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想国》视域中的柏拉图音乐艺术思想_第1页
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想国》视域中的柏拉图音乐艺术思想_第2页
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想国》视域中的柏拉图音乐艺术思想_第3页
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想国》视域中的柏拉图音乐艺术思想_第4页
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想国》视域中的柏拉图音乐艺术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音乐史的一个重要来源《理想国》视域中的柏拉图音乐艺术思想

在西方音乐中,一个重要的源是希腊文化体系。希腊文化促进了自然和理性,为西方音乐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49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著名的“轴心时代”论,其中,古希腊涌现出一批巨匠,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的思想原则塑造的文化传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古希腊时期,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各方面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文学上,希腊诗人荷马创作了长篇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在历史方面,被西方誉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创作了《历史》一书,书中描写了希腊波斯的战争;在戏剧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是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在艺术方面,希腊的建筑、雕刻、绘画、工艺美术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时期的代表艺术家有米隆、菲狄亚斯、普拉克列特斯等人。但是,尽管希腊文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却一直忽视了希腊的音乐,由于该时期实物资料的匮乏,后世关于希腊音乐的研究更多停留在零散的文献记载中,经常语焉不详,这难免是一大缺失。事实上,在古希腊时代,音乐无处不在,从宗教礼仪、政治庆典、体育竞技,到日常生活中的宴乐、合唱与舞蹈,音乐广泛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希腊生活中。同时,这一时期希腊音乐的繁荣也催生了音乐理论的出现,不仅出现了声乐与吹奏乐记谱法,还引起一批哲学家对音乐的关注,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对音乐艺术作了理论性的描述,为西方音乐理论发展留下了最早的记录,这些音乐思想也成为后世考证该时期音乐史的重要佐证,让人们可以客观地了解希腊音乐的发展状况,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古希腊哲学丰富多彩,在它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一、音乐的灵魂净化说与和谐说作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前427—前347)同时还被视为现代艺术哲学的奠基者。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指出:“颜色、图画、雕刻都经过视觉产生快感,而美的声音,各种音乐,诗文和故事也产生类似的快感。”将音乐、诗歌、绘画、雕塑等艺术作为审美对象来讨论,这为柏拉图的艺术哲学奠定了审美前提,但同时,正如黑格尔分析的那样,在柏拉图的艺术哲学中,美的内容与哲学的内容是同一的,因此,分析柏拉图的艺术思想,就无法脱离他的哲学语境。从现代学术的视角看,柏拉图当时的哲学论述并未形成体系,而是极度诗化的,他的写作经常以鲜明的对话形式出现,恰如论语中的对话体。在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希腊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柏拉图最著名的著述《理想国》深入诠释了这一思想。在该作品中,柏拉图勾画了理想的政体组织形式,他指出,教育在国家生活中极其重要,而艺术则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值得强调的是,正是在阐述艺术重要性的过程中,柏拉图最早提出了音乐的“灵魂净化说”与“和谐说”。他认为音乐具有净化人类心灵的高贵价值,它的重要性绝非浮华的娱乐可以比拟,对于塑造完美和谐的人格而言,音乐给予人以平静的心灵。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提出:“美,节奏好,和谐,都是由于心灵的联想和善良。”(一)以床为鉴与模仿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神袛的象征。诗人荷马在《奥德赛》中描绘了以歌声诱惑水手的海妖塞壬,据称她曾与缪斯比赛音乐,其歌声具有穿透人类灵魂的魔力。在柏拉图看来,音乐的魔力不仅来源于缪斯、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还在于音乐引起了人类灵魂的共鸣,而人类灵魂与宇宙万物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异质同构的比例关系,在《蒂欧迈篇》中,他论述了灵魂、宇宙与音乐的数值关系,音乐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恰恰在于音乐和人类灵魂之间具有相似的和谐性,由而构成了永恒的理式。同时,柏拉图对音乐的阐述又受到了“摹仿论”思想的影响,这是他重要的艺术主张之一。但他所提倡的模仿对象并非自然,而是“理念”,他认为,我们的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动不居的,因而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实在的东西应该是不动不变的,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绝对的永恒存在的概念,即“理念”,艺术只是对理念的再度模仿,与“真理”隔了三层,因而应将之驱逐出“理想国”。在《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以“床”作了譬喻。他指出,首先存在一种床的理念或形式,木匠是通过具体的物质材料对其进行模仿,使其坚实可感,在此基础上,画家对木匠制造的床进行再现性的模仿与描绘,但画家所见的只是某一角度或某种光线下的床,二者只具有相似性而非完全一致,因而画家模仿的床与真实的理念相隔三层而更显遥远。柏拉图由此拒斥了图画模仿的幻觉特征。在他看来,绘画所依赖的感官与视觉经验并不可靠,例如,在水外外观笔直的同一物体置于水中则显现弯曲,同样,由于光线的错觉而使画面表现出凹凸的层次。柏拉图对绘画艺术借由光色、明暗以及其他技巧所创作的作品不屑一顾。他认为这种类似于魔术的手法只不过利用了人类的心智弱点,那些如同戏法般的多色绘画与熟练的透视技巧理应受到谴责。他将画家比作旋转的镜子;“他们很快就能够创作出太阳与天空,地球与自我,动物与植物,以及世间万物,但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同样,在音乐中,柏拉图也讨论了音乐的本质,并对音乐的优劣进行了评判。首先,他认为音乐同样是一种模仿,不仅某些节奏与旋律是某些类型的生活或性情的模仿,某些曲调也反映了人们的心绪。不过,作为一种技艺,音乐存在着优劣差别,在模仿的过程中,音乐分化为真实与虚假、美善与丑恶,在音乐的教化中,需要正确引导,以服务于城邦的政治管理。他主张简单、反对复杂,认为好的语词、曲调与风格来自于健康的心灵。在具体阐述时,柏拉图提出多利亚调式与佛利几亚调式更合适;在选择倾向的乐器时,他认为音乐曲调无须过分依赖多弦乐器,七弦竖琴与西塔拉琴在城市中是有益的,而音乐领域中牧羊人可以吹奏潘神销。因此,里拉琴与基萨拉琴的单纯性较之竖琴的复杂性更好。柏拉图进一步说道,诗神们在评判以七弦竖琴演奏的阿波罗与执长笛演奏的玛尔叙阿斯之间的竞赛时,一致选择了阿波罗及其乐器,正在于其音乐的单纯胜过了复杂。作为希腊本土的乐器,里拉琴通常有5至11根左右的琴弦,经典的里拉琴则是七弦琴为代表。柏拉图认为城邦中只需要保留七弦琴即可,“至于管乐,由于它的声音过于尖硬而具有穿透力,深具狂欢和野性的力量,因而是狂欢节与悲剧演出中使用的乐器”由上可以看出,无论是音乐还是图画,柏拉图都反对轻佻放纵的模仿技巧,而主张回到模仿背后的“真理”,因此,“简单整一”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远远优于浮华技巧。在《斐多篇》中,柏拉图说道:“当嗓音滑润而清晰,发出单独一个纯粹的乐音时,那么,我就要说,这种嗓音不是相对的美,而是绝对的美,而且还有一种天然的快感和他们联系在一起。”至于音乐曲调,柏拉图贬斥了悲哀柔美的靡靡之音,而崇尚英雄史诗般的曲调,他认为只有表现勇敢、节制、智识的音乐才是美与善的体现,才真正反映了美的本质。(二)柏拉图的和声、节奏和乐调思想在《理想国》中,柏拉图重现了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关于音乐在教育中地位的讨论,柏拉图认为,音乐由三部分组成:语词、节奏与旋律,它是一种语词的言说方式。旋律与节奏均产生于语词之后,在挽歌与耶利米哀歌中无须语词。由此他论述了古希腊四种曲调:利底亚调式、伊奥利亚调式、多利亚调式、弗里吉亚调式。这四种调式以所在地闻名,利底亚式源自小亚细亚地区,曲调凄婉。伊奥里亚式源自小亚细亚西部,曲调柔弱;多利亚式源自希腊北部,曲调激昂;弗里吉亚式同样源自小亚细亚,却颇具“节制”气息。首先,他排斥了利底亚式与混合的利底亚式,因为它们表现了悲哀的曲调,对男性与女性均无益,所以理应废除,而醉酒、柔弱与懒惰对城邦卫士都是有害的。至于伊奥里亚式曲调,因为它的柔弱与松懈,同样不是音乐应选择的表现方式。那么,柏拉图是否认同中调的多利亚式和高音阶中低调的弗里吉亚式曲调?柏拉图坦诚他并不熟悉这些音调,但是他却明确提出其理想的音乐表现内容。第一种和声应恰当模仿勇敢的男人声调,这个人在战场中和艰难的境遇中都镇定自若,即便遭遇失败、伤亡及其他不幸,他们仍能够坚忍地直面命运、继续前行。另一种和声为这样的男人准备,“它能模仿一个人处在和平时期,做和平时期的自由事业;或是祷告神袛,或是教导别人,或是接受旁人的央求和教导,在这一切情境中,都谨慎从事,成功不矜,失败也还是处之泰然”在音乐美的表现中,柏拉图对语词、节奏、乐调分别予以了阐述。通过苏格拉底的言辞,柏拉图表明,和谐伴随着对节奏的考虑,人们不应寻求运动中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应观察什么是生活中井然有序的节奏,然后会发现脚步与曲调需要适应于言辞,而非让言辞适应于脚步与曲调。因此,音乐的节奏形式取决于对和谐的理解。正如有三种形式可以结合步法,四种形式可以促进和谐的声调一样。如何言说、模仿与品评某一类生活,人们可以就此请教著名音乐家达蒙,与他商讨什么样的脚步趋于傲慢、疯狂或其他罪恶,反之,什么样的节奏能产生迥异的结果。柏拉图曾听过达蒙含蓄地谈及节奏,其中包括战争气的、英雄格的、短长格的,他将节奏安排的上下与长短交换,还运用了抑扬格,称这种为长短格,增加了长短的数量。柏拉图认为,美与不美取决于节奏的好坏。好的节奏伴随着适当,坏的节奏则体现了不适。另外,好坏节奏分别对应着美丽与丑陋的措辞。适合与不适同样如此,在乐曲中,节奏与和声随语词,而非语词追随节奏与和声。那么,在乐曲的逻辑结构中,就形成了这样的秩序:首先是好的言说,然后是合适、优美与韵律,它们都遵从于好的布置,是心灵与性格的完美展现。这些美与和谐的特质存在于人们四周,无论是绘画、工艺、建筑与家居中,抑或自然界的植物和生物体中,它无处不在。在柏拉图的音乐观中,辩证法思想大量存在,他认为一切事物中,优雅与丑陋都彼此共存。这也教导了人们学会懂得,音乐中笨拙及令人生厌的节奏和不协调恰如丑陋的言说与性情一样,相反,美丽的言说源自于冷静的智识安排。无独有偶,当柏拉图在乐调上选择了多里亚式和弗吉里亚式时,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也曾做出过相似的乐调评判,孔子反对郑声,而选择了尽善尽美的《韶》乐。柏拉图与孔子都主张音乐对人类心灵的感化与教育作用,区别在于,柏拉图还专门分析了语词、节奏与曲调是音乐美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音乐教育与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但同时他过分强调了服务于希腊城邦统治的音乐标准,从而将音乐美的地位附属于政治功用下,以致为坚持审美超功利的康德所批判。(三)艺的教育及其意义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古希腊正由盛转衰,社会矛盾突出,作为雅典贵族家族的代表,柏拉图希望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因此,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勾画了音乐的目标,它为希腊城邦的卫士培养勇敢、节制、高尚的品性,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柏拉图艺术思想中的音乐并不仅仅是一种功能的体现,它还与伦理的善与本体的美相结合。在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中,真理与本体是两个重要的概念。每个人都具有先天的知识,却在灵魂进入肉体之后,逐渐地被遗忘,因此,回忆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遮蔽的“真理”与“知识”得以显现,而回忆的重要渠道即教育。柏拉图的这种“灵魂回忆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奥尔费斯教教义的影响,以“精神的沉醉”取代了“肉体的沉醉”。尽管柏拉图认为能达到“灵魂回忆”的只是极少数人或是哲人,他仍对年轻人的教育做出了规划,在理想国的塑造中,“七艺”的教育至关重要,它们包括音乐、体操、数学、几何学、和声学、天文学以及辩证法。七艺的教育分不同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初等教育,主要包括音乐、数学、体育等课程;第二阶段是中等教育,主要包括音乐、数学、天文学等;第三阶段是高等教育,包括音乐、哲学、辩证法等。柏拉图列出的阶段课程体现了不同年龄与不同时期中教育的针对性也不同,但每个时期都存在一个不变的重点,即音乐教育,由此可见音乐在他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论及教育,柏拉图说道:“无论谁将来愿意干什么,他都得从童年开始操练。”在柏拉图的心目中,儿童时期的文艺教育最为重要。年轻人如果从小就置身于审美的环境中,他们耳濡目染于生活的环境,视觉和听觉就会有健康的导向,他们能够通向真、善、美的和谐之路。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的作用正在于此,它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因为音乐的节奏与和谐比任何事情都更加深入人心,它以难以言传的优雅攫取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受到正确的教导,音乐对他的人生裨益良多。进一步地说,由于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一个人可以迅速地感知到乏美之处,他会赞扬美的事物,以此为追求并塑造完美的自我。在他年轻时,他会厌恶和反对丑陋,并且不解缘由。但当他获悉原因后,他会欢欣鼓舞,因为这种吸引力让他开始有了新的了解。柏拉图指出,这就是音乐教育的目标与功用。在《理想国》的第四卷中,通过与阿德曼斯托的对话,柏拉图论证了他希望借由音乐塑造和谐社会的乌托邦理想:“如果孩子们一开始做游戏起就能借助于音乐养成遵守法律的精神,而这种守法的精神又反过来反对不法的娱乐,那么这种守法的精神就会处处支配孩子们的行为,使他们健康成长。一旦国家发生什么变革,他们就会起而恢复固有的秩序。”二、对柏拉图模仿论的批判柏拉图的音乐思想中,既受到了早期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又对后来者如亚里士多德的音乐理论奠定了理论的基石。作为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音乐思想部分继承了其老师的观点。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一样,同样强调音乐具有净化功能与模仿的特性,但亚里士多德并不同意柏拉图完全将音乐的功能限定在巩固城邦与教化公民的政治范围中,他认为音乐还可以应用于各类不同的场合,如消遣与娱乐同样作用重大。对于柏拉图主张的音乐模仿论,亚里士多德同样提出了批判。尽管他肯定了音乐中的节奏与乐调反映出了愤怒、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相互对立的品质及其他性情,但他并不认为音乐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他认为根本不存在柏拉图假设的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永恒不变的“理念世界”,音乐模仿的取材来源正是现实生活。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在改造柏拉图模仿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区别在于模仿的对象、媒介、方式不同,这也促进了后来音乐门类的逐渐独立。在对待音乐中哀伤、柔弱与萎靡的乐调时,柏拉图的态度是摒弃与压制,亚里士多德却主张应将顺应情感的需求,将之宣泄出去,才能更有益于人们身心的健康和城邦的安全。在《法律篇》中,柏拉图一度构建了城邦的合唱队,他主张在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应该选择不同的乐曲,这些乐曲不应该流于模仿的小技巧,而应当具备天然的正确性,即以培养公民心灵秩序、建设理想城邦为目标。那么,如何看待柏拉图的这种主张?亚里士多德说道:“就音乐而言,这些情况随人的年龄而异。年老气衰便再难唱高音乐调,他就只能低吟较轻柔的词曲。苏格拉底认为轻舒柔靡的软调使人如入醉乡,不宜用作教育;但饮酒陶醉,其始兴奋,而随后则使人不胜困疲,所以有些音乐家批评他的比拟为不伦。认为苏格拉底立说有误。我们应该想到年华荏苒,人生终必衰老,那是就愿有低柔的乐调和音节了;而这些乐调和旋律也必须应用于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对于儿童们,凡内含有益的教训并可培养秩序的曲调就应该一律教授;而吕地亚调则两者皆胜,尤为相宜。这样,音乐教育显然应该要求符合三项标准——中庸标准、可能标准和适当标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的画作《雅典学院》中,画作中央描绘了并肩前行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师徒,柏拉图手指上空,亚里士多德手指前方,二人分别代表着一般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在柏拉图的音乐思想中,音乐体现的是理念世界的和谐与灵魂对理念的观照;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他将音乐看作是一种质料,音乐的形式——声音、音色、音调、音律都与运动相关,而音乐运动的客观存在与人的运动是一致的,所以,当节奏与乐调达到质料的和谐,音乐美就得以产生。三、音乐的模仿与思想的建构柏拉图所处的时代,可以视之为礼崩乐坏的大变局中,因此他力图以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改造城邦统治。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说道:“我从事音乐创作,因为哲学是一门伟大的音乐艺术。”事实上,早在年轻时,柏拉图就了解音乐与绘画,还能够写作诗歌与剧本,正因为他有着全面的艺术修养,在《理想国》与《法律篇》中才可以看到,他希望以音乐来教育年轻人。在柏拉图的心目中,理想国应该由哲学王统治,护卫者守卫,平民则各司其职,整个社会都有一种稳定的秩序,这种贵族政体主导的王国,必须有高智识的领导与高情操的卫士和公民,因此,它既需要勇敢无畏的多利亚曲调,也需要宁静节制的弗里吉亚曲调。在《理想国》的第七章中,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与格劳孔的对话区分了“听得见的音乐”与“听不见的音乐”,在他看来,听不见的音乐较之听得见的音乐更加重要,听得见的音乐是一种“模仿”的音乐,“听不见的音乐”是一种灵魂与宇宙达成和谐的音乐,所以,听得见的音乐需要感官的耳朵,听不见的音乐需要内在的心灵。正如英国诗人济慈的诗中写的那样:“听见的乐曲是悦耳,听不见的旋律更甜美”柏拉图的音乐思想,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它遵循着抽象的目的与原则,将一切审美的知觉与情感都追溯到了“理念”的根源中。在模仿说的导引下,柏拉图对音乐的语词、节奏、韵律等外在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