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12高等写作 第十一章-新闻评论的写作_第1页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12高等写作 第十一章-新闻评论的写作_第2页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12高等写作 第十一章-新闻评论的写作_第3页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12高等写作 第十一章-新闻评论的写作_第4页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第二版)12高等写作 第十一章-新闻评论的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基础写作训练教程目录2163457891011导论:走向非构思文体思维的艺术境界诗歌的写作散文的写作小说的写作学术述评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写作文艺批评的写作消息的写作通讯的写作报告文学的写作深度报道的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1213求职文书的写作申论文的写作第三编新闻写作第十一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本报论说,以要为主。凡所讨论,必一国一群之大问题。若辽豕白头之理想,临猫产子之

事实,盖不置论,以严别裁。本报论说,以周为主。凡每日所出事实,其关于一国一群之

大问题,为国民所当厝意者,必次论之。……本报论说,以适为主。虽有高尚之学理,恢奇之言论,苟其不适于中国今日社会之程度,则其言必无力而反以滋病。——梁启超新闻评论文体意识与文体思维新闻评论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课堂作业与课后活动教学要求:学习新闻评论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训练掌握新闻评论的写作操作技能。教学重点: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教学难点:新闻评论的写作文化和写作智慧。新闻评论文体意识与文体思维一、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是以国内外具有特殊意义的新闻事实为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评论,发表个人或集团意见,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新闻体裁。新闻评论是议论文体中的一种。常见的议论文有学术论文、文艺评论以及随感和杂议等,但是新闻评论与它们存在本质的差别,新闻性是使新闻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相区别的分水岭,其主要表现为:一、新闻评论的概念第一,评论对象的特定性。不像其他论说文的针对性那样广泛,新闻评论以新闻事实为评论对象,把议论的焦点直接指向目前的宏观实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或者百姓关注的话题。也就是说,新闻评论的对象本身就具备新闻价值。这种特殊的评论对象决定了新闻评论比其他议论文更加具有直接而具体的针对性。一、新闻评论的概念第二,时效性。著名的美国报人普利策曾经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

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则是站在船队上的瞭望者。他

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

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而作为一个新闻评论者,他的

论点就是船上的瞭望者发出的警告。新闻评论要尽可能迅

速完成,并且尽快传递给受众。赢得时间就是赢得主动权,一旦忽视了时间这一要素,新闻评论就俨然成了“马后炮”,失去了它本来的价值。而且,作为一篇新闻评论,除了时间的及时性以外,论点的新意与时代感是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重要尺度。一、新闻评论的概念第三,

就载体而言,新闻评论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载体。这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论说文的重要特质。第四,新闻评论的语言同样要求通俗性。一、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属于新闻范畴,但是有了“评论”二字,就使它又具有了议论文的特质,自然就与单纯的新闻报道有所区别:第一,新闻报道是客观地向受众报道事实;而新闻评论则是向受众提供意见,或是代表他们反映意见,是主观地评论新闻事件。第二,新闻报道见之于各报的内容大致相同,新闻评论却可以各持己见。第三,新闻报道的内容中心是事实的发展,而新闻评论则把重心放在对于问题的剖析上。一、新闻评论的概念第四,新闻报道的笔法主要是叙述或者白描,而新闻评论的笔法则以论述为主。第五,正是因为二者在主体内容上的差异,所以对于它们的评判标准也不同。新闻报道要求“六要素”完备,真实、准确,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对它的评判标准是其报道的真实性与详尽性;而新闻评论强调说服力,要求正确而又中肯地分析事物,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评价一篇新闻评论的优劣主要就是看理论是否公允,推断是否正确。一、新闻评论的概念第六,二者对于受众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前者是使受众通过报道了解客观事实;而后者则是通过对当前社会上的现象或存在的问题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地进行历史的追溯与价值的判定,从而引发受众对事件本身的更深刻透视或者规律性的认识,为公众的行为和观念的走向提供建设性意见,对社会舆论起引航的作用。一、新闻评论的概念新闻评论的如上特质,决定了它在媒体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用。诚如《记者生涯》中两位著名的美国记者约翰·钱塞勒和沃尔特·米尔斯曾经指出的:新闻分析之于记者,就好比透视之于画家。新闻分析就是向读者提供事物的背景及其内在联系。新闻事业不是发布新闻公告,不是罗列互不相干的各类事件。新闻事业是要把一些事物的相互联系告诉读者,使他们知道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事,将来可能发生什么事,否则新闻报道便成了对各种事实的简单复述。一、新闻评论的概念正是新闻评论的存在,使媒体具有了个性化的声音。所以,人们一般把新闻评论视为媒体的“首席文字”。记者梁衡在《评委笔记》中,对于新闻评论做了如下的比喻,对我们了解它的特质以及地位、作用不无启发:新闻是捧给读者的一颗西瓜,言论是帮助读者找出那根瓜藤;新闻是送给读者的猎物,言论是送给读者的一支猎枪;新闻是沙漠上的绿洲,言论是沟通绿洲的地下河;新闻是剪裁社会现象,言论是追寻这些现象后面的本质。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仅就报纸来说,每天编发新闻无法计数,但新闻评论却不是

每天都能见到的,有些报纸甚至几个月也见不到一篇新闻评

论。这就是说,新闻评论所评论的新闻是有选择性的,或者

说,新闻事实必须有一定的评论价值才可以写新闻评论,新

闻评论是有强烈的针对性的。一般说来,涉及国家和人民的

根本利益的大事,关系到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影响到一个时

期社会发展方向的做法,与政府的大政方针密切相关的活动,才有可能被新闻评论所青睐。可以认为,新闻事实要值得一

评,这是新闻评论内容的内在审美的必要前提。(一)内容有强烈的针对性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二)以评为主,直中要害新闻评论写作中的重要的审美规范是以评为主,评多论少。对待所讨论的事物或问题,新闻评论一般不采取“软损伤”的方式,而使用“硬打击”的策略。即不过多地引经据典和进行逻辑推理,而是直接地指出问题的实质,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理论文章(主要是论文)和新闻评论文章的任务有很大不同。理论文章的对象是最广泛的实践,其写作目的是发现某种理

论。这种理论既要总结实践,又要对更广泛的实践有指导作

用。作者追求的是这种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虽然绝大

多数的理论达不到这样的境界,但能在一个尽可能大的时空

范围内有效,仍然是一种理论生命力的基础。稍微有一点儿

逻辑常识的人都明白,这种理论的生命力靠自己直接去说明

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在没有得到实践的检验之前,唯一有效

的办法是“论证”。所以,“论文”的说法是名实相符的。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而新闻评论的对象往往是一件单一的新闻事实,一是由于事实的时间短暂和不够丰富,二是由于新闻媒介的主要任务不是理论研究,既没有充足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版面供我们展开论证。因此,新闻评论的写作不以逻辑推理见长,而直指事实的本质,表明新闻媒介所代表的群体对该事物的看法和态度。这实际上是认识问题方式的差异。打一个比方说,如果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种病症的话,那么,理论文章像中国的中医,讲究的是望、闻、问、切,讲究的是辨证施治,而新闻评论更像是西医,讲究的是短、平、快,讲究的是一针见血。(二)以评为主,直中要害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一篇文章或一篇演

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

的办法。”新闻评论的结构也应符合人们认识事物、分析问

题的一般规律。一篇新闻评论一般可以分为绪论、本论和结

论三部分,绪论部分首先提出作者的看法,本论部分进行必

要的分析,最后,结论部分加以总结,以使结构严密完整。

新闻评论结构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些细节上。(三)结构严密完整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1.标题新闻评论标题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1)与所评事件密切相关,抓住所论事件或现象的主要特点;(2)表明作者的态度;(3)鲜明生动,引人入胜。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评论的标题多半不能兼顾以上所说的特征。在具体命题实践中可以有所侧重。正因如此,新闻评论的标题也分为很多类型,如范荣康先生就曾总结过新闻评论的11类标题:号召题、论断题、论战题、告诫题、设问题、成语题、成语变换题等。目前,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题目的醒目新颖,也越来越讲求艺术性。“政府催生信用婴儿”、“飞机为何老摔?人祸!”、“新经济:春天来了,冬天还远吗?”,各种新颖独到的评论题目可谓争奇斗艳,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势头。(三)结构严密完整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2.开头新闻评论的开头虽然也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广义上来讲,它的开头大体有这样两种:第一种是开门见山,开笔即亮出自己的观点。第二种是开头部分先概括记述新闻事实,随即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看法。当然,这记述不是纯客观的记录,而必须有意地朝着作者观点的方向,为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准备。(三)结构严密完整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2.开头新闻评论的开头虽然也没有固定的格式。但是广义上来讲,它的开头大体有这样两种:第一种是开门见山,开笔即亮出自己的观点。第二种是开头部分先概括记述新闻事实,随即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看法。当然,这记述不是纯客观的记录,而必须有意地朝着作者观点的方向,为作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做准备。(三)结构严密完整我们来看《中国新闻周刊》上的《露怯的民主老大哥》一文的开头:21天可以出现什么样的奇迹?在动物世界,如果不出现意外,一只母鸡可以顺利孵出小鸡。在人类世界,如果不再出现意外,美国人终于可以拥有一位新总统。从11月7日到现在,美国总统大选史无前例的还没有出现最后结果,以至于现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参加APEC会议时说,他还不知道谁将代表美国参加下一届在中国上海举行的APEC峰会。最新的预测结果是,11月27日有可能产生总统,前提是:没有更多的地方开始手工计票;戈尔和小布什有一方“急流勇退”,放弃诉诸法律、对簿公堂的选择。这一开头俏皮地对美国的大选极尽挖苦,后两段虽可以说是对于事件的叙述,但是其落笔之处显然已经带有倾向性,使得其后论述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有了有效的铺陈,使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3.新闻评论主体新闻评论的主体部分的基本审美特征亦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紧密结合所评的新闻事实,二是以评为主,以论为辅。这

是新闻评论与一般的论文的最大不同之处。论文的写作目的

是揭示事物的规律,亦即关于事物的真知的认识。事物的真

知性的认识要具有几个特征:新颖性、时间上的恒久性和空

间上的广泛性。这些都不是能通过“一时一事”可以获得的,也很难通过“瞬间判断”加以证明。而新闻评论的特征正好

是“一时一事”和“瞬间判断”。这就决定了新闻评论的特

长不是论而是评。(三)结构严密完整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三)结构严密完整新闻评论主体部分的结构与其他议论说理类文体没有太大的不同。一般采用两种结构方式。一种是单一的结构,这种结构一般全文只有一个论述的焦点,主体部分即是对这个焦点的展开分析。另一种是并列式结构,这种结构是把要分析的事实和问题分成几个要点,一个一个地进行论证。一般说来,新闻评论不管是从某一个主要的方面直接剖析新闻事件,像外科手术那样直达事物的要害,还是把要评的事实或问题分几个要点(有时候还要列几个小标题),分别展开分析,其事实的分析或问题的展开一般都少不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事实是如何进行的、怎样发展的以及问题是如何存在的;第二,这样的发展、这样的存在说明了什么(这两个内容在写作时的顺序也可以是相反的)。其总的特点是不过多地引经据典,不过多地进行逻辑推理。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4.结尾除了总结全文之外,往往从所评的新闻事实中引发出去,给与此新闻事件有关的人以警示,或给关心该新闻事件的人民以感召,是新闻评论结尾不同于其他类文体的地方,也是新闻评论结尾的美学特色。(三)结构严密完整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1.准确所谓准确,就是作者对新闻事实的分析和评价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一是定性合适,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二是定量合适,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夸大事实,更不能“合理想象”,移花接木。(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语言的准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观点正确。准确是对新闻评论作者语言功底的考验,也是对作者认识水

平的考验。要做到语言准确,首先要求新闻评论的作者具有

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管评论的是政治问题、思想问

题还是其他问题,新闻评论作者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分析和

认识新闻事实,都能够站在正义和真理的立场上,有一个正

确的是非标准、美丑标准,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新闻事实的

性质,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对社会舆论给予一个正确的引导。(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2)概念准确。概念准确就是用词准确。一个词往往代表一个概念,它反映

着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只有用词恰当,才能准确

地认识和区别形形色色的千事万物,才能议论准确、说理妥

帖。由于语言符号的局限性,一个词的含义往往不是单一的。因此,使用词语时,一定要清楚是在什么关系上,在什么意

义上使用。不然,词语的含义不确定,一会儿是这个意思,

一会儿又是那个意思,那是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新闻事实

的看法的。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3)判断准确。判断准确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语句准确、符合语法和逻辑规范。

当然,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判断准确的最高理想是符合事实。新闻评论语言最忌讳的是脱离实际,讲大话、空话和假话。(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4)推理准确。所谓推理准确,就是要符合推理的逻辑规则。新闻评论简单的推理过程,也需要许多句子来完成。为了逻辑关系的连贯,这些句子之间一定要连贯。它们或并列,或递进,或承接,或转折,都必须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来组织,从而完整、顺畅、准确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2.精练所谓精练,就是用尽量少的词句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简意赅”。“意则求多,字唯求少”(李渔《闲情偶记》),“言简”与“意赅”是辩证的统一体。有时候,一两句话也能把要说的意思基本说明白;若是这个意思过于重要,一两句话还不够分量,则需要我们朝深处写,朝广处写,直到我们把这个重要的意思写得淋漓尽致。所以语言的精练不是看用了多少个语句,而是看你的意思表达是否达到了分量。为了达到精练的目的,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要做到字斟句酌,达到精练语言操作的最高境界。二、新闻评论的文体审美规范(四)语言准确、精练、犀利3.犀利所谓犀利,一是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反对什么、提倡什么要泾渭分明,不容许有丝毫的模糊。二是对问题的分析要尖锐深刻,一针见血。表现在遣词造句方面,就是要力避选用那些模棱两可的词语,选用那些感情色彩较浓的词语;力避那些八面玲珑的句子,使用那些意思十分肯定的句子。这是新闻评论语言与一般论文语言最大的不同。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新闻评论语言可以作为我们的楷模。试看,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里的一段: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弔”,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夹起皮包走路。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一)社论社论是代表媒体发表的权威性的评论,它所反映的是编辑部而非个人的意见。而它所论述的事件是当前重大的事件、典型或者问题,鲜明的政策性和指导性是社论固有的属性。对于新闻媒体来讲,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论鲜明的政策性或指导性并不影响它对艺术性的追求,相反,社论写作追求艺术化也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正如国外有的学

者所说的,社论无论如何应该精练。社论的力量在于把响亮的

思想与优美的文笔融为一体。关于社论的分类也是众说纷纭,美国的新闻学者莫特在《新闻学概论》中,曾经把社论分为10类:提供情报的社论、说明作用的社论、有解释作用的社论、争辩性的社论、督促行动的社论、突击任务的社论、说服性的社论、评价的社论、宣布政策的社论、供给文娱的社论。下面,按照社论的内容,我们将社论分为以下五类:政治性社论、务虚性社论、务实性社论、时事性社论、论战性社论。阅读《弘扬天狗精神》书p256天狗,在国人的审美意识中,是御凶的吉祥物。它勇猛矫健,骁悍果烈,气吞山河,囊括宇宙,充满着彻底冲破一切束缚,自由创造、自由发展、自由回旋的精神。五四狂飙突进,伟大的革命诗人郭沫若就把自己当作一条“天狗”,上天入地,纵横驰骋: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正是靠这种顶天立地的强大的“我”,当年的革命知识分子才能冲决一切封建罗网,摧毁一切黑暗势力而所向披靡。这种敢于反抗旧道德、旧传统、旧势力的自我呼声,是中华民族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精神的集中体现。天地转,光阴迫。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瞻前顾后,痛失良机而英雄气短,扼腕兴叹;有多少民族卧薪尝胆,因抓住机遇,勇往直前而力挽狂澜,兴邦立国……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二)短评短评是一种篇幅小、内容单一、分析深湛扼要、使用灵活的新

闻评论。它的字数一般控制在千字以内,“短”是它在形式上

最显在的特征,但是不能因此简单地将其视为社论、述评或其

他新闻评论的一种缩写。除了形式上短小精悍,运用起来自由、灵活以外,更主要的是它的结构、内容紧凑集中,行文的语言

简洁明晰,这是它与其他新闻评论之间更本质的差异。短评常常被比作新闻评论中的“轻骑兵”,强调的主要也就是以上特征。短评主要是“评”,而非“论”。所以,短评写作一般都是开门见山,而且笔力凝聚在一个比较具体的论题上,角度也要相对小些,切忌论题大而空泛。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二)短评短评可以独立地就当前社会存在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个事件,发表简短的意见。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短评具有依托性,即

它多半是依附于新闻报道而生的。一般来讲,批评性新闻、方

向性新闻、倾向性新闻、对比性新闻是可供其依附的对象。通

过短评,使原有的报道锦上添花,其实质是一种理论和实践的

结合,深化了报道的思想,使读者不仅了解了客观事物的表象,而且从理论层面上认识它、思考它,从而增强了宣传报道的导

向性和启发性。阅读《飞利浦“做”得很好》书p258最近有两家外国企业把中国人逼得只能去说道义:一个是东芝,一个是飞利浦。东芝只赔美国不赔中国,是一回事;飞利浦祭起反倾销大旗,是另一回事。在商本该言商,如果扯起道义,基本就算认输了。因此,可说飞利浦“做”得很好。飞利浦从灯泡起家,现在是家用电器领域的巨人。家电不像飞机、半导体、IT,飞利浦处于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结合部,受到新兴国家强大的竞争压力。飞利浦在中国生产节能灯,劳力与原料实现本地化,它寻求的是中国的低生产成本,这是正常的经营行为……这篇短评开门见山地提出飞利浦“做”得很好,因为在商本该言商,不该扯上道义。而后又具

体地谈到飞利浦公司的行为符合商界的操作规范法规,中国方面所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指责,而

是遵循客观规范,寻找自身的缺欠不足,及时补救。文中结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设性意见。从这篇短评中我们看到,作者就实论虚,从中国节能照明企业与飞利浦公司之间的冲突生发开

来,引发读者从一个全球的视角认识问题,即应思考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政

府和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摆脱传统的观念,采取正确态度和策略去应对。此短评既依托于报道,又对其进行了深入挖掘,达到了依托个别、指导一般的目的。在这一点上,该文可以说充分体现了短评的这一重要特性。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三)编者按语编者按语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者文稿,由编辑执笔的新闻评论形式。广义上讲,按语与古书中的眉批有相类之处,比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金圣叹批《水浒》等,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按语。具体地说,编者按语就是指当媒体报道新闻时,为了加强新闻传播的强势,编者附在其上的简短精练的文字。它针对一篇报道或者一组稿件中的观点或者材料直接发言,对其进行扼要的批注、评论、阐述等补充,提供背景材料,传递最近的信息,或是表明编辑部的态度或者编者的观点。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三)编者按语按语的目的是要帮助读者权衡是非利弊,引导社会舆论。其主要功能是提示、启迪,或引人注意,有人为此将按语比作“小广告”。基于按语的这些特殊功用,所以它重在“点拨”,浅尝辄止,避免铺陈奢论,言语要明快犀利,空话套话则无异于画蛇添足。与短评相比,按语的依附性更强。从某种意义上讲,按语可以说是新闻报道的“寄生品”,不过它的位置比较灵活。以它在稿件中的位置分类,按语又可分为文前按语、文中按语以及编后几种形式。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三)编者按语按照内容分类,按语一般可以分为说明性按语或者政论性按语。前者比较简单,主要是介绍一些背景材料,比如作者的身份或

者文章刊载的目的等。政论性按语的作用主要是简单扼要地点

明报道的中心思想,结束报道的主要意义,帮助读者理清头绪,进而对文章加深理解。编者按繁华的首都西单大街,商场栉比,车辆穿梭,游人如织。这里是沸腾的闹市,更是展示首都文明风貌的“窗口”。担负西单商业大楼施工准备工作的建筑工程处机运段的同志们,为洞开首都的文明窗口作出了贡献。从通讯员李昌明采撷的他们文明施工的几个小故事中可见一斑。这应该说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按语写法,现在的一些报纸杂志上,按语的写法又有所创新。在提纲挈领地指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往往又采取了问句的形式,使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以下的报道,同时也加强了按语的警醒性和冲击力。三、新闻评论的类型(四)专栏评论专栏评论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新品种,是媒体与受众之间更充分地进行民主对话的形式,向人们提供观察或解释当前生活现象和存在问题的多元视角。民主与多元,是专栏评论的主要特色。专栏评论的执笔人与其他评论显然不同。媒体的其他评论文章,比如上面提到的社论、按语、短评等,都是由编辑部的编辑、评论员等撰写的,代表的是整个媒体的声音。而专栏则不同,它一般是面向整个社会开放,每一个读者都可以投稿,而由编辑部择优选用。在媒体上也都是以个人的名义,署名发表。而且,在其他评论中不得出现的“我”,在专栏评论中也可以“登堂入室”,畅所欲言。专栏评论作者的广泛性,增强了言论的群众性和自由度。三、新闻评论的类型(四)专栏评论从评论内容来讲,专栏评论的选题极其广泛,上至国际动

态、国家大事,下至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居家琐事,只要有感可发,都可以成文发表,笔触可谓是全方位的。

当然,一般来讲,这种评论从小处着笔,最终往往也会关

系到一个相对“大”的观念思想。从评论的形式来讲,专栏评论更是不拘一格。无须恪守正

规的论说文的体例,散文或是随感都可能作为专栏评论出

现。在语言风格上,专栏评论一般都灵动活泼,清新自然,而且艺术性也是其叙述时应该极力追求的。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叙述风格,在专栏评论中,以个性化取胜是它的主要特征。一旦失去了这一特征,专栏评论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是渐渐失去了它的读者群。正如澳大利亚的一些专家们所认为的,专栏作家的个性往往比他的写作方法更重要。阅读《搬家还得乱几天》和《不速之客》书p260-262《搬家还得乱几天》:近几年,搬家的人越来越多。一般说来,居住面积都有扩大,条件相应改善,是名副其实的“乔迁之喜”。但,搬家也是一件麻烦事。装车卸车、下楼上楼,稍不留神,锅碗瓢勺、易碎器皿磕破撞坏,在所难免。即便小心翼翼不出差错,乔迁后的整理,使衣服、用品、书籍各得其所,也得费上十天半月,才能结束凌乱芜杂的局面。不过,因怕麻烦、劳累,或者打碎一两个瓷碗而拒绝搬家的人,恐怕是没有的……《不速之客》:星期六是个闷热的日子,时晴时雨。这是打瞌睡的好日子。像往常一样,我做《时报》的十字填字字谜,这是我的安眠药。我悠然自得进入睡眠状态,噢,太妙了!卧室的门开着,一个声音飘了进来:“这是我母亲。她没有脱衣服,跟我来”……以上这两篇专栏评论显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前一篇从日常小事着笔,小处落笔,大局着眼。通过作者丰富的联想,将搬家与当时社会上进行的改革做对比,生动形象地向人们阐释了改革的特点,它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暂时“零乱芜杂”的不可逾越性。此评论迎合了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后一篇在这一点上与前者有明显的差异。应该说,它不具备前者那样的政治色彩,也没采用以小见大的笔法。“不速之客现象”应该说并不是具有新闻性或者时代感的问题,然而却是平日里常常困扰人们,又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事情。这里作者用诙谐恣肆的笔触,反映了这一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家庭问题,进而提醒人们的注意。将二者“等类齐观”,也许会引起人们的非议。前者是比较规范而传统的评论,而后者却看似很难与评论结缘,没有明确的论点,也没有清晰可辨的论述脉络。可正是二者的区别,体现了专栏评论个性化这一重要特性。相对其他的新闻评论来讲,专栏评论不必拘于一个统一的写作规范。只要是认为有感可发,就可以自由地采取自己喜欢的叙述风格和论说模式,发表自己的看法。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五)述评述评兼有新闻和评论的特点,它是一种以事实为基础的评论,以评论为核心的新闻体裁。述评的评论对象具有普遍性,这是它的重要特性内容之一。一般来讲,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或者是具有普遍意义而又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是主评者重点关注的话题。述评,顾名思义,不是一般的新闻事实的客观陈述,而是夹叙夹议,叙述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述的目的。如果说新闻(消息)是用事实说话,那么述评就是利用事实进行议论,表明自己的见解。此外,述评议论的切入角度应该是从全局着眼,高屋建瓴。具体来讲,就是从事物之间的共同规律的高度提出并分析

问题,观察形势,或者预测未来。三、新闻评论的类型(五)述评以内容为分类标准,目前的述评大体分为三类。1.工作述评工作述评是针对工作中的事件进行叙述议论。

2.事件述评这类述评主要是针对国际或国内的某些突发事件或者一些

时间跨度较长、问题比较复杂,又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而作

的,以帮助读者拨去事件表面上的迷雾,认清事件的本质,或是联系具体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探索它的现实意义。

3.形势述评形势述评是对国内外的某一时段内的总体情况,或者大的

动态和趋势的尽可能全面的分析评述。其着眼点主要是形

势的变化和转折,是群众普遍关注或需要提醒人们注意的

某一方面的形势。目的是指明发展态势,开阔读者的视野,提升他们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四、新闻评论的文体写作思维(一)新闻评论写作的赋形思维新闻评论作为一种写作文体,自然也逃不过人类思维的基本模式。作为赋形思维模式的“重复”与“对比”,以及作为隐性思维模式的“分析”与“综合”仍然是新闻评论写作者有意或无意中所遵循的思维框架。新闻评论,尤其是社论、短评、述评,它们在基本结构上,和一般的论说文比较相似。论点、论据、论证是一篇评论

的主要元素。而论据或可比作为一篇新闻评论中的“砖石

瓦砾”,它们的堆砌方式取决于作者采用哪一种论证手法,实质就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哪一种思维类型。四、新闻评论的文体写作思维(一)新闻评论写作的赋形思维在广义写作中,赋形思维模式的作用是“凝聚”、“复制”材料,安排文章结构,生产意段和语句。在新闻评论写作

中,从整个评论的大的框架看,作者在确立了某一新闻事

实的意义和价值之后,一般要经过由题目到开头到主体再

到结尾这样一系列论述过程,都是围绕所论的新闻事实的

意义和价值延展开的,实质上是对作者的思维成果的不断

“重复”。而就具体的论据来讲,在篇幅较长的新闻评论

中,如果它是就某种涉及面较广的社会现象或是当前社会

的发展动态或形势的评述,那么论据的安排——文中所提

及的客观事件的安排,就往往符合“重复”的思维特色。四、新闻评论的文体写作思维(一)新闻评论写作的赋形思维一般说来,“重复”的思维模型往往不足以评说新闻事实的意义,“对比”也是新闻评论者常常采取的一种思维模型,比如,新闻评论中论证手法的对比法和反证法都属于这一类,即通过新闻事实及其背景原因等正反两方面的材料对自己立论的观点进行对照式的阐述。反面材料的目的是为了使其对立面更加凸显。当然,评论者为了使文章灵动鲜活,往往会让“重复”和

“对比”这两种论证方式同时出现在一篇新闻评论中。阅读《春何以归》书p265新闻:西安、成都等地记者暗访,发现陪舞女郎疯狂劲舞,期间出卖肉体者不乏其人。而在沈阳,六旬老人竟在公园公然卖春。背景:为期三个月、波及全国的扫黄打非行动刚刚结束了一个月。新闻:湖南、陕西人口普查漏洞百出,误差数字高达1000万,多为隐瞒实情。背景:在人口普查开始之际,国务院三令五申,严禁弄虚作假,并网开一面,既往不咎。新闻:江西有关部门竟将《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手册》当作禁书,强行回收万余册,并对售书者实行近乎连坐的惩戒。背景:早在1996年,中央即严令减轻农民负担。然而这里的收费却巧立名目,大大超标。新闻:安徽省宜城煤矿瓦斯爆炸,造成12死10伤后果。背景:自广东打火机厂爆炸和重庆沉船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多次强调安全生产,并进行大规模检查。……很显然,文中每一对“新闻”与“背景”构成一组,这4组客观事实是这篇评论的论据,支持作者得出结论:中国目前存在的三个重大社会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的途径。通篇评论条分缕析,篇幅短小,然而语言犀利,直指要害。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作者运笔时思维模式变换的巧妙。从微观来看,每一对“新闻”与“背景”形成鲜明的对照;而纵观全篇,四组相对照的客观事实又是一种并列式的重复,都是服务于结尾处论点的脱颖而出。四、新闻评论的文体写作思维(二)新闻评论写作的路径思维“分析”和“综合”这两种隐性的路径思维模式则应该说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基本思维模板。“分析”可说是新闻评论的题中应有之义,其实质是一种评论的论述展开部分。而一般在评论结尾处的结论或开门见山提出通篇论点是一种“综合”。四、新闻评论的文体写作思维(二)新闻评论写作的路径思维《承德市报》1991年11月6日有这样一篇评论,题为《“揉屁股”现象及其他》。此文先从小时候自己闯了祸

总要挨父亲打,之后母亲总是疼心疼肝地给自己“揉屁股”以示安慰说起。而后,就由此引发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

种与之相类的“‘揉屁股’现象”——“今天甲企业因

生产不合格产品而受到有关部门或新闻单位的批评;未几

天,又见报纸上刊出甲企业如何接受教训,全力以赴抓产

品质量,目前产品质量已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接着,作者又指出,前者,当娘的是主动给我揉;而今天的被打

者却找上新闻单位,或有关部门,要求给“揉一揉”。一

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二者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差异,这正是问题所在。下面的行文中,对矛盾症结进行分析。

最后,作者综合前面的层层相扣的分析,指出“揉屁股”

现象的实质——单位领导存在着严重的本位主义、小集团

主义思想,同时指出应该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对待批评。四、新闻评论的文体写作思维(二)新闻评论写作的路径思维和一般的议论文一样,分析与综合相互依托支撑。分析应

该说是一篇新闻评论的重头戏。一般来讲,新闻评论的分

析模式大体有三种:(1)在对某一个新闻事实进行功能

分析时,就要对该新闻事实将会产生的意义、价值,或危

害、影响进行分析;(2)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原因分析时,就要对该新闻事件产生的先在性有关条件进行分析;(3)在对新闻事实进行背景分析时,就要对该新闻事件

产生的时代背景、时代思潮、国际大气候大环境进行联系

性分析。这三种分析都是因果关系的分析,其中原因分析

是面向过去的因果分析,功能分析是面向未来的因果分析,背景分析是面向环境的平行性分析。综合在评论中篇幅占

的比重相对小,但是,科学性、有新意、全面深刻、具有

指导意义等,这些是对于新闻评论论点的基本要求,也就

是综合这一隐性思维模式运用在此类问题时必须符合的规

范。五、新闻评论的写作文化(一)新闻评论写作的文化精神新闻评论作为一种评论性的文体,依赖于评论主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评价性关系的动态发展。新闻评论的风格直接取决于这

种评价性关系的质量、力度和面貌。在农业社会的时空背景下,评论主体的生命境界往往具有内向、深沉、温厚、节制的特征。作为新闻评论的古典形态的《诗经》中的歌诗,其对当时政治

现象的“美”与“刺”就都赋有“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的意味。“怨”和“哀”是新闻评论这种评价活动的一般形态,而“不怒”与“不伤”则是古代农业社会背景下的主体评价活

动所具有的特定的时代风格,这也和特定政体下民主权利的限

度密切相关。此外,重共性而轻个性,喜凝重而拒活泼,也是

农业文化在主体评价活动中的投射。我国素以农业立国,古典

传统影响深厚,20世纪以来经过欧风美雨的洗礼,然而现代化

进程仍缓慢而艰难。一直到80年代初,新闻评论(尤其是社论

和评论员文章)仍以古典评论美学的基本原则为主要导向。五、新闻评论的写作文化(二)新闻评论写作的美学转型社会转型如疾风骤雨。改革开放后,中国获得了全球空间和全

球视野。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同步建构与推进,在改变着

中国政治经济面貌的同时,亦改造和提升着评论主体(中国人)的生命境界。具体地说,日趋外向、开朗、尖锐、激烈、个性

化的性格风貌自然带有活泼灵动的美学特质。现代评论美学的

基本原则是多样化、生活化、口语化。新世纪以来,《中国

新闻周刊》等媒体尝试将新闻与评论“互嵌”,模糊其界限,

形成彼此互动的网络,并且在题目和行文上都力求平民化、口

语化,强调和突出个性评价与民主参与的精神,评论美学的转

型已经初露端倪。六、新闻评论的写作策略与智慧詹肯·劳埃德·琼斯曾就社论的写作艺术发表意见,指出:“窍门是公正与明确这两者。……我们必须吸引读者的视线,

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使读者接受。我们必须给读者留下这样的印

象:我们知道我们所讲的及所建议的与读者的切身利益是联系

在一起的……一篇出色的社论,不是一把战斧,而是一把轻剑。它不是砸烂对手,而是刺入对手的要害,挡开对手的攻击,并

使人们接受其观点。”这里关于社论是“轻剑”而不是“战斧”的比喻对于我们不无启示。而且,不仅是社论这一种形式,述评、短评等也应该适时适当地借鉴这种手法,使其更好地达到写作目的。六、新闻评论的写作策略与智慧评论尽可能实现“短、平、快”,语言要犀利,鞭辟入里,直

指问题要害。这是新闻评论的一般要求。但是,首先,新闻评

论的载体——大众传媒,以及新闻所代表的声音——一般来讲,媒体往往具有一种权威性,它所代表的是一种正义的呼声。如

果说,一般的新闻报道是客观地反映事实,新闻评论又务必要

持有观点,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也就是说行文中具有倾向性是

新闻评论的一种必然。所以,与其他写作体裁相比,新闻评论

对于社会的影响力,以及它对于社会舆论的引导性都更强些。六、新闻评论的写作策略与智慧正因为如此,新闻评论的写作策略也就显得越发重要。所以,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尤其是针对一些敏感的话题发表意见或是进行评判时,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既“吸引读者的视线”,又不至于“砸烂对手”,旨在“刺入对手的要害”,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应该是成熟而优秀的新闻评论者应该掌握的写作策略。具体到新闻评论的写作过程中,归谬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论证手法,诙谐幽默的论述方式等,都属于这种写作策略的范畴。七、新闻评论写作的评改细则(1)所评述的对象是否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或者是近期的社会动向。(2)对新闻事实是否采取白描或客观公正的叙述手法。(3)所评事实是不是针对什么问题而评的,该问题的意义和价值如何。(4)是否坚持了以评为主,是否评到了问题的要害。(5)从命题、开头、主体、结尾等几个环节看文章的结构是否完整,每一个环节是否具备新闻评论的特征。(6)新闻评论的语言是否准确、精练、犀利。(一)新闻评论文体审美规范评价七、新闻评论写作的评改细则(1)新闻评论是否十分正确而又恰当地运用了重复与对比的写作思维。(2)新闻评论是否十分正确运用了分析的三种写作思维模式。(3)新闻评论的论点是否科学、有新意而又深刻、全面,具有指导意义。(4)新闻评论是否有个性风格。(5)新闻评论的表达方式是否有时代气息。(二)新闻评论写作思维和写作智慧评价通过以上新闻评论写作知识的自学,请你小结自学情况,思考下列问题:(1)自己自学新闻评论写作知识的主要收获是什么?(2)自己在新闻评论的写作方法和能力方面的主要差距是什么?(3)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八、自学体会与问题思考新闻评论

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例文1】研究一下“冒犯学”———致大惑不解的贺斌鄢烈山书p269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一)写作背景分析1989年2月14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关于中学教师贺斌“渴望公正”的报道。这位教师一心一意研究教学,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却屡屡受到上司压制,中学一级教师的职称被卡掉了,副校长的位子给挤掉了,上访百余次而无果。在这一事件的背景后,其实还隐藏着另一个更大的背景,即社会上许多不公正现象的产生。对此,作者及时借题发挥,对这一事件进行反讽性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二)文体意识分析1.针对性以客观的新闻事实为基本论据,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新

闻评论所评述的新闻要有选择性,要具有一定的评论价值。本

文在用一句话回顾了“贺斌事件”的新闻事实,在此基础上以

辛辣的笔调对这种不公平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正直向上的

中学教师,由于只专心研究教学,而不懂钻研“人际学”,屡

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这种类似的现象可以说极有普遍性。对

这种歪风邪气进行批判和监督,历来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撰

写此文,有力地打击了不正之风,有利于倡导高尚的社会风气!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二)文体意识分析2.评论性即通过对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的分析以探求事物的本质,表明新闻媒介所代表的群体对该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本文采用了正话反说的批评方式来揭示正直的贺斌老师为什么一心一意研究教学却遭失败的原因——即他不懂得具有中国特色的“冒犯学”,然后作者例述了四种“冒犯”的特征,实际上从侧面揭示了原因,使读者进一步明晰了新闻事实后面的关于“特殊”的社会学、政治学以及心理学的背景因由。具有很强的分析性和解惑性。在分析的基础上,又“婉言”劝解贺斌“不要埋头研究什么教育科学,多钻研一下“冒犯学”之类的知识”。同时在结尾以贺斌本人的叙述角度,表明不向庸俗的“冒犯学”妥协的鲜明的态度。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三)写作思维分析1.行文思维分析(1)因果分析与综合。文章开头就叫贺斌不“冒犯”,然后告诉他为什么不要“冒犯”,这是原因分析;最后在上述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原因综合,告诉贺斌总的是因为“冒犯”了上述类型而遭遇不公正待遇,这就是原因综合。(2)措施综合。针对作者自己提出的四种冒犯类型,作者认为这些“冒犯”冒

犯不得,而贺斌却恰恰冒犯了而招致排斥,于是作者就告诫贺

斌不要再“冒犯”了,而应该好好研究“冒犯学”,从中国国

情出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冒犯”,学“乖”。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三)写作思维分析(3)构成分析。作者把自己总结的“冒犯学”分为四种。采用了构成分析里的类型分析。在细述四种类型的同时,具体反映了贺斌同志的人格特征的各个侧面,使读者能够对当今的不正之风和贺斌的为人有更清晰、更具体化的认识。其实,因果分析与综合在这实际上指出了我国当前存在的反对不正之风的四种类型,并指出这种“冒犯”将“吃力不讨好”,这实际上是对这种不正之风的抨击;措施综合显然是针对原因而产生的,作者叫贺斌不要冒犯,实则是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抨击,这实际上是正话反说,但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抨击与批判这种不良的社会现象。本文运用了构成分析,对“冒犯学”的类型分析和贺斌的性格逐步揭示,做了具体详细的描述,这就构成对文章主旨的重复,体现了重复的赋形思维。而在表层上,则是运用因果与措施综合来完成。这样,在整个行文思维中,深层结构是重复的赋形思维,表层结构是因果与措施综合的路径思维,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三)写作思维分析2.行文措辞分析示例(1)句段间的生成。以第三段为例,这里主要采用的是分解的具体化思维操作。第一

句从“不韬光养晦,不夹着尾巴做人……扬才露己”是对“第三

种冒犯”的具体解释,即分解。文中并列解释了“第三种冒犯”

的具体内容,既完成内容上的具体化展开,又使得该句子在形式

上达到强化性的铺排,既形象生动,又具体可感。第二、三句构

成功能分析。贺斌先生的具体做法所产生的“功能”(后果)便是“空棺材出丧——目(木)中无人”,于是这构成功能性分析。第二、三两句与第一句则构成因果分析关系。作者指出“扬才露

己”也是一种冒犯的表现,第二句中指出贺斌如何“扬才露己”:不仅指出别人的“教案不全”,还敢“七次在省和国家级教育学

术讨论会上宣读论文”,还带头搞什么教改。所有这些,都触犯

了第二种冒犯的内容,因此受人嫉恨,于是被排挤则成了自然。

因此,这些构成了原因分析的逻辑化关系。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三)写作思维分析(2)句子的生成过程。第五段第一句:“根据我的‘冒犯学’,粗略地分析,冒犯有四

种。”句子的基本语义:冒犯有四种。作者用了两个短语作状语,先是“根据我的‘冒犯学’”进行了范围上的限定和修饰,“我

的”这个限定语,表明了这种对“冒犯学”的总结仅属作者的一

家之言,不代表众议,体现了策略性,再用“粗略地分析”,既

是程度上的限定,体现了作者较为严谨的为文态度,即不下断言,这样,句子的语义就得以更为准确的阐述。同时,作者在叙述语

气上,停顿较多,有意放慢叙述语速,有一种戏谑的口气,符合

整篇文章的反讽基调。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四)写作智慧分析1.写作文化分析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发生巨

大转变,这使得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充斥着太多的自私思想。他们

崇拜金钱,畏惧权势,见风使舵,在大风大浪中为获得个人利益

而见利忘义,甚至做出违背人性的事情。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

正义的和愤世嫉俗的人存在,他们的心声与态度就代表了广大人

民的心声。本文的作者鄢烈山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表面上叫贺斌

不要“冒犯”,实际上用的是反讽的手法,以此针砭时事,对某

些社会现象进行抨击怒斥。因此,这篇评论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

声,体现了当下的时代情绪。其次是体现行文的特殊的思维方式。针对人们愤世嫉俗且苦于无处发泄的心态,本文采用正话反说的

方法,很好地抓住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这种心态。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四)写作智慧分析文中表面上劝贺斌不要“冒犯”,实际上是讽刺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这种方式很适合人们愤世嫉俗的心态,满足人们急于发泄的心理。此外,本文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正话反说,更重要的在于打破了程式化了的评论结构。开头说一下形势,举一个正面例子,再指出反面的现象,举几个例子,然后分析一下好和坏,提一些希望,一篇文章便大功告成了,这种程式化的评论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快感的需要了。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化无穷,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新闻评论,也应千变万化。此文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仅给人以新的形式,也更显得亲切,这种变化恰好迎合了人们的求变求新观念。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四)写作智慧分析2.写作策略分析在写作策略的运用方面,本文主要是对抗,但却以协调的形式予以包装。通读本文,作者鄢烈山最终目的是要贺斌看透现象的本质,揭露社会上某些丑恶事物,以达到抨击的目的,这明显是对抗。其次,对抗还表现在反讽的语气上。作者苦口婆心地屡次劝告贺斌不要“冒犯”,实际上是在抨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语气上大有一种得理不饶人的气势。为了隐蔽地达到对抗的效果,作者首先以书信的形式出现,表面上是一种私语类型,这就消解了本文的形式上的对抗性。其次在于乞求语气的使用。“所以,我劝您不要埋头研究什么教育科学,还是‘从实际出发’、根据

‘国情’办事……”等,表达了作者无奈与愤慨的情绪,一种强压着的情感的张力在协调的形式下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再次是语言文字上,浅显易懂,清晰可读,语调亲切自然,既符合新闻评论的特征,又满足了大部分读者的欣赏水平。一、新闻评论例文文体思维分析【例文2】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临时工”曹旭刚【背景说明】

2013年5月31日,在延安杨家岭附近,城管队员在执法过程中与商户发生冲突,店主头部被踩踏致面部出血。城管部门处理结果称,跳起猛踩商户头部的城管为临时工。这

种有关部门让临时工“代过”的现象极其普遍,因而时常见诸媒体。针对这一典型案例,这

篇新闻评论用事实说话,对其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判,发表后,反响较大,荣获第二十四届

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一、新闻评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