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1页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2页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3页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4页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影响的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规制政策亟待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美国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中心。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雾雨”、“井”和“土壤污染”等环境事件。随着环境保护机构设立的不断完善,我国环境规制力度也呈现日益强化趋势。2017年,为了有效应对北方特别是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当时的环境保护部实施了大气环境区域联防联治,确定了“2+26”城市的京津冀大气污染运输通道,并对此区域内的医药、农药、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在全国率先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在水泥、铸造等行业继续全面实施错峰生产。此外,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特别是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更是明确指出,生态环境出问题将首先问责省市县委一把手。各个地区的地方领导更需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两个目标,环境规制对于企业特别是污染程度较高的制造业的影响问题也成了学者关注热点。环境因素在企业家选址建厂决策或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那么环境规制是否会产生通常的“污染避难所效应”?各地区已建成的企业和新建企业是否会从环境规制强的地区转移到环境规制弱的地区?环境规制是否会对不同类型企业的选址产生差异性影响?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不但有利于深入了解我国环境规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也有助于我国实行精准环境规制政策,从而更好协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介绍计量模型设定及相关数据说明,第四部分定量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选址的影响,第五部分根据一些标准对相关样本数据进行了细分,以深入分析环境规制水平对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以及不同规模的企业选址产生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差异性,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结论和简单的政策含义。二、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一直以来就存在着较大争议。早期,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选址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学者们通常得出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没有影响的结果,如随后学者们逐渐将研究对象转移到污染较高的行业,得出了与之前不同的结论。近些年来,国内学者对中国省际内部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也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有所不同。综上所述,国外早期的研究通常没有对企业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并以此来讨论环境规制的影响效果,且大部分是针对已有企业,而不包括新建企业。实际上,由于已有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已有企业通常具有较多的沉没成本以及社会关系网络,因此相对于新建企业而言,同等条件下,其迁移可能性无疑较低,故而之前的文献常常得出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无影响的结论。在以中国为对象的实证研究中,一方面,大部分学者使用按省划分的样本数据,而非包含更多样本和实际上更多承担环境规制制定和实施单元的地级城市的微观企业数据,从而导致回归结果可能存在偏误,稳健性较低。另一方面,即使存在少数实证研究按城市划分且以新建企业为研究对象,但是这些研究都是讨论当年环境规制对当年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事实上,新建企业在进行选址时,通常因为无法预判当年及之后的环境规制如何,而选择根据前一年的环境规制来进行选址,所以当年的环境规制不是影响新建企业选址的最直接因素,而已有企业由于已经选址在该城市投产,因此其滞后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以中国288个地级市的新建工业企业和已有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新建工业企业和已有工业企业的影响。此外,还依据一些标准如不同区域(东部、中部和西部)、不同污染程度(重污染、中污染)和不同生产规模(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等,进一步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对这些基于不同原则细分城市制造业选址的影响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三、计量模型的构建和相关说明(一)企业数量和新建企业数量的测量本文通过构建下述计量模型来定量分析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其中,Y是被解释变量,用新建企业数量或已有企业数量来表征;X是用来衡量环境规制度的核心解释变量,加入X其中,被解释变量NF(二)变量描述和数据来源1.企业选址的环境规制影响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早期主要是通过各地区已有企业数量来衡量,但在环境规制从宽松逐渐转向严格的情形下,已有企业数量由于沉没成本以及根植的社会网络效应等难以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削弱了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这也是早期研究得出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影响较少的原因之一。从动态视角,则可以使用各城市中微观企业迁出数量来表征被解释变量,但是由于企业经营状况总是在变动中,一些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会进入或退出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之前入库标准是500万元,从2011年起调整为2000万元以上)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统计门槛,而对于新进入统计门槛的企业,其开业年份也并不一定都是2013年(本文使用的数据年份是2013年),所以会导致2013年统计的企业数量超过2012年统计的企业数量的部分要远大于这一年新建的企业数量根据本文研究目的以及相关数据可获得性,在借鉴2.综合指数法衡量环境规制的指标有很多,通常包括单一指数以及综合指数等。单一指数主要是指用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达标率、单位产值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治污投资支出等单一指标来表征环境规制。综合指数则是使用多重主要污染物或多种表征环境规制的相关变量指标,经过标准化以及相应权重计算后构成的总指标来度量环境规制。在主要涉及到中国环境规制的相关文献中,并无公认的统一方法来表征和度量环境规制变量,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88个具体负责环境规制制定和实施单元的地级城市中的相关微观企业,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并无太多的可以使用综合指数来计算的环境规制指标,因此本文使用了单一指数来表征各城市的环境规制程度,即采取各城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不包括工业废物3.其他控制变量本文中包含的其他控制变量是企业选址中常见的控制变量。工业基础:本文借鉴4.工业企业数量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历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2年和2013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城市GDP值、职工平均工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指标来自于历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此外,通过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和筛选得出了2013年各城市新建工业企业数量及工业企业总数量。由于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本文研究2012年的各变量对2013年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及2013年的各变量对2013年已有企业选址的影响。四、回归的结果和相关解释(一)总体污染排放量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数量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新建企业数量取对数后的均值为0.949,最大值为2.210,最小值仅为0,已有企业数量取对数后的均值为2.824,最大值为4.003,最小值为1.398,说明不同城市的新建企业数量和已有企业数量差异均巨大,且前者差异程度大于后者。2012年总污染排放量取对数后的均值为4.669,最大值为5.733,最小值为1.857,2013年取对数后的均值为4.596,最大值为5.723,最小值为1.857,说明从全国范围来看2013年的环境规制相比2012年更加严格。此外,各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等指标差异也较大,而工业基础和工资水平差异则相对较小。包括新建和已有企业数量的主要变量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如表3和表4所示。从表3和表4中可以看出,新建企业数量以及已有企业数量和总污染排放量的相关系数均较小,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对于控制变量,如工业基础、道路建设和工资水平(除了与表征市场规模的GDP外),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均较小,且具有显著性;而对于GDP变量,其与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变量、环境规制变量和教育水平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大,一起纳入模型中可能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因而影响到回归结果的可信性,因此我们分别对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变量进行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5和表6所示。从表5和表6中可以看出,其检验值均低于5,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以纳入到回归模型中进行定量分析。(二)企业环境规制的中小企业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及已有企业选址影响的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从表7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变量log(TP)前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但是在加入其平方项后,变量log(TP)的系数为正,变量[log(TP)]随着百姓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之前的“人随产动”日益转变为“产随人走”,且越是高端人才越是对单纯工资之外的软环境愈发看重,而具有严格环境规制的地区通常拥有高质量的环境,因此也更易于吸引相关企业和人才的入驻,同时较佳的环境质量也意味着不要求企业投资于改善一般环境基础设施(此外,通过比较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发现,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大于新建企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这说明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选址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的范围更大,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新建企业而言,已有企业具有大量的固定和沉没成本,因此其对环境规制的“忍受”程度可以较高,而新建企业则无需支付这些成本,可以完全根据环境规制情况来较自由地决定是否在此选址生产。对于控制变量,无论是对于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GDP的系数为正,工资水平的系数为负,且均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企业更倾向于在市场规模较大及企业用工成本较低的城市进行选址生产,而表征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劳动力投入质量的回归系数均不具有显著性,这说明从全国层面的数据看,新建企业或已有企业选址对于上述两个因素不敏感。(三)总污染排放量表征国内外学者在分析中国环境规制是否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时,由于使用不同的环境规制表征指标,导致得出的结论也具有较大差异性。本文采用总污染排放量作为环境规制表征指标,优势在于政府通常是为了市民的健康状况而实施相应的环境规制,而普通市民对环境的评判更多是通过所见所感的环境状况,而不是去衡量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情况。总污染排放量这个表征指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少数城市总污染排放量过少可能更多的是因为企业数量少或者总产量少,而不是由于更严格的环境规制。因此,为了使得上述计量结果更具有稳健性,本文对于核心解释变量的环境规制指标采用不同表征方法并再次进行了计量回归。我们借鉴EΣE为了将S从表8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变量log(S)前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但是在加入其平方项后,变量log(S)的系数为正,变量[log(S)]综合来看,无论是采用原有的总污染排放量指标还是采用新的加权处理后的单位制造业产值的污染源排放量指标,无论是对于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都呈现倒U型,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的转折点均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的转折点。(四)中小企业数量环境规制与新建企业或已有企业选址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而导致回归结果出现偏误,因而本文也对环境规制变量的内生性进行了检验。理论上,一方面,由于新建企业的数量远少于原有企业数量从表9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其F检验得出的P值均大于5%,因此接受零假设,即它们的工具变量均是外生的。其次,我们采用了Hausman检验,利用外生性的工具变量来检验log(TP)的内生性,结果如表10所示。从表10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其P值均大于0.1,在10%的显著水平下,较大的P值说明接受原假设,即log(TP)是外生的。综合表9和表10的检验结果,说明环境规制与新建企业或已有企业选址之间不存在内生性,表7和表8的回归结果是稳健可信的。五、分析基于进一步划分的样本数据(一)环境规制的加强程度在我国不同区域之间,无论是经济发展、产业数量还是环境规制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基于不同区域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细分的样本数据回归结果如表11和表12所示。从表11和表12中可以看出,在东部地区,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影响均存在倒U型,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0.234)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0.198),而实际上,对于新建企业,2012年东部地区80个地级市的环境规制程度大于0.198,占东部地区地级市总数的81.6%。这说明严格的环境规制对大多数东部地区新建企业选址已经发挥了负向抑制作用。对于已有企业,2013年东部地区中有81个地级市的环境规制程度小于0.234,占东部地区的82.6%,这说明环境规制的加强依然会对大多数东部地区已有企业选址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综合来看,对于大多数东部新建企业的环境规制已经超过转折点,而对大多数东部地区已有企业的环境规制还未达到转折点。在中部地区,对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对于已有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影响存在倒U型,环境规制转折点为0.227。2013年,我国中部地区中高达74个地级市的环境规制程度小于0.227,在全部中部地区地级市中占比高达69.8%。因此,加强中部地区环境规制不仅不会对企业选址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反而会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综合上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发现,目前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新建企业选址更多发挥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已有企业及中部地区企业选址更多发挥促进作用。因此,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应实行差别化而非一体化的环境规制政策,对于东部地区新建企业采取适当宽松的环境规制,而对已有企业采取适当严格的环境规制,均有利于促进企业选址。(二)环境规制程度通常而言,污染程度不同的行业给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同,重污染行业产生的污染排放量较多,也更容易受到环境规制的监管,而轻污染行业产生的污染排放量比较少,环境规制对其的影响相对也较小。因此,为了研究环境规制对不同污染程度细分行业选址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性,把所有样本分为重污染行业、轻污染行业首先,从表13中的模型13.1~13.4可以看出,对于新建企业,无论重污染行业还是轻污染行业,变量log(TP)的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但是在加入其平方项后,变量log(TP)的系数为正,变量[log(TP)]其次,从表13中的模型13.5~13.8可以看出,对于已有企业,环境规制对重污染和轻污染行业的企业选址也存在着倒U型影响,其环境规制转折点分别为0.221和0.245,重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也小于轻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2013年66.3%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程度小于重污染行业环境规制转折点,高达87.5%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程度小于轻污染行业环境规制转折点。这说明,环境规制对已有轻污染行业企业选址发挥促进作用的范围更广,对已有重污染行业企业选址发挥约束作用的程度更强。综合来看,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包括重污染企业和轻污染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均存在着倒U型,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均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轻污染行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均大于重污染行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三)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由于限制或关闭环境污染企业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一些地方政府常常采取不严格执法或少严格执法方式来达到适当“保护”污染型企业从而维持辖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中央政府为了减少地方政府潜在的地方保护,也特别设立了由原环保部牵头成立(并由原中纪委、中组部相关领导参加的)代表党中央对各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的环境保护督察组。2016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分别向江西、广西两省份反馈了督察意见,两省份均被指存在环保不作为的问题首先,从表14可以看出,对于新建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均存在倒U型,大型企业环境规制的转折点为0.213,中小型企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为0.211。对于新建企业,2012年51.4%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程度小于大型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45.8%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程度小于中小型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对于已有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也存在倒U型,大型企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为0.231,中小型企业的环境规制转折点为0.227。对于已有企业,2013年77.4%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程度小于大型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69.1%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程度小于中小型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综合来看,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已有企业(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均存在倒U型,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均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大型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均大于中小型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环境规制对大型企业选址发挥促进作用的范围更广,对中小型企业选址发挥约束作用的程度更强。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大型企业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税收和GDP,因此能够得到更多的当地政府的直接或间接的保护,从而较少受到环境规制的不利影响。六、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以288个地级市微观的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3)和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对比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新建工业企业和已有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以及不同规模等细分样本数据方面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及已有企业选址的影响均为非线性,即随着环境规制越来越严格,环境规制对新建和已有企业的选址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在开始阶段,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有促进作用,但是当环境规制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就会对企业选址产生负向抑制作用,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对于新建企业,有超过三分之二(68.75%)的地级市2012年环境规制程度小于转折点,对于已有企业,有超过五分之四(83.68%)的地级市2013年环境规制程度小于转折点,中国大多数地级市环境规制强度低于转折点。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以及细分结果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此外,细分后的实证结果还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及不同生产规模企业间具有异质性特征。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新建企业选址的抑制作用更多,而对东部地区已有企业及中部地区企业选址的促进作用更多,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和大型企业选址发挥促进作用的范围更广,对重污染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选址发挥约束作用的程度更强。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样本期内环境规制对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选址的影响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