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汾市供热工作情况汇报临汾市集中供热工作情况汇报一、供热基本情况全市现有城市房屋建筑面积共计5731.54万平方米,其中,地级市本级1890万平方米。目前,全市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874.31万平方米,城市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50.15%。其中,临汾市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154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81.46%。集中供热方式采取区域锅炉和热电联产两种方式,其中,区域锅炉供热1010万平方米,热电联产供热53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能耗占本地区社会总能耗的0.73%,设计供热能力1640兆瓦,供热总量450万吉焦。二、供热计量改革情况近年来,我们认真执行《节约能源法》、《供热计量技术规程》,特别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建城[20xx]12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意见》(晋政办发[20xx]37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冬季全省城镇供热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xx]148号)和20xx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1、供热计量法规制定情况为加快推进我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促进建筑节能深入开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供热实际,制订了《临汾市供热计量改革实施方案》,已报请市政府研究予以印发。2、供热计量价格政策制定和执行情况20xx年临汾市物价局出台了《临汾市物价局关于临汾市供热计量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临市价字[20xx]118号)文件。按照“两部热价制”进行收费,同时热费标准如高于用户既有按建筑面积计取热费的标准的不增加热费,低于用户既有按建筑面积计取热费标准的执行计量收费标准。3、新建建筑供热计量的监管机制建立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热计量监督检查工作,我们成立了以市长助理、市建设局局长宿青平为组长的民用建筑热计量监督检查领导组,并下发了《关于成立民用建筑热计量监督检查领导组的通知》(临建城字[20xx]261号)文件。监督机构负责新建建筑热计量监督检查工作。4、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面积35.1万平方米,目前实际已完成39.54万平方米。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应拨1779.27万元,未到位资金127.05万元;省配套资金应拨1779.27万元,未到位资金1348.8万元;市县配套资金1779.27万元未到位。5、供热计量技术标准完善和执行情况《供热计量技术规程》颁布后,我们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举办了供热计量技术规程培训班,聘请专家就供热计量技术操作的要点、计量的方法,设施设备的选择等一系列有关要求进行系统的培训。对于新建建筑和进行了节能改造的既有建筑,严格执行《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监督、验收,这样,“一户不缴费,整个单元挨冻”“用多少热都交一样的钱”这些理不清、剪不断的供热矛盾,随着供热分户计量的实施将得到彻底解决。6、热源、热力站、管网节能及计量改造情况所有新建和既有采暖建筑系统必须安装供热计量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达到供热计量要求;所有新建供热工程的热源、热力站、管网必须安装计量装置和水力平衡、气候补偿、变频等调控装置。对管网系统“跑、冒、滴、漏”分区域进行全面改造,一方面是对热力站系统力求简化设备,加装温度补偿系统,建立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系统和实施操作时事画面监控,达到“智能”运行;另一方面对所有的管网系加装阀门、旧管改造、管径优化、楼前控制等手段,不仅实现了节能运行,同时对下一部实行供热计量改造打下基础。7、今年供热计量的工作计划结合市区实际,今年计划对市区约90万平方米(48个供热站)的公建(指学校、办公楼等)将以站为单位实施分时控制改造并伴随热计量。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公共建筑在不使用时段对热量的损耗。三、供热计量收费实现情况1、市本级达到供热计量标准的新建建筑面积60.17万平方米,有17.53万平方米已实施了供热计量收费。2、当年新建住宅建筑面积56.95万平方米,其中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面积56.95万平方米。3、当年新建公建建筑面积3.22万平方米,其中安装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面积3.22万平方米。4、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完成面积39.53万平方米,其中实现按热量收费17万平方米。5、既有公建实施供热计量改造完成面积0.53万平方米,其中实现按热量收费0.53万平方米。四、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经验1、合理的计量热价政策是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核心。合理的计量热价政策是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经济杠杆,具有强大的市场推动力。一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推进用户进行改造的意愿,并使用户节能意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使用户在降低采暖能耗的基础上能够得到费用支出的节省。二是制定合理的计量热价必须考虑供热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计量热价的制定首先应在理顺目前热价不合理因素的前提下进行,即首先应理顺面积热价,使热价真正反映企业经营成本并充分体现热的商品属性,要使供热的价值体现到位;其次在此基础上合理分配比例才能够使计量热价更为合理、有效,才不致于使供热企业因供热计量改革而陷于经营困难的局面。2、要严把新建居民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审查关,杜绝新建建筑变成既有建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把图纸设计审查、开工许可、竣工验收和供热入网等关口,要把供热分户计量作为今后审批住宅楼的必备条件,否则一律不予审批。3、广泛宣传和使用高素质的专业化队伍是供热计量改造项目成功的重要保障;供热单位与用户对热计量的正确认识是顺利实施改造最重要的条件。4、实行计量供热、实现节能减排是系统工程,户端改造只是其中一个环节。热力站实现气候补偿是实现计量供热的必要前提。一次网的水力自平衡、热力站的气候补偿热平衡能够有效实现按需分配,并能有效控制节余热量的消耗。围护结构改造是实现降低采暖能耗的根本途径,只有建筑本身节能了,才能够有效实现低能耗,围护结构因此占节能率的35%。用户安装计量表并按计量收费远比安装温控阀重要,温控阀只是实现计量供热中的一种调节手段。而且根据我们的经验,温控阀调节起到的节能率不会超过15%。五、供热计量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部分建筑楼梯间未保温、窗户、墙体保温不到位、节能改造不彻底,将造成达不到供热节能规范要求。2、即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难度大,仅供热单位主导无法推进,政府需出台相应政策予以支持。3、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管、验收操作难度大,实际各建筑安装的标准不统一。4、供热计量改造资金需求大,针对城市供热建设、运行、收费、管理、分户计量及相关配套政策等一系列问题,我局研究起草了《关于规范市区集中供热体制的实施办法》,目前,已报市政府请示研究印发。六、供热工作成绩今年x月份,建设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xx年度城市集中供热和燃气企业运营考核工作,我市11个县市15家企业参加考核,我市考核组织工作在全省11个地级市排名第一,临汾市热力供应有限公司考核“优秀”。(依据:建设厅晋建城字[20xx]143号《关于20xx年全省城市集中供热和燃气企业运营考核情况的通报》)七、下一步工作的具体打算通过对近几年的运行分析,二次管网由于缺少有效的调节手段,存在着严重的水利失调问题,具体表现在供热期间各用户间供热的不均衡,有的用户过热而有的用户温度不达标。为了确保不达标用户温度达标,不得不通过各换热站加大流量或提高一网供热指标的方法来解决。二网水利不平衡造成极大的热量损失与电耗。此次平衡改造旨在根除二网水利失调,节能率可达20%。改造方法:在二网系统所有楼宇入口加自力式流量控制或压差式流量控制设备,通过设定各楼宇流量或压差可有效控制入户流量以达到根除二网水利失调问题。总之,供热体制改革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实现供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在节约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方面会产生长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技术,进一步加大供热体制改革力度,为促进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临汾市建设局二〇20xx年x月x日第二篇:市林业工作情况汇报3500字全市林业工作情况汇报20xx年,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省林业厅提出的“双增”目标,以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为载体,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总体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发达的林业产业和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体系,推动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的林业工作情况(一)坚持“四项措施”,全面建设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我们坚持延续好的现代林业推进机制,形成全民向林的良好局面。一是坚持“四级书记”主抓。实行市、县(区)、乡镇、村“四级书记”主抓林业的领导机制,今年分别召开了植树造林动员会和现代林业建设推进会,狠抓督办落实。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对口联系林业示范工程制度,进行示范建设。下半年准备再次召开一次县市区委书记会,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工作。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在总结“十一五”工作成绩的同时,科学制定了“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绘就了我市现代林业创新发展的新蓝图。同时,结合生态和园林城市建设规划,以城市公共绿地系统、道路绿化、防护林网建设、单位(小区)立体绿化等为重点,编制《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启动了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三是坚持创新植树造林新模式。继续实行机动车碳汇造林,试行城区机动车碳汇造林,收取碳汇造林资金用于造林绿化。同时,继续开展绿化共建和认建认养活动,市“四大家”领导带头捐钱认建认养树木,—1—带动市民踊跃捐款,开展认建认养纪念林、亲情树等活动。继续推行经营新模式,依靠龙头企业带动,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林业模式,加强企业第一车间建设。今年仅宝源木业投资200多万元,营造速丰林基地5万多亩。四是坚持实行激励新政策。市级财政今年新增100万元作为现代林业建设奖励基金,设立造林绿化“突出贡献奖”,对工作突出的部门、企业、造林大户,给予奖励。(二)打好“四大战役”,全面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我们广泛宣传发动,创新造林形式,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干旱少雨的困难,打好四大战役,提前完成全市植树造林工作任务。据统计,全市今年共完成人工造林32.32万亩,占年计划30万亩的108%,其中,建设林业板块基地22.12万亩,完成“四旁”植树1023万株,折合面积10.23万亩;新增花卉苗木基地6.32万亩,占年计划3万亩的211%;新建绿色通道638公里,占年计划600公里的106.3%,完成义务植树631万株,参加人数达162.1万人次。一是打好了重要道路沿线植树造林突击战。按照“原生态、宽林带、多层次、多色彩”要求,抓好境内高速公路沿线的植树造林工作,高标准打造了生态景观通道和林业产业大道。二是打好了宜林地植树造林全覆盖攻坚战。按照三年宜林地造林绿化全覆盖责任状要求,对剩余的40万亩宜林地,采取栽树、点播种子、封山育林、封山禁牧等措施,完成了年度绿化任务。三是打好了新农村生态家园绿化美化全民战。以5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市级杨竹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业重镇和旅游三产名镇等为重点,按照“山丘林果化、路渠—2—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园林化”的标准,抓好了村庄道路、农田林网、居民新村绿化美化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了森林资源消耗型向综合利用型的转变。四是打好了争创国家森林城市筹备战。开展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的“两城同创”活动,在城区,实施了“扩量提质工程”,在城郊,实施“森林护城工程”,在乡村,实施“效益森林工程”,提升了城市森林质量。(三)强化“四大支撑”,全面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一是强化园区支撑,增强竞争合力。以木业、茶油、核桃、花卉苗木走廊等为重点,加快建设森工科技产业园,集群效应初步显现。国家现代林业森工科技产业园,先后签订4个项目协议,投资额18.3亿元。等4家省级重点森工龙头企业及的3家合作企业入驻园区。二是强化基地支撑,增强发展动力。主要是围绕建设200万亩速生林板块基地、200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200万亩生态林基地和5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目标,大力建设林业板块基地。截至目前,全市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136万亩,发展干果、油茶、柑橘、黄桃等特色经济林基地面积达170万亩,建成以意杨、湿地松、火矩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90万亩,建设以樟树、对接白蜡等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20万亩。三是强化龙头支撑,增强带动引力。扶持林产加工业龙头企业投资5.3亿元,新上生产线,正在延伸产业链,开发高端产品;扶持“绿色饮品”森林食品加工产业龙头企业分公司投资建成年产30万吨的森林食品加工项目;扶持“绿色能源”和木本油料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分别建设12兆瓦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和10万吨木本油料加工新项目;扶持“生态—3—游”生态休闲产业龙头等发展花卉苗木,夯实生态游发展基础。四是强化科技支撑,增强核心实力。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林业科技推广网络,进行科技服务;开展林业产业高新技术等课题研究,新引进、繁育、示范、推广30多个优良品种,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围绕“四大体系”,全面实施厅市合作项目。自省林业厅与我市签订合作推进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备忘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构建完备的林业生态、发达的林业产业、繁荣的森林生态文化和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等“四大现代林业体系”,加大争取、汇报和协商力度,在生态公益林、中幼林抚育、退林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长江防护林、低产林改造、林业血防、平原湖区农田林网、绿色通道、林业特色基地、森林旅游、森林生态文化、绿色小康示范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数字林业、湿地保护与恢复等项目上加大建设力度,整体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林业重点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一起成为展示形象的“生态名片”。二、我市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下一步打算虽然今年我们的现代林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省林业厅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在林业体制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努力改进与现代林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持续的旱情给林业发展带来困难。去冬以来,我市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气象干旱迅速转化成农业干旱,呈现出冬、春、夏三季连旱的态势,出现大量苗木缺水干死和病虫害频发等现象,—4—导致造林成活率降低。二是林业发展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我市林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林业项目补助较低与社会融资难降低了林农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三是集体林权配套改革有待加大力度,深入推进。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主题,把转变林业发展方式贯穿于现代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全领域,突出保造林面积、保目标完成、保苗木成活率,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克服当前困难,坚持抗大旱、抗长旱、抗重旱,推进林业跨越发展。(一)向开放林业转变,构建林地资本化营运机制。抓规划制定,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林发展规划、生物质能源林建设规划等林业产业规划;抓政策配套,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政策最优化和激励措施最强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发展林业产业;抓中介组织,鼓励和引导创办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建立新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二)向品牌林业转变,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走“上大项目、建大基地、壮大龙头、做大园区、育大品牌”的产业发展之路,围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建筑劳务合同范本
- 入园合同范例
- 个人陶瓷采购合同范本
- 劳务派遣补充合同范本
- 切砖清工合同范本
- 光明果蔬配送合同范本
- 借款合同范本网上查询
- 转租饭店合同范本
- 净化车间改造工程合同范本
- 会所会籍合同范本
- 2024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题库【含答案】
- 第2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第2框《用科学世界观指导人生发展》-【中职专用】《哲学与人生》同步课堂课件
- 《书籍装帧设计》 课件 项目2 书籍装帧设计要素
- 妊娠期合并症妇女的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妇产科护理课件)4EX
- 南航航空安全员培训
-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风景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汪小兰有机化学课件第四版
- Unit1 My day 单元作业设计(素材)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
- 赢的思考与态度课件
- 2024年2月国考海关面试题目及参考答案
- TZSA 158-2023 双引擎分布式视频处理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