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1.gif)
![某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2.gif)
![某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3.gif)
![某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4.gif)
![某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bdc88593d86abd96d6cebb0d6a84b4f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玻璃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本公司为了控制生产现场及其它场所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如火灾、爆炸、触电、可燃助燃气体及危险化学品泄漏,遵照国家安监总局17号令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编制了《江苏蓝色玻璃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该预案的实施能够使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统一、紧急有序,从而达到迅速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或消除人员伤亡和各种经济损失的目的。1.2编制依据1.2.1有关法律法规本预案的编制依据包括以下法律法规: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施行)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011年12月31日施行)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2009年5月1日施行)1.2.1.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1995年1月1日施行)1.2.1.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年12月1日施行)1.2.1.6《危险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国际安监局公告2003年第1号)1.2.1.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2009年5月1日施行)1.2.1.8《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年1月1日施行)1.2.1.9《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2月1日施行)1.2.1.10《安全生产许证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2004年1月13日施行)1.2.1.11《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劳部发[1996]140号)1.2.1.12《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181号令)1.2.1.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号)1.2.1.14《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实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改委、国家安监局,发改投资[2003]1346号)1.2.2有关技术规范本预案的编制还参考了以下有关技术规范: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91)4.《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厂区内发生的所有安全事故,包括火灾、爆炸、容器爆炸、中毒、灼烫、机械伤害、触电、听力损伤、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和粉尘危害等。其中,主要事故类型是火灾、爆炸和中毒。1.4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构成,明确了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阐述了处理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本企业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火灾、爆炸、中毒、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实施。专项应急预案制定了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具体、简单、针对性强。本公司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1.5应急工作原则⑴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将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加强企业员工的安全防护,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职工群众的基础作用。⑵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区安监局的统一领导下,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现场指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企业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⑶快速响应,果断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扩散和爆炸,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⑷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采用先进的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确保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⑸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危险源管理,做好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做到常备不懈。进行社会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做好物资和技术储备工作。1.6生产安全事故分级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业中毒的人数也属于重伤的范围。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危险源2.2.1.1企业主要危险化学品调查表(包括原料、中间品及成品)序号12品名煤气1000.2年使用量(t)最大贮存量(t)0.53煤气发生炉产生煤气直接送车间燃烧加热使用涂料1存放地点仓库3稀释剂硝酸钠16000.52仓库仓库2.2.1.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列出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其限量。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称为一个单元。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规定,本项目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物料煤气列入了重大危险源名录。而本公司使用的煤气在厂区内实际最大存有量分别为0.2t,因此本公司不存在重大危险源。2.2.1.3危险源确定本企业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有:生产车间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仓库、特种作业(电工作业、金属焊接、切割作业、起重机械作业、登高作业、车辆驾驶)。2.2.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2.2.2.1危险化学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化学品物料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分析表名称危险化学品目录第2.1类易燃气体火灾危毒物危害剧毒易制毒监控化学品危险分类程度分级化学品的危险程度分为乙、轻度危害、中度危害和重度危害。化学品种类乙类化学品:无危险性。轻度危害:有轻微危险。中度危害:有一定危险性。重度危害:有严重危险性。存在危险的化学品煤气、涂料、稀释剂、硝酸钠等化学品存在危险性。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分析⑴火灾、爆炸事故A、煤气发生炉生产过程:煤气发生炉生产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生产的物质是煤气。由于煤气的爆炸极限≥4%,若设备管道发生泄漏,与明火易引起火灾甚至爆炸。B、深加工过程中使用的涂料和稀释剂与明火引起火灾、爆炸。B变压器:若长期超载或发生内部短路会造成火灾甚至爆炸事故。C、硝酸钠是氧化剂与可燃物放在一起易引火灾事故。⑵中毒和窒息煤气发生炉生产过程是化学反应过程,生产的物质是煤气,且煤气中主要成分是CO。CO可使人中毒,易发生中毒事故。若发生大量泄漏会使人发生中毒事故。⑶触电A、雷电伤害:未按规定制作并进行防雷检测,易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引发火灾事故。B、漏电伤害:未安装触电保护器、未按电气作业规程操作,会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⑷机械伤害本项目中的输送机机械、搅拌机、各类风机和泵类在运行过程中,若人体被卷入运动的装置中易造成夹伤;人体与运动部件接触会造成擦伤;肢体绊卷机器轮子、带子中造成卷入伤害。机修岗位使用钻、机床、砂轮机以及切割机,如操作不当容易造成肢体碾、碰、戳、划伤等现象。⑸起重伤害若本企业检修过程中起重设备在运行,可能发生起重伤害。⑹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在正常生产巡查和设备维修时,可能发生高处作业人员的坠落和高空坠物伤人事故。⑺车辆伤害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产品都由机动车运输,车辆本身存在故障或无证驾驶、超载、超速行驶会造成车辆撞人撞物、载物失落现象,造成人员伤亡事故。⑻灼烫A、高温蒸汽等高温物质,如在事故状态下与人体接触或在高温热源旁长时间工作,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灼伤的危险,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B、高温设备表面,均有造成作业人员高温烫伤的危险。C、使用腐蚀性化学品如果不戴相应的劳保用品,有可能造成操作人员灼伤。⑼粉尘配料过程中若不戴防尘防护用品易产生粉尘危害。⑽台风、汛情的危害在遭遇强台风时,固定或移动的设备、设施可能发生倾斜、倒塌,将会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报警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详细的报警流程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3.3.2通讯联络方式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准确地通讯联络是非常重要的。我企业采用以下通讯方式:·电话:设立应急电话热线,确保24小时畅通;·对讲机:配备对讲机,方便现场指挥;·网络:建立内部联网系统,方便信息共享和传递。以上通讯方式应得到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3.4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在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物资储备是至关重要的。我企业应急救援物资主要包括:·灭火器材: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CO2灭火器等;·救生器材:呼吸器、救生绳、救生衣等;·急救器材:急救箱、急救药品、担架等;·通讯器材:对讲机、手机、无线电等;·其他: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安全带等。应急救援物资应得到定期检查和更新,以确保其完好有效。同时,应制定详细的物资使用流程和管理制度,避免浪费和损失。综上所述,我企业应急救援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我们将不断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公司生产安全。各种通讯工具应该经常进行维护,以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应该制定标准的报警方法和程序,并对工人进行紧急事态时的报警培训,包括报警程序与报警内容。在通讯联络方面,联络组应该预先将各应变小组成员、厂外支持应变组织各政府单位、医疗咨询等联系电话收集制成表格置于明显场所,便于紧急联系。紧急联络电话除紧急事故联系外,应保持畅通,防止公用系统失效,电话无法联系。内部联络方面,发现危险并判断需要紧急援助时,操作人员或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生产负责报警,并且生产主管接到事故报警后,都必须立刻向董事长报告。外部联络方面,应由总经理指定专人进行联系,现场负责人可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直接拨打外部求援报警电话,以求迅速得到外部救援。在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方面,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针对不同的事故类别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对于火灾事故,应迅速拿灭火器实施灭火,同时要大声呼喊求助。若火势无法控制应拨打119报警。对于泄漏事故,应迅速采取防止引火爆炸的措施,同时还要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对附近工厂的影响以及防止向周围环境扩散。若发现危险化学物品泄漏,更换新桶,并采取防止引火爆炸事故的应急措施,然后清除泄漏出的危险化学物品。泄漏事故的处置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和仓库。如果发生泄漏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迅速采取措施防止引火爆炸,更换泄漏包装桶,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口罩等。用苕帚将泄漏物集中并装入干燥的空桶中,注意防火。在紧急疏散和撤离时,应尽快将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如果泄漏物质有毒,需要佩戴个体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向上风方向转移。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并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每个车间应至少有两个畅通无阻的紧急出口,并有明显标志。在事故发生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员应在外部消防救援队到达之前判断事故是否蔓延,并通知并清点所有在事故现场的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集合。外部消防救援队到达时,除留下现场指挥员和一到两名主要人员配合外部消防救援队的工作外,其余人员应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到安全地集合,并进行清点和记录。非事故现场的人员如不属于应急救援专业队的队员,应立刻到安全地集合、签名并待命等候。疏散区域由初期隔离和保护行动距离图进行疏散,往泄漏源上风方向疏散,直到紧急救援解除。事故现场的指挥员应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紧急救援人员撤离现场前后的情况。在事故发生后,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热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如果泄漏溢出的化学品为易燃品,应严禁火种。根据公司现状评价报告中“道化法”评价结果可知,生产车间危险暴露半径为36.8米,危险暴露区域为4252平方米,高度为36.8米。在事故发生时,应划定和隔离危险区域。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指挥员应根据现场情况和伤者状况,采取相应的急救程序。急救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现场安全。救援人员应先评估现场的安全状况,防止再次发生事故。(2)停止伤害源。救援人员应尽快停止伤害源,防止进一步的伤害。(3)迅速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区域。救援人员应尽快将伤者转移至安全区域,确保其生命安全。(4)进行现场急救。救援人员应根据伤者状况,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心肺复苏等。(5)护送至医院救治。救援人员应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在进行现场急救时,救援人员应注意自身安全,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避免二次伤害。同时,应根据伤者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确保救治效果。1.生产主管负责组织伤员脱离事故现场。2.在事故现场外围等候的救护人员应立即对伤员进行救护处理。3.办公室应根据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与急救中心或最近的医院联系并安排车辆和陪送人员。4.对于经过救护处理的轻伤员,视具体情况由一名职工陪送到医院接受治疗。5.对于重伤员,应立即由两名职工陪送到最近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6.陪送伤员到医院接受抢救、治疗的职工应随时将医院情况反馈给公司联系电话。3.7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应及时组织人员清除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和环境的继续危害和污染。对于发生的火灾,应及时组织力量清除。3.7.2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由生产部负责处理,其主要负责人为生产部王亮。3.8应急救援保障3.8.1内部保障公司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由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统一指挥。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在指定地点、指定保管人。公司还设有应急通信系统、应急电源和照明,并建立了安全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制度、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等维护制度和演练制度。3.8.2外部救援公司与本镇一些大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提高彼此间的应急救援能力。如果需要,公司可以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3.9预案分级响应条件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本预案的启动条件。本公司可能发生灾害事故等级可由“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级表”判定,各应变等级由应变总指挥视事件状况判定。第一级应变由应急总指挥指挥,第二级应变应由消防队、安监局等主管部门统筹指挥,厂区内由应急总指挥协助指挥。危险化学品事故等级表:危害等级第一阶段一级应变危害说明1.在车间和仓库发生少量泄漏时,范围是有限的。2.生产部门本身有能力控制灾害。1.第一阶段的灾害是无法控制的,需要进行危害控制。1.初期,总指挥负责指挥,生产部门负责人担任现场指挥。2.事后需要向董事长报告处理情况。2.在二级应变阶段,可能会发生材料泄漏,影响邻近区域。3.火灾可能会波及邻近区域,造成严重影响。4.需要外界支援才能控制的灾害需要厂外支援。4.政府部门指挥,公司协助配合。5.交警和单位需要协助疏散人员。3.10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3.10.1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总指挥根据救援状况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清理现场,把危险化学物品放置在安全的位置,防止再次事故发生。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整改,达到安全要求后再进行生产。3.10.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厂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清点人员有无伤害,环境污染情况。3.11应急培训计划:根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社区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3.11.1应急救援人员的教育:防火管理者应制定防止灾害教育计划并彻底贯彻和落实。全体从业人员需要了解防止火灾等灾害事故所应遵守的事项以及灾害发生初期的处理措施。防灾管理机构和从业人员需要了解任务和职责,并引导外来人员疏散。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从业人员需要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能、物理化学特性及对健康的危害等,以及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搬运、取出、混合等操作方法,以及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和灾害防止对策。3.11.2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各救援队伍应适时组织训练和培训,每年不少于一次。防火管理者应参加消防部门或其他有关机构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和信息发布会,并让其他有关的从业人员积极参加,以提高整体的消防意识和技术。3.12演练计划:本公司为能防范灾害于未然,安排适当的训练及演练,以提高员工对危险化学品危害的认识,并加强员工处理发生危险化学品意外事故的能力。对于演练部分,本公司将列出危害较大的灾害状况,如生产车间各工艺阶段作业时可能引起火灾等状况,并将其列为训练和演练的重点。3.12.1演练准备、范围与演练组织根据演练内容,演练组织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地点和演练人员,并配备必要的演练物资,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生产部应每年根据《紧急应变演练计划表》进行一次演练。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组织演练,经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同意后进行。生产部负责安排演练计划,并对演练进行检查和监督,记录演练结果在《紧急应变演练执行状况表》中。3.12.2演练内容董事长要组织实施以下有关内容的消防演习,可以邀请有关部门或机构参与并给予指导:①综合演习:实施灭火等灾害措施、通报、疏散引导、救护等项目的综合演习;②通报联络演习:灾害发生时的通报要领训练;③初期灭火演习:灭火器、消防拴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方法的训练;④疏散引导演习:假设灾害发生的规模,部分疏散或整体疏散训练;⑤急救演习:应急和救援要领的训练;⑥消防战术演习:假设灾害场面灭火战术训练。紧急应变演练计划表年度填表日期演练项名称目演练时间演练方式演练准备初期灭火演习演练等级演练地点一级状况二级状况在演练前15天,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应该组织所有参加演练人员的会议,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各小组人员按规定的分工各司其职,准备好演练所需用品;2.安全主管对所有要用到的消防设施和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一遍,组织所有参加演练人员对消防器材、防护用品及救护处置再进行示范和练习,确保演练人员人人都会使用;3.确定演练时间、地点和人员。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总指挥钱景年下达演练开始的命令,全部演练人员进入生产现场,各小组人员按工不同进入各自岗位演练正式开始。部分成员对救护处置要领掌握不够,个别成员之间配合度欠佳,需要加强培训和协调。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演练人员的熟练程度,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置,配合默契。附表2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其中现场处置队的成员来自生产车间和保卫科,硬件配备包括安全帽、无火花堵漏工具、防爆手电、铲、锄头、橡胶手套、灭火器材、移动泵、滤毒口罩、防护服、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等。保卫部门的成员则配备安全帽、防爆手电等。环境监测队则配备气体分析仪、COD测定仪、现场气体采样器、采样袋等。附表4是公司灭火器材的配置和分布情况表,其中生产区和仓库分别配备了30个MFZL4型和30个MFTZ4型室内消防栓,重量为4Kg。附表5是煤气安全技术说明书,其中煤气混合物的理化特性包括外观为无色无味气体,沸点为-191.5℃,相对密度为0.79,闪点为小于-50℃,爆炸下限为12.5%。煤气混合物属于第2.3类有毒气体,侵入途径为吸入,对健康的危害包括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可能出现深度昏迷、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症状。煤气混合物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迅速将受害者带到空气新鲜处,并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输氧。如果呼吸和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尽快就医。消防措施:该化学品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后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灭火过程中,应切断气源。如果无法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和全身防火防毒服,并在上风向灭火。应尽可能将容器移至空旷处,并喷水冷却容器,直至灭火结束。泄漏应急处理:在泄漏事故发生时,应立即消除所有点火源,并根据气体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将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方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和防静电服,并使用接地设备。应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并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应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操作处置与储存:在操作过程中,应严加密闭,并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和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源和热源,严禁吸烟。在储存时,应将稀释剂存放于阴凉、通风的易燃气体专用库房,远离火源和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并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在操作时,应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在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在紧急情况下,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在操作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和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应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并避免高浓度吸入。在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他高浓度区作业时,必须有人监护。健康危害:吸入1000ppm以上会抑制神经系统,严重时会昏厥;100ppm会刺激眼鼻喉,250ppm会催泪。燃爆危险:正常储存下安定,高温下会放热分解及燃烧。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下受污之物并使用肥皂与清水清洗接触部位,若刺激感仍未消除,请快速就医。-眼睛接触: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快速就医。-吸入:移至新鲜空气并快速就医。-食入:立即饮用大量开水并快速就医。消防措施:消防人员应配戴安全手套、安全护目镜、安全衣物。使用适用之灭火器材,但应严防密闭空间中救火作业人员缺氧。灭火剂:二氧化碳,化学干粉、泡沫。泄漏应急处理:个人应配备使用适当防护具,无适当防护具勿碰触外泄物。保持通风,隔离热源、火源及氧化剂,防止氧化物流入下水道或密闭空间。在安全情况下设法阻漏,少量泄漏可用吸收物吸收,再置容器密闭标示,大量泄漏应通知环保单位及供应商。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容器应于密闭并加标示,应隔绝火源、热源及不相容物-氧化剂。储存注意事项:适存温度-10~30℃以下,应避免阳光直射储存场所应保持通风。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容许浓度:PGMEA:100ppm(1993~1994)。呼吸系统防护:防有机蒸汽之呼吸防护器。眼睛防护:安全护目镜。手防护:防渗手套。污染衣物应清洗再使用或丢弃,使用此物后应彻底洗手,工作场所严禁吸烟及饮食。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液态,有刺激气味。相对密度(水=1):0.93(25/25℃)。沸点(℃):120℃。饱和蒸气压(kPa):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不同改良剂及炭氮配施对引黄灌区盐渍化土壤水肥盐调控效应机理
- MOF及其衍生助催化剂-BiVO4光阳极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 比特币收益率的可预测性研究
- 2025至2030年砼结构构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牙釉凿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基于自然场景光照重建的混合现实技术及在医学影像可视化的应用研究
- 2025至2030年曲折缝缝纫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载LiDAR不良天气点云去噪研究
- Caspar和Serpin5基因敲除对飞蝗和双斑蟋多肽抗菌活性的影响
- 基于道路环境影响的交通系统分岔分析与反馈控制研究
- JJF(京) 92-2022 激光标线仪校准规范
- 整形医院客户管理培训
-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完整课件(部编版)
- 普惠金融政策解读
- 2024年疾控中心支部工作计划范本
- 砌筑工的培训
- 清洗卫生间(课件)三年级下册劳动人民版
- 《无菌检查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香菇行业销售状况及供需前景预测报告
- 幼儿园开学师德培训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