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_第1页
2024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_第2页
2024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_第3页
2024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_第4页
2024届高考历史总复习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单元知识概览】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2.通过了解明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废宰相: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宰相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2.设内阁明成祖(1)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的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形成:________时,形成常设的秘书机构。(3)主要职责: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即“______”。(4)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批红

3.宦官专权: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________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进行监视、侦查。票拟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2)概况: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非洲

(3)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多个方面领先于半个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行;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2.戚继光平倭(1)背景: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前期厉行海禁。俞大猷

(2)概况: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________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3.西方殖民者的侵扰葡萄牙(1)16世纪中期,________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3)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明蒙议和鞑靼、瓦剌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甚至包围北京,俘虏明英宗1571年,鞑靼首领________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1.经略边疆俺答汗经略西藏明廷封授给当地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______________,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续表)奴儿干都司2.明清易代皇太极【构图解史】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核心概念】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朝贡贸易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不是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主题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史料实证】史料一明太祖曾说:“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黄佐《南雍志》

史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明]谈迁《国榷》主旨归纳信息解读史料一:反映了明太祖对宰相的态度注意“皆不鉴秦设相之患”“擅专威福”等信息史料二:叙述了皇帝与内阁的关系应根据对辅臣的注释来判断行使相权的机构,并根据句号分层,分析出皇帝与内阁的关系【史料解读】(1)根据史料一,明太祖对宰相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他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史料二,明朝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答案:(1)基本态度:贬低宰相,认为秦以来宰相的擅权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措施:废除宰相制度,并规定以后永不设立宰相。(2)机构:内阁。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符帝意。项目丞相制内阁制时间自秦朝开始建立到明朝废除形成于明成祖时期,实行至清王朝灭亡性质丞相是中央一级决策者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权丞相有决策权、参与政治权内阁是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历史解释】内阁制与丞相制的不同项目丞相制内阁制来源丞相的权力来自丞相制度及其职位内阁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与皇权的关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皇权有制约作用内阁票拟是否被采用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不能制约皇权(续表)

【对点提升】

1.(202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考试)明朝内阁拥有专用印信,但只是用于上呈皇帝的密疏,与六部等部门的公文需用翰林院印。明神宗时,翰林院掌院学士王图辞职,院印被封存,于是内阁所有行文不能对外发送,“一应官吏俸银等项俱不得支”。这说明明朝的内阁()A.只负责为皇帝草拟行文C.不属于正式的行政机构

B.地位等同于翰林学士D.受到六部官员的压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明朝内阁拥有专用印信,但只是用于上呈皇帝的密疏,与六部等部门的公文需用翰林院印。……于是内阁所有行文不能对外发送”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宰相,设置内阁,内阁的地位其实并不高,始终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C项正确。

2.(2022年四川成都联考)天启、崇祯之际,内阁票拟由首辅秉笔制转变为由众阁臣分别秉笔的“分票制”,是与首辅独掌票拟有别的一种内阁权力运作方式。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阁臣权力分配改变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内阁权势走向衰落D.中央决策效率降低

解析:选C。材料表明明朝内阁票拟由“首辅秉笔制”转变为“由众阁臣分别秉笔的‘分票制’”,说明内阁首辅权力受到牵制和削弱,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C项正确。

1.(2021年全国甲卷)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

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解析:选D。明代秀才对出身进士的地方官员“不胜谄事”,而对出身举人的地方官员则随意提出要求,缺少相应的尊重,这反映出科考功名的差异影响了官员的威望,故D项正确。

2.(2020年全国Ⅲ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C.社会经济凋敝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解析:选A。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均未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强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任意妄为,故A项正确。

3.(2019年北京卷)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