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9课时-名句名篇默写(同步课件)_第1页
北京市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9课时-名句名篇默写(同步课件)_第2页
北京市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9课时-名句名篇默写(同步课件)_第3页
北京市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9课时-名句名篇默写(同步课件)_第4页
北京市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9课时-名句名篇默写(同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名句名篇默写2017高考第五章名句名篇默写2017高考1.知识目标积累高考常考名句名篇,了解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2.能力目标掌握高考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方法,准确解答名句名篇默写类试题。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诗歌、热爱传统文学、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教学目标《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本考点表述为: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考纲要求《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是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要求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考查范围:《考试大纲》划定的“文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以高中教材为主,兼顾初中教材;以必修教材为主,兼顾选修教材。

高考要求默写的句子主要集中在先秦诸子(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等)、唐宋名家(李白、杜甫、苏轼等)的诗文上,且一般来说,散文、诗、词、曲会交叉在一起考查。以记忆性默写为主,有时候也出现理解性默写;有的试题要求必答,有的试题则可以选答。“常见”,内容上侧重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的句子和篇章。

考纲解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是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1.【2016年高考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①陆游在诗中称西村为“小桃源”,使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其中有: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如《书愤》一诗中“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③《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

。考题导引1.【2016年高考北京卷】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考【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3)无边落不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本题中关键字:旷、俨、阡、洲、作。此题属于理解性的名句默写,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表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考题导引【答案】(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考题导引2.(2015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①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②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考题导引17.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答案】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18.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解析】17.试题分析: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18.试题分析:此题容易写错的字有:皋、舒啸、赋、寓等。答好名句默写类试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对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生僻字,要加倍注意。【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题导引【答案】考题导引“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结合起来综合设题。题型以主观填空题为主,一是采用“给上句写下句”“给下句写上句”“给出上下句写中间句”,或“给出情境填名句”的考查方式,二是注重考查的“整体性”,即根据设置的情境写出空缺的名句。考查内容以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与段落为主,辅以课外常见的名句名篇(1—2小题)。一般设置分值为6-8分。选句内容有下面四种情况:⑴揭示人类社会及事物发展规律的句子(即富有哲理性的句子),⑵抒发爱国情怀、崇高理想、坚强意志、阔大胸怀的句子,⑶描写优美意境的名句,⑷反映以德治国、传统美德、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名句。2017年高考仍会沿袭上述命题特点。

规律解密“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必考考点,可单独设题,也可将该考点与诗一、高考常见名句名篇默写题型:(一)上下句填空式默写。即给出上句(下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下句(上句),或给出前后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中间句。题后所注明的出处具有提示作用。例: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2)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3)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逍遥游》)【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2)惟草木之零落兮(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二)理解型默写和情景式默写理解型默写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要答好这类题,就要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的具体情况来填写句子。情景式默写常常创设一个情境,要求填写相关的句子。要答好这类题,要注意所设计的“情境”究竟怎样,据此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来填写句子。方法指导一、高考常见名句名篇默写题型:方法指导1、一线串珠式:命题者用一“话题”贯穿名句名篇,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勾联“话题”的相关名句,后进行准确默写。如:(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送我至剡溪”;王维《山居秋暝》中的“______,清泉石上流”;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______;______《扬州慢》中的“二十四桥仍在,______。”(2)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情绪却异彩纷呈。比如,李煜的《______》“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李白的《______》“五华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______。”张继的《______》“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的《______》“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等。2、比较式默写此题型单刀直入或用一个“主题”引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曲同工的诗句,考生在揣摩题旨和细细回忆诗歌内容的前提下,对名句进行准确默写。如:(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登高》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______。(2)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______,______。方法指导1、一线串珠式:方法指导3、描叙式默写题型通过对所要默写的名句内容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叙述有机结合,将考生要默写的诗句连缀起来,既考查识记又检测理解能力。(1)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清美,发出了“______,羡长江之无穷”的幽叹;青年才俊______,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______》中用“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2)“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写景抒情的对象。在名家笔下,江河大川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如杜甫的《____________》中的“吴楚东南坼,______”显得雄浑;王勃《______》的“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显得明丽;而《______》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则充满了幽怨,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______,”富于理趣。

方法指导3、描叙式默写方法指导4、嵌入式默写此题型交代篇目、作者和内容,要求考生在分析判断的同时对名句准确默写。(1)陆游曾用“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达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2)王勃《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两句描写深秋的景色。(3)南宋词人______在《扬州慢》中有“过春风十里,______”之句描绘了战争洗幼后扬州城的荒芜景象,令人感叹。5、观点式默写这种形式命题者明确篇目、作者和观点,让考生在理解中对名句进行悟写。(1)《劝说》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因而警喻说:“______,朽木不折;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最后四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3)《阿房宫赋》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揭示秦王朝覆亡的历史教训,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触龙说赵太后》中触龙认为父母应该这样爱子女:______,_______。(5)《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方法指导4、嵌入式默写方法指导6、引入式默写这种题型命题者用一观点切入,后连缀一组名句,让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大意和关键词,以达到正确默写的目的。(1)“男女思念之情是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如宋代词人______写的《______》中表达男女情感不受时空限制的词句“___,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______》中表达他对女友一往情深的诗句“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2)好的文学语言“常常善于把抽象化的感觉形象化,如______的《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的《______》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苏轼的《赤壁赋》: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7、开放型默写题这类题答案不是惟一的,要求默写的句子也不限课内。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在大脑中多贮存古今诗文名篇名句。例如:⑴春天,是古代诗人常咏叹的季节。请任意默写出描写春潮、春城、春雨、春江、春水的诗句。(至少写3句)

方法指导6、引入式默写方法指导【参考答案:①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②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④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⑤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冯延已《蝶恋花》)】⑵花,是古诗词营造意境常选的意象之一。请任意默写出描写梨花、菊花、桃花、荷花、稻花、桂花的古诗词佳句。(至少写3句)

【参考答案:①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②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⑤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⑶李白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请任意写出三句能体现他浪漫主义风格的佳句:【参考答案:①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等。(《月下独酌》)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④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箇长。(《秋浦歌》)】方法指导【参考答案:①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二、掌握复习策略:1.高度重视,化整为零。

名句记忆作为一种语言积累,需要循序渐进,长时间进行。有计划地每天背诵一部分,天长日久,积沙成塔,记住的名句也便越来越多。那种以为单靠高考前一时半刻突击便可即时奏效的想法是幼稚的,也是不足取的。2.依纲据本,逐课过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古诗文背诵篇目(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高中生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教学大纲推荐了古文10篇,诗词曲30首),努力争取全部过关。特别要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高考中名句名篇的默写题对命题材料是有所选择的,限于考题的测试量,名句名篇的默写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段落,尤其是古文。所以,可以重点突出一些句群,关注一些重点句。这些重点句,除包括篇段中的名句外,还有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哲理句等。关注的前提是会背诵全篇全段,特别是篇幅短的一定要熟练背诵,目的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答题的准确度。方法指导二、掌握复习策略:方法指导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名句记忆的目的既可以说是为了应付高考中的上下句填充,但又不是仅仅局限于此。名言名句由于言简意赅,影响深远,因而极具说服力。如果在一篇文章中恰如其分地运用几句名句,就如画龙点睛一样,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名句不仅要记住,更要理解运用。同时,通过准确的理解,恰当地运用,又会进一步强化记忆,收相得益彰之功效。

4.反复揣摩,注意形意。注重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的比较掌握。同音异义词和同义异形词是命题人“设伏”热点,因此考生复习时应注意重点突破,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又知其义,并知其形。如学生在默写“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萧萧”时,容易写成“潇洒”的“潇”。如果揣摩出诗句展现的是一幅凄凉萧瑟的秋景图,而毫无潇洒之意,就不难正确书写了。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宵”指的是“夜晚”的含义;“晓”指的是“天刚亮的时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理解“锲”是雕刻的意思,自然要运用工具,所以加表示工具的偏旁;而“默契”的“契”是更多指的是买卖房屋地产等的文书,及“投合”之意,揣摩明了句意,自然就不会默写错误。

方法指导3.理解运用,融会贯通。方法指导5.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各地试卷名句填空有全部完成和选作完成(如“8选5”“二选一”)等形式,因此考生务必审准题干,斟酌解答,如是全部完成类型则注意,填写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选作类型题,则要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句子填写。无论哪一种题型都要留意试卷所标语句出处,答题时务必保留原文写法。6.规范书写,杜绝马虎。这一知识点容易失分,原因除了不会背诵之外,就是书写有误,只要写错一个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复习时要规范书写,杜绝马虎思想,多背多写,做到:准确、规范。否则极易出错,如“一夫作乱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的“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鹜”,都容易误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材”容易写成“才”;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出“岸”,“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蹊”易写成“溪”等。方法指导5.读懂题干,明确要求。方法指导7.掌握名句识记及答题技巧:(1)借助字形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形识记不牢,从而提笔写错字。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羁”,有不少考生写成了上方是西字的错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个字的字形,不是由“西”“革”“马”构成,而是由“四”“革”“马”构成,可借助谐音“四个马”识记,这样就记准了,默写时再也写不错了。(2)领悟字义识记考生默写时,有时对诗、文句中字的字义弄不清楚,从而提笔写错字。这种情况下,注意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其中的“叶”写成了“夜”,“襟”写成“巾”,此乃字义不清的结果。若记住了“隔叶黄鹂空好音”是写黄鹂鸟隔着树叶徒然唱着美好的歌,“泪满襟”是泪水沾满了“衣襟”,也就写对了。方法指导7.掌握名句识记及答题技巧:方法指导(3)通过对比识记考生有时区分不开不同诗句中读音相同而书写不同的两个字,从而将这两个字写反了。如:将“艰难苦恨繁双鬓”中的“繁”与“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烦”记混写反。若要想记准,就得对比着识记。前者中的“繁”是“繁多”之意,“繁双鬓”指两鬓白发不断增多,“繁”是动词“增多”之意;后者中的“烦”为“麻烦”之意,“频烦”是从刘备这个角度来说的,刘备三顾茅庐向诸葛亮咨询统一天下大计,确实有点“麻烦”诸葛亮了。如此对比着识记就不会记混。还有的考生将不同两首诗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的诗句混淆了。如: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与“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混淆。虽然两者都涉及到了诸葛亮及“出师”,但“出师”内容不同,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中的“出师”是指出兵伐魏,而“出师一表真名世”中的“出师”是指《出师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杜甫凭吊诸葛亮时对其未能统一中国深表惋惜之情,也有激励仁人志士报国建功之意;“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则是陆游对诸葛亮的仰慕及对《出师表》的颂扬,也表达了他要以诸葛亮自期,为北定中原奋斗终身的决心。如此对比识记就不会记混了。方法指导(3)通过对比识记方法指导(4)勤于动手,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句名篇,很多同学都能熟读成诵,但在考试中却不能得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生僻难写字的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丢分。这就要引导学生克服懒惰思想,勤于动笔,重点突破,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书写出生僻难写字。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膝王阁序》)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以上“鹜”“壑”就极易误写,必须在复习中反复多写几遍,达到熟能生巧、强化记忆的目的。(5)非常识记有的诗句,按现在平常的说法或语序识记往往是错的,必须非常识记。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考生往往写成“两情若是长久时”,若按非常识记是“久长”就可以了。再如:“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考生自认为,祖母与李密二人乃为“祖、孙二人”,于是将其中的“母、孙二人”,误写成“祖、孙二人”。岂不知古汉语中的“祖”从表示人这一义项角度看来,是指“祖先”或特指“祖父”,而“母”泛指“女性长辈”,所以原文的“母、孙二人”是不能按现在的理解写成“祖、孙二人”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就得非常识记。还有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不能按现在的习惯说法写成《归田园居》,必须非常识记为《归园田居》。方法指导(4)勤于动手,突破生僻难写字方法指导(6)借助意境识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词《雨霖铃》中的名句。有的考生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岸”误写成“暗”,“残”误写成“惨”。只要明白此名句是写词人设想酒醒后看到的情景:杨柳的岸边,杨柳依依,晨风习习,天空中挂着一钩残月;“柳”而未能“留”,睹柳令人伤感,“月残”人不团圆,令人倍感凄惨,就不会写错了。(7)原字识记默写的名句中有通假字的,一定要写诗句中的原字。如:苏轼的《赤壁赋》中的“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属”通“嘱”,在此为“劝人喝酒之意”,但在默写时必须写成原字“属”;“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中的“冯”通“凭”,但在默写时必须写成原字“冯”。再如“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书愤》)诗中的“那”不能写成通假字“哪”,“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李密《陈情表》)中的“闵”不能写成通假字“悯”,都必须写原字。方法指导(6)借助意境识记方法指导(8)注意同音异义词读音相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地存在着,这也是命题人“设伏”的热点。这就要求应该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词,通过有意识地分析比较,既知其音,更知其义。例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司马迁《史记》)以上三句中,“幽”的意思是“隐蔽的、隐藏的”,易误写作“忧”;“暗”的意思是“绿柳成荫”,易误写作“岸”;“销”的意思是“熔化”,易误写作“消”。(9)关注同义异形词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词在名句名篇中也是屡见不鲜的,对学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例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以上句中,长”容易误写成与其同义的“常”;“材”容易误写成与它同义的“才”。方法指导(8)注意同音异义词方法指导(10)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地丢掉了分数。例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拭《饮湖上初晴后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以上这三句,稍不注意,就很可能写错顺序:把“春色满园”写错为“满园春色”;把“淡妆浓抹”写错为“浓抹淡妆”;把“歌诗”错写为“诗歌”

(11)注意语句出处很多的名句经过人们长期地流传,已经变成了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又有了新的说法。这样,就必须让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例如:方法指导(10)留心语句顺序方法指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瑀》)上面的三个句子,已经标明了具体的出处,就不能把“路曼曼”写成“路漫漫”了,虽然平常是写作“路漫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噪林愈静”了,虽然意思并没有改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的后面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12)注意不遗漏虚词文言文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例: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2)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3)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4)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解析:(1)中的“其”,(2)中的“而、者”,(3)中的“而”,(4)中的“乎”,以上所有的都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丢掉,应引起注意。参考答案:(1)虽九死其犹未悔(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3)而神明自得(4)相与枕藉乎舟中方法指导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方法指导1.(2016届江西省高安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临川区第一中学等九校2016届高三下学期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⑴《离骚》中用“

”两句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⑵《赤壁赋》中描写诗人泛舟江上随意飘荡自由来去的情景的两句是:“

。”⑶《渔家傲•秋思》中用“

”两句,点出了“塞下”的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练习提升1.(2016届江西省高安中学、玉山县第一中学、临川区第一中2.(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

”两句,大意是:心意困苦,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行为;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2)《氓》中“

”两句,以河流有岸、湿地有边比喻凡事都有底线,暗示女主人公对负心男子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3)《师说》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语见《论语·述而》,原文为:“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

。”

练习提升2.(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模3.(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阴南菁高中高三两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⑴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⑵

,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⑶夜深忽梦少年事,

。(白居易·《琵琶行》)⑷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⑸高者挂罥长林梢,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⑹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练习提升3.(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阴南菁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