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春秋时期时期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春秋是中国历史上发生重大社会关系的时期。在各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中,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十分重要。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这个阶段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结论未敢言必,仅期有助于研究的深入。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与庶人组成的多层重迭的所有制关系向单纯的国家所有制和土地的私人所有制的转变方面。在春秋战国以前,由于实施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名义上拥有天下所有的土地与臣民,即《诗经·小雅·北山》所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P463)但是,在一个具体的诸侯国家中,诸侯又是名义上的全国所有土地与臣民的主人,这就是《左传·昭公七年》楚芋尹无宇所云:“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P2047)因此,诸侯国的实际存在,意味着对天子对其国土与人民所有权的否定与排斥。由于诸侯国的国君又将一部分土地授予卿大夫作为他们的采邑,因此,卿大夫的实际存在,也意味着对国君对其采邑内的土地与人民的所有权的否定与排斥。国君或卿大夫也将一部分土地作为士的禄田,国家又按一夫百亩的标准实行对庶人的普遍授田制度。这样,在所有制的关系方面,我们就看到从天子到庶人之间的多层重迭的现象。从表面上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都对土地拥有确定不移的所有权,但实际情况却是没有一个人对某块土地有确定不移的所有权。因为有“田里不鬻”的规定,土地的所有权实际上是属于整个氏族、部落或国家的。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式微,意味着周天子对诸侯国家土地与人民的名义上的所有权的丧失,卿大夫专国政像鲁国那样的三分公室、四分公室,同样意味着国君对卿大夫采邑的土地、人民名义上的所有权的丧失。而卿大夫们之间的斗争,最终出现三家分晋、齐田代姜,以及各国普遍实施郡县制,说明了多层重迭的所有制关系向单纯的国家土地所有制转变的过程的完成。接下来的就是由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向土地的私有制方向的转变,这其中经历了由井田制向爰田制再向土地的私有制变化的三个阶段。有关井田制的内容与性质,是学术界长期聚讼的焦点1,为节省篇幅,在这里我就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井田制是按一夫百亩的标准向全体庶人授田的制度。这个制度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其一是贯彻平均原则,保证各家各户占有的土地资源的均等,因此要分别土地的肥瘠而有数量的调节,要实行定期的土地轮换耕作制度。其二是存在“公田”与“私田”的分别,“私田”就是按一夫百亩的标准授给每家每户的土地,其收获归各家各户,而“公田”则是由被授予私田的各家各户出劳动力耕种,收获归公的土地。这是一种在原始社会共同拥有土地、全体成员共同耕种土地、共同享受土地的收获物的制度瓦解后,在仍然保留了土地的公有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将部分公有土地平均分配给单个的家庭耕种、部分土地作为氏族或部落或国家直接掌握的土地资源以保证公共事业的支出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土地制度与分配制度。2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井田制衰落下去,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新的制度——爰田制。文献中最早涉及爰田这一概念的是《左传》与《国语》。《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晋惠公在成了秦国的俘虏后,“使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子金教之言曰:‘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且告之曰:“孤虽归,辱社稷矣!其卜贰圉也。”’众皆哭。晋于是乎作爰田。”杜预注:“分公田之税应入公者爰之于所赏之众。”孔颖达《正义》曰:“服虔、孔晁皆云:‘爰,易也。赏众以田,易其疆畔。’”(P1806)《国语·晋语三》的记载是:“公在秦三月,闻秦将成,乃使乞告吕甥。吕甥教之言,令国人于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将归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且赏以悦众,众皆哭,焉作辕田。”韦昭注:“贾侍中云:‘辕,易也。为易田之法,赏众以田。易者,易疆界也。’或云:‘辕田,以田出车赋。’昭谓:‘此欲赏以悦众,而言以田出车赋,非也。’唐曰:‘让肥取硗也。’”(P330)除此而外,《汉书·地理志》也曾记载:“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颜师古注:“张晏曰:‘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恶,商鞅始割裂田地,开立阡陌,令民各有常制。’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废。商鞅相秦,复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复易居也。《食货志》曰“自爰其处而已”是也。辕爰同。’”(P1641-1642)由此可知,商鞅变法时的“废井田,开阡陌”与晋惠公时的“作爰田”,实际上是同一性质的事件。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爰田制的内容及其本质将有极大的帮助。归纳以上各种关于晋国实施爰田制的解释,共有六说:1.将公田税收赏众,杜预说;2.改变疆畔,赏众以田,服虔、孔晁、贾逵说;3.按田出车赋,或说;4.让肥取硗,唐固说;5.割裂田地,开立阡陌,固定授田,张宴说;6.按土质不等量授田,固定授田,孟康说。我们知道,晋惠公是在成了秦国的俘虏准备返国,为收买民心而“作爰田”的,这个背景决定了作爰田的内容应该是“赏众以田”。杜预注仅涉及赋税而没有涉及土地,因而至少是不全面的;“或云”讲的是军赋征收,虽被韦昭否定,但田制与赋税制度是不可分割的,更何况晋国在作爰田后,立即“作州兵”,因此杜预与“或云”的内容也有其正确的成分。在解释爰田制的诸家注中,只有唐固说最不合理,它虽可解“爰田”二字,但不能解释“作爰田”,“作”是一种制度的创新,“让肥取硗”是绝不可能作为一种制度而长期实施的。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所出《孙子兵法·吴问篇》载: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曰:“范、中行是(氏)先亡。”“孰为之次?”“智是(氏)为次。”“孰为之次?”“韩、魏为次。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吴王曰:“其说可得而闻乎?”孙子曰:“可。范、中行是(氏)制田,以八十步为婉(畹),以百六十步为畛,而伍税之。其□田陕(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公家富,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是(氏)次。韩巍(魏)置田,以百步为婉(畹),以二百步为畛,而伍税(之)。其□田陕(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公家富,置士多,主乔(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智是(氏)次。赵是(氏)制田,以百廿步为婉(畹),以二百四十步为畛,公无税焉。公家贫,其置士少,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P94-95)据此可知,晋国的六卿亩制各不相同,范、中行氏是160步,韩、魏是200步,赵氏是240步,简的内容缺了智氏,但智氏是介于范、中行氏与韩魏之间,可推知其亩制当为180步。六卿中范、中行氏的亩积最小,但也突破了“步百为亩”的周制。孙子是以六卿亩积的大小来推测他们灭亡的先后,这就说明用扩大亩积的方法赏众以田确实是当时收买人心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孙子兵法·吴问篇》的记载,是对服虔、孔晁、贾逵说的最有力的支持。从周制的步百为亩,到范、中行氏的160步为亩,其间尚有60步的回旋余地,晋惠公所作爰田的亩积,自可为120步或140步,但也不排斥范氏、中行氏沿袭惠公时160步为亩田制的可能性。总之,可以肯定地说,晋惠公时的“作爰田”的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通过扩大亩积的方法来赏众以田。晋惠公赏众的田的来源也只能是井田制之下的由政府所控制的公田。为什么赏众以田要决裂阡陌、易其疆畔呢?这是因为,旧的井田制是以100平方步为一亩的田制,其阡陌封疆都是按照这一标准而设计的,现在由于要将公田并入私田,还要维持旧的一夫百亩的授田标准不变,那就只能通过扩大亩积的方法来实现,而亩积一旦扩大,就必须按新的亩积标准重新规划阡陌封疆,旧的阡陌封疆就必须予以废除,因此就必然要采取“决裂阡陌”、“易其疆畔”的措施了。《大戴礼记·主言篇》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索,百步而堵(亩),三百步而里。”(P5)这与《孟子·滕文公上》所云“方里而井,井九百亩”(P213)的规定完全一致。在井田制之下,一井田的面积正是一平方里,而在爰田制之下,一亩突破了100平方步的限制,“方里而井”的格局就维持不住了。这种变化,反映到沟洫系统上来,以井为单位的井田制时,必然是《考工记·匠人》所载的“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仞,谓之浍。专达于川,各载其名。”(P931-933)因为只有在步百为亩的标准下,“井”才能与“里”有此对应关系。而在爰田制之下,公田不复存在,“九一而助”不再实行,赋税的单位是单个的“夫”、“家”或“顷亩”,沟洫制必然是《周礼·遂人》所载的“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P740-741)这种变化还为出土文书所证实,如银雀山汉墓所出的竹书:“州、乡以地次授田于野,百人为区,千人为域,人不举域中之田,以地相次。”四川青川县郝家坪所出的秦武王二年《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陌道,百亩为顷,一阡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埒、正疆畔,及发阡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除浍,十月为桥、修陂堤、利津□。鲜草,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相为之□□。”由于将公田并入了私田,就意味着废除了井田制之下的征发各受田农夫集体耕种公田的“助”法,这就必然涉及到赋税征收与徭役、兵役制度的改变。政府没有了公田的收入,就只能向各受田的农夫征收田租,井田制不存在了,以往按“井”征收的军赋,就只能改变为“以田出车赋”了。在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我们在云梦睡虎地秦墓所出的《秦律·田律》中就看到了“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P28)的内容,这说明,在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的确是按受田之数出赋税的。另外,政府在实施了新的爰田制后,不再实施井田制之下的定期“土田易居”的制度。通过以上的考证与分析,现在我们可以对爰田制的内容作如下的表述:1.爰者,易也,爰田制是相对于井田制而言进行改革的新的田制;2.它改变了井田制下的以100平方步为一亩的亩积;3.它改变了井田制下的征调受田农民共耕公田的“助”法与按井征收赋税的方式;4.它改变了井田制下定期改变受田农民耕种的土地与居住地点的授田方式。经过这样的改变,尽管土地的所有权与分配大权仍然掌握在政府的手中,但是,由于将公田并入了私亩,而且不再实施定期更换土地与居住的授田方式,受田的农民实际上就拥有了所授土地的永久的使用权,这对提高农夫耕作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扩大亩积适应了当时农业生产领域中由于使用铁制农具与牛耕及其它农业生产技术而提高了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受田的农民和征收赋税的政府都是有益的。征收赋税方式的变化,保证了赋税的稳定与增长,更重要的是,它废除了井田制下的土地公有形式,没有了公田、没有了“爰土易居”,以往的公平分配土地的原则被打破,个体家庭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宽松的条件,爰田制就比井田制又向土地的私有制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春秋战国年间的土地制度的变革并没有停止在井田制变为爰田制上,而是继续向前迈进。政府的奖惩政策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古老的土地分配原则。秦国在商鞅变法实施爰田制的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以耕战为核心的奖惩政策,这些奖惩政策不仅涉及到秦国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他们的经济利益,特别是涉及到他们占有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数量的多少。《史记·商君列传》明确记载:“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笔者重新标点过)(P2230)《商君书·境内》篇中亦明确规定:“能得爵(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P34)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要通过调整人们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利益来达到调动社会的大多数成员为富国强兵而努力的积极性的目的。在政治关系上,是限制与废止旧贵族的特权,让平民也能参与政权、成为新贵;在经济利益方面,就是要废除旧有的平均占有土地的分配方式,也就是重新确定贵与富的分配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收入建筑合同范本
- 公司运输货物合同范本
- 保过合同范本
- 出资入股协议合同范本
- 买卖合同非住宅类合同范本
- 中介买房纠纷合同范本
- 仓房买卖合同范本
- 加工玉米采购合同范本
- 别墅购买合同范本
- 出租婴儿服装合同范本
- 2024年保安员考试题库【典型题】
- 餐饮行业系列研究之六:日本餐饮30年复盘与启示
- 2024年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0
- 《中国陶瓷史》课件-3-陶与瓷
- 第一章创新意识课件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真题】202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交流
- 安徽安庆家乡介绍
- 自动测试系统第1章第1节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 2024年河南省水务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