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认识的基本问题
长期以来,科学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真”的花园中。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与拓广,科学理论的价值问题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理论兴趣。随之,对于科学理论的价值形态、价值评价、以及价值判断与价值标准在科学活动中的作用等都展开了广泛而有益的讨论。在这方面的讨论中,不可避免地都要涉及到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关系最终应是一种统一关系。然而,这是一种怎样的统一?统一的基础又何在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真正的统一不是机械的组合,更不是无差别的同一,而应当是有差别东西的辩证联系,是内在的有机统一。要阐明这种真正的统一就必须首先对统一双方各自的特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双方确定了差异前提下的内在必然联系和统一的基础。本文就试图通过对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各自特质分析入手,确定它们的内在联系与统一的基础,对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做出较完整和系统的分析与论述。这对于完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定,克服和纠正各种理论偏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我们首先从真理与价值基本概念分析入手。真理,作为纯粹的认识论范畴所表达的是:认识主体对于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标志着通过实践一认识而实现的主观向客观的不断“接近”。真理的实质就在于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价值,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所体现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某种需要和效用关系。这种关系产生于人区别于动物的自觉目的性。正因为作为主体的人具有自觉目的性这种本质属性,因此,人总是为了满足某种实际的需要才去认识事物,和事物发生关系。这同时就产生了客体能否满足以及怎样才能满足主体的需要问题。这正是价值所体现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所以,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客体愈是能够为主体所用,愈是表现出同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相符合,它就愈有价值。科学理论作为科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科学认识活动的结果。科学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最终总是要把科学对象(客体)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抽象出来,运用各种科学语言、逻辑方法、辩证思维进行概括、总结、构造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的建立既标志着科学认识已进入了理性的殿堂,同时又更深刻、更完整地揭示出了科学对象的内在本质及发展规律。因此,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定和基本特征。此外,科学理论一般还具有全面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体现着科学理论的基本规定。但是,它们都是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理论最核心、最基本的规定性,是科学理论得以确立的必要条件。尽管对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对于科学理论必须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一点是必须坚持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一点确定以后,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科学理论是人,具体地说:是科学劳动者创造的,科学劳动者进行科学认识,创造科学理论的目的何在呢?行为的目的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作为科学创造这种最高级的人类认识与实践活动当然就不可能没有目的性了。顺理成章,作为科学认识、科学创造成果的科学理论就必然凝结着创造者的目的与需要,因而就必然具有价值。科学理论的价值就是理论对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需要的满足,以及这种满足的程度和方式。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价值范畴的性质是一样的,产生于科学认识主体所固有的自觉目的性,体现着科学理论这种精神性价值客体对于主体需求与满足的效用关系。科学理论的价值也是理论的基本属性。只是在内容的规定上不同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具体来讲: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所规定的是科学理论必须包含着对于其认识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的内容,其实质是理论认识中主体对于客体内容的符合。而科学理论的价值所体现的则是理论对于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需要与满足的效用关系,其实质是理论本身作为价值客体对于主体顺乎目的需求的关系的符合。因此,它们分别体现着科学理论结构中的不同关系,具有不同的本质规定。由此也决定着它们之间存在着确定的差异。首先,科学理论真理的最基本的特质是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来自于:科学理论的认识对象、自然界物质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客观性;科学认识主体“从自然界本身去说明自然界”、排除主观臆想和没有根据的猜测的认识的客观性;科学实践对于科学理论进行检验的结果的客观性。正因为科学理论的真理具有客观性的基本特质。所以,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不依赖于任何人的主观信仰、也不依赖于它能否作为某种方便的手段或所谓“言之成理”,在科学的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与科学理论真理的客观性相异,科学理论的价值则表现出了较强的主体相关性。这是因为主体的需要总是顺乎目的、满足利益的需要。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立场观点、知识结构、学识水平、个人爱好的具体的人是不可能有着完全相同的目的和利益。因此,人的需要本身就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由此派生出理论的价值也具有较强的主体相关性。对于同一理论,对某些人可能是极为需求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却可能是没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即:同一理论对于不同的价值主体可以呈现出正价值、零价值与负价值。其次,与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相联系,科学理论的真理还具有唯一性的特性。这是因为科学真理是对科学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它的客观本质只有一个。这就决定了科学理论的真理只能是一元的,不可能存在“二元真理”。与科学理论价值较强的主体相关性相联系,科学理论的价值具有多维性的特性。这是因为科学理论本本身是认识与逻辑、真理与效用、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的统一,因而可以体现出多方面的与主体需求的满足关系,而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表现,或说是具有多维价值。概括地说,科学理论主要具有如下方面的价值:1、功利价值。理论的功利价值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一方面作为理论的动力机制提出理论的功利价值,另一方面又作为科学理论的选择机制实现理论的功利价值。恩格斯通过总结近代科学发展的事实曾论述过:“科学的发生和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并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能更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在论述社会需要对科学发展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就说明了科学理论满足社会需要的功利价值的存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许多科学理论的抽象性程度大大提高,已不可能直接作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过程来满足实际的社会需要,而必须要通过复杂的中介系统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这并不防碍科学理论的功利性价值不断提高。目前正在进行的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对于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巨大影影与作用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2、认识价值。著名物理学家海森堡曾论述过:科学的任务“一是它应求得对自然界的知识,以使人类能利用自然力为其利益服务;其次,它还要通过对自然是相互联系的真正了解,给人类指定其在自然界中的正确地位。”这就是说,科学理论的创立不仅在于满足人们现实的功利需要,而且还在于满足人们要求了解自己的真实处境、认识世界的本质,使人类自身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在物质世界中找到自己现实的地位。这就要求科学理论必须具有正确的指导力、解释力和预见力,揭示和解释大自然的奥秘和底蕴,满足人们认识自然、认识自身、与自身存在意义的需要,从而形成科学理论的认识价值。3、逻辑价值。科学理论作为对客观实在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是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概念、范畴、命题体系。在科学理论中,从基本命题和原理出发可以推出各种具体命题和结论、各种具体命题和结论的合理性都可以从逻辑上加以推演和证明。因而,科学理论具有逻辑价值。理论的逻辑价值从本质上是满足思维一贯性所要求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用思想的首尾一贯性去帮助还不充分的知识。”4、审美价值。科学理论不仅包含着对于客观自然界本质与规律正确认识的内容,而且还由于内在构造的和谐、统一、新奇、简单使科学家们体验到一种审美的快感,满足科学家的审美需求,因而具有审美价值。对于科学理论的审美价值的存在是有争议的。事实上,许多大科学家在自己的创造过程中都体验过对于科学理论的审美快感,并有大量而深刻的论述。我们只能说,审美需求对于不同的科学家来讲其强烈程度是不同的。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科学发展中的审美传统、审美价值的存在和在科学认识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最后须指出的是,科学理论的多维价值是具有统一性的。一个好的科学理论在以上的价值表现中应当在整体上是统一的。只是在不同的时空结构中,人们创立理论的价值需求、价值标准会有所不同。综上所述,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分别体现着科学理论结构中的不同关系,具有各不相同的特质规定,它们相互间的差异是确定的。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具有不同的特质规定、存在着确定的差异。然而,它们在此前提下又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基础与规定、依托与制约的辩证关系,有机地统一在科学理论的结构之中。首先,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是理论价值存在的基础与依托,是理论价值实现的前提。1、从科学理论的功利价值来讲,人们创立理论的目的就是回归于实践,达到预期目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理论价值。然而,只有在理论凝结了对于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才可能在回归到社会实践中,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否则,就不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现实的功利价值。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永动机的事业”曾轰轰烈烈进行了数百年,按照永动机设计者们的理论设想,其价值可谓是不可限量。但是,永动机的设想从根本上是违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从理论的真理意义来讲,完全是一种荒谬的理论设想。当然就不可能获得成功,不能满足任何社会需求,也就谈不上任何真实的价值了。2、从理论的认识价值来讲,理论的认识价值本所表征的就是理论满足人们了解自然、了解自身与自身存在意义所需要的解释力、指导力和预见力。它实质上就是理论对于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度、广度与精度的一个标度,当然就更不能脱离理论真理性的基础与依托。19世纪来,随着X射线的发现,欧洲科学界曾掀起了寻找新射线的热潮。法国科学院院士、南锡大学教授布伦德洛曾因发现“N射线”而名噪一时,获1904年法国科学院5万法朗的拉兰德奖。但是,以后的精确实验无法验证“N射线”的理论预言,反而证明“N射线”纯属虚构。最终布伦德洛的所谓发现与理论不仅没有获得任何真正的价值,而且他本人还为此获得了个“物理学上的唐吉柯德”的名称而声名狼藉。与之同时,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真实地发现了铀射线。由此还导致了放射性元素钍、钋、镭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又为人类提供了打开原子大门的钥匙。因此,贝克勒尔获得了1903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发现得到了权威的价值肯定。正反两方面的范例都为我们的论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明。3、从理论的逻辑价值来讲,一个脱离了认识的真理性而仅具有逻辑价值的理论体系只不过是一个概念的逻辑空架子,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爱因斯坦曾论述过:科学理论应当尽可能地寻找一种逻辑的统一,但都必须是以理论同经验事实的全部联系为基础。这“是把科学这座大厦同概念的逻辑空架子区别开来的唯一东西。”亦即:科学理论的逻辑价值也是不能脱离理论的真理性基础与依托。4、从理论的审美价值来讲,同样也必须是以科学理论的真理性为基础和依托。这实质上是涉及到了科学理论中真与美的关系问题。在科学的具体发展中,有些科学家对于理论的审美需求表现的非常强烈,时常达到一种审美静观,并往往由此取得了理论认识的突破。狄拉克和他的“正电子”理论的创立可以认为是这方面最典型的范例。但是,狄拉克的“正电子”理论不论怎样的奇特,怎样突出了理论的数学美,也只有在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在宇宙线中发现了“正电子”,使‘‘正电子”理论学说从数学形式的美变成了物理世界的真,狄拉克的“正电子”理论才获得了真实的审美价值。一个失真的理论可能是很美的,也可能一度满足科学家的审美需求。但是,一旦理论的失真性被证明,随之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当然,此理论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也就随之丧失。这样,我们从科学理论价值表现的四个方面论证了理论的价值必须以其真理性为基础和依托。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对理论价值的这种基础与依托的关系本质上是由科学理论自身的内在规定与使命所决定的。这是科学理论结构中真理与价值关系的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其次,科学理论的价值以其选择机制规定和制约着理论真理的内容及其现实接受与发展。1、科学理论的价值以其对理论现实认识对象的选择规定着理论真理的内容。从原则上讲,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然而,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是无穷无尽、无限多样的。而且,每一客观事物的属性也是多方面的。那么,它们怎样才能成为现实理论的认识对象呢?“现实的认识对象归根结底取决于人们实践活动的程度。由于人类实践的发展,原来处于科学活动影响和作用之外的那部分纯碎外在的自然界不断进入科学认识活动的对象领域,获得了科学对象的属性而成为现实的科学对象。”这种把科学认识对象的形成置于科学实践发展的基础之上,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科学实践的动因与目的又是什么呢?正确的答案应当是,为满足实践主体的某种需要。这里就蕴含着一个价值目标与价值选择的问题。在具体的科学认识活动中,认识的主体总是通过对其实践活动的需要意识,首先确立认识活动的价值目标,然后,按照价值目标从外部世界诸多的可能对象中选择出现实的认识对象来构成认识主体的现实对象世界。因此,我们说:现实的理论认识对象的形成最终是取决于认识主体所确立的价值目标与价值选择,是可能性与必要性的统一。贝弗利奇在他的著作《科学研究的艺术》中就曾谈到:“在从事某一学科方面的工作时,有训练的观察者总是有意识地搜寻根据所受教育认为有价值的具体事物。”彭加勒在他的科学哲学名著《科学的价值》中对科学事实的选择也做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科学家不能自由而随意地制作科学的事实。”也“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事实,因而必须选择那些有了解价值的事实。”这也就是说,只有经过科学认识主体的价值理解与价值选择的事实,才能成为科学的事实。否则,对于科学家来讲,就会丧失作为事实的功能,只是一种徒有虚名的所谓“事实”。总之,在实际的科研活动中,科学认识的主体是通过特定的需要意识,亦即:价值目标确定现实的认识对象,选择认识对象的那些信息被接受和加工,最终形成科学理论。任何具体的科学理论都是对其特定对象正确认识的知识体系。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科学理论的价值以其对理论现实认识对象的选择制约着理论真理认识的内容。2、科学理论的价值以其对理论的价值选择制约着理论真理的现实接受与发展。科学理论的选择以及选择的合理性是科学认识论讨论的较多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科学理论的选择空间应是多方位的。其中科学理论的真是选择的前提与基础,而价值是选择的归宿与目的。从原则上讲,二者应是统一的。但是,在实际的理论选择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复杂因素的作用,二者往往存在着背离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理论的价值选择,对于理论的最终确立,就起着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并由此而制约着理论真理的现实接受与发展。理论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在于理论能否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这又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只有符合主体实践需要的理论才会被选择、接受,只有和主体所处的时代认识能力、水平相适应的理论才可能被选择和接受。当然,只有被主体所选择和接受的理论才有可能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完善,而向客观真理不断逼近。否则,尽管理论中包含着真理性认识的内容,也不能为人们所接受,更不用说丰富和发展了。1865年,孟德尔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颗粒式遗传理论,孟德尔遗传理论是现代遗传理论的先驱,具有无可争辩的真理性,就是从今天来看也是如此。但是,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却被埋没了长达35年之久,几乎被人们遗忘,直到1900年他的理论学说才被重新发现。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因为“这种理论超越了他同时代的人。在他的那个时代,科学上还没有弄清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生物受精的详细过程,染色体学说尚未建立,他所假定的遗传因子还不能在实验上得到确证。科学的发展还没有为人们认识孟德尔理论准备好条件”。正因为孟德尔理论不能满足当时人们进行遗传研究的现实需要,因而被人们冷落了、遗忘了。在科学的发展史上,这方面的范例是很多的,它们都说明了理论的价值选择是理论得以最终确立的实现方式。科学理论只有符合时代的科学实践的需求以及认识能力和水平,才能被选择和接受,才能真正确立,才能回归到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科学理论的价值以其对理论的价值选择制约着理论的现实接受与发展。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论证了我们所要得出的结论: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在存在其确定差异的前提卜又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缺乏真理的理论不可能获得任何真实的价值,理论的真理性是理论价值存在的基础和实现的前提。没有价值的理论其真理性也无从表达和显现,理论的价值制约着理论真理的内容、接受和发展。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这种相互关系又决定了科学理论必须是其真理性与价值达到统一的理论,或者说:只有理论的这两方面属性达到了统一的理论才能构成真正的科学理论。科学实践是科学认识的来源和基础,科学理论是科学实践结果的认识升华与结晶。据此,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规定的根据就存在于科学实践的结构之中。因此,我们通过科学实践结构的分析就可以说明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认识论根据。概括地讲: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认识论根据就在于马克思所阐明的人类实践活动所特有的“两种尺度的统一”。即:人类实践活动得以进行所必须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这对于科学实践这种高级的人类实践活动同样是适用的。首先,任何一种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都必定是以满足主体的某需要,达到主体的一定目的为动因。实践的目的性突出地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也决定了实践的必要性。主体的一定目的和顺乎目的需要所体现的正是一种价值关系。因此,价值通过主体能动性决定着实践的必要性。其次,任何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都必须是在正确认识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主体必须遵循主客体及条件的客观规定性进行实践。也就是说实践需要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及其实践条件和环境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体现的正是真理的内容。实践的主体对这些认识的愈透彻,把握的愈全面,实践就愈可能获得成功,否则,就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因此,真理通过客体的必然性决定着实践的可能性。在具体的科学实践过程中,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价值与真理,必要与可能必须达到一致,取得统一,才能使实践得以继续和发展。否则,实践就无法继续,认识就无从产生,理论当然也就无从确立。因此,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对科学实践结构关系进行分析所应得出的必然结论。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应用于科学理论研究所应得出的正确结论。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统一的根据和基础在于科学实践的结构关系,就从根本上说明了科学理论必须是其真理与价值达到统一的理论。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亦是科学理论的本质规定性。阐明这一点,对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科学理论的本质是非常重要的。反之,对于这种统一的认识和把握出现偏差,就会导致理论认识的失误,出现理论认识的缺陷。对于科学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统一认识的一种常有的偏差,就是只承认科学理论的价值,而否认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从否认科学理论的真理进而割裂理论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例如,西方科学哲学中的美国新历史主义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劳丹的理论就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然而,也正是由于此,使劳丹的理论最终走向了自己理论初衷的反面。劳丹是以他的科学进步模式而闻名科学哲学界的,劳丹提出这一模式的目的是在于批判和克服老历史主义学派的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缺陷,以新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进步与合理性。劳丹科学进步模式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价值标准,他把科学的合理性归结为科学进步,而科学进步又服以于科学的基本目的“解决问题”。即:看一个理论或“研究传统”是否进步,就看该理论或“研究传统”是否最大限度地扩大已解决问题的范围,最低限度地缩小反常问题和概念问题。应当说劳丹试图维护科学的合理性、进步性是正确的。但是,他是以反对科学实在论,反对科学认识、科学理论的客观真理性为前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盾构机采购合同范本
- Unit 1 Hello!(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冀教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投资地皮合同范本
- 2《走月亮》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1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3《蜀道难》《蜀相》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 清油罐合同范本
- 20肥皂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货物抵账合同范本
-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课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船舶精通急救》全套教学课件
- 什么叫绩效考勤管理制度
- 外墙喷漆施工合同协议书
- 《积极心理学(第3版)》 课件 第2章 心理流畅体验
- 软件系统平台项目实施方案
-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矿业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力与形变》教学课件(一)
- 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垒球教案完整版本
- 2024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