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的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四时景物”可以理解为一年四季的景物,也包含着景物的四季变化。“皆成趣”,需要观察者观察景物或者读书者读书的时候去感受、去思考,感知到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感知到大自然景物变化的新奇特点,产生美好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无限的美好遐想。所以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四季之美”这一主题来编排。本单元的选文由《古诗三首》(王维的《山居秋暝》、张继的《枫桥夜泊》、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体现不同景物的美。选编这四篇文章不仅仅是了解景物之美。更重要的是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以及表达训练要素: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关于学习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一阅读训练要素,在一到四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作出了相关循序渐进的安排。册序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四上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五上第七单元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五下第七单元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在一至四年级,学生主要通过语言感受自然之美,“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五年级上册初次明确表述,阅读训练要素确定为“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初步”是在开始的阶段,是一个程度要求,与“深入”相对,可以理解为基本准确地体验和领会景物在动态、静态或动静结合状态下的美。“初步体会”就是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变化,并从中感受不同景物的美即可。静态美顾名思义指物体静止时所呈现的美,景物的宁静和恬静带给人的美感。丁来先在《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一书中写道:“自然之美中渗透着一种恬静的力量,它可以带给现代人精神与情感的安宁与歇息。”动态美指物体在动态过程时所呈现的美。对静态的事物作静态的描写,固然给人一种静态美,但是一味地作静态的描写就会产生平板呆滞的感觉,美的感染力就会受到影响。从文学艺术的源泉—社会生活本身来说,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处在这样那样的运动之中,“动是一切物的灵魂”。正如德国美学家永莱辛所说:“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式或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所以动态美是描写变化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状态存在。另外,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本单元的选文通过细腻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详细描写了不同景物的变化,体现了景物的美,学生需要细细地品味其语言,理解其中的“趣”,丰富语言积累,慢慢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在实现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时,还应注意两点:1、静中有动,动静交融在本单元的选文中,关于景物的静态、动态描写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两者相互融合,静态的事物动态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交融。如:《鸟的天堂》“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到这棵榕树的生命力,作者不仅写出了榕树的静态,而且“照耀”、“颤动”这些词又让人感到静中有动。2、景中生情,情景交融本单元的课文虽然主要是描写景物的文章,但并非纯粹写景,而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学生在阅读时绝不是简单地认知到“哪些描写写的是静态,哪些描写写的是动态”,而是要体会这些描写表达出了怎样的“情趣”,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如:三首古诗,诗人都是寄情于景;《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写榕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内心饱含着榕树美一南国美—祖国山河美的激烈感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有了对阅读训练要素的细致分析,再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就可以尝试将方向性的、笼统的“要素”,细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具体单元阅读学习目标。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细化如下:1、阅读描写不同景物的文章,体会大自然的独特魅力。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3、体会并学习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它是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紧密相关的,很好地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首先,写的内容与阅读要素内容相关。四篇文章都描写了不同景物的动静变化;其次,写法上也有关联。课文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季之美》按照时间顺序,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鸟的天堂》中,详细描写了早晨和傍晚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月迹》则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这些都可以从课文中习得方法。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元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册序单元表达训练要素三下第一单元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引导学生借助记录卡写一种植物。三下第四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四下第五单元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五上第五单元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上面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细化本次习作的具体学习目标:1、细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并有将其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愿望。2、认真选择自己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3、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4、积极主动地欣赏同伴之间的习作,尝试从描写顺序、景物的变化等不同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习作,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从课程内容来看,本单元从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对第三学段的学习要求表述为:“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诗歌、散文等优秀作品,感受大自然人的奇妙,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用头或者书面的方式表达出对自然的观察与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P24)在尊重学生学习规律,关注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整体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结合语文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领域的目标要求,以及该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本单元重点学习读写目标可以表述如下:学生将知道(K)1.景物有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景物会随着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变化。2.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表现出了景物不同之美。3.景物描写中会蕴含观察和欣赏者的情感。学生将理解(U)景物特点的把握离不开用心观察和感受。学生将能够(D)1.区分文章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2.通过文章中具体的描写,感受景物的特点,体会景物之美。3.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按顺序描写自己观察的景物,并重点突出景物的变化。4.借助多媒体技术,与同伴合作,为自己喜欢的景物制作电视散文。基于上述读写目标的梳理,本单元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观察并感受到自然之美,并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表达出来。本单元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任务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达成这样的概念性理解(大概念):一切景语皆情语——留心观察和用心感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景物的特点和意蕴,助力我们写好景物之美。结合本单元课文文本特点,什么样的学习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促成大概念理解的理解呢?一篇优美的散文,配上画面和音乐,美美地朗读,将观众带进美景之中,带来美的体验和感受。如果让你把自己欣赏到的美景,用一篇文章写下来,再配上画面和音乐朗读出来,录成视频,这就是一个具有艺术美的“电视散文”作品,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更多的人欣赏到自己的作品。制作自己的电视散文,赶快行动起来吧。基于这样的学习情境,核心任务可以设计为:举办一场“发现自然之美——电视散文欣赏会”,每位学生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制作电视散文,评选最佳电视散文。活动内容与形式: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观察自己喜欢的景物,撰写散文,搜集配图,并运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媒介,小组合作完成电视散文的制作,为自己的电视散文进行朗读配音,参与电视散文欣赏会,评选最佳电视散文。要完成这一核心任务并达成概念性理解,就需要将核心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子任务一:收集制作电视散文的素材任务说明:首先结合单元导语页的人文主题,共同交流自己眼中的自然之美,例如最喜欢的季节,最喜欢的景色等等,并交流自己是在何时、何地欣赏到了喜欢的自然景色。共同欣赏展现自然之美的电视散文,顺势发布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观察对象,并及时记录,填写观察记录卡,观察从本单元学习之初就开始进行,并及时进行记录,以便于准备制作电视散文的相关素材。子任务二:撰写散文作品任务说明:结合习作任务要求,撰写散文作品初稿。通读几篇课文,向课文中的写作大师学习,感悟大师笔下的自然之美和真情实感,发现写好景物之美的秘密。在阅读后进行写法的总结,对照散文作品的成功标准进行自我监控和调节,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散文作品,形成散文作品定稿。子任务三:制作电视散文任务说明:首先在小组内进行散文作品的朗读分享,推选出小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