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解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解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解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解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卫星、行星、恒星,流星、星云、彗星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二.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1.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普通性•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注:火星一小行星带一木星 同向性、公面性、近圆性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地球位于太阳系,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地球适当的体积和质量,使其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大气)地球上具有液态水源(液态水源)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能量产生为原子的核聚变,只有 亿到达地球,却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对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动和生物活动•它是人类日常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煤,石油)3能全球总分布趋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层结构:光球一色球一日冕(由内向外)2太能阳活动类型:⑴黑子:光球上某块地方温度较低,周期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⑵耀斑:色球上某块地方突然增大增亮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一与黑子的出现相关常出现在耀斑之后太3能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造成气候以1年为周期的异常变化,形成了水旱灾害和乔木生长年轮的疏密变化。第三节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一自转和公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和速度)a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①恒星日(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②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恒星年,365日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①恒星日(真正周期23时56分4秒②太阳日(昼夜更替周期):24小时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速度②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极点为0。①1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②7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读图要求(必修①1月初,位于近日点,速度快②7月初,位于远日点,速度慢由皱/二地球公转图示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图示近日点(1月初)、昼夜交替现象 b由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一个太阳日(小时)。拓展提示: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即晨昏线。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相垂直,平分赤道,自东向西运动。太阳光线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即太阳高度,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8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a偏转规律:顺着物体前进的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无偏向力,纬度越高偏转越大。9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即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5地方时相差小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早,表现为地方时的值越大。

拓展: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寸。晨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时;昏线在赤道上与之相交的经线,地方时为8寸。区时: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将全球划分为2个时区。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又称标准时。每个时区的区时与该时区各地的地方时相差最多不超过半小时。中国使用的是北京时间(东区的区时,即 的地方时),英国为时区(国际标准时间,也称世界时)。能力要求:①学会由所给经度推算时区、由时区推算其中央经线和时区的经度范围,熟悉经线两侧的时区分布。②掌握区时换算的基本方法:同侧减、异侧加,推算时区差,东加西减得区时。0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b日界线即 经线(东西区的中央经线),这里是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东、西十二区: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东侧为西12区,日期晚一天;西侧为东12区,日期早一天)。掌握过日界线的日期变更规则(东减西加)。注意:日界线并不完全与180经0线重合,而是有几处折线(弯曲)。1地球公转轨道、黄赤交角及图示c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6。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形式的综合体现。12.22前后(冬至)影响: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回归运动,移动情况如右图所示:12.22前后(冬至)强调: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黄赤交角大小决定的。读图要求(必修I图):⑴了解地球公转轨道的特点;⑵公转中,地轴的北极总指向北极星;⑶认识赤道面和黄道面;⑷识别黄赤交角、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大小。、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概念:正午太阳高度即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出现在地方时的——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纬度上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在同一纬度上的季节变化:夏至日,北回归线及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拓展提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一纬度差。3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上,昼长夜短,且地理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学会比较不同纬度地点的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春分一夏至一秋分一冬至一春分昼夜昼长于夜昼最长昼长于夜昼夜昼短于夜昼最短昼短于夜昼夜平分昼渐长昼渐短平分夜渐长昼渐长平分4、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四季变化:四季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五带分布: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赤道到高纬递减的规律。5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各层特点a平原个9盘壳其霍界面地慢\古登堡界面外核\内N I个9盘壳其霍界面地慢\古登堡界面外核\内N I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岩石同镁的I,酸盐隹蛆成I海平面,岩石圈软流层①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在三态物质中都可以传播;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高于横波。②两个界面:莫霍面(平均千米。海洋、陆地3古登堡面( 千米)。③三个圈层: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幔(分上、下地幔)、地核(分内、外核)。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平均厚度10~011千0米。、地球外部圈层及特点a地壳以外由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自然界,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圈层。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太阳暖地面一地面暖大气一大气还地面太阳辐射:短波辐射,辐射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气温3地面气温T地面辐射:长波辐射,辐射穿过大气进入太空,大气气温T,地面气温I大气逆辐射:长波辐射,辐射到达地面,大气气温匕地面气温T一大气问温室效应太阳辐射是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而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二.热力环流产生原因:地面受热不均地面冷热不均一大气的垂直运动一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一大气的水平运动3.3.代表类型・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白天由于山坡增温强烈,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气流■.海风”电风kMA.气流■.海风”电风kMA.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三大作用力)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帝图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帝图1.水平气压梯度力:确定风向,影响风速,风产生的直接原因,方向由高压一低压,始终与等压线垂直。地转偏向力: 影响风向,始终与风向垂直摩擦力: 影响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一中纬环流一高纬环流-七气压带六风带重点把握课本图中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形成的过程风带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移50左右)夏至日北移,冬至日南移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二.北半球冬夏季风气压中心月份:陆地一印度低压(亚洲低压)海洋一夏威夷高压•月份:陆地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洋一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 且威夷高压东南季风大气环流大陆西部大陆内部大陶东部季风环流90:^―极螭气压带冰原气候西南季风(东南信风过赤道)苔原气候东南信风嬲地仁琳亚麹煽性气候海滓性气候酬碌吃犊⑵南亚季风•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夏季一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一一气候类方副热鞫气琳印度低压、 且威夷高压东南季风大气环流大陆西部大陆内部大陶东部季风环流90:^―极螭气压带冰原气候西南季风(东南信风过赤道)苔原气候东南信风嬲地仁琳亚麹煽性气候海滓性气候酬碌吃犊⑵南亚季风•成因:(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夏季一西南风、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干暖三.风带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一一气候类方副热鞫气琳地中觥候热带城气候瞰髀暄候50(: 受季风X35*冬季风、25 夏季风/冬季风,iff热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修气端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多雨▲季风环流⑴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夏季一东南风,湿热;冬季一东北风,干冷寒带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寒带温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大陆气团控制极地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全年严寒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压、信风交替控制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冬高温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一30°内陆、西岸 副高、信风交替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西风交替控制 冬温和多雨夏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影响 夏凉爽多雨冬温和多雨高山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变化高山高山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温随高度变化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锋与天气气团:冷气团暖气团一气团的温度、湿度2.锋(锋=冷、暖气团+锋面)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状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

雨区位置冷气团.影版"晴 多云 雨区 晴锋后及附近(冷气团一侧)/竟/W)^冷气团唯 尚区 芦W 睛暖伴又气锋前(冷气团一侧)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沙尘暴春、夏季南方降水(3)准静止锋——梅雨天气•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降雨形式:锋面附近•天气状况:晴朗一长时间的持续性降水一转晴注意:冷锋——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形式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以下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与之相反.图2.21读图要求:⑴了解冷锋和暖锋的锋线符号;⑵把握区分冷锋和暖锋的主要依据(气流运动方向);⑶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雨区的分布特点。0、气压系统(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与天气位置北半球南半球名称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示意图⑥⑥中心气压分布低高低高水平气流方向逆时针辐合顺时针辐散顺时针辐合逆时针辐散中心气流方向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辐合上升辐散下沉过境天气阴雨(如台风)晴朗干燥(如伏旱)阴雨晴朗干燥

读图要求:⑴了解气旋、反气旋水平和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特点,会判断等压线图上各点的风向;⑵注意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状况的差异:⑶掌握锋面气旋的基本构成形式(锋面的类型及各部位的天气特点;⑷判断不同点的风力大小及可能形成的锋面性质及天气特点。△锋面气旋•锋面与气旋系统的结合,出现于低压槽处,我国很常见(见上图)•相关概念:冷锋符号、暖锋符号、云系范围(雨带)▲台风和寒潮台风概念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到12级一是那个的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级别最高的一种结构台风眼(下沉气流,无风)一一旋窝风雨区一一外围大风区多发季节7〜11月最为频繁源地发生在热带、副热带海域。北太平洋海域最频繁,称为台风,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称为飓风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影响区域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岸和美国东部,孟加拉湾沿海预防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寒潮(冬半年)•概念:由冷空气迅速入侵所造成的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和冻害等现象•危害强烈降温会使农作物受冻害冻雨会压断电线,造成通信中断,且交通运输也受阻大风会吹翻船只,毁坏建筑物•预防措施:预报警报,船只返港、农作物和畜群提前防寒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全球变暖问题.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增加一工农业生产生活、汽车尾气等人为的毁林,森林对的吸收减少二.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的可能影响冰川融化、海水膨胀,致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威胁全球气温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使原有正常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受到影响

世界政治经济结构不稳定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进行清洁生产,减少汽车使用,控制的排放;利用新技术,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循环:1、水循环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2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势能。在太阳能及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上、逸、与三态的转化形成Y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水循环又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地运动,并塑造Y多种地表形态。3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4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海陆间大循环意义最大范围海洋与法地间环 节蒸发一水汽输送一降水^—地表径流 1海L下渗—地下径流j洋内陆循环陆地与陆地上空间蒸发、植物蒸腾——降水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海洋与海洋上空间蒸发——降水例子:台风登陆属水汽输送环节,江河入海属—地表径流环节,它们都属于 陆间循环。5、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塑造地表形态②使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③更新陆地水资源。6、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7、(1)地球水体的种类 —、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冰水II水占陆地淡水的2/3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大气降水,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冰雪融水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降水补给。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黄河下游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类型补给季节补给特点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夏秋两季为主时间集中,不连续水量变化大东部季风区季节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有连续性,水量稳定东北地区

冰川融水补给夏季为主水量较稳定西北地区、青藏高原湖泊水水补给全年水量较稳定对径流有调节作用普遍(有湖泊地区)地下水补给全年稳定一般与河流有互补作用(调节)普遍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1、洋流的概念:海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现象2、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逆时针旋转J大陆西岸为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环流:逆时针旋转。大陆东岸为暖流,大陆西岸为寒流Q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冬季自东向西流, 逆时针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南极洲一周、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1)气候《,寒流:降温减湿。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温度比较低,降水较少。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海洋生物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处)()海洋生物.. 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秘鲁寒流)()海洋环境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4)航海事业: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及其分布1.概念•广义:水圈中的水量总体•狭义: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分布2.分布衡量因素:平均径流总量就大洲而言:亚洲、南北美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就国家而言:巴西最丰富,其次俄罗斯,我国居第六我国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平衡•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二.水资源与人类社会1.水资源的数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的大小.水资源的质量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效益的高低.以上影响程度受当地生产力高低的制约•科学技术落后一开发利用河流水、湖泊水•科学技术发达一大量开采浅层地下水,开2.水资源利用的措施①开源: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蓄水——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多水一贫水始开采深层地下水,发展海水淡化、修建蓄水工程,进行跨流域调水三.合理利用水资源1.原因:•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水资源的需求T•人类的生产生活一水资源的污染②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提高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海水淡化,人工降水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一地面趋于起伏•能量来自地球内部(内能),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溶蚀)、搬运、堆积一地面趋于平坦•能量来自太阳(太阳辐射),风力、流水、2.沉积岩•地表岩石在歪理的作用下受破坏,冰川和生物作用等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浆岩•岩浆在内压力的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浸入地壳上层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一岩石•两类:浸入岩一地壳上层冷却,花岗岩喷出岩一喷出地表冷却,玄武岩变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成岩•层里结构一砂岩、砾岩、页岩、煤 化石一古生物遗体和遗迹3.变质岩•岩石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的高温高压下,是使原来的成分结构发生改变,一新的岩石•石灰岩(受热)一大理岩页岩(受挤压)一板岩4.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手作图)•石灰岩(受热)一大理岩页岩(受挤压)一板岩4.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手作图)地壳物质的循环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褶皱岩层形态未侵蚀的地表形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与人类生产关系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老,两翼新成为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1、储油气构造;2、建隧道,因为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较为坚固,不易积水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新,两翼老成为谷地向斜底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而形成山地1、储存地下水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地垒(上升一侧):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地堑(下降一侧):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1、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是断层处岩石破碎,易受侵蚀作用2、工程建设遇断层须加固或避开。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自然因素的考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原则上:地形平坦,地质稳定,水文条件好并适当照顾重要经济点•地方性公路尽量满足2.社会经济因素的考虑:•路线以直达运输为主,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并适当照顾重要经济点•地方性公路尽量满足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概念: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2)类型“V”形河谷:发育初期或河流中上游,落差大、流速快,以溯源侵蚀为主“U”形河谷:发育后期或河流中下游,落差小、流速慢,以两岸侧蚀为主2.河流堆积地貌(1)概念: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2)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源头、上游)洪水期一出山口,地势突缓一冲(洪)积扇一扩大+彼此一洪积一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两侧通常为聚落、城市密集分布区,如泥沙凸岸,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面积不断扩大,枯水季节落处水面,称为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淹没,继续堆积。多个河漫滩连在一起一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入海/湖口)入海/湖口处坡度变缓,外加海/湖水的顶托作用,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流前方堆积一河口三角洲3河.流弯曲的可能性因素地转偏向力岩石的性质与缝隙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四大古文明发源地2.河流为聚落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2.河流为聚落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便利的对外联系和运输条件河流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一农耕▲村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平原:地形完整、开阔平坦-村落呈现圆形或不归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模相对较小・高原、山地:河流河谷,山间盆地(气温、水源土壤),如藏南谷底・热带(湿热)地区:高地之上(凉爽),如昆明、墨西哥城河网密布的平原地区-村落沿河道伸展呈带状规第五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i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