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乡愁》教案_第1页
第4课《乡愁》教案_第2页
第4课《乡愁》教案_第3页
第4课《乡愁》教案_第4页
第4课《乡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4课《乡愁》教案第4课《乡愁》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朗读语调、节奏和重音。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诗歌鉴赏方法,品味诗歌含蓄细腻的语言和优美的篇章结构。

3.审美鉴赏与创造:借助资料,了解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体会诗歌复杂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分析意象、感受意境、品词析句等方式感受诗人浓浓的乡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通过分析意象、感受意境、品词析句等方式感受诗人浓浓的乡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创作短小精悍的诗歌,表达某种真挚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

《乡愁》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单元为活动·探究单元,所选诗歌均为现代诗歌,诗作都以描写自然之景或特定物象为主,抒发某种情怀。学习本单元,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点拨为辅,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诵活动、诗歌写作,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魅力,获得审美的熏陶。余光中的《乡愁》一诗,意象典型,意境优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早已成为吟咏乡愁的名篇,深受全世界华人的喜爱。诗歌句式齐整,有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美,是学习现代诗歌写作的上佳范例。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故乡,是每个离家之人都魂牵梦萦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希望去追求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去忙碌奔波,但是不管怎么样,故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暖、最留恋的地方。

1972年的一个深夜,离开大陆,流亡台湾二十余年的余光中,感到回乡无望,愁情无限,于是仅仅用了二十分钟,一首小诗便从笔端缓缓流出……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余光中的这首小诗《乡愁》,感受那浓缩了二十年的悠悠情怀。

二、预习检测

1.简介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米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余光中说:“对这块土地讲来,曾经缺席了四十年,回来已经很晚了,早就应该回来看看了。”“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得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

2.介绍背景

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说:“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嘶哑:声音沙哑。

悲愤:悲痛愤怒。

激怒:刺激使发怒。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诗歌品读

1.学生初读诗歌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歌,记录下自己的初读感受。(思念、忧愁、孤独、无奈)

2.文中有一个字能够整体概括诗人情感,是哪个字?(愁)

“愁”,从心秋声,意为忧虑、忧伤的情绪。这样情感基调的一首诗,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传达的感情呢?

提示: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停连。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并示范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大屏幕展示节奏划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3.跟随音频学习朗读技巧

(1)注意节奏、字音和语速等。

(2)学生朗读,师生点评。

(二)整体感知

(1)随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诵,课堂上也弥漫了浓浓的乡愁。通过朗诵这首诗,我们可体会到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明确:小时侯(少年)——母子分离、长大后(青年)——夫妻分离、后来(中年)——母子死别、现在(老年)——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3)乡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运用了独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难以捕捉的离愁别绪为具体可感的东西,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母子深情(浓烈)

船票——夫妻恩爱(热烈)

坟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思乡哀愁(深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并提问抽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

二、品味乡愁

1、所以,余光中的思乡爱国之情,在文中,是通过什么意象来具体表达出来的呢?为什么选取这些意象呢?让我们一起品味“乡愁”。

学生找出文中意象,回答: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原因:文本链接创作背景

余光中说:小时候,我在外求学,与母亲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于是“乡愁”就是一枚邮票;长大后,与妻子结婚第二年,我就去了米国读书,于是“乡愁”就成了一张窄窄的船票,而妻子在我眼中仍是新娘;后来,母亲去世,“乡愁”就是那一方坟墓;最后自然想到离开足有20年的祖国大陆,“乡愁”就是那越不过去的海峡。

2、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具体词句去感受这些意象所承载的“乡愁”,品味语言的魅力,比较:

(1)多媒体展示: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

换成:

一枚枚一张张一方方一湾湾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发言:

如:“一枚枚”说明经常写信,既然如此,经常联系,乡愁还浓吗?相对的“一张张”形容很多张船票,也就是说经常与妻子团聚,还有何离愁而言,依此分析“一方方”、“一湾湾”。

教师小结:这儿没有用叠词,是为了突出分离之苦,团聚之难。

(2)相思是苦的,是否把“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换成“大大的”、“宽宽的”、“高高的”、“深深的”,情感会更丰富呢?

学生讨论,发言,小结:

不能。一是与前面的量词“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相搭配,来说明东西虽小,但情感很深,这种表现手法称为反衬或叫对比。二是台湾与大陆相隔的那个海峡并不浅,而不用“深”字是为了突出“浅”尚且过不去,更何况“深”呢,更突出台湾与大陆无法跨越的国愁之伤。

今天,我们作为后来人,回顾起余光中先生的经历及情感的变化,不同的人生阶段,乡愁的载体不同,那就让我们一起再说说他的“乡愁”。

三、小组合作,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诗人将“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中的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共同突出了这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到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中,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氛围。

3.诗的第4节对诗意的拓展有何作用?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仅隔开了“我”和祖国,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升华主题,余味无穷。

4.《乡愁》中,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不一样。四个意象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小时候想母亲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妻子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四、研读课文,思维提升

是啊,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么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怎样抒发知道乡愁呢?

仿照诗作中“乡愁是”这一句式也来写一写乡愁,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多句。

示例: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久久的守望

乡愁是

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教师及时评价。

五、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主题探究

明确:诗人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以及台湾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六、课文总结

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相对应的独特的有形物体,必将流之于空洞。如《天净沙·秋思》,我们一读到它就会想到萧瑟单调的秋景和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我们是如何感受到这些的呢主要是通过诗中具体可感的有形物体(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感受到的。而这首《乡愁》,也正是从广远的时空中提取了四个有形物体,展示了一生漫长的生活历程,更把乡愁从幼时念母情深,年轻恋妻情切,永失母爱的心伤推向高峰,不论生离死别都抵不过乡愁的深广,于是乡愁便从一己亲情升华到了对祖国故土的热爱之情。落笔虽小,但这四个物体所蕴藏的情感确是无形的厚重。

七、作业布置:

1.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四韵》,席慕蓉《乡愁》

写作练习:仿照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