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礼仪建筑的初步研究_第1页
汉代礼仪建筑的初步研究_第2页
汉代礼仪建筑的初步研究_第3页
汉代礼仪建筑的初步研究_第4页
汉代礼仪建筑的初步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代礼仪建筑的初步研究

“仪式有五经,不超过祭品。”祭天建筑是祭天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献记载的缺失和考古遗存的匮乏,汉代以前的祭天建筑已多不可考。且真正奠定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祀天建筑之格局的,实由汉始,故非常有必要对整个汉代的祭天建筑变迁做整体梳理。一、帝王东南角建筑汉代从刘邦建国到刘姓王朝覆亡,历时约400余年,其间帝王祭天所用的建筑主要包括了雍五畤、渭阳五帝庙、甘泉泰畤以及南郊祭坛。依文献记载而考,这四类建筑在建筑形制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汉代“吾闻天有实践,而有四,则有其事。”西汉北畤的建立是西汉高祖对秦畤祭天的继承和发展。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东击项籍而还入关,问:‘故秦时上帝祠何帝也?’对曰:‘四帝,有白、青、黄、赤帝之祠。’高祖曰:‘吾闻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莫知其说。于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乃立黑帝祠,命曰北畤”虽然高祖增设了北畤,对雍五畤的祭祀却是“上不亲往”必须引起注意的是,汉初实则以五帝为“上帝”,以雍五畤祭五帝即为祭上帝。除了上文中刘邦所说“秦时上帝祠何帝”,汉文帝即位后也有过同样的表述,“朕之不德,何以飨此?皆上帝诸神之赐也……有司议增雍五畤路车各一乘,驾被具”雍五畤的建筑形制虽已不见于文献记载,但秦畤据史料载“盖天好阴,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二)陵川完善置石的潭、同和宇文帝所立五帝庙,是在赵人新垣平鼓吹“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应”在此之后,一是因为文帝本身的倦怠,在位时就已经令有司代祭;二是西汉在祭天制度上越来越完善,且以雍五畤和甘泉泰畤为主,使得渭阳的坛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其坛庙还是一直存在的,如:在成帝改革罢除旧祠时,就提到了“孝文渭阳”史料载其建制为:渭阳五帝庙,同宇,帝一殿,面各五门,各如其帝色。韦昭曰:“宇,谓上同下异,《礼》所谓‘复庙重屋’也。”瓒曰:“一营宇之中立五庙。”《正义》引《宫殿疏》云:“五帝庙一宇五殿也。”按:一宇之内而设五帝,各依其方帝别为一殿,而门各如帝色也。通过文献分析,渭阳五帝庙为“复庙重屋”的建筑形制,虽为同“宇”,但五帝已各有一殿,且殿门颜色、方位同其殿之主神保持一致。比之汉初的畤,此种建筑无论在复杂度和精细度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三)第三,祠神祭祀甘泉泰畤立于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十一月,用以祭祀“太一”神。屈原所作《九歌》有《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其下注曰:“上皇,谓东皇太一也”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后有人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於忌太一坛上,如其方。后人复有上书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黄帝用一枭、破镜;冥羊用羊祠;马行用一青牡马;太一、泽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用干鱼;阴阳使者以一牛。”令祠官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太一坛旁。由此可以看出,从太祝立祠到武帝亲祭经历了一个过程。先是在长安东南郊设了“太一坛”,接着逐渐丰富祭祀的内容———从“三年一用太牢祠神三一”到明确对黄帝、武夷君、阴阳使者等诸神的祭祀规格,最后才在元鼎五年十一月于甘泉立泰畤。甘泉泰畤建立之后,武帝亲祭三次。“太一坛”的形制,《史记·索隐》引司马彪《续汉书·祭祀志》云:“坛有八陛,通道以为门”,又引《三辅黄图》云:“上帝坛八觚,神道八通,广三十步也”在甘泉正式修泰畤祀“太一”神后,祭坛又发生了变化:令祠官宽舒等具泰一祠坛,坛放薄忌泰一坛,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甘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五帝坛周环其下,又有群神之坛。此时,不仅坛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太一坛”变成了“泰一坛”,坛的形制也有所改变。据此记载,“太一坛”当居中有“三垓”,《史记·集解》引徐广曰:“垓,次也”。骃案:“李奇曰‘垓,重也。三重坛也。’”东南郊的“太一坛”与甘泉泰畤虽同为武帝时修建,且时间一前一后相隔甚短,形制上却有非常明显的变化。初建的东南郊“太一坛”比较简单,虽也有众神享祀,但只有“八陛八通”。到了甘泉泰畤,坛为三重,五帝环绕其下,最外围为四方地。太一神雄踞中央最高处,五帝从最初代祀上帝的位置退下,居于次位仍受到重视,最后才由四方兆域供奉的群神拱卫中心。这种设计方式,层层递进升高,形象直接地表现了“太一”神地位的至高无上,体现了尊卑分明却一同接受祭祀的天神系统。(四)深化了王莽在图四十四岁前后所建东南角的基本结构。天从西汉元帝开始,儒臣屡屡谏言“汉家郊兆寝庙祭祀之礼多不应古”史籍虽未对成帝南郊祭坛的具体形制给予关注,但却详细记载了此次祭天变革的全过程。当成帝于“(建始元年)十二月,作长安南北郊”平帝时期皇权形同虚设,百官已唯王莽马首是瞻。他为了迎合当时诸儒生要求回归古制的想法,比附《周礼》修改了相当多的祭祀礼仪。在祭坛设置上,王莽也进行了一番变革。首先,他认为“天地合精,夫妇判合”,应该“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有关王莽南郊祭坛形制在《后汉书·祭祀志》注中有这样的描述:上帝坛圆八觚,径五丈,高九尺。茅营去坛十步,竹宫径三百步,土营径五百步。神灵坛各于其方面三丈,去茅营二十步,广坐十五步……用辟神道以通,广各三十步。竹宫内道广三丈,有阙,各九十一步。坛方三丈,拜位坛亦如之。为周道郊营之外,广九步……凡天宗上帝宫坛营径三里,周九里。营三重,通八方。这段文献相对清晰地描述了王莽所建南郊祭坛的布局、设置。武帝郊祀太一时“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东汉光武在建武二年“礼郊兆于城南”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西上。其外坛上为五帝位。……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有四通道以为门。日月在中营内南道,日在东,月在西,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不在群神列中。八陛……中营四门,门封神四,外营四门,门封神四,合三十二神。凡千五百一十四神。营即壝也。封,封土筑也。背中营神,五星也,及中宫宿五官神及五岳之属也。背外营神,二十八宿外宫星,雷公、先农、风伯、雨师、四海、四渎、名山、大川之属也。为圜坛八陛,中又为重坛,天地位其上,皆南向。其外坛,上为五帝位,其外为壝。重营皆紫,以像紫宫。此坛总体上是圆形八层台阶,但在中间还建了一层圆坛,天地在其上且南向。仅次于天地的外坛上祭祀的是按五行方位排列的五帝。五帝坛外为“壝”,“营即壝也”,“重营皆紫”,即是同为紫色的中营和外营,分别有四个门。在中营和外营中分别按等级祭祀不同的神灵。何为紫宫?“天有三宫,谓紫宫、太微、文昌也”南郊祀天虽自成帝起就正式登上了汉代的舞台,却凡经三变才固定了其形制。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南郊祀坛有继承也有创新,前后基本保持了圆形、三重坛、八通道的基本规格。具体到细节而言,成帝时期无论是建筑形制还是祭祀坛为都是最简单的。王莽所建祭坛只是其“上应古制”改革产物中的一种,内容丰富,气势恢宏,虽然没有如东汉般对神灵的排位做详细规划,但世俗社会的祭祀等级却十分森严,不仅身份越低微离祭坛的位置就越远,而且越来越狭仄。东汉光武帝所建南郊祭坛,对祭祀的1514位诸神之身份等级有了明确界定,详尽地规划了天神祭祀系统。二、天侯建筑的表现老子云:“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一)在祭祀上的帝市场意识早期国家中的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祀典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较自觉地遵循了“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其次,在祭坛的具体设置上也有帝王喜好的深刻烙印。方士们为了迎合武帝对飞升成仙的狂热追求,以其“得鼎汾水”比附黄帝得宝鼎神策并在朔旦冬至祭祀太一“凡二十推……仙登于天”(二)“亲郊礼如前”神圣思想对汉代祀天的影响“诛暴秦,有大功”阴阳五行思想是汉代思想的骨干。“阴阳说可说是最先表现于《周易》,五行说可说最先表现于《洪范》”灾异福瑞之说在汉代也是甚嚣尘上,不仅是获得福瑞影响祭祀,类似获“角兽”后“加一牛以燎”,得宝鼎“立太一而上亲郊之”,灾害更能让信奉天人感应说的统治者心生恐惧,表现在祭天上最典型的例子当为成帝莫属。成帝在听从儒士建议“初罢甘泉泰畤作南郊日”,大风吹坏了皇帝用来望拜的竹宫。此事被认为是废弃祖宗所立神祇而引来的灾难,且“诬神者殃及三世”,成帝懊悔之下又复甘泉泰畤、雍五畤等,并“亲郊礼如前”神仙方术思想对汉初祀天的影响也非常深刻。神仙家是以长生不死为目的,杂糅多种内容的实践流派,除了羽化成仙外,望气、历法、占测都是神仙家惯用的技艺。文帝建渭阳五帝庙,是接受了赵人新垣平望气的劝导。武帝“尤敬鬼神之祀”(三)两汉时期的土壤建筑在汉代整个祀天建筑的嬗变中,儒家思想的指导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儒家思想并非一开始就是国家统治思想。儒家最初也只是诸子百家思想之一,即便其一度曾为“世之显学”如前文所述,汉初刘邦所立各畤是在秦畤影响之下设立,和儒家思想毫无关联。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