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四单元多元发展的当代世界巩固与复习1.美国的发展: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20世纪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2.欧洲的联合:①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发展,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②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使用统一货币“欧元”。3、欧盟的性质及成立的作用?答:性质: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作用: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②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4、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答:①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②日本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③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美国、欧盟、日本二战后经济的发展有何共同原因?都得益于哪一次科技革命?你觉得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答:共同原因:(1)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借鉴:(1)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2)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3)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郝鲁晓夫执政及其改革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郝鲁晓夫上台赫鲁晓夫改革改革的内容经济——精简机构,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加大农业投入,大力垦荒,大力推广种植玉米。政治——破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平反冤假错案。赫鲁晓夫改革影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进入60年代,改革带来的矛盾更加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戈尔巴乔夫改革1、背景:80年代后期苏联陷入严重的经济政治困境;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进行经济改革受阻,转而进行政治改革。2、内容: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3、影响:国内政局失控,各派政治力量激烈争斗,民族纷争迭起,一些加盟共和国先后独立;引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宣布脱离苏联独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加以效仿。6月,以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联邦首先发表“主权宣言”,宣布本国是主权国家,其他加盟共和国也紧随其后。
苏联解体的过程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软禁戈尔巴乔夫,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结果不到3天就失败了。八一九事件以维护苏联为初衷,却成为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独联体成立——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首脑在阿拉木图举行的会议上正式宣布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阿拉木图宣言》规定:“独联体作为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成员国积极发展和加强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而服务;各成员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和军队建设方面而协调政策。”苏联解体的过程1993年12月格鲁吉亚加入独联体。非独联体的国家有3个: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苏联解体的过程苏联解体——“八一九”事变后,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控制国家的权利的能力,叶利钦担任俄罗斯总统,实际掌握国家大权。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职,并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至此,苏联完全解体。苏联解体的过程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会不会解体?会。苏联的解体是种种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抬头,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西方的“和平演变”,等等。1991年12月21日,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停止苏联的存在,12月25日,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原苏联国旗自克里姆林宫上空降落,俄罗斯国旗升起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方针和政策。根本原因: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与联邦制国家结构的矛盾和传统体制与社会生产力的矛盾。外部原因:西方国家对苏联长期实行的“和平演变”战略。影响:苏联的解体意味着冷战的结束,以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世界两极格局被打破,多极化发展趋势出现。匈牙利事件
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人民在布达佩斯举行示威游行,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发生暴力冲突,苏军应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要求平息暴乱,这就是“匈牙利事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956年上台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领袖卡达尔充分吸取匈牙利事件的惨痛教训,致力于推行一项比较适合国情的政策,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局部改革和调整。他强调指出"不应该奴隶般地模仿外国的榜样",而应该使匈牙利在一条符合本国经济和历史传统的民主道路上向前发展"。改革的措施(P101——102):政治上——
经济上——
匈牙利经济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一时成为“令人羡慕的东欧之窗”。工业生产到1970年时已居世界第十七位,农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也从60年代中期前的不到1%到1971-1973年的5.6%。国民收人年均增长率在1968-1978年增至6.2%。匈牙利的商店内和农副产品市场上出现了顾客不用排长队,便能购买到价廉物美商品的场面,这在当时的苏联和东欧各国几乎是见不到的。但是,从70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到80年代,匈牙利又面临新的经济困难。匈牙利改革1989年实行以多党制为基础的议会民主及以混合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1968年在全国推行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革.1990年匈牙利共产党失去领导地位,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改革以失败告终。1、背景:20世纪50年代,匈牙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对本国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政府政策不利,爆发了匈牙利事件。2、进程:其他国家的改革除匈牙利外,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但都成效不大。东欧各国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制于苏联,苏联使东欧国家在内外政策上同苏联保持一致。由于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目的是摆脱苏联的控制,所以苏联以武力镇压了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这反映出东欧各国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这也是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东欧剧变——1989年下半年开始1、原因:20世纪80年代,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各国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人民普遍对政府不满。有的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措施不当,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有的国家根本不想进行改革。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与此同时,苏联也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 推倒柏林墙——两德合并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请留意:总结1.苏联的改革与解体①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试图改变斯大林时期的弊端,仅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但并没有根本改变。②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开始,先经济改革,未取得成果;后政治改革,变一党制为多党制,造成权力分散,导致1991年底苏联解体。③苏联解体:苏联共产党下台,社会制度发生变化,1991年底苏联解体。总结2.东欧改革与剧变(1)原因:①主观: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②客观:国际形势的严重影响,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2)匈牙利改革:匈牙利改革是东欧改革中较为突出的国家。内容: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经济上: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实行计划管理与商品生产、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政策;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总结(3)东欧剧变: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发生变化。东欧剧变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1.根据历史史实回答问题。(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从东欧剧变中,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3)东欧剧变的性质怎样?(4)东欧剧变的原因?(5)谈谈社会主义国家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答: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最终导致东欧剧变。答: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取代了社会主义制度。答:①照搬苏联模式,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根本原因);②苏联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③西方对东欧实行“和平演变”的战略。答:①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②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要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注重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④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2.下列年代尺列举了历史上某国一些重点年代节点,根据提示回答问题。A.1861 B.1921 C.1941D.1991(1)该国历史在A、B、C三个年代节点分别发生了什么事件?(2)你认为该国还有哪些重点年代节点,影响着该国历史,在年代尺上标出,简述对该国历史的影响。答:A:1861年改革;B:新经济政策;C:苏德战争爆发。答: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苏联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20世纪70--80年代中国、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名称?结果如何?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答: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解体;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启示:改革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容标准:1、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2、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1、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哪几点?工业化(1926年);农业集体化(1927-1932)五年计划(1928年起);肃反运动(1934年起)2、“工业化”的方针和重点分别是?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大型工矿企业3、肃反运动的导火线是?基洛夫事件4、苏联模式的特点是?过度集中(计划管理)、过度集权(个人专断)预习课本:完成下列问题答案
斯大林(1878年-1953年):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斯大林
为了改变苏联的落后面貌,并冲出资本主义的包围,斯大林领导苏联在经济上首先采取了什么措施?细读课文:完成以下提示内容一、经济(一)工业化(重.大)
1、时间:。2、方针:
。3、重点:
。
4、成就:欧洲
,世界
,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
。为维护苏联
奠定经济基础。5、弊端:
。1926年起近10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大型工矿企业第一第二社会主义工业强国经济独立和国防安全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激发了人民的巨大的热情。(1935年发展为斯达汉诺夫运动)(2)牺牲农业,从农业吸收工业化资金(3)大力发展教育(4)大量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从1953年起执行的“一五”(1953—1957)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其它各项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的“一五”计划中外链接:回忆八年级学过的内容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求增加。
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
斯大林认为,粮食总产量的80%是来自落后的小农经济,其产品的85%留供自家消费,商品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要解决市场粮食供应问题,是不可能的。
另一方面,当时数量很少的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的粮食产量,虽然只占粮食总产量的2%以下,但它却提供了国家商品粮总额的5%,商品率达到47%。斯大林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必须组织农民走向集体化的国营农场道路,消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农业集体化宣传画一起欣赏几幅历史宣传画粮食缺乏对工业化和人民生活造成威胁力图把技术落后、经济分散的小农经济改造成采用先进技术和集体经营的社会主义大农业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采取消灭富农阶级的政策1929年—1932年(二)农业集体化1、原因:2、目的:3、时间:
4、内容:5、弊端:产生了长期的消极后果农民加入集体农庄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想一想: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7年7月到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想一想,那时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和我国开展的哪一项运动比较类似?计划经济:国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各个环节个方面都确定了具体的计划任务。(三)五年计划1、特点:实行严格的
领导和管理。2、时间:3、作用:
。4、弊端:计划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从1928年起(1928—1933,1933—1937)排斥市场调节,统得过死,严重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动力和活力,经济效率、效益低,社会财富严重浪费。二、政治:肃反运动1、导火线:
事件(1934年)2、时间:3、特点:4、后果:基洛夫1934—1938年肃反扩大化,造成许多冤假错案(1)使苏联损失了党、政、军一大批优秀骨干(2)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3)干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4)进一步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5)强化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6)影响了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追求列宁时代的政治局委员11人,被毙9人列宁时代最后一次党代会代表1162人,毙1095人元帅5人,毙3人;军长80人,毙57人;师长110人,毙87人;旅长195人,毙121人;肃反运动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3、评价:成就:弊端:2、含义:30年代形成的过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经济体制及以个人专断为特征的过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损失了大批党政军骨干,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肃反运动(揭发敌人,间谍,破坏分子)1934.121938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斯大林模式)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宪法1936排斥市场调节,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都提前完成一五计划1928-1933二五计划1933-193719281937违背自愿原则,强迫农民接受集体化,片面追求“大而公”基本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农业集体化19291932底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年经济比例失调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工业化(重点建设重工业)19261936不足成就
事件时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与严重弊端
在斯大林的领导下,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变更公司合同范本
- 上海品质营销咨询合同范本
- 公司租农田合同范本
- 养兔场建设合同范本
- 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2024年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业绩奖励合同范本
- 分期按揭合同范本
- 北京房屋租赁合同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律师事务所章程
- 医院合法性审查制度
- 现场签证流程图
- (新插图)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2招 巧算24点 期末复习课件
- 驾驶员违规违章安全教育谈话记录表
- 2023年10月山东青岛开放大学招考聘用工作人员(第二批)笔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含答案带详解
- 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
- 四年级下册劳动《做水果拼盘》
- 工厂车间划线标准与标识管理(共37张PPT)
- 幼儿园课件PPT《如何有效的与家长沟通》
- 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