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_第1页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_第2页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_第3页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_第4页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阳新区空间成果汇报发展战略研究1.宏观区域,全国、省域及洛阳市域等包括洛阳市区、偃师市、孟津县,以及新安、宜阳、伊川与市区接壤的部分乡镇,土地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2.研究范围:2405平方公里3.重点研究范围:洛阳新区,1025平方公里4.起步区:伊洛新城,50平方公里

研究范围与层次洛阳市域研究范围(都市圈)重点研究范围(洛阳新区)起步区(伊南新城)全国省域洛北板块:老城区洛南板块:新区建成区伊南板块:新区未建偃师板块偃南新城研究范围:洛阳都市圈重点研究范围:洛阳新区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过去,这曾是一块风水宝地;今天,这更是一块战略要地;洛阳、郑州:这是河南的两个拳头河南要率先实现“中部崛起”,“郑洛城镇走廊”的发展至关重要,“郑洛”必须形成“组合拳”郑汴已经走向一体化,洛阳该怎么做?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发展目标理念导入规划原则案例借鉴1.11.21.31.4

发展目标与愿景

洛阳新区

洛偃新区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文化、旅游度假中心+具有区域影响的公共服务中心、产业示范区+现代化的生态型“宜业、宜居、宜游”综合新区

理念导入理念一:复合型城市复合型城市倡导多元共生、协同发展、实现多维度的结构性转变和整合理念二:良性互动——大遗址保护与新区发展积极保护现有历史文化遗址,实现生态文化保育;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展示等产业;

理念导入理念三:低冲击开发低冲击开发是从雨洪利用引入的城市发展理论。强调以生态系统为根基,以对环境更低冲击的方式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理念四:多核驱动、紧凑组团多核分散型空间理论: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并非只围绕一个核心,而是围绕多个核心。核心城市的发展结合多个次核心城市,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规划原则1生态为本维持原有的生态本底,创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2区域共进3产业触发4紧凑多核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功能布局等方面对区域进行综合规划,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通过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引发城市快速发展。充分保护和利用遗址资源,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并与现代文化交融5文脉传承避免蔓延式扩张,集约利用土地,实现多核心组团式发展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案例借鉴案例一:西安大遗址与总体城市结构遗址总体保护策略上——积极利用文化遗产区域,构筑城市总体结构中的生态与文化旅游上的绿心或走廊,为遗址的保护奠定大的空间基础。遗址的具体保护利用方式上——倡导采取“遗产区+文化旅游园区”的模式,依托文化遗产,在周边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展示与文化创意产业,并通过标志性景观带动城市新区房地产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西安市所设立的“曲江芙蓉园”、“大明宫遗址公园”、“未央文化创意基地”等都起到很大积极作用。案例借鉴案例二:曹妃甸新区总体思路与规划经验——创新引领曹妃甸节地型城市节水型城市节能型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生态优先城市生态安全城市规划经验:创新、生态、宜居、安全以需求为导向,大运量客运系统为引导的区域协同空间组织模式理性增长城市——基于集约型的生态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案例借鉴案例三: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的规划经验:

1建设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通过新型工业化推进新区发展,形成天津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老城的功能优化。2依托航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新区特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国际航运,确立区域中的物流中心地位。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案例借鉴案例四:宁波新区鄞州在宁波南部,近年撤县设区,距市中心不到2公里,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在宁波市“南居北工”战略下,鄞州新城区成为宁波未来发展的重心和新的城市核心区。撤县设区后,新城区实现功能定位的调整,从以二产为主、三产为辅的开发区转变为宁波市新的副中心瑾州新城区规划的经验:与中心城紧密联动发展,待时机成熟、行政调整后纳入市区范围,形成城市副中心。宁波新区的建设拓展了市区发展空间,促进更大范围的统筹协调。案例借鉴案例五:上海嘉定新城嘉定新城位于上海中心城西北向,功能定位:立足长三角,依托上海和嘉定的综合优势,优先发展附加值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以汽车产业为核心,重点培育以大型制造业、企业营销、研发和行政总部集聚地为特征的总部经济,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第三产业高地,成为具有较强凝聚力、辐射力和综合实力的现代化新城中心区。规划经验:1在区域中找准自身特色发展的产业定位,以汽车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发展,成功实现转型,成为区域中的重要增长极。2注重产城结合,完善城市综合配套绿心的特色1以农田和森林为主,形成生态涵养区2在绿心中建设秉持“低冲击开发”理念,开发建设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建设高度和密度受严格控制。3绿心内交通联系鼓励“绿色交通”,轨道交通和慢速交通是最主要的交通方式。4绿心内提供市民和游客使用的功能空间。5绿心内的功能性建筑强调绿色环保案例借鉴案例六:荷兰绿心荷兰“绿心”(TheGroeneHart)位于荷兰地理中心的位置,植被丰富、水系密布,是荷兰国家级公园和生态保护地区。荷兰最大的几座城市如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海牙、乌特列支等都位于绿心的外围,环绕着绿心。对本次规划的认识规划方法及技术路线2.12.2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

对本次规划的认识本次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1.洛阳如何从中心拓展向区域联动发展,从点状扩展走向面上有机联动发展2.洛阳新区的定位与空间构成3.区域历史遗址、生态环境与城市新区发展的协调

规划方法、技术路线发展优势面临问题动力与策略3.13.23.3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

发展优势区位优势:洛阳新区位于洛阳城市与郑州相邻的东北侧地区,处于郑洛工业带的焦点。环境资源优势:邙山、周山、龙门山、万安山、首阳山四面环绕,伊河、洛河蜿蜒穿越,整体山水环境优良。旅游文化优势:密集分布大量遗址,包括汉魏故城、龙门石窟、隋唐里坊区等诸多极为重要的历史遗迹,具有发展遗址文化旅游的绝佳资源。交通优势:焦柳铁路、陇海铁路交汇,西郑高铁在修建中,设站洛南。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郑少洛第二高速、310国道、207国道联为一体。产业优势:洛南区形成洛龙科技园,偃师经济总量在全省县级行政区中仅次于巩义居第二位,形成在中原较有影响的钢制家具、制鞋、针织、农用摩托车四大特色产业生产基地。

面临问题生态受损严重:新区现状山体、河流、湿地、植被缺乏保护和整治,存在较严重的生态受损情况。文化遗产场景欠缺:以龙门石窟、汉魏故城为代表的主要文化遗址周边建筑、交通混乱,工业污染严重,文化遗产场景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产业水平偏低,新兴产业未成规模:缺乏整体统筹规划、统一招商引资和基于产业链的产业集群。洛阳空间发展方向不明确,整体空间结构不明晰交通组织未成网:区域性快速通道缺乏,区域公交缺乏,整体交通组织未成网乡村亟待梳理和整合:洛阳新区里的村庄很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迹,目前却一拥而上发展工业,建设无序化。——区域强化洛阳新区的发展,是实现洛偃一体化发展,壮大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地位的需求。——功能提升洛阳中心城市功能的拓展完善,以及偃师城市功能的转换提升需要新的空间载体。——产业升级在原有的重化工业基础上,亟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带动洛阳产业整体升级。——交通支撑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新区的交通地位提升,未来应充分发挥交通一体化,为新区发展提供交通支撑。——文化传承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山水生态条件优越;应充分利用这些有理条件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洛阳新区城市发展动力分析图发展动力与策略区域需求功能提升文化传承产业升级交通支撑实现洛偃一体化,壮大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的地位洛阳功能拓展完善,偃师功能的转换提升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立体式交通网络周边产业集聚,基础雄厚如何发挥城市现有优势、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动力与策略挖掘和培育新区发展的动力,并转化为发展的策略性质定位功能构成相互关系辨识4.14.24.3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

性质定位洛阳新区整体定位:“洛偃新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和综合改革示范区,洛偃一体化的规划落实区,以区域性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市级行政办公为主要公共服务职能,以现代产业示范区为支撑的综合生态新区。

功能构成承载经济发展的功能满足社会进步的功能实现研发创新的功能保护遗址、生态的功能产业发展功能现代服务功能商贸流通功能机关行政服务功能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公用设施服务功能人居社区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功能技术孵化功能教育培训功能生态保护功能文化旅游功能全功能要素构成:作为复合型城市,需具备促进社会、产业、生态发展的全功能要素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增长极,需要加强主导功能现代制造业、科技研发金融服务业、行政综合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遗址展示与旅游、休闲、度假

相互关系的辨识洛北区(老城区)与新区:从“中心外溢”,走向“区域有机联动”洛北区处于隋唐遗址区,城市发展的历史较久,在空间、功能、文化上均有拼贴性。未来主要功能为休闲旅游、特色商贸服务。原有的工业、科研等功能将部分疏解到新区。新区是洛阳城市发展的重心区,将承担城市主要的行政、金融、科研、新产业等核心职能。新区内部:洛南板块和伊南板块洛南:洛阳第一次跨河发展,承北启南,行政中心南移,构造洛阳中轴线伊南:洛阳第二次跨河发展,承西启东,是实现洛偃一体化的桥头堡。

相互关系的辨识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区域空间结构整合区域生态统筹区域城乡统筹区域遗址保护与利用5.15.25.35.4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区域空间结构优化区域生态统筹区域城乡统筹区域遗址保护与利用5.15.25.35.4辉煌与崛起机遇与愿景构建与策略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

1990年2000年2006年2007年洛阳GDP全国排位44位51位45位43位改革开放后,经济边缘地带城市,逐渐衰落计划经济和传统大工业使得洛阳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难以逃脱老工业城市面临的经济增长缓慢、城市发展滞后、大量工人下岗等一系列困境。改革开放前,中西部地区优先发展,分布全国八大工业重镇改革开放后,东部地区外向发展,中部地区边缘化进入21世纪,东部地区内向发展,中部地区重新崛起面对新形势,洛阳必须审时度势,主动调整,实现“二次腾飞”“再次创业”,只有这样,方能保持区域中的强者地位。

辉煌与崛起改革开放前,军事战略要地,全国八大工业重镇之一“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中7个安排在洛阳,形成了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三大主导产业,是具有全国意义的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进入新世纪,经济战略重地,奋力崛起洛阳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开拓创新,奋起直追,城市发展逐渐迈入正轨。洛阳城市发展是一部老工业城市辉煌、衰退,继而奋力崛起的历程。1.中部崛起战略适时提出东部地带的发展态势是从外向发展转为外向和内向发展并重,产业升级带动产业转移;西部地带处于大开发的热潮。在这样条件下,中部地带:承东(产业承接)启西(联动西部)2.中原城市群发展势头良好中原城市群发展势头良好,是中部地区战略性城市群,将带动河南、山西的发展。城市群面积(万km2)人口(万人)生产总值(亿元)城镇化率(%)人均GDP(元)中原城市群5.8739507084.394118000武汉城市圈5.78309445784514794长株潭城市群2.811301.528185121750中部地区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2006年)

机遇与愿景全国层面:东引西联,居中传导的区域发展极3、中部崛起将带动洛阳东引西联,居中传导洛阳“居天下之中”,应依托自身优势,东引西联,完善自我。具体策略:引入东部资金、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联合西部原材料、能源、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旅游业。晋豫陕三省层面:晋豫陕交界区域核心城市

洛阳位于豫西、晋南、陕东交界处,区内的运城、晋城、商洛、三门峡等城市职能较为单一,工矿特点突出,且处于省域核心城市辐射范围之外或辐射范围边缘,核心城市对其辐射带动不足。洛阳作为此区域的经济强市,现状辐射范围已覆盖三省交界处的部分地区。未来,洛阳完全有可能在产品的研发、技术培训等现代服务业领域成为晋豫陕交界区域区域性核心城市。

机遇与愿景郑洛之争并未休止郑州、洛阳是中原城市群的两个核心城市,在城市发展历程中你追我赶。洛阳作为老工业基地,90年代前发展远超郑州,曾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阶段洛阳郑州1990年代之前洛阳凭借雄厚的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发展实力,在经济上一直是河南省的“首位城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上缴给国家的利税总额,超过整个广东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轻纺、机械工业上具有较强的基础,是全国重要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1990年代至21世纪初计划经济模式,使得洛阳企业变得异常脆弱。传统工业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中小企业纷纷倒闭。洛阳经济一落千丈,丧失了原有的地位。作为省会,获得较大的政策支持,经济实力大大增强,逐渐超越洛阳成为河南省经济的“龙头老大”。21世纪初至今以“工业强市”、“旅游兴市”为战略,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电力能源、铝工业、石化工业“四大产业基地”。努力实现传统重化工业的产业升级,在技改中再生,使得一拖、洛玻、中信等大批国有企业的复苏。2008洛阳GDP增速为14.4%,高于郑州的12.2%。实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建设以高附加值为特色的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制造业基地,成为中原崛起的龙头。

机遇与愿景省域层面:郑州洛阳双核互动、共铸中原城市群发展核心洛阳依托其坚实的发展基础,以及郑汴洛、新焦济、洛平漯城市发展带交点的区位优势,未来将显现出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图

机遇与愿景(1)郑洛一体化的三个问题郑洛一体化目的是什么?郑洛一体化时机是否成熟?洛阳该怎么做?城市由个体竞争转向区域协作已成为单个城市应对激烈竞争的手段之一,国内一些城市之间纷纷提出了一体化(同城化)的发展战略。面临周边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快速发展,郑洛也应形成组合拳,共同带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一体化的两种模式:不对等一体化——大鱼吃小鱼对等的一体化——分工协作,互补共赢

距离基本特点发展特点迫切性京津一体化100公里以上区域交通统筹产业竞合较弱郑洛一体化100公里以上区域交通统筹产业竞合弱广深一体化100公里以上区域内政策的统一和联动错位发展中沈抚一体化50公里以下建成区相连产业转移承接强洛偃一体化50公里以下建成区相连产业转移承接强

郑洛竞合发展路径选择郑洛一体化VS郑洛双核发展我们要的显然是第二种一体化:双方有互补、有意愿、发展水平接近郑洛汴工业走廊中,郑汴已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而郑洛空间距离远、实力相对弱、产业协调缺乏,目前尚不具备一体化发展的条件。郑洛一体化难以近期实现。洛阳应当利用工业走廊的产业转移、产业聚集条件,积极壮大自身,在近期推动可行性强的洛偃一体化。在未来实力足够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继续向东与巩义、荥阳直至郑州对接。?洛阳洛阳郑州郑州开封开封案例借鉴:沈阳与大连沈阳与大连同属辽中南城市群。沈阳作为辽宁省省会有着长期领先优势。近年大连利用自身特点,在整体实力上与沈阳相抗衡。辽中南城市群实行“沈大双心带动、多点推进”的发展战略,北端以沈阳为依托向南推进,南端以大连为中心向北推进,沈大分工协作,实现城市群整体发展。同时,两大核心城市均通过沈抚一体化建设、大连都市圈建设强化其核心地位。(2)郑洛双核互动发展要素洛阳郑州S优势雄厚的制造业基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3朝古都的辉煌历史,旅游资源丰富,较强的科研技术力量,工业研发能力强省会城市、具有政策优势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制造业有一定的基础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良好W劣势生产技术水平需要提高,城市发展空间受限,城市发展需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协调,经济辐射力不强,经济发展水平仍需要进一步提高O机遇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城市崛起,东部产业转移,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城市崛起,东部产业转移,郑汴新区建设T威胁中部地区产业的潜在竞争;产业升级的空间还很大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壮大城市GDP(亿元)人口(万人)面积(km2)产业结构科技人员(人)利用外资(万元)洛阳1920654.4152003.2:67.8:29.01653763673郑州3004743.674463.2:55.2:41.65000100112

郑洛竞合发展路径选择郑洛一体时机尚未成熟,现阶段应利用洛阳和郑州在产业发展、科技实力等方面互补优势,通过郑汴一体化、郑偃一体化增强各自城市实力,最终实现郑洛一体化。根据中原城市群内各城市现状经济联系、产业体系、交通条件支撑的分析,城市群将形成东部以郑州为依托向西推进,西部以洛阳为中心向东推进的发展格局。

郑洛竞合发展路径选择区域中心城市范围核心城市定位城镇密集区功能东部城镇密集区郑州郑州、开封、许昌、漯河、新乡、濮阳、安阳、鹤壁、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以先进制造、轻纺、高新技术、食品工业、旅游、物流为主西部城镇密集区洛阳洛阳、平顶山、三门峡、济源、南阳、焦作建设中西部区域物流枢纽、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以能源原材料重化工业、先进制造、旅游、物流为主洛偃一体化可行性分析——空间毗邻洛偃地域相连。洛阳中心城空间拓展受地形地貌及经济联系影响,以东、北向拓展为主,向东发展用地条件最为充足。偃师中心城区位于市域北部,受山体和历史文化遗址的限制,中心城区空间拓展受限,应向东向南开辟新区——优势互补产业互补洛偃分处于工业化中期、初期。洛阳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重化工业制造为主。偃师以能源电力、机械加工、石油化工、轻纺、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和轻工业为主。偃师可向洛阳提供配套生产,并承接洛阳传统产业转移。用地洛阳现状城市发展用地不足,偃师市域用地空间广阔资源偃师具有丰富的电力、煤炭、矿产等能源资源,可为洛阳重化工业发展提供支撑城市GDP(亿元)人口(万)面积(km2)产业结构固定投资(万元)利用外资(万元)洛阳1595650.5152003.2:72.4:24.478063673偃师27085.594888.7:65.3:267028053

郑洛竞合发展路径选择(3)以洛偃一体化强化洛阳双核地位,推进郑洛一体化进程——历史同源“九朝古都半在偃”,洛阳偃师文化趋同,共同拥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蕴。——行政同区偃师是洛阳市下辖县级市,行政同区,一体化易于操作。以洛阳新区为先导,实现洛偃一体化案例借鉴——沈抚一体化沈抚连接带中间构建沈抚新城,实现沈抚一体化。沈抚新城建设注重拓展完善沈阳服务功能,转换提升抚顺城市功能,成为空间一体化的核心节点。沈抚新城以科学城和娱乐商务区(RBD)为主,重点发展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休闲商务等产业。

郑洛竞合发展路径选择洛阳新区位于洛阳、偃师中心城市连接带之上,包括洛南板块、伊南板块、偃师板块及其他大片未建设用地。新区用地充足,与洛阳老城联系紧密,应当注重拓展新区功能,打造洛偃一体化核心区。洛阳新区

构建与策略洛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判断1偃师发展壮大,形成重要经济增长点2洛南区与偃师共同组成洛阳新区,形成洛偃一体化的实施操作区3洛偃一体化地区作为洛阳都市圈的核心区4洛阳都市圈与郑汴都市区、巩义、登封、新密、新郑以及开封市域共同组成郑汴洛城镇密集区发展阶段性目标:1近期:培育核心。新区起步区发展完善,形成洛阳城市副中心。偃师发展壮大,形成重要的增长核心。同时散布的各镇转向组团集中发展。模式:培育核心

构建与策略2中期:联动发展。洛南区、起步区与偃师市区,以及乡镇集中组团围绕两河间绿廊串联发展,初步实现洛偃一体发展。模式:空间布网、联动发展

构建与策略3远期:区域竞合。新区内各组团功能完善,实现协调互补,洛偃一体化深入。新区向东加强联系,与郑州加强竞合,逐步推动实现郑洛一体化发展。模式:区域竞合

构建与策略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区域空间结构整合区域生态统筹区域城乡统筹区域遗址保护与利用5.1

5.25.35.4生态要素识别空间管制与四区划定

高程河流防洪堤淹没区水土流失遗址保护生境林地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生态要素识别水源交通廊道高压走廊机场净空机场净空区四区划定四区类型所占比例%面积(km2)已建区5.34128.49禁建区21.81524.55限建区33.11796.30适建区39.74955.66合计100.002405.00空间管制与四区划定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区域空间结构整合区域生态统筹区域城乡统筹区域遗址保护与利用5.1

5.25.35.4城镇一体化策略及格局城乡一体化策略及格局洛偃一体化构想

城镇一体化策略及格局以文物保护为基础,以两河绿廊生态核心、周边山体为重点,形成“工”字型人文生态重点区,建设都市圈人文、自然本底。文物保护、生态建设为先,引导人文生态区内乡镇发展的功能转型和人口转移,乡镇中心区发展宜走小而精的路线,产业发展以商贸、旅游服务和生态友好型为主。洛阳主城区向南—向东发展,偃师主城区向南—向西发展,形成南部的洛偃城镇发展带,成为都市圈城镇发展主轴。承载洛阳新兴产业建设和现状部分工业的转型、疏散。城镇发展带的建设注重文物保护、生态优先,土地的集约利用。北部沿古丝绸之路形成旅游文化发展带。加强城镇发展带的发展与周边乡镇的联系,推动磁涧、麻屯的等镇工业建设与洛阳主城区工业疏散的联动。北部以孟津、吉利为中心,促进城市集聚,积极引导会盟、小浪底等重点镇的发展。城镇一体化策略城镇一体化格局城乡一体化策略及格局加强城镇发展对乡村的带动,促进乡村人口的城镇化和乡村人口向非农就业的转化,对村庄建设发展进行分类引导。都市圈村庄建设发展总体策略以城镇发展为指导,重点考虑城镇建设、文物保护、生态(山体、河滨、水源等)控制要求,对各村庄发展以城镇化建设、保留发展、引导迁建等类型进行划分。为适应城镇建设的要求,位于城镇规划建设区用地范围内及临近的村庄应集中到居住区建设,避免城中村、城边村等现象的出现。尤其是在中心城、县城的拓展和新城的建设过程中,城边村统一考虑,把城边村的搬迁安置纳入城镇发展的总体资金平衡中。距离城镇较远的村庄,宜选择发展前景好、建设限制条件少的村庄发展成为中心村,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形成乡村聚落的发展模式;对文物保护、生态保护、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需要拆迁的村庄,以及人口规模较小、逐渐衰落的村庄(特别是“空心村”),应引导迁建,并入周边中心村或城镇。洛偃一体化构想洛阳新区范围内的村庄有些历史悠久,有历史文化遗迹,有上千年历史的风俗文化和古建筑。要从空间、文化上确保乡村的传承性,通过提升使乡村融入城市的大环境。新区村庄分区发展建议2、起步区(诸葛、李村)及庞村寇店洛阳近期重点发展区,洛偃一体化推动的示范区。产业推动新城建设,促进范围内村庄的人口向非农转化。对庞村、寇店统筹考虑新区村庄划分为4个区域3、偃师老城、顾县及伊河以北区域包含众多文物遗迹,也是洛偃的生态核心。引导村庄向旅游服务功能的转化,严格控制新建设。引导区内村庄人口向偃师城区转移。4、东南部乡镇(高龙、大口、缑氏)新区远期发展重点地区,近期以镇区为基础集聚发展1、洛阳主城区及周边洛南、龙门、隋唐洛阳城、城东及白马寺。全部城镇化进入市区。白马寺镇控制村庄建设规模和强度。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区域空间整合区域生态统筹区域城乡统筹遗址保护与利用5.1

5.25.35.4洛阳文化遗址分布格局东部文化遗址分布格局东区文化遗址价值估

洛阳文化遗址分布格局洛阳市历史悠久,市域范围内有着丰富的历史遗存,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洛阳市区伊、洛河两岸,形成了沿洛河的文化景观带。东部文化遗址分布格局洛阳自古就是皇家定都的理想之所,先后共有十三朝定都于此,各时期故城、文物遗存沿伊、洛河展开分布,这一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文化内在逻辑联系。尤其是多处都城遗址构成了不可多得的“古代都城博物馆”。伊、洛河谷构成了伊洛古代都城历史文化展示轴,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顶峰的集中展示长廊。王城遗址分布东区文物遗存总体结构城市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洛阳旅游资源丰富,依托遗址区大力发展文化展示:在遗址区内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展示遗址;在遗址区周边发展旅游园区与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文化旅游知名目的地。同时利用文化旅游园区的吸引作用,促进旅游地产的开发,带动区域的经济增长。东部文化遗址价值评估文化遗址利用模式城镇化与人口规模预测城镇建设用地分布模式起步区发展规模及边界6.16.26.3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1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地区总人口(万)城镇人口(万)城镇化水平(%)洛阳新区洛阳部分34.026.578.0偃师部分76.340.950.1丰李、伊川的部分乡镇0.50.120%合计110.864.858.7洛阳老城区140.0116.583.2孟津县46.012.026.1磁涧、府店及丰李的部分乡镇17.05.733.5合计313.8199.063.4洛阳都市圈各地区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图洛阳都市圈各地区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现状表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地区《洛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各城市总规201020202010202020102020洛阳大于200万200-300万260万350-400万204万300万偃师10-20万20-50万————25万45万孟津5-10万10-20万————————磁涧、丰李、伊川的部分乡镇磁涧1-5万5-10万————————丰李小于1万小于1万————————————————总人口230万380万————————(1)相关规划对本区域人口规模的确定注:人口规模为中心城市的城市人口规模2总人口预测相关规划对洛阳都市圈各地区人口规模确定示意图相关规划对洛阳都市圈各地区人口规模确定表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2)本次规划人口预测以产业发展吸引人口为切入点,通过对自然增长人口、产业就业人口、产业带眷人口、服务配套人口的计算,预测都市圈总人口。1)都市圈人口构成总人口规模自然增长人口产业就业人口产业带眷人口服务配套人口洛阳都市圈人口增长动力机制图人口类型(万人)201220152020自然增长人口101626产业直接就业人口163250产业带眷人口112245服务配套人口163275总增加人口规模53101197总人口规模367415511人口类型(万人)总数洛阳新区洛阳老城区孟津县磁涧、府店、及丰李的部分乡镇现状人口3141101404617自然增长人口2691131产业直接就业人口50301462产业带眷人口4536941服务配套人口75541451总人口规模51123918964222)各地区人口构成都市圈内各地区的人口规模如下表所示,与相关规划基本相符。综上,洛阳都市圈总人口2012年为365万左右,2015年为415万左右,2020年为510万左右其中,洛阳新区总人口2012年为140万左右,2015年为172万左右,2020年为240万左右。洛阳都市圈人口构成预测表2020年洛阳都市圈各地区人口构成预测表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3城镇化水平预测(1)上位规划对本区域城镇化水平的确定《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地区200720102020《洛阳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市域42%48%65%东部制造业和城镇重点建设区洛阳78%——80%偃师52%——北部石化产业和黄河湿地保护区孟津27%——45%地区20072010备注全省34.3%40.0%十一五期间,全省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5%以上中原城市群——50.0%——《洛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对相关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确定表

《洛阳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对相关地区城镇化水平的确定表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地区20072020年均增速2020年城镇人口洛阳新区58.7%88%2.3%210万洛阳老城区83.2%100%1.3%190万孟津县26.1%45%1.5%30万磁涧、丰李、伊川的部分乡镇33.5%53%1.5%10万洛阳新区作为洛偃一体化的核心区,随着起步区、偃南新区的发展,将实现城市化快速推进,预测年均增速为2.3%。洛阳老城区已全部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未来将实现城镇化水平100%。孟津县、磁涧、丰李、伊川的部分乡镇作为都市圈的边缘,城镇化水平增速相对较低,按照全省均速1.5%的速度增长。综上,洛阳都市圈城镇化水平2012年为71%左右,2015年为76%左右,2020年为86%左右。其中,洛阳新区,2012年为70%左右,2015年为77%左右,2020年城镇化水平为88%左右。

洛阳都市圈各地区城镇化水平预测表(2)本次规划城镇化水平预测都市圈大规模的工业发展必将带来城市化的快速提升,结合上位规划,都市圈城镇化水平2012年之前将按照全省1.5%的均速增长,2012—2015年,2015年—2020年将达到1.8%、2.0%的平均增速。2007201220152020城镇化水平(%)63.470.976.386.3城镇总人口(万人)199.0260.0316.7440.7年增长率(%)——1.51.82.0

洛阳都市圈城镇化水平预测表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4资源承载力校核(1)由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未来可供水量如下表所示:(2)规划区内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约618.8平方公里,按照120m2/人,可承载516万城镇人口。结论:地区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较高,远远高于预测总人口。人口类型2007201220152020总人口(万人)313365415510城镇化水平63.4717686城镇人口(万人)1992603154405人口规模确定综上,洛阳都市圈及各地区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如下表所示:人口类型(万人)201220152020总人口460500540城镇人口300350420

洛阳都市圈水资源承载力情况表

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表区域总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城镇人口(万人)200720202007202020072020洛阳新区110.824058.78840.9210洛阳老城区140.019083.210064.7190孟津县46.06026.145116.530磁涧、丰李、伊川的部分乡镇17.02233.54512.010综上,2020年洛阳都市圈总人口510万左右,城镇人口4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6%左右。其中,洛阳新区总人口为240万左右,城镇人口为21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为88%左右。

洛阳都市圈各地区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表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6洛阳新区各组团人口分布洛阳新区内的各组团人口分布应与各组团居住用地数量匹配将洛阳新区除去职业教育吸纳人口外的其余人口,按照各组团居住用地的比例进行分配,职业教育吸纳人口计入其所处的新区起步区。组团居住用地面积(ha)居住用地比例(%)人口(万)洛南新区223932.9%67.5新区起步区120517.7%43.0偃南新区89312.1%25.0偃师老城区115015.6%32.0庞村高龙组团114015.4%30.9邙岭670.9%1.5首阳山1321.8%3.5山化771.0%2.0岳滩250.3%0.5翟镇410.6%1.1佃庄250.3%0.5寇店961.3%2.5合计7031100.0%210偃南新区:25万新区起步区:43万洛南新区:68万洛阳都市圈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城镇建设用地分布模式城镇建设用地分布模式机会用地分析评价方法:运用因子生态学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机会用地分析。评价对象:对都市圈的土地按照自然要素边界、道路边界、限制因素界限等划分为23个地块。采用图示指标体系作为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进行评价。根据各评价因素的优、良、中、较差、差四级,分别打取2、1、0、-1、-2分,假设各因子权重均为1,加权得最后总分。城镇建设用地分布模式参考机会用地分析方法,按照“北优东拓、一心两翼、固本强边”的整体空间战略,城镇建设分布提出如下布局起步区规模及边界都市圈的可利用土地综合评定得出,二广高速以东、东汉南兆域以西、伊河以南、郑洛第二高速以北地区在交通、区位各方面具有良好的条件,是适合城市最先拓展的地区,作为新区的起步区规划范围。洛阳总规确定起步区为未来城市发展重要地区,人口规模为43万人,用地规模为48平方公里。在起步区的北侧,伊河以北区规划打造遗址公园,并与起步区公共服务带连接成南北轴线,形成统一的城市景观轴。因此起步区拓展边界将纳入该遗址公园及其周边旅游服务组团。对规划范围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总规,确定起步区人口为43万人,用地规模47.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约110平米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产业发展引导产业集群构建产业总体布局7.17.27.37.4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产业发展目标与策略产业发展目标:产业总体发展策略:策略一:专业化策略,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特色装备制造产业、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引导区域特色产业集聚;策略二:集群化策略,扶植特色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策略三:生态型产业发展策略,增强资源利用集约性,建立生态型产业新区发展模式,建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洛阳产业引导区和核心区建立产业一体化的洛阳新区,培育产业网络,构建多元综合性产业体系产业技术层级提升,从传统产业逐步转向新型产业三次产业发展策略:培育具有市场优势的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高精尖的第二产业,以优势的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业为主导,二产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化;积极发展综合性的工业体系,以轻纺等产业为辅助,实现轻重协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金融、研发教育等产业核心产业集群:光伏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矿山与动力机械制造产业、汽车零配件与传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现代商务教育生活服务业、文化旅游与休闲度假产业、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引导高新产业: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定位为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完成了起步发展阶段,由高新区向伊洛新城扩散发展策略:建立光伏产业集群建立光伏产业链条,建立“龙头项目+产业配套+产业基地”产业集群模式;积极加强技术引进和研发;积极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与高新工业区的协调,建设洛阳光伏产业副中心。空间指引:位于伊洛新城南部产业发展引导高新产业:新材料产业国家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发展定位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技术辐射中心、中西部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完成了起步发展阶段,由高新区向伊洛新城扩散发展策略: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四大新材料:晶体硅半导体材料;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新型显示材料产业;超硬材料及制品产业。

空间指引:位于伊洛新城南部产业发展引导传统工业发展指引——传统优势产业产业类型发展前景发展阶段发展策略传统优势产业矿山设备制造全国重要的矿山设备制造基地重新崛起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区域整合,注意节能环保动力机械制造全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制造基地重新崛起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区域整合,注意节能环保矿山设备制造动力机械制造产业发展引导传统工业空间指引——传统特色产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轻纺工业传统材料工业产业类型发展前景发展阶段发展策略传统特色产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中部地区汽车及零配件造基地产品拓展规模扩张和发展新产品,引入轿车生产企业,培育龙头企业,迁离岳滩传统材料工业河南省重要传统材料工业基地技术改造注意生态保护和区域整合,迁离偃师市区轻纺工业洛阳重要的轻纺基地技术升级区域整合,技术升级改造,培育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引导服务业之——现代服务业定位:洛阳现代服务中心。目前现代服务业处于培育阶段发展策略: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金融业、信息业、研发教育等产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大型商厦等产业空间指引:现代服务中心:洛龙工业园;现代服务副中心:起步区;传统商贸组团:偃师;教育培训中心:起步区;教育培训基地:洛龙区。

产业发展引导发展条件优越:

新区旅游资源丰富,遗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山水生态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是河南省历史文化核心旅游区。目前洛阳旅游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区域整合、品牌建设是重点发展方向旅游空间结构:“两心多点两带七区”两心:洛阳老城区旅游服务中心、偃师旅游服务副中心。多点:重点建设龙门石窟、庞村、佃庄等旅游服务组团两带:丝绸之路文化带;伊洛河文化景观带。七区:结合故城遗址,形成不同风格的文化展示区和自然景观展示区。发展策略:突出历史遗产及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发展河洛精品文化旅游;发展古都城市文化游。服务业之——旅游业产业发展引导高科技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新区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新区农业临近城市,具有明显高科技农业特点。发展前景广阔,将打造为洛阳高科技农业基地目前处于产业技术升级阶段,超越了追求规模阶段发展策略:提高附加值,促进遗址保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将遗址保护与绿色农业发展彼此结合,实现共赢;产业空间指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建立在伊洛河谷建立都市农业区和观光农业区;在其他遗址及附近建设生态农业区。产业集群构建三大产业集群构建材料工业产业集群构建

偃南新区材料工业生产基地:从属地位,传统材料工业为主

伊南新区材料工业生产基地:主导地位,新材料工业为主动力工业产业集群构建偃南新区动力产业基地:从属地位,主要发展硅材料、耐火材料伊南新区动力产业基地:核心地位,主要发展先进动力机械、光伏产业机械工业产业集群构建偃南新区机械生产基地: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轿车产业伊南新区机械生产基地:主要发展矿山机械、动力机械

洛龙科技园机械生产基地:主要发展轴承、矿山机械材料、动力产业集群机械工业产业集群产业总体布局都市圈产业布局结构:新“三位一体”洛阳新区

洛阳的产业核心,洛阳市产业的主要升级改造区,将成为动力新区、材料新区、装备制造新区和现代服务新区。老城区装备制造、旅游商贸等的重点发展区域。吉利区

石化工业为主的专业化产业组团。功能格局以老城与新区的功能联系为主,以老城与吉利、吉利与新区的功能联系为辅。产业总体布局新区产业布局结构:”一带一环、四点三区“四点(一核一组团两新城)一核:洛南新区,是新区的产业核心,行政商务文化中心和装备制造中心;一组团:偃师老城区,是新区的旅游商贸组团和轻纺工业中心;两新城:即起步区和偃南新区。起步区是新区的科技新城,偃南新区是制造新城,是偃师、洛阳老城区的产业承接地。三区西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先进机械制造基地、行政文化中心;中区:区域性现代服务业副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旅游服务业基地;东区:区域性传统材料工业基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一带一环工业密集分布带;第三产业密集分布环。大洛阳空间结构构想洛偃一体化构想伊洛新城空间规划遗址保护规划8.18.28.38.4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大洛阳空间结构构想遗址保护与展示规划起步区空间规划8.18.28.3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现状空间发展目标和模式空间总体结构洛偃一体化总构想功能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交通一体化生态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重大市政一体化

都市圈空间现状空间发展目标和模式大洛阳都市圈空间发展目标立足都市圈整体协调,建立完善城市、乡镇、生态、遗址和谐共生的总体空间结构。强化城市不同功能的集聚,进行合理分区。促进历史遗迹的联合利用,创造独具特色的大遗址历史旅游区。从空间角度加强洛阳中心城与偃师的一体化,实现联动发展。空间发展总模式都市圈应当从洛阳中心城的中心拓展模式走向区域联动、组团布网。以洛阳中心城与偃师的一体化发展为主架构,各城镇组团加强联系、统筹安排、协同发展,构成都市圈的网络化结构。同时将生态和遗址与都市圈的城市建设密切结合,打造统一结构。模式一:复合绿核。强化两河绿廊,依托遗址生态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河谷。模式二:古今融汇。强化洛阳古轴与今轴,实现历史在空间上的融汇。模式三:组团联动。强化城镇组团空间轴,促进城镇合理发展模式四:公交驱动。公交驱动的紧凑型多核心组团式空间模式(1)都市圈空间结构特点和问题整体空间结构尚未形成,洛阳中心城发展还处于中心拓展阶段,各散布城镇独立建设,发展缺乏指引。对于重要的遗址区、河流廊道等缺乏建设控制。都市圈的可开发用地集中于偃师、黄河沿岸以及几条山谷的入口处。洛阳市域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空间发展格局。洛阳都市圈是洛阳未来经济增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地带,将成为洛阳市域发展的核心区。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2)都市圈空间发展分区导引:根据都市圈的自然环境、水文地质、遗址分布和已有城市建设基础,划分为六大政策区(3)都市圈空间发展策略”北优东拓“——都市圈的发展方向为东向和北向。东向是最重要的城市发展方向,用地条件好,以功能拓展、用地拓展为主;北向临近山地和黄河保育区,以功能优化、用地提质为主。“北优东拓,一心两翼,固本强边”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一心两翼“——都市圈主导拓展的东向上,构筑两河生态绿心,作为都市圈生态核心区和文化旅游特色区。绿心北翼是洛阳文化提升、遗址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汉魏故城等系列遗址,未来将联系洛阳老城的隋唐都城、周王城等文化区,形成北翼文化带。绿心南翼是城市空间未来主要发展区,承载城镇组团的密集发展,形成南翼城镇带。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固本强边“——固本指完善洛阳中心城建设及周边组团建设,巩固经济之本;强边指加强偃师、吉利等边缘组团的建设,形成边缘的新兴经济集聚区。通过固本强边,壮大都市圈几个主要组团的实力,为都市圈的一体化发展提供增长极。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4)都市圈空间发展构想一主:洛南新区:都市核多组团:偃师老城、孟津县城、庞村组团、高龙组团、麻屯组团、磁涧组团四副:洛北老区:都市文化城伊南区:活力科技城偃师新区:制造产业城吉利区:石化产业城一主四副多组团——大洛阳格局洛阳都市圈空间优化都市圈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思路:一环一心,五廊引绿。历史河谷,山水融城。一环:城镇组团发展半环。一心:伊洛河生态核心。五廊:主要的五条生态通廊。历史河谷:伊洛河之间依托两侧遗址密集分布区,打造历史文化特色旅游区。山水融城:组团式发展,城市空间与绿色生态系统相融合。洛偃一体化是郑洛一体化的前奏,也是都市圈整合统筹的核心部分。洛偃一体化应从功能的互补、设施的共享、政策的支持三方面开展,达成空间一体化的结果,实现洛偃一体共赢、区域整体提升的目标。洛偃一体化总构想洛偃一体化总构想洛阳新区是洛偃一体化的实施落实区。随着洛阳的发展转型,洛偃之间的发展将相应功能转变。规划形成北、中、南3条发展带北翼发展带:控制开发,以点带动,作为洛偃传统联系线,以陇海铁路、310国道为基础,联系洛阳和偃师老城,重点发展工业、物流和商贸。北线是洛阳文化提升、遗址保护的关键地区,分布了夏朝古都、商城遗址、汉魏古城等重要的文化载体,未来将联系洛阳老城的隋唐都城、周王城等文化区,形成洛偃文化带。中部发展带:加强保护,贯穿伊洛两河之间,是洛偃的生态核心区,并联系伊洛河两侧的大遗址区,将作为生态、人文融合的特色带。南翼发展带:优化发展,是洛偃城市空间未来主要发展区,也是洛偃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撑,承载洛偃现代都市的发展。中部带北部带南部带洛阳偃师通过三条带的发展,融合文化、生态、现代都市发展,建设复合型区域城市。洛偃一体化的重点之一在于功能的一体化,将原有的洛阳洛南新区、偃师市区、各乡镇的分散又相对独立的功能进行整合,实现从整个新区角度的功能分配、产业协调。在洛偃一体化区域分为12个功能区,以伊洛两河生态绿廊为轴,南北两翼展开。北部功能区以遗址保护、山地保育、旅游服务为主南部功能区是主要城市功能聚集带,集中了洛南中央商务城、起步区科技产业新城、偃师制造产业新城三处主要城市功能核,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城镇功能组团。功能一体化功能一体化洛偃一体化区域即洛阳新区通过各组团功能的一体化协作,承担了区域的行政商务、金融中心、商业服务、高新产业基地、制造业基地、旅游服务基地的功能,是洛阳老城洛北区功能疏解的载体,是洛阳城市新兴功能的载体,更是洛阳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各城镇组团的功能布置本着“规模集聚、功能明确、生态优先”原则三个核心功能区重点发展。其他各组团在原有建设基础上迁并聚合而成,洛龙组团拓展高新产业及科研教育功能,偃师老城实现功能升级、承担旅游服务功能,庞村组团承担职教城功能,高龙组团主要为新兴物流。遗址保护区和山地保育区限制原有镇区组团(寇店、龙门、平乐、白马寺、首阳山、邙岭、山化)发展、实现功能向旅游服务转化。两河之间的生态绿廊里发展分散旅游设施。都市圈用地布局生态核心组团发展半环生态通廊南翼发展带北翼发展带空间一体化空间一体化是功能一体化的落实。洛偃一体化地区的空间发展将本着“固本强边、一心两翼”战略,形成洛南组团聚集区和偃师组团聚集区两大区域,同时构筑两河之间的生态绿廊作为洛偃一体化地区的特色空间,沿北侧依托遗址密集区发展遗址旅游组团,沿南侧作为城镇功能组团的主要拓展连绵区,整体构成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具体来说拓展并完善洛南新区和洛龙工业区建设,并在其东侧跨伊河建设新区起步区。拓展原有偃师老城用地,同时向南侧的顾县和缑氏区域跨越式发展偃师新城。在原有庞村和高龙的基础分别建设城镇组团。汉魏故城遗址区控制原有城镇用地并转为旅游服务组团,两河绿廊区迁移原有村镇,建设小规模特色旅游组团。都市圈交通系统区域交通规划快速交通系统:河南省域南北向以二广高速、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兰南高速为主;东西向以南林高速、长济高速、连霍高速、南洛高速、沪陕高速为主形成网络状高速路网。洛阳是重要节点。铁路交通规划:河南省域以焦柳铁路、陇海铁路、郑西客运专线为主,承担区域客货流的运输。轨道系统:河南省域规划城际铁路以郑州为中心,形成洛阳——郑州——开封和新乡——郑州——许昌——漯河为十字架的核心区,新乡——焦作——济源——洛阳、洛阳——平顶山——漯河的半环形结构。航空系统:河南省域利用郑州、洛阳、南阳三处机场,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形成方便快捷的区域交通体系。都市圈交通系统现状交通系统及问题主要问题:1在偃师附近缺少南北向的高速连络线。高速道路网不完善。2区域性道路严重缺乏,尚未形成道路网络。3区域性的公交系统尚未建立。交通需求分析通过对各组团用地性质的统计以及人口岗位数的推算,得到伊南新区与周边区域联系强度情况:伊南新区建成后的主要对外联系方向为洛阳主城区、洛南新区和偃师老城区,其中与洛阳主城区的联系最大。都市圈主要组团全天出行期望线图都市圈交通系统现状图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建立对外快速交通系统——高速公路以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郑卢高速、郑洛高速、郑洛第二高速、偃东高速、洛平高速为骨架,形成“三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体系,在洛偃一体化区域构成高速环。高速路系统的完善加强了都市圈与区域其他地区的交通联系。交通一体化建立对外快速交通系统——对外公路系统以国道310、国道207、省道319、省道238等为骨架,形成环状加放射结构主要加强洛阳都市圈与郑州、三门峡、焦作的对外联系。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交通一体化建立都市圈内部快速交通——都市圈快速通道以都市圈内部组团间的主要联系道路为骨架,形成5横6纵网络加强都市圈内各组团之间的快速便捷联系。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交通一体化铁路交通规划东西向的陇海铁路和南北向的焦柳铁路构成十字结构。规划东西向的郑西客运专线从南部穿过,在洛南新区南端设站,并与公交站点结合形成客运枢纽。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交通一体化城际铁路规划两条城际铁路,沿焦柳铁路和陇海铁路设置。城际铁路用以建立城市间的轨道公交系统,提供快速客运服务。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交通一体化建立高效的轨道系统新区范围广阔,各组团距离较远,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尤为重要。轨道交通的安排重视洛阳中心城与偃师的联系,建立一环五射的轻轨系统。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交通一体化设立便捷的公交体系除了轨道交通外,设置BRT快速系统、普通公交系统、乡村公交系统组成完整便捷的公交体系。规划BRT系统由两个环线组成。实现洛阳中心城与吉利、孟津和与偃师的便捷联系。乡村公交主要担负乡镇之间以及与城市各组团之间的交通联系。普通公交担负组团内部日常联系。在城市各组团内设置换乘枢纽,实现多种公交系统之间的换乘以及大流量节点的换乘。通过交通线网的整合和优化,构筑多方式交通网络体系。以交通的一体化为洛偃一体化提供基础性支持,打造畅通的高速公路环、网络连通的区域性道路、方便可达的公交系统。交通一体化交通一体化通过分析测算,伊南新区与另外三个组团的规划交通联系通道基本满足早高峰通行要求。生态系统一体化分析现有的绿地生态网络结构,评估都市圈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协调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构建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的生态网络。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自然环境资源,突出生态融合。保护和优化水系,注重滨河岸线生态保护地区的整合利用,注重遗址生态区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一心五廊三片”生态格局。五廊——五条主要的生态通廊,串接山体、水体、主要交通走廊等。一心——生态核心。三片——西部丘陵生态区、中部遗址保护区、南部山体生态区公共设施一体化公共设施在都市圈范围内应采取共享利用的方式大型公共设施应足以提供满足区域要求的服务。依据对都市圈内各组团的功能定位,分别设置不同类的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洛阳老城区:提供区域性旅游、文化、商贸类、医疗设施洛南区:提供区域性体育、商务、展览、医疗类设施新区起步区(伊南区):提供区域性会展、市民中心、商业、医疗、类设施偃师老城区:提供区域性旅游类设施偃南新区:提供区域性体育、文化、医疗类设施除了区域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外,各组团还应分别提供各自城市发展需要的内部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市政设施一体化原则:注重区域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水源供给:近期使用地下水,远期调用小浪底水资源。统筹考虑供水、节水、再生水回用,合理利用地下水、地表水,建设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统。电力供应:构建以电厂、500KV变电站为区域电源点、220KV电网为主供配网的供电格局,形成稳定、安全的供电网络。大洛阳空间结构构想遗址保护与展示规划伊洛新区空间规划8.1

8.28.3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规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东区文化遗址空间结构总体规划汉魏故城周边遗址区域发展利用规划示例

城市东西向展开的生态、历史、文化主轴在城市空间安排上,积极避让遗址区域,为遗址保护创造条件;以伊洛河之间的历史河谷为轴,将龙门石窟、周城遗址(西苑)、汉魏故城、偃师商城等遗址旅游区有效串联在一起,形成东西向展示长廊;从主轴向南北生长出南北方向串联遗址区的展示结构次轴,形成文化展示总体结构;并利用南北次轴与南北山峦形成生态景观联系。东区文化遗址空间结构总体规划东区文化遗址空间结构图汉魏故城周边遗址区域发展利用规划示例遗址区具体利用功能布局规划示意以汉魏故城为例加强保护皇城遗址、白马寺、辟雍遗址等重要文物遗址区,并通过保护发掘与适当环境整治,进行展示开放,形成核心展示公园;对区内一般遗址区仍以农田生态保护区为主,作为城市开放空间来保留;沿故城中轴线等发展轴线形成以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旅游与产业组团,与伊洛历史河谷积极联系,形成完整的文化展示网络。遗址区域外围,通过设立文化旅游园区的方式,在历史河谷中发展旅游文化展示产业,引入主题文化公园、休闲度假小镇、文化创意基地等功能斑块,并带动旅游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以文化展示、旅游休闲功能为主的河谷走廊。汉魏故城及周边区域文化遗址利用结构

打造独一无二的

“历史河谷”历史河谷的总体结构在落实总体规划在新城产业功能的基础上,依托汉魏故城、偃师商城等遗址资源,沿伊、洛河谷生态空间积极布置小规模的文化、旅游展示产业园区,将伊、洛河河谷打造成为一条文化展示、旅游休闲走廊;历史河谷中应避免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应采取“小规模、斑块式”的文化、旅游园区发展方式,丰富历史河谷的功能;主要功能包括主题文化公园、文化创意基地、度假小镇、旅游地产、度假商业区等等,同时还将引导河谷内的原有村落向休闲度假接待功能转化,在实现历史文化河谷的同时,为历史河谷引入一定的经济活力。大洛阳空间结构构想遗址保护与展示规划起步区空间规划8.18.28.31.2.3.4.5.6.7.8.9.10.理念与目标规划背景问题与对策功能定位区域统筹规模与边界产业发展空间谋划总体城市设计实施建议基地解析发展目标与模式空间结构用地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系统绿地景观开发强度市政设施分期开发村庄安置

基地解析区位分析:新区起步区位于伊河南岸,二广高速以东,规划用地面积约47.3平方公里。基地交通条件优越二广高速从西侧经过、郑洛第二高速从南侧经过,伊河南北各有一条快速路与中心城相连,新规划一条快速路从东侧经过连至310国道。省道顾龙公路于规划区南部东西向通过。同时规划两条轻轨线与中心城相连,其中一条穿越基地向东连接偃师。周边关系:新区起步区西邻洛南新区,东侧为东汉陵墓南兆域,南面为龙门山,北侧为伊河洛河生态绿廊。起步区建设通过与周边交通联系的强化,实现功能的整体协调,带动新区建设的全面实施。基地解析基地分析:新区起步区东西长约14.4公里,南北宽约7公里。西郑高铁东西向穿越基地。基地范围内大部分地势平坦。现状用地主要为农田和村庄。二广高速、省道顾龙公路为已建成道路。基地范围内涉及诸葛、李村两镇(原属偃师市管辖),现状李村镇共包含29个村,总人口约7.12万人;诸葛镇共包含23个村,总人口约5.31万人。两镇总人口约12.43万人起步区范围内共31个行政村,现有人口约8.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约0.65万人,主要为农业人口。空间发展目标与模式新区起步区空间发展目标:新区起步区定位为配套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的科技新城,多功能城市次中心。起步区功能:经济发展方面:高新产业、配套服务社会进步方面:公用设施服务、人居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服务研发创新方面:科技教育、技术孵化、教育培训保护遗址、生态方面:生态保育空间发展目标与模式空间发展模式:模式一:滨水新城依托伊河滨河环境以及历史人文风情,将伊河水引入起步区,打造滨水公共服务中心,并临水布置旅游服务、商业娱乐、SOHO、办公等。同时将水联接成网,滨水设置生态绿地,将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