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_第1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_第2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_第3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_第4页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防控知识

提纲医院感染学的发展历程医院感染的概念及重要意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发展历程手消毒22%降到3%手卫生被认为是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措施。但是大家真的了解手卫生吗?知道是哪位科学家第一次揭示了洗手的重要性?

匈牙利籍助理医生塞梅尔维斯1846年进入维也纳总医院产科医院工作。在他工作的第一个月里,208名孕妇中就有36名不幸去世,这使他对新分娩孕妇的死亡深感不安。在1846年全年里第一产科病房的死亡人数451人,而第二产科病房仅有90人死于产褥热,死亡率只有2%。经研究,第一产科病房由产科医生接生,每天早晨会先进行尸体解剖,之后才到病房工作,而第二产科病房由助产士接生,她们从来不参加尸体解剖。这似乎说明死亡人数与尸体解剖间可能有一定的联系。

于是,塞梅尔维斯发布了一条严格的命令:每个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之前都必须用肥皂、清水仔细地把手洗干净,然后还要用氯水浸泡,直至双手变得再也闻不到尸体的味道。而病房一定要用氯化钙消毒,特别是给产前或产后妇女做检查时,更应如此。

塞麦尔维斯画像一月后,第一产科病房的死亡率就降到了2%。自此以后的两年间,第一产科病房内死于产褥热的病人数显著下降,死亡率由原来的20%几乎降低到了零。塞梅尔维斯被称为“产妇的救星”。1861年,他出版了著作《产褥热的病因、概念及预防》(TheEtiology,theConceptandtheProphylaxisofChildbedFever),成为一部划时代的医学著作。

产褥热相关的早期文献和绘画

在维也纳总院工作的伊格纳兹·塞姆尔韦斯虽然当上了教授,写了本优秀论著来阐述他的思想,但是他大体上被忽略了。真正让整个医学界认识到在医疗中使用灭菌法重要性的,实际上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外科医师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1865年,在英国格拉斯哥皇家医院主持新外科病区工作的李斯特读到了法国生物学路易·巴斯德的一篇论文,认识了疾病细菌学说。李斯特用石炭酸做灭菌剂,建立了一套新的灭菌法。他不仅在每项手术前认真洗手,而且还确保要使用的器皿和敷料都做彻底的卫生处理。实际上他在一个时期里甚至向手术室空中喷洒石炭酸,结果术后死亡率有了戏剧性的下降。从1861年到1865年期间,男性急诊病房中的术后死亡率为45

%,到1889年减少到

15

%。

1827-19122023/9/711

上图为李斯特喷雾器1889年拍摄的外科手术的照片。苏格兰阿伯丁皇家医院的外科医生正使用李斯特喷雾器,向手术室的空气中喷洒酚。1853年,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佛罗伦萨·南丁格尔(FlorenceNightingale)在战地医院通过改善卫生条件,采取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病房通风、带手套等措施,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使伤病员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2.2%。1820-191013

右图描绘的是19世纪90年代,外科手术时的场景。外科医生穿着长袍式手术服,但没有戴手套、帽子、口罩。手术区域后面是观众席,成群的医学生在观摩手术,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传播细菌。因为这种剧场式的设置,世界上仍有许多地方将手术室称为“剧院”。14右图为1902年外科手术时的场景,当时外科医生已经带着手套和口罩,但是口罩是戴在鼻下。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期,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把口罩戴到鼻以上更佳。现代手术场景16

国内的发展起始阶段:我国起步于1986年,卫生部医政司,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协调小组;1989年,《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引起关注。探索阶段:1994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范化管理(管理组织、监测、管理措施)。重视:2003年非典2006年卫生部令第48号《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引起重视。17二、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重要意义

案例98年深圳妇二医院在一个多月中,有292名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66人,感染率56.85%,主要是龟行分支杆菌脓肿亚型,治疗+赔偿达数亿元。(消毒剂配置?)2005年安徽宿州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恶性事件,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器械清洗、消毒、灭菌?)2008年西安交大新生儿感染暴发事件,9例感染,8例死亡。(病区物表环境?)

2010年河北保定市某私人诊所44例患者因肌肉注射导致注射部位分支杆菌感染。(溶媒使用管理?)2013年辽宁东港一针多用导致集体感染丙肝,医生被刑拘。(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管理?)2017年2月浙江省中医院医院感染事件,5人感染HIV,一位技术人员某次操作过程中,一次性医疗用品未做到一人一用一丢弃。(一次性医疗器具使用?)2019年4月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19例新生儿感染,5例死亡。(医院感染意识、处置防控措施?)

2019年5月江苏台州69例血透患者感染丙肝。(院感管理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000年11月30日颁布,2006年9月1日废止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性学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错综复杂,涉及临床、医技、后勤、行政等很多部门,涵盖临床医学、护理学、微生物学、预防医学、消毒学、药学等多个学科,因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的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一开始或者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什么是医院感染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1、关注人群: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2、地点界定:发生在医院内3、时间界定:住院期间2023/9/725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分二类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

医院感染的三要素(感染链)

断开感染链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医院感染与医疗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医院感染暴发2023/9/729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2023/9/730

医院感染的危害:

1、医院感染关系到病人、病人家属、医护人员的健康。

2、住院天数延长。

3、医疗费用增加。

4、加重感染、致残、甚至死亡。

5、医疗救治失败。

6、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2023/9/731三、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医院感染监测涵义:是长期、系统、连续性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配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感染暴发监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等。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24小时内。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暴发。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12小时;发生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2小时。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我国医院感染首位常见类型: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胃肠道感染……37

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⑴发热。⑵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⑶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病原学诊断39

尿路感染: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1.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2.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病原学诊断

胃肠道感染腹泻为主感染性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散发暴发41

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3.急性腹泻每天3次以上,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以上。病原学诊断说明: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性因素如诊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胃肠道感染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无其它原因可解释。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1.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病原体。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巨细胞。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手术部位感染手术切口的分类:清洁切口(Ⅰ类)、清洁污染切口(Ⅱ类)、污染切口(Ⅲ类)、感染切口(Ⅳ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口咽部位。手术部位感染(SSI感染)SSI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多重耐药(MDR):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至少有1种)的获得性(而非天然)耐药。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出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细菌、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NDM-1和产KPC的细菌、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艰难梭菌(CD)等。

消毒、灭菌相关监测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时,应现配现用,并在每次配制后进行浓度监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紫外线灯空气物表消毒,每半年一次,新灯管使用前监测,合格后使用。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等污染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灭菌监测要求(监测标准)1、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检测法、化学检查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2、物理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3、化学检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包外化学指示物监测)4、生物监测

。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标准预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针对所有医院中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应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2023/9/756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1、强调双向预防。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2、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4、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隔离措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措施预防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方法是标准预防!

2.手卫生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方法——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30%

手卫生概念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手卫生时刻(两前三后)2023/9/761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第四步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第六步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内外夹弓大立腕622023/9/763

手消毒效果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5cfu/cm2国外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40%左右国内调查结果显示:更低,有近50%的医护人员在不洗手的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的,洗手合格率也仅有35.6%~73.63%2023/9/765比洗手有更高的依从性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产品洗手更有效比洗手对手部皮肤伤害少比洗手和戴手套浪费少所用时间少,作用快不需要水和毛巾感染控制,不仅仅是手卫生!

速干手消毒的优点66手卫生的设备设施简易手卫生的设备

3.个人防护用品口罩:保护口/鼻。 全面具–保护呼吸道,抵御空气传播的病原体。手套:保护双手。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保护皮肤和/或衣服。眼罩(护目镜):保护双眼。面罩:保护脸、口、鼻和双眼。帽子、胶鞋、鞋套。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用品各种屏障69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

你会正确佩戴口罩吗?70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份压成鼻梁形状。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71

外科医用口罩虽然其避免感染的功效不及N95口罩,但可以避免病人将病毒传染给他人。标准的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有阻水层,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则有过滤层,可阻隔90%不小于5μm的颗粒;近口鼻的内层用于吸湿。72

脱卸口罩先解开头部系带,然后是颈部系带。从脸部移开。丢弃。手卫生。73呼吸防护器的脱卸先抓住颈部的系带,提过头部然后是头部的系带。丢弃。手卫生。7576手套橡胶手套(清洁/无菌、有粉/无粉)其他手套(薄膜、隔热、家政…)

手套的使用:

当接触或可能接触血液、体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黏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应戴手套。医疗操作中应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触病人无菌部位时使用无菌手套,接触黏膜(除非是另有说明)或不需无菌手套的护理或诊断性操作时只需要戴一般性的检查手套。戴着手套从同一个病人身上的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接触污染部位后再接触清洁部位或周围环境前要更换手套。77护理病人后要脱下手套,护理不同的病人时要更换手套。一次性手套不能重复使用。撕裂或刺破时要立即更换。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擦手,脱手套后应洗手或对手消毒。手套的使用

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隔离衣-防护服-防水围裙隔离衣隔离衣防护服手术衣隔离衣防水围裙80眼罩与面罩眼罩

面罩81防止液体喷溅眼结膜82其他PPE83其他PPE

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隔离应根据疾病传播途径的不同,采取接触隔离、飞沫隔离或空气隔离措施。患者应单间安置,条件有限,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一室。患者的物品应专人专用,定期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或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工作人员应按照隔离要求,穿戴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品,如穿隔离衣、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并进行手卫生。(多重耐药菌感染、肠道感染、皮肤感染)1.建立隔离室。2.严格实施手卫生。3.穿隔离衣。4.限制病人外出。5.设备。接触隔离(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百日咳、支原体肺炎等)1.病人住单人病房。2.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3.限制病人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飞沫传播(飞沫核>5um)(如肺结核、水痘、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等)

1.设立隔离室,病人住适宜通风的单间,应有隔离标志,可能时使用负压病房。

2.工作人员在房间内戴医用防护口罩。3.限制患者离开隔离室。

4.严格空气消毒。空气传播(飞沫核<5um)

清洁与消毒斯伯尔丁分类法1968年E.H.Spaulding(斯波尔丁)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2023/9/791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

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

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

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

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2023/9/793

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

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

痰盂(杯)和便器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2023/9/794

灭菌水平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消毒水平定义高水平消毒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包括: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

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包括: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

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如: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

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

消毒灭菌基本原则1.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再进行消毒灭菌。2.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消毒—清洗-消毒)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5.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应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进人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应一用一灭菌。

清洁与消毒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一次性使用。

对吗?

诊疗用品

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接触完整皮肤的听诊器、监护仪导联、血压计袖带等应保持清洁,被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湿化水、湿化瓶、呼吸机管路、呼吸机等的清洁、消毒与更换,应遵循有关标准的规定。治疗车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配备速干手消毒剂。物体表面、地面物体表面(包括监护仪器、设备等的表面)应每天湿式清洁,保持清洁、干燥;遇污染时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者之间和洁污区域之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病区环境表面分类医疗表面(如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卫生表面手频繁接触的表面

消毒剂要现用现配。及时更换清洁用具,包括拖把、抹布和洗涤液。湿式打扫,避免扬尘。含氯消毒液不能现配时,应存放不透明的塑料容器内,使用前监测浓度。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5.5.5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WS/T《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14.1手工清洗与消毒14.1.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采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洗消毒液,干燥备用。14.1.2地巾清洗干净,采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洗消毒液,干燥备用。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医院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病区环境表面

患者诊疗表面地垫的处理血液、体液喷溅污染环境表面

织物类及床单位特定病原体污染的清洁与消毒

7.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应对感染患者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并参考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掌握用药指征。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在术前30分钟〜1h,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500ml),可术中给予第2剂。一类切口预防用药≤24小时。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手术时间短(<2h)的清洁手术,术前用药一次即可。清洁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技术操作。哪些清洁的手术可考虑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透露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龄、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8.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管理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2h;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24h。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24h;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4h。小包装的皮肤黏膜消毒剂开启后使用时间≤7d;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24h。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

9.安全注射安全注射: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注射。安全注射三要素对接受注射者无危害;对医务工作者无危害;使用过的注射废物的处理应该对公众无危害。安全注射的6个方面重视环境的准备警惕锐器伤正确物品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熟悉操作规程执行手卫生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相关知识应知晓(一)无菌操作技术方面1.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