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_第1页
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_第2页
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_第3页
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_第4页
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4SZDB/Z

SZDB/Z

69-2018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

2018-11-15

2018-12-01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SZDB/Z

目 次前言

................................................................................

II引言

...............................................................................

范围

...............................................................................

.....................................................................

术语和定义

.........................................................................

...................................................

...........................................................

...................................................................

识别排放源

.........................................................................

计算排放量

.........................................................................

.................................................................

10

...........................................................

10

...................................................

12

...............................................

17

.....................................................

21

.......................................

22

.....................................................

23参考文献

............................................................................

27SZDB/Z

前 言

1.1

本文件代替SZDB/Z

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与之相比,除编辑SZDB/Z

引言0.1

2012

12

20120.2

ISO

140641:2006则》、

32150告的0.3

SZDB/Z

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指南

321502015

ISO

140641:

2006

Greenhouse

gasesPart1:

Specification

level

for

quantification

reporting

of

gas

emissions

温室气体议定书: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

Protocol:

organization

14064-1

2.22]

[GB/T

3.3]3.3

SZDB/Z

[GB/T

3.1]

2.2]3.5

2.5]

[GB/T

3.13]

greenhouse

2.8]

indirect

14064-1

2.9]3.9

[GB/T

3.8]3.10

gas

[GB/T

3.12]3.11

14064-1

2.13]3.12

gas

GB/T

32150-2015

3.11]3.13

14064-1

2.17]3.14SZDB/Z

相关

3.15

dioxide

2[GB/T

3.16]3.16

carbon

rate[GB/T

3.14]3.17

14064-1

2.20]3.18

significance

3.19

4.1

概述

相关性

完整性

一致性SZDB/Z

准确性

透明性4.2

SZDB/Z

建立温室气体信息管理体系

[5]

[5.1]

[5.2] 建立管理程序

[5.3]

[6.2]

[6.3]

[6.4]识别排放源

[7]选择量化方法

[8.1]

确定排放因子

[8.3]

[9.1] 数据质量分析

[9.2]

[9.3]

SZDB/Z

a) b) c)

6.1

a)b) c) d)

2:

SZDB/Z

a):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这部分温室气注:组织应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结果不应计入范b)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组织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热、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注:组织应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予以单独量化和报告,结果不应计

a)b) c) d)

a)GWPb)

SZDB/Z

应选择和收集与选定的量化方法要求相一致的温室气体活动数据。温室气体活动数据分

a) b)c)

a) 测量物料平衡法获得的排放因子:包括两类,一是根据经过计量检定、校准的仪器测量获得b)相同工艺备的经验系数获得的排放因子:由相同的工艺或者设备根据相关经验和证据获得c) d) e) f)

国家温室

tCO2

0.5%,即所有被排除的排放源的排放量之和不得超过受核查方温室气体

0.5%

是否工作的输数据计算得的据做明确的SZDB/Z

组织应开展数据质量内部核查工作,对系统和数据进行核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执行组织应开展数据质量内部核查工作,对系统和数据进行核查,保证数据准确性和质量管理执行

数据种类数据质量等级评分数据质量等级(L)数据质量总评分(S)数值范围31-3625-3019-2413-187-121-6SZDB/Z

L1~L6

a)

b)

c)

d)

e)

SZDB/Z

a)

b)

c)

d)

e)

f)

g)

h)

j)

k)

类别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备注

SZDB/Z

基本信息活动数据备注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排放源类别活动数据值活动数据单位活动数据类别活动数据评分证据类型证据保存部门活动数据类别活动数据评分SZDB/Z

排放因子的单位相关联,例如外购电力排放因子单位为

tCO/MWh

基本信息排放因子备注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排放源类别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热值热值单位碳氧化率排放因子值排放因子单位排放因子类别排放因子评分排放因子类别排放因子评分SZDB/Z

基本信息活动数据排放因子GWP排放量占总排量百分比排放量数据评分备注序号排放源设施活动排放源类别活动数据值活动数据单位排放因子值排放因子单位排放总量数据总评分SZDB/Z

各类排放源排放量及比例固定燃烧排放移动燃烧排放过程排放逸散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tCO范围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计tCO温室气体源排除理由序号范围排放源设施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

SZDB/Z

SZDB/Z

排放源类别计算方法是否使用(请勾选)排放因子来源

排放量*GWP

排放量

排放量

排放量

排放量*GWP

排放量

排放量

SZDB/Z

1.1

包括名称、地点、产品、规模等。1.2

1.3

温室气体管理小组工作人员及职责。

2.1

2.2

若本报告非基准年的报告,请描述基准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2.3

当排放源的所有权控制权发生转移,或运行边界发生变化,或计算方法发生改变,并超过设定的重要限度时,基准年应随之调整。

3.1

描述组织边界。如果组织边界有变动,需详细描述。3.2

填写排放源识别表。

4.1

温室气体排放量的计算主要依据排放因子法计算,最终结果须以吨二氧化碳当量(tCO)为单位。其中,各排放源排放量计算说明如:其中,各排放源排放量计算说明如:温室气体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内容管理确认

排放源类别计算方法是否使用(请勾选)排放因子来源

排放量

排放量

SZDB/Z

4.2

凡能证明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佐证资料都应调查收集,以确保数据的可信度,并将相关材料保留在权责单位内,以作为后续查核追踪的依据。保存年限为以作为后续查核追踪的依据。保存年限为年。

SZDB/Z

4.3

SZDB/Z

4.3

量的

0.5%。对排除量化的排放源做出说明。4.4

若量化方法发生改变,需加以说明。4.5

若存在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需加以说明。

列出温室气体排放汇总表。应对源自生物质或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排放进行量化,但排放量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说明本报告内容符合深圳市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化和报告指南的要求,以及组织针对报告的其它说明,例如描述组织在减排方面的活动。

组织应仅考虑来源为工业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空气分离法及生物发酵法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予以单独量化SZDB/Z

SZDB/Z

a)b) c)d)

CO2e)燃料名称单位热值含碳量

(tC/TJ)碳氧化率

热值

排放因子

密度

数值单位数值单位27.49420908kJ/kg1.97tCO/t

26.19320908kJ/kg1.86tCO/t

28.09620908kJ/kg2.06tCO/t

25.4110026344kJ/kg2.45tCO/t

25.411008363kJ/kg0.78tCO/t

25.4110012545kJ/kg1.17tCO/t

29.429328435kJ/kg2.85tCO/t

20.089841816kJ/kg3.02tCO/t

21.109841816kJ/kg3.17tCO/t

18.909843070kJ/kg2.92tCO/t

19.609843070kJ/kg3.03tCO/t

20.209842652kJ/kg3.10tCO/t

15.329846900kJ/kg2.58tCO/t

电力排放因子

/MWh

0.94890.59

年《中国区域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南方区域电网

SZDB/Z

E.2燃料名称单位热值含碳量

(tC/TJ)碳氧化率

热值

排放因子

密度

数值单位数值单位17.209850179kJ/kg3.10tCO/t

18.209946055kJ/kg3.04tCO/t

18.7kJ/kg3.28tCO/t

kJ/kg3.26tCO/t

kJ/kg3.04tCO/t

27.5kJ/kg4.14tCO/t

15.329938931kJ/m0.0022tCO/m

13.589917981kJ/m0.00089tCO/m

12.20993763kJ/m0.00017tCO/m

12.20995227kJ/m0.00023tCO/m

12.209919235kJ/m0.00085tCO/m

12.209935544kJ/m0.0016tCO/m

12.209916308kJ/m0.00072tCO/m

12.209915054kJ/m0.00067tCO/m

12.209910454kJ/m0.00046tCO/m

1.5

1.7

碳氧化率是指各种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的碳的比率,表征燃料的燃烧充分性。碳氧化率数据来源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

,表中未涵盖的能源种类,按照《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中的叙述:气体燃料碳氧

GB/T

2589

×44/12

1.7

1.5

1.7

1.3《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表

1.7

GB/T

2589

1.2)和

GB

17930

煤油密度来源于

GB

253

GB

19147

SZDB/Z

SZDB/Z

化石燃料品种单位热值含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