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两重维度_第1页
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两重维度_第2页
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两重维度_第3页
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两重维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实践理论的两重维度

著名的南巡讲话中的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马克思实践理论的“重释性”在这里,“生产”和“人文关怀”是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的两个重要维度。学界已经对马克思实践概念作了持久的多维的讨论,理清了它的涵义,彰显了它的意义,比如以“实践”为切入点,重构马克思主义理论,或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以“实践”为理解方式,重释人、社会的本质,或重释马克思主义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等等。可是,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将马克思实践概念中的“生产”和“人文关怀”维度显性化,也没有由此导向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解。这并不是没有必要,而是完全有必要。纵观哲学史,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体现着截然不同的价值立场与理论动机。亚里士多德曾将人的活动划分为三种:理论、实践、创制(一)第一,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模属思想的把握马克思认为将不同的实践活动做切割显然并不理智,实践的统一性并非是将康德在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进行大杂烩,实现统一性的基础和立脚点正是生产劳动。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马克思纠正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并将人的感性的活动理解为实践。他指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对象性的活动,人的活动不仅仅是理论的活动,更是人与自然界等对象世界发生关系的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实践理论之生产维度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存论意义上。首先,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在考察工人生产与工人的产品的对象化过程的异化现象时,揭示了自然界在工人劳动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他认为:“自然界是工人的劳动得以实现、工人的劳动在其中活动、工人的劳动从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二)实践的概念有限性和法定概念以往教科书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入手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得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结论,结论本无错,而若将实践的概念仅限制于认识论的范围内,则是一种狭隘理解。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只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关注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人文关怀维度。1.生产劳动的实践地位亚里士多德是在伦理道德范围内追求最高形式的自由与善。创制(生产劳动)却是不自由的,是奴隶的活动。我们大可以将马克思实践理论理解为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与创制之综合,不同的是马克思提高了生产劳动的实践地位。生产劳动被看作是人的本质特征。但马克思在受到黑格尔实践与创制相结合以及劳动是人的本质等说法的启发下,认为劳动成为生命活动,这种生命活动首先表现在能够解决人们衣、食、住等问题,动物虽然也具有生命活动,但动物本身与其生命活动具有同一性,没有对象性的转化,没有对象化思维活动,而人通过生产劳动等实践活动却在对象化世界,以实现其成为类存在物。因此,生产劳动作为实践的具体形式成为人的本质,而较之于亚里士多德对创制不自由的诠释,显然马克思认为人的生产劳动是自由且有意识的活动,并成为人的本质特征。2.关注的切入点人们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形成的异化关系是马克思实践理论关注的切入点。“人同自身以及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使自然界跟另一些与他不同的人所发生的关系上”,“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3.“共产主义社会”是指“社会”与“社会”的统一“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双重内涵马克思实践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提供了一种方法,这种重新阐释将使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并且通过这种阐释,也能够更好地呈现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双重内涵。(一)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麻黄改革开放前,陈旧、错误的思想将我们自身孤立起来,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围墙。邓小平大胆地发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1.“资”是“社”,不是社会主义实现经济解放需要重视生产劳动,提高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以往“四人帮”给人们造成社会主义就是贫困的误解,他们毫无顾忌地摧毁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鼓吹四个现代化实现之时,就是资本主义复辟之日,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频临崩溃的边缘。难道不发展经济就是避免资本主义复辟之路吗?社会主义就是让人民过苦日子吗?显然不是。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姓“资”姓“社”的判断标准不是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2.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超越性发展的关键,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对生产力具有一定的反作用。新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超越了资本主义制度,跨越了“卡夫丁峡谷”,实现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超越性发展和对旧中国落后生产力的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是有限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超越并不带来生产力的自行飞跃,是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持续进行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稳定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这十几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差距拉大,邓小平形容这种差距是按天来计算的。因此,我们只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制度优越性,确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超越性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实现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3.工程建设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森林资源受创严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成为邓小平关心的重要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出现的风沙灾害,作出了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的重要决定。这是我国在生态工程上迈出的第一步,三北工程实现了环境改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三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如此,面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破坏与污染问题,1983年邓小平提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二十年,坚持一百年,坚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变瑞典学者辛尤汉在《中国模式的局限性》中阐述:“今天的中国在摒弃了共产主义这种意识形态之后,明显地出现了一种向古老的、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回归。……奉行的正是现代中国的政治传统———务实主义:是什么无关紧要,只要有用就行。”1.无产阶级运动的目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的公平“不是各阶级的公平———这是谬论,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相反地是消灭阶级,这才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真正秘密,也是国际公认协会的伟大目标”2.《理论》之所实现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较之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的价值追求。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非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区别之所在。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调控,两者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根本原则和终级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论之人文关怀维度的根本体现。试想“如果搞两级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三、邓小平“人文关怀”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社会特征邓小平在不同时期的理论与实践都蕴涵生产维度和人文关怀维度的深意,最为深刻且集中的体现是在社会主义本质论中。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马克思实践理论生产维度和人文关怀维度的继承和发展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今天,在我们继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在全面开展建设并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中,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两个维度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一)发展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前提列宁认为:“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使新社会制度取得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二)人文关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内在要求之一,主要体现为第一“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具有人与自然之间的生产维度,也具有人与人之间的人文关怀维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