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燃烧和灭火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
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的氧气量不足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
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3.有关下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白磷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迪工在I昨■八黑接吸收巧置
红磷^凝总
①通入瓯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Nz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5.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实蛉1实蛉2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②红磷不燃烧
①白薛燃烧1」铜片
iflkT
三封一80七水
匕G与一③白磷不燃烧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7.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七,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C,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t)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
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
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9.家庭用煤经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煤球蛉窝煤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七,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1.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12.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1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用烟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14.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15.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从而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16.下列物质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二氧化碳B,氢气、二氧化碳、空气
C.天然气、氢气D.氧气、二氧化碳
17.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能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19.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酒精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0.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21.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18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据报道,馆藏珍宝在此次火
灾中大致幸免,但屋顶和木质屋架完全烧毁,一座尖塔倒塌。据事后调查,火灾原因极有可能是电线短路。
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木质结构属于可燃物,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燃烧
B.电线短路会使可燃物着火点升高,从而导致火灾
C.为了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用水灭火前应切断建筑内的电源
D.可以从空中洒水灭火,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
22.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2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B.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D.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
2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将尾气直接排放
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足时,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D.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25.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26.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C.到小煤窖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D.发现家里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2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
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2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Mg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0:
水
29.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A.
C.
30.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A.©△
31.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断树木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二、非选择题
3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
东风烧的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操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了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烧得更旺。
33.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实验。
活塞
红磷80七热水
(1)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题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
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C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
应具备的条件是O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再打开
活塞。
34.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
化二磷易溶于水.
图甲图乙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
(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
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我市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货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35.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丙
(1)图甲中编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2)图甲中装置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若实验室采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分别制取二氧化
碳和氧气,可以选用图甲中的装置_______(填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不)O
(3)小明计划用图乙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方法为o
(4)如图丙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后冷
却至室温,活塞停在刻度(填数字)附近。
36.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图1锥形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将分液漏斗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配制一定质量10%的稀硫酸,若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得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10%;图2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3)图3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可燃物燃烧满足的条件是;烧杯
中热水的作用是和提供热量.
37.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现象: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___;烧杯中水进入广口瓶,且占瓶容积O
(2)原理:利用白磷燃烧耗,生成白色固体,造成密闭容器里气体减少,压强_____从而水
倒流,进入瓶中水的体积即为O
(3)结论:
点燃
①4P+5C)2
②空气中含有气和气,氧气占空气总体积,氮气
③氮气于水,不可燃和.
(4)影响因素:
①的用量;
②记录水面位置时的是否到室温;
③装置_____是否良好。
(5)选取的物质满足条件:
①在空气中燃烧;
②燃烧只与反应;
③生成物不能有o
2021年中考化学复习基础备战——燃烧和灭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
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的氧气量不足
【答案】A
2.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
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必须是可燃物
C.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D.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答案】B
3.有关下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白磷哥一」一■铜片
贝乂80七
:二二三三一热水
:至三:一白磷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答案】B
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
①通入心,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改通a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中红磷燃烧。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实验过程②的a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过程①要先通入用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
D.对比①②两个实验过程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A
5.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售一热水
白d
实蛉1实蛉2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1中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氧气
C.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答案】C
6.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②红磷不燃烧
①白磷燃烧铜片
808水
③白罐不燃烧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答案】B
7.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七,红磷的着火点是240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七,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9)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答案】C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可以将化学能和电能进行相互转化
B.酒精燃烧时释放出能量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太阳能
D.电灯通电是将电能转变成光能、热能的化学变化
【答案】D
9.家庭用煤经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煤球蟀窝煤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10.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9,但纸质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C.风将热量吹散使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风将热量吹散后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答案】C
11.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答案】A
12.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答案】D
13.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卅烟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答案】D
14.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答案】C
15.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从而起到防火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降低温度,可燃物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答案】A
16.下列物质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二氧化碳B.氢气、二氧化碳、空气
C.天然气、氢气D.氧气、二氧化碳
【答案】B
17.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18.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B.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C.燃烧一定能放出热量
D.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答案】C
19.服务员在餐厅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酒精B.隔绝空气
C.降低酒精灯着火点D.使酒精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B
20.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清除可燃物
C.降低酒精灯的着火点D.使温度降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A
21.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18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据报道,馆藏珍宝在此次火
灾中大致幸免,但屋顶和木质屋架完全烧毁,一座尖塔倒塌。据事后调查,火灾原因极有可能是电线短路。
下列关于该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木质结构属于可燃物,任何条件下都可以燃烧
B.电线短路会使可燃物着火点升高,从而导致火灾
C.为了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用水灭火前应切断建筑内的电源
D.可以从空中洒水灭火,其灭火的主要原理是隔绝空气
【答案】C
22.下列做法不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擦机器的棉纱在不通风的车间里长期堆放
B.将液化石油气残液倒入下水道
C.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D.煤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答案】C
2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在天然气燃气灶下方安装报警器
B.在点燃氢气前先检验其纯度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D.用灯火检验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超标
【答案】A
2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稀硫酸冲洗
B.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将尾气直接排放
C.酒精灯中的酒精不足时,需要先熄灭酒精灯,再添加酒精
D.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答案】C
25.化学与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C.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D.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同时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答案】C
26.遇到下列情况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C.到小煤窖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D.发现家里液化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答案】A
2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
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2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A.•一・如图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塔卓玲符洪
如图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如图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Mg由如图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
【答案】D
29.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图标是()
【答案】C
30.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答案】D
31.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森林发生火灾,可砍断树木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32.《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
东风烧的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操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了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使火烧得更旺。
【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着火点(2)移走可燃物(3)助燃物
33.小文同学利用长柄W形玻璃管,完成了课本上燃烧条件的探究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实验。
(1)燃烧条件的探究:在如题图所示装置(省略夹持仪器,下同)中,向W形玻璃管中放入足量红磷和白磷,塞
好橡皮塞,关闭活塞,然后将其放入80°C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而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发生燃烧
应具备的条件是.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减小测量误差,待火焰熄灭后,将玻璃管,再打开
活塞。
【答案】(1)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2)冷却至室温
34.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2,红磷着火点为240。(2,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
化二磷易溶于水.
图甲图乙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该实验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
(3)在做“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
铜片的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先燃烧,通过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面粉不仅可以燃烧.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爆炸.我市某大型面粉厂灌装车间发生面粉爆炸,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为避免类似事件,生产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
A.密封门窗,隔绝氧气B.严禁吸烟,杜绝货源
C.轻拿轻放,减少粉尘扬起D.提高淀粉的着火点.
【答案】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③④;乒乓球
碎片;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C
35.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甲乙丙
(1)图甲中编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2)图甲中装置B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若实验室采用同一套发生装置分别制取二氧化
碳和氧气,可以选用图甲中的装置______(填序号),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
式表不)O
(3)小明计划用图乙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氧气,装置接口连接的方法为o
(4)如图丙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燃烧后冷
却至室温,活塞停在刻度(壤数字)附近。
Mn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红木家具采购合同样本
- 国际牛肉市场分销合同
- 外汇资金代操作理财合同协议
- Module 1 Wonders of the world Unit 2 Reading and vocabulary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2 土壤-动植物的乐园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科学二年级上册教科版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设计第九单元《溶液》
- 8《匆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 Module 10 The weather Unit 3 Language practice (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春节照看协议合同范本
- 11.1 平方根与立方根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 2025-2030年园艺修剪机器人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度研究
- 《幼小衔接家长会》课件
- Unit 4 A glimpse of the future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001
- 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培训
- 加气站安全课件
- GB/T 45037-2024粮油机械扒谷机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 分布式计算平台设计与实现
- 团聚体与土壤有机质转化-洞察分析
- 公务车辆定点加油服务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