特异的心理去理解人情世态,并用自己的特异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以自己的生活逻辑来安排自己的生活:“是风流寡妇又怎样”。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社会价值观念急遽变换的时代,她始终坚持着最原始最朴素的伦理观念:“他是我男人,我不救他救谁”简单的思维方式令她做事坦然而且始终理直气壮。小说里的土改队员看着她想:“愚昧,需要启蒙哩。”实际上她根本不需要启蒙,不需要拯救,不需要怜悯,她是在以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命运。她的价值观念是那样的丰厚与执拗,不可能有什么外部力量能够改变:“就算他是反革命,他把谁家孩子扔井里了他给谁家锅里下毒了”“把他枪毙了,天下就公道了”“他有头落地的错处……”她生活做事靠的都是女性直觉:她刚把公公藏好,公公的二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履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发动机下护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全身数码贴纸相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鱼形硅胶餐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细胞松弛素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正像解剖体视显微镜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委托腾退协议效力
- 电影项目开发投资合作与运营协议
- 教育信息化平台合作协议
- 大客户物流服务合同
- 2025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题(附答案)
-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人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居间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上半年山东人才发展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命与宗教》课件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问题
- 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一诊)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资格考试国家总局模拟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