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音词的音位_第1页
合音词的音位_第2页
合音词的音位_第3页
合音词的音位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合音词的音位

新乡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南麓,卫河上游,面积372.8平方公里,人口32.8万。它管理着七个城市和一个高科技开发区。新乡县区位独特,北部与新乡市区的东、南、西三面相接,东与延津县为邻,南与原阳县接壤,西同获嘉县交界。京广(广州)、新太(太原)、新荷(山东荷泽)铁路在这里形成枢纽;京珠(珠海)、107国道穿境而过。按传统的七大方言区划分,新乡县方言属于“北方方言”;1985年,李荣从北方方言中分出“晋语”区,指的是“山西省及其毗邻地区有入声的方言”,并依据此标准,明确指出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新乡、延津、获嘉等县市也都属于晋语区。总体来看,新乡县方言内部差异不大,只是在一些字音、语调上有所不同。本文所讨论的合音词,是根据新乡县大召营镇店后营村六组刘吉芳(女,55岁,高中文化程度)的发音记录的。一、合音词有其历史来源所谓合音词就是指把两个相连的单音节词的读音拼合成为一个音节的词,又叫合音字。合音现象古已有之,如“诸”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盍、叵”分别是“何不、不可”的合音,例:“公伐诸鄢。”(诸=之于)(《左传》隐公元年)“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有诸=有之乎)(《孟子·梁惠王下》)“盍亦求之?”(盍=何不)(《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汉语大词典》中“合音字”目下收解释二条,第一条即为本文之所指“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語已有二聲合爲一字者,如不可爲叵,何不爲盍,如是爲爾,而已爲耳,之乎爲諸之類。’现代方言中亦有。如北京话‘不用’为‘甭’。”此亦可证明合音词有其历史来源,同时也说明合音词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从现有资料看,还有很多合音词存在于各方言中,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如福建莆仙方言,河南焦作方言,河南获嘉方言,山西平遥方言等。二、声韵中的形声新乡县方言中的合音词有多个,为便于观察,现用表格列出:由上表我们可以划分出新乡县方言中合音词的类型:一是有音有字类,如“俩、仨、咋、恁”,这些字都可以在常用的工具书中查到,但是数量很少;二是有音无字类,即人们在口语中能正常使用,但找不到对应的汉字,大多数的合音词都属于这一类。这里又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虽然汉字不明确,但可以在普通话中找到与其相对应的读音,如“不应”的合音有汉字“并”,“这么”的合音[ts?n31]有汉字“谮”等;另一种就是声韵搭配不符合普通话的规律,故其读音根本不可能在普通话里出现,而这一类词也是人们感觉最明显的、最典型的方言词。如“台上”,声母[t‘]与韵母相拼,而普通话中,舌尖中音d、t不能跟撮口呼韵母拼合。当这类词进入普通话时,最容易被非方言使用者感知到。三、合音词的形成从词汇单位上看,新乡县方言中合音词主要是两个单音节词的音节拼合,包括名词、动词、代词和副词;但是也有一些是由大于词的单位——短语合音形成的,主要是数量短语、方位短语,这些短语的共同特点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经常在语流中同现,由于使用频繁而拼合成一个音节,故习惯上仍称之为合音词。合音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同它们所代表的词语或短语基本相同,本文不再一一列举。现对稍有差异之处做些补充说明(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合音词在方言中的具体使用状况,文中出现的每个句子都用国际音标注音):(一)副词[miou33](没有)、(不应)一般做状语,是对动作行为的否定。例如:“我还[miou33]吃完饭。”“你可再忙活了,这都够吃了。”“。””。”但当说话的速度较慢时,这两个词还可以分说,分别读做、。(二)“起来”作副词和动词时合音后读音不同,分别记作“起来1”、“起来2”。这是由于在普通话中,“起来1”做结果补语,“来”字读轻声;“起来2”做句子的谓语,表示实际的动作行为,“来”字读本音,故形成合音后“起来1”和“起来2”分别读作、,二者的差别更明显,几乎感觉不到其共性。例如:“太阳都照着屁股了,还不起来2,我现在就去把你拉起来1。”“。”(三)“你们”的合音“恁”也可以当单数“你”用。“用在称谓、处所、村镇或数量词‘一个’的前面时,是‘你’的意思。”如:“恁妈去哪儿了?”“恁家有人吗?”“?”“?”要是在“恁”后边有“都、几个”等表示两个以上数量的词,这时的“恁”一定是“你们”的合音。(四)指示代词、及疑问代词实际上分别是“这一个、那一个、哪一个”三个单音词的合音,因为其中的“一个”可以拼合成就可以看作是指示词“这、那、哪”分别同合音词拼合形成的新的合音。在新乡县方言中还有“这俩、那俩、哪俩、这仨、那仨、这”等“指示代词+数量短语合音词”的形式存在,可以说明此类合音词的拼合过程。(五)方位短语(台上)一般只用在“煤火~”、“炕~”上,没有“*灶~”、“*主席~”的说法。方位短语(地下)表示的意思是“地面上”,如:“一直坐哭吧。”“你的钱儿掉了。”“。”“。”要表示“地下”的意思,一般说成“地底下”,即。四、合音词的形成原因新乡县方言中的合音词多为人们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词语,由于在交际中频繁使用,熟知快说,形成合音,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规律一:合音词的声母来自于第一个字的声母,韵母多是两个字的韵母的相近音,或是其韵母的弱化、脱落,这有点像反切注音,但其中又包含有语流音变现象。例如,[miou33],没有,后晌,台上等等。规律二:同类词或短语形成的合音词在声韵转换组合上有极大的相似性(详见下文(一)(二)(三)(四)所列)。从语音角度来看,合音词的形成有更深的生理基础,笔者尝试建立音系表达式来做进一步描写和分析。(喉塞音尾“”均不再标出)在(1)a中,第一个字是零声母i、u或以元音iu结尾,受[k]的影响,形成合音词后,元音变成相应的圆唇、高元音。在(1)b中,第一个字是元音a结尾或以a+鼻辅音结尾,形成合音词后,鼻辅音韵尾受[k]的影响而随其脱落,元音变成相应的后元音[a]。在(1)c中,第一个字是舌尖前辅音[s]+舌尖前元音或舌面前辅音+舌面前元音[i]组成,形成合音词后,辅音[k]弱化,第一字的音节与第二字的韵母直接组合。用符号来描写,其中,“箭头→表示变化,斜线/表示‘在……环境下’,下横线______表示箭头前项变化时的位置。”⑤其表达式为:a.[-圆]→[+圆]/_____[+软腭];且[+软腭][+元音]→φ/[+元音]—b.[+低元音]→[+低,+后]/_____[+软腭];[+鼻]→φ/____[+软腭];且[+软腭][+元音]→φ/[+元音]_____c.[+软腭]→φ/[+舌面前/+舌尖前]_____[+元音]在(2)a中,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直接拼合形成合音,形同反切。[miou33]=+[iou];=[pu31]+。在(2)b中,第二个字的起首音[y]受到后元音的影响,变成后、高元音[u]。用符号来描写即为:a.[+元音]→φ/_____[+前,+高,-圆][+鼻]→φ/[+元音]_____[+鼻](4)b中所形成的合音都以舌根鼻音结尾,韵母[i]变成,韵母[u]则为。用符号描写为:a.[-后,-高]→[+后,+高]/[+元音]_____b.[u]→/_____[+舌根鼻音];[i]→/_____[+舌根鼻音](5)在新乡县方言的合音词中,有的声调发生了变化,这种情况只出现在第一个字是33调,第二个字是入声调的词语中。受短促的入声调影响,阴平调变成去声调,调值31。如,两个→俩[lia33];五个→;几个→;怎么→咋[tsa31]。这条规则可以描写为:[阴平]→[去声]/_____[人声]。新乡县方言中的合音词以其简约的口语化风格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丰富了方言词汇,至今仍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广泛使用,但主要是在中老年人群中。随着普通话的深入推广和青少年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合音词会越来越少地进入人们的日常交流,尤其是那些声韵搭配不符合普通话搭配规律的词语,会逐渐退出交际舞台。“居心叵测,天理不容。”(叵=不可)(清·洪楝园《悬猿·旧神》)从这里可以看出,(1)中的第二个字都是“个”,起首辅音即声母是软腭辅音[k],软腭辅音在速度较快的语流中容易弱化,从而产生音变现象。的区别性特征是[-响音,-送气,+高,+后],韵母的区别性特征是[+元音,+后,+半高],它们共同作用,互相影响,形成合音词的读音。把(1)所显示的音变现象总结如下:(2)中两组词语的共同特点是第二个字都是零声母音节。其中,(2)a是以[i]开头,(2)b的第二个字(实为第二个音)是数量短语“一个”的合音,即以[y]开头。我们知道,当零声母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界限易混淆,在急说快读时容易合成一个音节。具体分析如下:以上各例中,第一个字以元音结尾,第二个字以鼻辅音开头,形成合音后的韵母则鼻化。这就是鼻化规则,也属于同化规则。用符号来描写即:[+鼻]→φ/[+元音]_____[+元音];φ→[+鼻]/[+元音]____(3)b的情况正好相反,第一个字是鼻音韵尾,第二个字仍以鼻辅音开头,形成合音后的韵母鼻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