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课素材:江苏省2023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研究报告_第1页
高考生物备课素材:江苏省2023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研究报告_第2页
高考生物备课素材:江苏省2023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研究报告_第3页
高考生物备课素材:江苏省2023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研究报告_第4页
高考生物备课素材:江苏省2023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2023年高考生物试卷研究报告1.高考样题分析今年的高考是“三新”背景下第一年与新教材全面对接,比如第1题的C、D选项错选很多,而C、D选项都是新教材的新增知识(胞自噬、DNA的甲基化),这道题的作答情况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启示,我们希望我们的老师们加强新教材的学习和链接,尤其要准确地解读新增的学科知识内容。老师们,科学教师是科学界在课堂中的代表,正确领悟和讲解学科知识,我认为是学科教师的基本功。【例题23年江苏卷第1题】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和凋亡共同维持多细胞生物体的细胞数量;B.抑制细胞端粒酶的活性有助于延缓细胞衰老;C.细胞自噬降解细胞内自身物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D.DNA甲基化抑制抑癌基因的表达可诱发细胞癌变。比如第5题,C、D选项错选多,生物学是属于自然学科课程,其中蕴含着很多科学的实验,科学研究离不开大量的数据分析,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通过科学实验而获得的有关数据分析。【例题23年江苏卷第5题】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L)和生长素(IAA)对植物侧根形成是否有协同效应,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在不含BL、含有1nmol/LBL的培养基中分别加人不同浓度IAA,培养拟南芥8天,统计侧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0-1nmol/L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无影响;B.1-20nmol/LIAA浓度范围内B与IAA对侧根形成的协同作用显著;C.20-50nmol/LIAA浓度范围内,BL对侧根形成影响更显著;D.0-50nmol/LIAA浓度范围内,BL与IIA协同作用表现为低浓度抑制、高浓度促进。

比如第10题,B、D选项错选多,这是一个生物进化树,从生物学科角度来说,有大量的图解,其中包括结构图、生理机制图、流程图、模型图等等。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当中,应该要进一步加强知识表征的学习,学会读图,学会从读图当中融汇知识、领悟知识。【例题23年江苏卷第10题】2022年我国科学家发布燕麦基因组,揭示了燕麦的起源与进化,燕麦进化模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燕麦是起源于同一祖先的同源六倍体的;B.燕麦是由AA和CCDD连续多代杂交形成的;C.燕麦多倍化过程说明染色体数量的变异是可遗传的;D.燕麦中A和D基因组同源性小,D和C同源性大。

比如第12题,C、D选项错选多,在这里,我多次、很多场合都在谈论这样的一个观点:生物学属于科学,科学是通过科学实验而孕育的,因此实验教学应该是我们理科教学的基本特质。我觉得这一次的高考题,以及15题的这一题的高考题,她的很好地导向是希望我们在课标的指引下,能够保证基础实验的开设率,这样的高考题良好的导向就在于:没有平时操作实验方面经验的积累,这些高考题是没有办法作答的,因为道理很简单,你没有通过实验来积累实验操作经验,你根本就不知道黑藻叶肉细胞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叶绿体是如何进行运动的,作为质壁分离的现象,在低倍镜下看到是什么样子呢?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又是什么样的现象呢?所有这一切,都需要经过实验来积累基本经验。【例题23年江苏卷第12题】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实验叙述合理的是:A.用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时,加人碳酸钙是为了防止类胡萝卜素被破坏;B.若连续多次重复画滤液细线可累积更多的色素,但易出现色素带重叠;C.该实验提取和分离色素的方法可用于测定绿叶中各种色素含量;D.用红色菜叶进行实验可得到5条色素带花青素位于叶绿素a、b之间。【例题23年江苏卷第15题】下列中学实验需要使用显微镜观察,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观察细胞中脂肪时,脂肪颗粒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B.观察酵母菌时,细胞核、液泡和核糖体清晰可见;C.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黑藻叶肉细胞呈正方形,叶绿体围绕细胞核运动;D.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在低倍镜下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比如19题是第一道非选择题,其中题目第一问所指向的这一空,漏选①的答案很多,而①这一个选项是学科教材当中所没有谈论到的内容,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存在这样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现象,把教材当做圣经、死记硬背教材已经成为我们高考当中进一步提升学业质量的大忌,建议活化知识,力戒死记硬背教材。生物学老师都知道:中学教材总是在介绍着光合作用固定产物的还原发生在叶绿体,而这一道题的图解明明白白呈现了在细胞质基质当中也在发生着这样的过程,可惜学生因为受教材教条的理解,这样的题得分率很低。同样这一道大题的第(5)小题,我觉得,需要通过民间高考题得到启发:如何基于证据,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学会创造,其实科学的发展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而产生的,建议加强实验分析,学会知识创造。【例题23年江苏卷第19题】(12分)气孔对植物的气体交换和水分代谢至关重要,气孔运动其有夏杂的调控机制,如图所示为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和相邻叶肉细胞中部分的结构和物质代谢途径。①-④表示场所。请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下,光驱动产生的NADPH主要出现在

(从①-④中选填);NADPH可用于CO2固定产物的还原,其场所有

(从①-④中选填)(2分)。液泡中与气孔开闭相关的主要成分有H20、

(填写2种)(2分)等。(2)研究证实气孔运动需要ATP,产生ATP的场所有

(从①-④中选填)。保卫细胞中的糖分解为PEP,PEP再转化为

进人线粒体,经过TCA循环产生的

最终通过电子传递链氧化产生ATP。

(3)蓝光可刺激气孔张开,其机理是蓝光激活质膜上的AHA,消耗ATP将H+泵出膜外,跨膜的

,驱动细胞吸收K+等离子。(4)细胞中的PEP可以在酶作用下合成四碳酸0AA,并进一步转化成Mal,使细胞内水势下降(溶质浓度提高),导致保卫细胞

,促进气孔张开。(5)保卫细胞叶绿体中的淀粉合成和分解与气孔开闭有关,为了研究淀粉合成与细胞质中ATP的关系,对拟南芥野生型WT和NTT突变体nttl(叶绿体失去运入ATP的能力)保卫细胞的淀粉粒进行了研究,其大小的变化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

(2分)。A.淀粉大量合成需要依赖呼吸作用提供ATP;B.光照诱导WT气孔张开与叶绿体淀粉的水解有关;C.光照条件下突变体nttl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长时间光照可使WT叶绿体积累较多的淀粉。

2.教学问题诊断:综合教育厅组织的视导,以及省教研室组织的多次学科调研,我们认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存在四大突出问题。(1)学科总是内容还需加强学习。我们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研究学科知识内容。(2)教师需要研究核心素养怎么教?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到底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评价怎么评?(3)实验教学的痼疾仍然没好转我们能否借助种种有效的手段对我们的实验教学进行彻底的革命。(4)生物学教学思维教学依然徘徊于低阶水平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怎么办呢?结合我们研究的心得,提出两方面的建议:3.聚焦核心素养生物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有四个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我们的生物学课堂要引导学生《站在生命观念之巅》,唯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才会拥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角,为“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现象,分析和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看清方向,提供思想武器和方法支持。建立生命观念就是要上升到哲学层面认识生命本质、解决生物学问题这需要从芜杂的生命现象、众多的学科知识中走出来,摆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和羁绊,挣脱烦琐、细碎知识的纠缠和桎梏.登上生命观念之巅才会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以及“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角,为“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现象,分析和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看清方向,提供思想武器和方法支持,这是一种全域的视野、俯视的视角、高分辨率的视力。生命观念到底怎么教?我建议生命观念的建立好比爬山,山脚就需要我们提供丰富的生物学事实,学生经过思维,抽象与概念,在三级概念教学的路径当中,进一步提炼和升华,登上生命观念之巅。我们的生物学课堂应该《让思维之花怒放》,我们的生物学课堂一刻也不能让思维断流,否则课堂就犹如干涸的河床没有生命的波涛和智慧的灵动,只剩下岁月风化裂解后冷冰冰的知识碎石。所以我们应该为思维而教。思维教学需要承担“道”“器”层面的双重使命,在形下“器”之层面培育学生明晰概念、合理判断、严密推理、充分论证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技能;在形上“道”之层面培育学生以事实为根据、以实践检验为准绳的科学精神。思维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把学生培养成爱思考的人、会思考的人,学生能以优良的思维品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所以,生物学课堂一刻也不能让思维断流,否则课堂就犹如干涸的河床没有生命的波涛和智慧的灵动,只剩下岁月风化裂解后冷冰冰的知识碎石。我们的生物学课堂应该《让探究活动真实发生》,沿着“学科能力活动、学科实践活动、基础科学实践”的课程境脉,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生物学教学需要以素养为目标、问题为导向、知识为载体、真实为准则、实践为过程,将知识世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在课堂中汇聚和融合,紧扣探究活动的问题、证据、解释和表达等4个要素在创设真实情境、丰富证据来源、加强结论解释、强化科学表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和实施学科探究活动。教师可系统构建如下探究活动(1)学科能力活动;(2)学科实验活动;(3)基础科学实践。沿着上述“学科能力活动一学科实践活动一基础科学实践”的课程境脉,遵从学生认知发展逻辑和学科知识发生逻辑,突出问题的探究性、情境的真实性、过程的实践性、证据的可靠性和结论的解释性,让学科探究活动真实发生。那时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科学课堂,那时的课堂才会弥漫科学的气息、充满科学的味道,让学生真正感知科学的存在、领悟科学的真谛、从事科学创造。我们的生物学课堂还是把《培育社会责任的担当者》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我特别想强调我们生物学的课堂培育社会责任不是仅仅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善良之心的人,更需要学生明辨是非,能够有担当能力的人,所以社会责任的教育不是道德讲堂,不是宣讲法律知识,仍然需要学生在思维探究实践活动当中来明辨是非、明辨善恶,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自觉。建立生命观念、改善思维品质和提高探究能力是培养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社会实践者的关键,生物学教学应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生产实践问题和全球事务问题,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以情满社会、心系祖国、胸怀天下的情感,以“舍我其谁”的行为胆识和行为自觉,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方式解决上述问题。总之,生物学教学应厚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和理性的科学观,使其养成美好道德意识,视道德行为为己任;摒弃空洞的道德说教和教条教规的灌输,在思维和探究的深度学习中,唤醒道德自觉和行为自律,从“无知无畏无力”发展为“有心有力有作为”,沿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进阶,把学生培育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4.彰显科学本质:科学究竟是什么?我认为每一位科学老师必须清晰而响亮地回答。课标对此有清晰的表达,我认为科学是有思考的东西,科学是有探究的东西,因此当务之急,生物学课堂需要提高课程的实践性和思维性,在学科实践活动当中为思维而教。

科学知识可能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改变科学工作依赖观察和推论;科学工作采用基于实证的范式;科学是创造性的工作;科学工作中要高度关注主观因素的影响理论和定律赋予科学解释的能力,但两者不尽相同科学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为此我们如何提高课程实施水平,高质量、高品位地实施课程标准,我们应该从现代教育理论当中汲取营养,能够用现代教育的模式来武装自己。譬如我们在课堂当中能否多采用一些建模和论证教学呢?在这样的教学当中,将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