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出土与初步研究_第1页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出土与初步研究_第2页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出土与初步研究_第3页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出土与初步研究_第4页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出土与初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出土与初步研究

我国春秋两季的玻璃器(又称釉面砖)挖在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本文就这一时期玻璃器的分布地区和出土情况、器形和纹饰、年代和演变,以及我国玻璃器的起源等问题,谈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一玻璃器的出土情况根据已发表的资料统计,我国各地出土的春秋战国玻璃器总数已达八百余件,其中有珠、管七百一十余件,璧一百二十余件,环六件,剑饰包括剑首八件、剑珥六件、剑珌一件,印三件,以及棒、柱、梭形器等。分布地点为河北省石家庄、易县、唐山,山东省临淄、曲阜、济南,河南省固始、洛阳、辉县、三门峡,山西省长治,陕西省朝邑、西安,甘肃省平凉,四川省成都、巴县、涪陵、新都、青川,湖北省江陵、随县、松滋、宜昌、黄冈,云南省江川,广东省肇庆,福建省闽侯,安徽省寿县,湖南省长沙、浏阳、益阳、衡阳、湘乡、郴州、资兴、株洲、常德、临澧等地。为便于查考,列表于后(表一)。这些玻璃器绝大多数是从墓葬中出土的,少数出于古文化遗址中。墓葬中出土的基本上是作为装饰品随葬的,也有的是兵器和漆器上的镶嵌饰物。以湖南楚墓中所出玻璃器为例:璧,每墓只出一件,都出于墓底头部。珠、管和其他随葬品放在一起,有的在头部,有的置于一侧,往往在铜镜附近,多数墓只出一枚,也有多至十枚的。如53长仰M10出十枚玻璃珠,均置于棺内死者腰部,应是随身佩带的装饰品。玻璃剑饰有的与铜剑或铁剑伴随出土,剑首在剑茎首端,剑珥在剑身中部,如64长九电M3所出之铁剑身上附有一玻璃剑珥。也有的仅见玻璃剑首,如53长东BM11所出剑是明器,剑身、剑鞘均已腐蚀,故仅存剑首。也有的仅见玻璃剑珥,而剑首用铜,剑珌用玉,剑身、剑鞘均已腐朽无存,如54长枫山M34所出即是。玻璃印出于死者腰部,当是随身所带之物。二工具形状和图案我国各地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玻璃器数量虽多,但种类并不多,且无容器。现就器形和纹饰予以简要介绍。(一)玻璃试验中的高合比例玻璃璧除安徽寿县和福建闽侯有少量出土之外,其余战国时期的玻璃璧均出在湖南境内的楚墓中,其中又以长沙占大多数。璧的颜色有浅绿、乳白、米黄、深绿等种,以浅绿色最多,乳白和米黄色次之,深绿色最少。璧的形状基本相同,都是圆形扁平体,中有一圆孔。《尔雅》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从所出战国玻璃璧看,绝大多数并非如此。“肉倍好”,只有65湘太M69和57长陈军M12出土的两件浅绿色玻璃璧大致符合。后者外径9.1、“肉”宽6、“好”径3.1厘米,“肉”接近于“好”的一倍。多数璧的“好”约当“肉”的三分之二,即孔径偏大。夏鼐先生在研究商代玉璧时曾指出“肉好的比例,很不规则”,绝大部分不符合这种比例,战国时的玻璃璧仍然如此。另有三座秦和汉初墓所出玻璃璧的“肉”却接近于“好”的一倍或超过一倍,如64长肖M5:1,外径11.7、“肉”宽8、“好”径3.7厘米。据湖南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五十七件玻璃璧统计,璧的外径6.5和6.7厘米的有三件,7.9—9.4厘米的有四十件,11—11.7厘米的有十一件,12—14.1厘米的有三件。最薄的0.2厘米,最厚的0.45厘米,一般厚在0.25—0.35厘米之间。最轻的28克,最重的225克,一般重在40—60克之间。最轻的如55株洋M7:1,为浅黄色谷纹璧,外径6.7、好径2.9、厚0.2厘米,重28克。最大的如55长陈军M4:13,为深绿色云纹璧,外径14.1、好径5.3、厚0.45厘米,重225克(图一)。玻璃璧的纹饰比较简单,只有谷纹和云纹两种,绝大多数是谷纹,有的在璧的内外缘加一道弦纹。有纹饰的一面光滑有光泽,另一面较粗涩无光泽。谷纹有多少和粗细之分,最少的五圈(谷纹按斜线排列,每一排有多少颗即算多少圈,下同),如58长牛M29:2;最多的八圈,如60长铁杨M12:1(图二);多数是六圈。有的璧的反面有较粗的方格纹,如75长杨M18:1(图三)。战国时的云纹璧只有两件,.一为65湘太M69所出草绿色璧,另一为54长陈军M4所出的那件最大最重的深绿色璧,上饰云纹四圈。《周礼·典瑞》中说“子执谷璧,男执蒲璧。”所谓“谷璧”当是指饰有谷纹即密集的小乳钉状纹饰的璧。“蒲纹是浅浮雕六角格子纹”,这在玻璃璧中未见。(二)剑装饰玻璃剑饰除安徽寿县在治淮工程中发现两件(未发表图像,也未见描述)之外,其余十五件均出在湖南。1.形3座图2形制基本相同,只是纹饰有别,可分为四式。Ⅰ式为谷纹剑首,一件(57长左新M15)。浅绿色,圆饼状,中间稍凹下,上饰谷纹四圈,下面中心有一小柱状物,可与剑柄相接。直径4.2、厚0.45厘米,重18克(图四:右)。Ⅱ式为柿蒂纹剑首,五件。浅绿色四件,米黄色一件。形状与Ⅰ式同,但纹饰稍异,中心饰细线柿蒂纹,再饰凸弦纹,弦纹外饰谷纹三圈。直径4.5—4.7厘米,厚0.4—0.5厘米,重18—30克。如57长白M2:4直径4.5、厚0.5厘米(图四:左)。Ⅲ式为蟠螭纹剑首,二件。65湘椅M65:5浅绿色,上饰蟠螭纹与谷纹,直径4.3厘米。56长黑M5:9,中心饰柿蒂纹,周围蟠螭纹两条。直径4.7、厚0.4厘米,重25克。2.纹剑岩纹饰谷纹图长沙出五件,湘乡出一件。均作长条形,两端微卷,下有一长方形穿孔。按纹饰的不同,可分为四式。Ⅰ式为谷纹剑珥,二件。65湘椅M9:14浅绿色,上饰谷纹五行,每行二十颗。长6.6、宽1.9、厚1.1厘米,重19克。64长九电M3:1米黄色,饰谷纹。长6.7、宽2、厚1.3厘米(图五:上)。Ⅱ式为云纹剑珥,一件(54长枫山M34:10)。乳白色,上饰云纹和谷纹。长6.2、宽1.8、厚1.3厘米,重23克(图六:下)。Ⅲ式为蟠螭纹剑珥,二件。55长下M19:3乳白色,上饰蟠螭一条。珥长6、宽1.5—1.9、厚1.1厘米,重23克(图六:上)。56长杨M33:9浅绿色,饰蟠螭一条,已残。长6.4、宽2、厚1.4厘米。Ⅳ式为兽面纹剑珥,一件(56长左M7:3)。浅绿色,靠一端饰兽面,其余饰谷纹四行,每行十八颗。长10.2、宽1.9、厚1.4厘米,重39克(图五:下)。3.剑一事件78et4:14已残,米黄色,断面作梭形,平面呈梯形,饰谷纹。(三)玻璃珠饰的形状玻璃珠是出土春秋战国玻璃器中最多的一种。大多数是“蜻蜓眼”式的圆珠,常见的可分大小两类。大的直径约2厘米,一般偏扁,中有穿孔。周身饰以稍外凸的蜻蜓眼式的圆形物,其上往往有蓝白相间的圆圈纹,也有间黄圈的,有的还有小白点或蓝点相连组成的菱形纹饰(图七、八)。小珠直径1厘米左右,纹饰大体相同。最大的如54长新M19:7,直径2.4、高2.3、孔径1厘米,重29克,最小的如64长靳氮M14:6,直径0.8、高0.5、孔径0.4厘米,重1克。玻璃珠饰还有球形、扁圆形(抚顺)、六边鼓形(宜昌)、八棱形(曲阜)等多种形状。此外,玻璃管和其他形状的饰品有圆管形(长治、曲阜、新都)、棒状(燕下都)、棱形(长治)、板状体(长治)、六棱柱状(江川)等。(四)长沙出土花蒂纹印图2玻璃印共出土三件。四川犍为出土两件,为乳黄色圆面印,背有管状纽或鹰嘴形纽,印面为四叶纹或花蒂纹。长沙左家塘M41出土一件,绿色,印面长宽0.95、高0.8厘米。印面有篆体“中身”二字(图九:左)。1975年湖南省博物馆还征集到一颗浅黄色玻璃印,印面长宽也是0.95厘米。印文似为“”字(图九:右)。三国内形产中的玻璃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出土的玻璃器中,经过分析可以肯定属于玻璃的,年代最早的是春秋末到战国初的三件: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末年墓中出土的蜻蜓眼式的玻璃珠;河南辉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格上嵌的三块玻璃;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格上嵌的蓝色玻璃。另有西周墓中出土的一些珠、管曾被认为是玻璃,我们将在下文讨论。属于战国早期的玻璃有云南江川李家山22号墓出土的玻璃珠,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七十三颗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山西长治分水岭270号墓出土的绿色“玻璃管”,河北唐山贾各庄出土的绿色板状“料饰”,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墓和河南洛阳中州路2717号墓出土的蜻蜓眼式的小玻璃珠。其余多属战国中、晚期。在湖南,以鬲、钵(盆)、豆、罐为组合的早期楚墓中未见玻璃器出土。玻璃器均出于战国楚墓中,多数出在陶器组合为鼎、敦、壶的墓中,这种组合约可早到战国早期后段,而流行于战国中、晚期。少数出在陶器组合为鼎、盒、壶的墓中,同出弦纹素镜、云纹镜、铁足铜鼎等属战国晚期墓中的常见之物。我们可以根据墓中共存器物和墓葬形制的变化,推断这些墓葬的大致年代,进而寻找玻璃器的演变规律。1.玻璃试验中的汉世武帝所出的玻璃从何而来战国玻璃璧的形制和纹饰变化不大。形制只有大小和略有厚薄之分,总的演变情况是薄小的较早,厚大的偏晚。如直径8厘米以下的,都与陶鼎、敦、壶共存。最小的玻璃璧直径只有6.5厘米,出于54长桂M132,伴出器物是鼎、敦、壶陶器一套及铜带钩、铜铃。玻璃璧的直径超过13厘米的三件中,有两件分别出在陶器组合为鼎、敦、壶、方壶和鼎、盒、壶的墓中,属战国晚期。一般认为,璧是一种礼仪上使用的器物,可以用作贵族中不同爵位者的徽标;璧的大小和多少,应与等级有关,璧大的表示地位高,小的表示地位低,战国时大致如此,但并不很严格。如出一至两套鼎、敦、壶的平民和下士墓中出的玻璃璧,直径没有超过12厘米的,而直径超过12厘米的玻璃璧均出在有四至六套陶礼器的墓中。但有些墓所出陶礼器都是四套,而璧的大小悬殊。如55长陈军M4所出璧的直径达14.1厘米,重225克,而65长九煤M16所出璧的直径只有9.1厘米,重56克。65长梅七M6出土的玻璃璧直径为11.5厘米,却只有两套陶礼器(鼎、敦、壶)。可见战国时各个等级的人物,使用的玻璃璧并不按严格规定。到西汉,这种等级制度似乎严格一些。如属于诸侯王的墓中所出璧直径都很大,广州发现的西汉第二代南越王墓墓主人玉衣上下铺盖数十件直径达30厘米的大玉璧;河北满城汉墓中也出大量玉璧,大的直径达22.1厘米;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出土的西汉玻璃璧直径达23.4厘米,重达1.9公斤,是玻璃璧中最大的,而一般汉墓中所出璧都较小。玻璃璧上的纹饰主要是谷纹,云纹璧仅见两件。从出土的共存物看,这两种纹饰的玻璃璧似乎是同时出现,又同时延续至西汉。谷纹璧的绝大多数出在陶器组合为鼎、敦、壶的墓中,只有少数几件与鼎、盒、壶共存,如56长卫M7:1、64长肖M5:1。在56长电M21和65长梅M7出“半两”泥钱和“金”字泥金版的西汉初期墓中也出谷纹玻璃璧。两件云纹玻璃璧(65湘太M69、55长陈军M4),均与鼎、敦、壶同出。秦汉墓中仍有少数云纹璧出土。谷纹璧上的谷纹,虽有多少大小之别,但在年代上似无多大意义。五至八圈谷纹的璧在与鼎、敦、壶和鼎、盒、壶的两种陶器组合的墓中都有出土,但谷纹多至十一圈的却只见于秦和汉初墓中。如64长肖M5及52M880各出一件都有十一圈谷纹,前者出鼎、盒、壶和秦式镜,后者出“半两”泥钱。看来谷纹越多越密集的玻璃璧要晚些。2.该旋转轴州国民国时的陶鼎、设置Ⅰ式谷纹剑首(57长左新M15)的共存物是陶礼器鼎、敦、壶两套,还有铜弩机、铁铤铜镞及铁斧等,其年代约当战国中期。Ⅱ式柿蒂纹剑首,从共存物看,要比I式剑首稍晚。如60长铁杨M17除出陶鼎、敦、壶外,还出常见于战国晚期的陶方壶;55长下M19只出陶鼎、陶壶,而无敦,且出流行于战国晚期的云纹铜镜,有的共存物只有陶壶两件。由此说明Ⅱ式剑首盛行于战国晚期。Ⅲ式蟠螭纹剑首,1965年湘乡椅子山出土的一件与陶鼎、敦、壶同出,可早到战国中期偏晚。56长黑M5:9的共存物为高足鼎、壶等陶器,而无敦,也无盒,且有楚墓中较晚出的铁足铜鼎和具有秦文化风格的绳纹圜底陶壶;墓室已接近方形,可能是战国末年的秦墓,原报告定为西汉墓,似嫌过晚。可以认为,玻璃剑首约开始于战国中期,盛于战国晚期,延续到西汉初期。以饰谷纹的较早,然后加上了柿蒂纹,或饰以蟠螭纹。3.开纹剑首出土玻璃剑珥出现的时间大体与剑首相同。Ⅰ式谷纹剑珥最早。如64长九电M3与剑珥伴出的有陶鼎、敦、壶和漆卮、铅块,敦纽作S形,墓可早至战国中期。另一件与蟠螭纹剑首同出,年代约可定在战国中期偏晚。Ⅱ式云纹剑珥出于54长枫山M34,与两套陶礼器鼎、敦、壶和四山纹铜镜同出,时代约在战国中期。Ⅲ式蟠螭纹剑珥有一件与Ⅱ式玻璃剑首同出于55长下M19,共存器物具有战国晚期特征。Ⅳ式兽面纹剑珥出于56长左M7,与Ⅱ式柿蒂纹剑首同出,共存物除陶鼎、敦壶之外,还有铜剑、铜带钩和楚墓中较晚出的兽纹铜镜,其年代约在战国中晚期之际。总的看来,玻璃剑珥流行于战国中、晚期,饰谷纹和云纹的稍早,饰蟠螭纹和兽面纹的较晚。4.关于玻璃打印长沙玻璃印出于56长左M41,与四套陶鼎、敦、壶及四山纹铜镜、环耳铜鼎共出,年代可定在战国中期。四川犍为出土的两枚玻璃印属战国晚期。5.小块玻璃的加工和铺设在表面上的早期透照法根据目前资料来看,年代早到春秋末和战国初期的玻璃器,主要是两种:一种是镶嵌在兵器上的小块玻璃,如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剑格上所嵌玻璃;另一种是小型的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如河南固始侯古堆一号墓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所出均是。珠的直径一般只有1厘米左右。较大的玻璃珠、管多是战国中、晚期的。小型玻璃珠也同时存在,并都一直延续到西汉初期。四油松珠、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面临的断点我国的玻璃器到底起源于何时,与西方玻璃有什么关系,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一说我国自制玻璃始于西周,认为是属于铅钡玻璃系统,并以陕西宝鸡西周伯墓所出“琉璃珠管”的化验结果为证;另一说,“中国自造的最早的玻璃是战国时期的铅钡玻璃”。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据了解,洛阳、沣西出土的西周“琉璃珠、碎片”和淅川下寺出土的春秋中期“琉璃珠”所作化学分析表明,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其含量高达90—94%,主要助熔剂为氧化钾,有时含有小量氧化钠,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铜,因此,这些是属于“含有少量玻璃相的多晶石英珠”,而不是“中国早期玻璃”。程朱海认为“蜻蜓眼”式的琉璃珠“与中亚、西亚出土的很相似,其中一部分可能是由外国输入的”。笔者也提出过类似的看法,指出“西方常见的蜻蜓眼式的琉璃珠,与我国战国墓中出土的琉璃珠形制、纹饰、颜色等都极相似”;并说“战国时,中西交通应已经开始,西方琉璃可能会输入我国。因此,给中国仿制那种蜻蜓眼式的琉璃珠提供了条件。自然也不能排除这类蜻蜓眼式琉璃珠中的一部分是从西方直接输入的可能”。史树青先生十分肯定地说:“春秋战国时期,外国琉璃传入我国,虽未见文字记载,但从琉璃之得名,以及我国各地古代墓葬出土的与中亚、西亚出土的相同的琉璃珠(俗称蜻蜓眼),说明曾有外国琉璃传入我国,是可以肯定的。”几年之后的化验结果证实了这一推论。河南固始侯古堆出土的春秋末的蜻蜓眼式玻璃珠是属于钠钙玻璃,张福康等同志指出“不能排除这一类蜻蜓眼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可能性”。这些化学分析的结果是有说服力的。现在我们还可以从几个角度加以论述。1.我国汉、汉、西汉时期的玻璃我国出土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玻璃器,曾有二十多个样品作过化学分析(表二)或光谱分析(表三),其中可早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样品三个: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末期的墓中出土的玻璃珠是钠钙玻璃;河南辉县出土的吴王夫差剑格上嵌的玻璃是透明度较高的硅酸钙玻璃;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格上嵌的蓝色玻璃是钾钙玻璃。其余战国时代的玻璃珠、璧基本上都是属于铅钡玻璃系统。就目前所知,学术界认为“我国战国和西汉的玻璃(料器)的组成皆属于PbO—BaO—SiO2系统”。然而“古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地区出土的玻璃组成,均属于Na2O—CaO—SiO2系统,只有少数玻璃含有少量的氧化铅,到了公元十九世纪(1884年)以后,才出现含氧化钡的玻璃”。因此,春秋末战国初的这几件玻璃很可能是从国外输入的。2.我国玻璃珠的来源玻璃珠上蜻蜓眼式的纹饰在我国传统的纹饰中找不到。春秋时期,玉石器等装饰品上的纹饰流行云纹和蟠螭纹,而与这类蜻蜓眼式的风格迥然有别。蜻蜓眼纹饰的突然出现,比较合理的解释是从国外输入的。战国时的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其中属于铅钡玻璃系统的部分则是我国自制的。至于其他谷纹、云纹玻璃璧和玻璃剑首、剑珥、印章等,全部是我国自制的玻璃。腓尼基最早发明玻璃,埃及也是制造玻璃较早的国家之一。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在西方出现很早而且流行。如埃及出土有公元前1400—1350年的蜻蜓眼式的玻璃珠项链。(图一○)。至于西方所出公元前6世纪至前3世纪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就更多(图一一、一二),且与我国春秋末和战国初的那种小型玻璃珠极为相似。因此,西方玻璃珠传入我国是有可能的。3.我国早期的玻璃试验春秋末战国初的几件玻璃器,或出于我国南方的吴、越王室墓中,或是国王兵器上的装饰。一般官吏和平民墓中根本未见玻璃制品,说明当时的玻璃器极为稀少和珍贵。这种现象,可以作两种解释:一是玻璃的生产尚处于初创阶段,产量很少;二是这些玻璃是从国外引进的,故视为珍宝。如果是前一种解释,则其成分应与以后大量出现的玻璃的成分属同一系统。但是测定其成分却与西方的钠钙或钾玻璃系统一致,而与我国稍后自制的玻璃主要为铅钡玻璃系统不同。因此,春秋末战国初的这几件玻璃制品很可能是从西方输入的。《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在大夏(今阿富汗)见到了来自身毒(今印度)的“邛竹杖、蜀布”。可以相信,除了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之外,还有在四川和印度之间、通过云南和缅甸或阿萨密的一条商路。张增祺认为,这条商路“至少从春秋末战国初即已存在”,主要根据是云南江川李家山22号墓中出土有西亚文物蚀花肉红石髓珠和浅绿色透明六棱柱状琉璃珠,该墓经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2500±105年。他还认为,琉璃珠是由埃及和西亚输入阿富汗和印度,然后再由印度输入云南的。这一分析和推断大致可信。出于吴、越地区的春秋末战国初的几件玻璃器,为这一推断增加了新的物证。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春秋末战国初,我国南方出土的蜻蜓眼式的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玻璃制品,很可能是由西亚经印度输入的。大概从战国早期开始,我国各地就仿制了大量蜻蜓眼式的玻璃珠,以及多种形状的玻璃珠饰。此类制品到战国中、晚期甚为流行,并延续至西汉。除了上述少数属于钠钙玻璃系统的蜻蜓眼式圆珠和其他少数玻璃饰品是从国外输入的之外,其余大量的玻璃璧、剑饰、印章,以及属于铅钡玻璃系统的那部分珠饰(包括蜻蜓眼式圆珠)等,则全部是我国自制的玻璃。其中璧、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