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经济学分析
“信息对称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这表明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分布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营效率有重大影响。在整个70年代期间,这一新的理论一直没有受到经济学界的足够重视。从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把“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入了对金融市场的研究领域,才使这一理论的经济学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它增进了经济学家对于金融市场行为,金融中介职能,企业财务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以及货币政策和经济波动传递机制等一系列微观与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理解,对于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市场信用质量不高,其资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二点:1.有关交易的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不对称的,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2.交易双方对于各自在信息占有方面的相对地位都是清楚的;这种对相关信息占有的不对称状况导致在交易完成前后分别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降低市场运行效率,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市场交易的停顿。下面我们以金融市场为例来加以说明。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是借款人(包括招股人)和放款人(包括购股人),借款人是资金的使用者,对于借入资金的“实际”投资项目(不一定是他向放款人所声称的项目),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从而对投资回收与盈利以及借入资金的偿还概率等问题具有较多的了解。而放款人只是资金的提供者,并不直接实施资金的运用,对于上述有关信息只能通过借款人或其它渠道间接地了解,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与借款人具有同样程度的了解。这样,在相关信息的占有方面,借款人处于优势地位,放款人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双方对于这种情况都是清楚的。由于这种信息劣势的影响,放款人往往无法对借款人的信用质量和资金偿还概率作出可靠的判断,从而也不可能正确地比较众多借款人之间的信用质量时,就可能按照所有发行公司的平均质量来决定其愿意购买的价格。对于信用质量高于平均水平的证券来说,这种价格低于其公平的市场价值;而对于信用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证券来说,这种价格高于其公平的市场价值。由于借款人处在信息优质地位,能够对自己的信用质量作出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也能够判断出证券市场对于其证券的实际价格是低估了还是高估了。那些证券价值被市场高估了的借款人,也就是信用质量低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就会积极推销自己的证券,尽量利用市场集资来扩大其经营平均水平的企业,就会感到发行证券“花不来”,从而尽量避免用市场集资的办法来扩大其经营规模。这样,由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就会鼓励投资资金向低质量企业的流动,抑制投资资金向高质量企业的流动,这种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就是所谓“逆向选择”问题。意指信用质量越差的借款人,越是可能取得市场投资资金,它发生在金融交易完成之前的投资决策过程,对金融市场的资源配制效率具有严重不利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状态不仅会在金融交易完成之前形成上述对投资对象的“逆向选择”问题,而且在金融交易完成之后还会使放款人面临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间题。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借款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三类,一是违反借款协议,私下改变资金用途。比如借款人取得资金后,不是将资金用于原来所声称的投资项目,而是用于投机性交易,或是用于其它高风险投资。有时,借款企业的管理人员甚至为了个人私利而滥用借入资金,如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扩大自己的权利,故意将资金投入到对于企业来说根本是无利可图的项目。所有这些行为都会降低如期偿还借入资金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第二类表现是,借款人隐瞒投资有益,逃避偿付义务。比如企业在招股集资之后,将这些收入用于某投资项目并且取得了投资利润,但企业管理人员为了私吞这些投资成果,利用股东对于企业投资经营状况的“信息缺陷”,谎称投资失利,让股东承担“风险损失”,使股东的利益受到侵害。最后,借款人取得资金后,对于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不努力工作,致使借入资金发生损失,这也是“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信息不对称状态只是发生“道德风险”的外因条件,“道德风险”的内因则在于借款人自身的内在动机。借款人是否会产生制造“道德风险”的动机,这种动机的强烈程度如何?要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比如,冒险损益的不对等分配和委托人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摩擦关系,就是鼓励借款人制造“道德风险”的重要因素。冒险损益的不对等分配是指,借款人将资金挪用于投机或高风险投资项目之后,如果冒险成功了,借款人就可以取得一大笔冒险利润,如果失败了,却是由放款人承担大部分冒险损失,这种情形显然会助长借款人的违约动机。所谓“委托人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摩擦关系”,是由企业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状态造成的。从法律上讲,企业属于股东所有,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则是由股东委托管理人员代理实施,由于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存在着相对独立的利益关系,从而就产生了管理人员(代理人)不是以股东(委托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来处理企业经营中的各项事务。这是形成借款企业管理人员滥用借入资金,工作责任心不强,甚至隐瞒企业经营收益等各种不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因素可以抑制借款人制造“道德风险”的动机,企业名声和企业资产净值就属于这一类因素。如果企业具有长期以来按时清偿债务的良好记录,则这种好名声就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企业利用这种资产可以获得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如果企业由于制造“道德风险”而损害了它的名声,这笔资产就会严重“贬值”甚至“报废”,从而抵消或减少制造“道德风险”的期望利益。同样,如果企业具有较高的净值,在违约时就可能损失较多的财富,从而也能够抑制企业制造“道德风险”的动机。一般说来,历史较长,基础稳固的大企业,才可能树立起上述“名声”,积累起较多的净值,从而具有较小的“道德风险”,而新企业和小企业则不具备这种条件,从而具有较大的“道德风险”,这就是新小企业一般难以进入证券市场的原因。“逆向选择”降低金融市场的状况配置效率,“道德风险”削弱金融市场的资金动员能力,二者都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运行。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证券市场上没有办法解决,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没有办法以合理的成本解决。因为减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要求改善信息不对称状态,这就要求放款人在交易完成前后,通过调查、咨询、分析监督等方面来增进对借款人及其活动的了解,所有这些活动都要花费一定的“信息投资”,然而由于证券市场上放款人高度分散,普通存在的“搭便车”行为却抑制了这种“信息投资”活动。比如在证券交易完成之前,假如有一部分放款人通过信息投资活动,了解了各个借款人的信用质量以及它们所发行证券的实际价值,从而可以购买那些实际价值高于市场价格的证券,这本来可以使花费了信息投资的放款人取得一定的好处,但由于证券市场是一种公开市场,另外一部分没有进行信息投资的放款人可以跟着前一类放款人购买同样的证券,即可以“搭便车”或“看样子”,使这些证券的市场价格由于需求增加而上升,直到与其实际价值相等为止,这样,进行信息投资的放款人就不可能获得信息投资的全部利益,他们进行信息投资的积极性受到挫折,证券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状态仍将继续存在。同样,在证券买卖完成之后,要防止借款人制造“道德风险”,就要通过监督活动来了解,甚至在必要时控制借款人的行为,这些活动也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放款人高度分散的情况下,对借款人的监督就成了“大家的事”,没有人为了“大家的事”,而自己投资,让“大家搭便车”。这样,证券市场上就不会有足够的资源投入到对于借款人的监督活动,使放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无法消除或得到具有实际意义的改善。即使不考虑上述“搭便车”问题,证券市场依然无法以“有效率”的方式来消除信息不对称状态及其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如果每一个放款人都对借款人进行了解、分析和监督的话,就会形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使证券市场的运行成本大大超过其合理界限。从另一种角度讲,如果众多放款人对于借款人的监督不是协调地进行,而是相互独立、杂乱无序地进行,恐怕借款人也无法承受。总之,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证券市场并不象教科书上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有效的、完善的市场,而是具有严重“交易摩擦”的市场。这一结论有着重要的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意义。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经济意义1.银行中介的相对优势在于其“期限转换”金融中介理论,实质上是关于直接融资过程中的交易摩擦理论。因为只有在直接融资过程中存在交易摩擦,从而不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甚至导致金融交易无法实现时,金融中介才有存在的理由。传统的金融中介理论认为,市场直接融资的最大障碍,是借款人与放款人双方对于资金借贷期限的不同要求。与传统金融中介理论不同,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直接融资的主要弊端不在于交易双方的“期限摩擦”,而在于前述信息不对称状态造成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银行中介的真正价值也不在于它的“期限转换”职能,而在于它能够相对有效地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说明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银行在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上具有相对于证券市场的比较优势。一些由于这两种问题而不能募债或招股集资的企业,却有可能从银行取得信用;一些利用市场集资时可能制造“道德风险”的企业,在使用银行贷款时却可能严格遵守借贷协议。这样,银行贷款与市场融资之间就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企业投资等实际决策行为就不仅仅只是受其资金来源数量的制约,同时还要受其投资来源的具体渠道的影响,这说明金融体系结构对于企业外部约束机制的建立,企业监控机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2.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发的金融市场分析中央银行应该如何调控宏观经济活动?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论,自西方宏观经济学有史以来就一直没有休止过。争论主要是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两大学派之间进行。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利率在调控过程的作用,货币主义者却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这就是他们都是从银行体系的负债方面分析货币政策的传递过程,对于银行体系的资产方面却没考虑。这种分析方法的微观基础在于传统的企业财务理论与投资理论。按照这两种微观经济理论,企业包括投资在内的实际决策行为只是受其资金来源的制约,而与资金来源的具体渠道没有关系。企业的投资规模总是处在边际投资报酬与边际资金成本相等的水平上。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发展及其在金融市场分析领域的应用,引起西方经济学家对传统企业财务理论和投资理论的怀疑,从而在宏观层次上也要求对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传统观点进行重新认识。首先,由于金融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状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成为抑制金融过程的重要障碍。银行和证券市场在克服两大障碍能力上的差异,使得银行贷款与证券融资之间不可能具有完全的替代性。一些企业特别是新小企业能够从银行取得贷款,但却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不能进入证券市场。这样,即使在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信贷规模减少也不会引起证券融资规模的等量增加,从而形成社会投资规模的下降。同样,在中央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时,如不能引起银行信贷规模作出一定程度的反应,则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投资规模从而经济活动水平的影响就可能发生一定的折扣。可见,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于金融市场的分析,银行信贷对于投资规模和经济活动水平,具有一定的独立于货币的影响,从而在分析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只强调货币量,而不重视银行信贷规模的传统方法,就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信息不对称状态及其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在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如此重要呢?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楼顶广告牌制作加工合同样本
- 2024棉花收购合同范文
- 2024年安全员职责履行及待遇约定的合同
- 2024年度租赁物维修保养合同服务内容与责任划分
- 2024年度智能穿戴设备采购供应合同
- 2024企业间就市场营销合作合同
- 2024云计算服务提供商股权转让合同
- 2024年体育赛事赞助合同赞助金额与权益分配
- 2024年北京市影视作品制作委托合同
- 2024年企业碳足迹监测与减排合同
- 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分析
- 怎样写科研项目申请书(PPT)
-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3部分:粘土矿产
- 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六上八单元跨学科主题活动
- 第一讲 中国传统艺术之书法
- 泵与泵站(水20)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固定资产闲置处置方案
- 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 名师获奖
- 防静电安全知识员工培训
- 综合实践优秀课件初二
- 矿热炉(电炉)运行有渣冶炼熔炼特性、电极插入深度解析与控制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