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资料_第1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_第2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_第3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_第4页
公共政策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与发展一、学科名称梳理1、《政策学研究》我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对政策进行研究论述的专著。2、政策科学:勒温、拉斯韦尔创始,最早给下定义的:罗斯威尔。3、政策分析:林德布洛姆。二、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惠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商秧:因世而为之治,度俗而为之法。1)(07单)国待而农耕而富,主待农战而尊4)孟轲:民贵君轻,政策在得民(2)《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著作。(07单)《智囊补》:冯梦龙,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安全著作。2、学科诞生前的理论与方法论准备亚当-斯密的贡献:《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一次把政治经济学发展为一种完整的体系,英国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06、03单)1)他谴责一切封建关系;2)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经济自由是它的基本观念。3)在研究方法上,他以经济人的利已心这一假设作为立论的基础。克劳塞维茨的贡献:德国军事理论家,《战争论》(04单、06多)1)他提出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2)他将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物质、地理和统计要素。3)他强调战略决策须依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恩格斯贡献:马克思主义创始人1)其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段政党提供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与方向。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为政策研究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韦伯的贡献:《宗教社会学论集》1)他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做文化科学。2)他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动机和目标。3)他提出了官僚制理想模型,并通过对官僚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探讨了合乎理性的、科学的决策模型。4)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三、公共政策学的产生1、学科形成的历史条件:公共政策学于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07单)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系统论:贝塔朗菲;信息论:申农;控制论:维纳三论组合为:大系统论(04单)2)决策科学的形成西蒙:《管理行为》被认为是对管理性的组织机构的决策过程进行开创性研究的著作。“有限度的理性”和“令人满意的准则”,“管理就是决策”。以西蒙为首的学者设定理性人为管理人(或称行政人)(04单)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03多)行为科学研究对象:人一一人系统泰勒:设定理性人为经济人,首创科学管理理论。梅奥:设立理性人为社会人,创立“人群关系理论”。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04单)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它认为市场失败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主义被西方国家的政府认为是最佳方案。2、学科的诞生及其初步发展:1)勒纳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2)公共政策学创立者:拉斯韦尔拉斯韦尔认为这门学科的特点:它是民主主义的学问;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对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一门须同官员共同研究的学问;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的学问。行为主义是这个学科的主导范式。3)代表人物:伊斯顿、拉斯维尔、林德布洛姆、阿尔蒙德阿尔蒙德将公共政策的功能分为:提取、分配、管制、象征性功能。四、公共政策学的发展1、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批评与学科发展的新阶段进入第二发展阶段的标志:德洛尔著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的学术贡献:1-4(04简)3、公共政策学在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成就:1-4(05简)1)方法论的多样化。公共选择方法轮:布坎南创立。(04、05单)此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的转变。第一阶段在政策制定,第二在政策执行。4、90年代,研究课题偏重于伦理、管理和政府改革取向。改革的方向是在客观上重视效率和效果,主观上强调质量和满意度。5、美国四大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美国企业、斯坦福研究所和传统基金会1986万里提出实现科学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政策制定”1997北京大学建立全国高校系统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第二章公共政策学的的学科要素一、什么是公共政策学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主线是:探索公共政策的固有规律。二、研究对象与概念体系1、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07多)2)以拥有公共权力的强制性的大小公共组织可分为:(04多、03单)强制性公共组织:立法、司法、行政机构半强制性公共组织:经济仲裁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非强制性公共组织:公立学校、医疗保障机构、研究机构、文化和科学技术机构3)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具体的个别的政策;B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链:列宁。C政策一般。(06单)2、政策系统:1)政策主体系统:迥策制定、执行系统和间接主体系统(公民、利益集团、非执政党等)2)政策支持系统: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政府监控、咨询、评估系统。3)反馈系统3、政策制定系统的内部结构:线性、职能、线性一参谋、矩阵结构。4、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的三个层次:核心、次级、边际概念如政策执行的子概念:政策宣传、实验、执行再决策、执行偏差。政策终结的子概念:政策替代、分解、合并、缩减。三、研究方法1、科学的品格与公共政策学科学的品格:1)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2)第二个品格是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4)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2、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06多)1)经验主义:培根“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03单)2)理性主义:笛卡尔3)逻辑经验主义:罗素、维特根斯坦是逻辑经验主义的先驱。4)后现代主义:认识论、方法论、科学观方面影响本科学。5)辩证唯物主义:全面性、实践性7、模型的认识论意义:3、运行过程分析的理论模型:1)理想主义模型:西蒙(03单)2)渐进主义模型:林德布洛姆(03单)3)规范最佳模型和混合扫描模型:德洛尔“最佳规范”、埃齐尼奥“混合扫描”(06单)4)政治系统模型:伊斯顿。最有解释力,最具有普适性的一个模型。(05单)5)机构——制度模型:6)集团模型:杜鲁门《政府过程》(03单)7)精英模型:肇始于莫斯卡和帕累托,戴伊和齐格勒梳理。(03单)精英模型提示了“主权属于人民”(主要作用及其受到批评的原因)(06单、05论)4、“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1)两种资源:理论、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决策科学化是这个模型的根本诉求(05单)5、学习公共政策的意义:1)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2)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3)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第三章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和功能一、什么是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的内涵: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决定、决策的一般特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的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主导这一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5)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6)公共政策在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谋求公共利益的实现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2、决策是由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五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二、公共政策的构成与结构1、国家、政府与公共政策(的关系)(06简)1)国家权力的基本职能: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2)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治理机构的专门化和治理者的常任化。3)立法是政府管理主权的活动或行为,行政和司法是政府行使主权的活动或行为。4)政府的要素:体制、机构和公务人员。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5)政府利益: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如政府的权力与权威、政府的业绩、信誉与形象,政府工作条件与公务人员的收入和福利等。6)现代政策基本活动方式是:制定和实施政策。(05单)7)阿尔蒙德政府过程的逻辑顺序为: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反馈8)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品。2、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横向结构:由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子系统构成1)美国:公共政策=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06、05单)A美国政治体制基本特点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又相互制衡。B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03单)C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06、05、03单)D美国司法决策的形式有: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03多)E美国总统决策的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决策;防务政策。2)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中国公共政策横向形式构成(07简)A将党的政策变成国家意志的法定程序:1中共中央与国家机构联名发布政策方案。2中共中央提出政策创议,国家机构据此制定具体的政策方案,并按照法定程序通过。3政府决策以党提出的政策原则为依据。B人大决策主要釆取的形式: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四大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04多)人大有权修改宪法,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03单)C行政决策的几种形式:行政法规: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03简)行政决策的主体是被赋予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与个人。

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规章的地方政府: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2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3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2)纵向结构:由中央政府(全国政府)、地方政府、基层政府三个层级构成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A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04论)B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与地方实际情况相结合产物;C地方政策、基层政策具有一定的能动性;D地方政策具有明显的中观性。3、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1)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的关系:涵盖与被涵盖、衍生与被衍生、统摄与被统摄。(04简)A元政策:又叫总政策、总路线、总方针,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它是关于政策的政策。B基本政策:又被称作基本国策、方针性政策、纲领性政策、根本政策。2)将时间与空间两个向度结合起来,公共政策就有了战略、策略和战术的区分。A战略也被称作“宏观决策”策略被称作“中观决策”战术又称作“微观决策”3)依政策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公共政策问题可分为:(03单)A政治政策: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B经济政策:产权与经营权、农业、工业、金融、财政、贸易、环境、房地产、区域发展政策等。C社会政策:劳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救助(社会救济)、人口、宗教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4、公共政策的结构1)政策结构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A塔形结构:纵向结构的基本表现形式。(07单)B链形结构:横向结构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C圈层结构;D网状结构;E矩阵结构;F群落结构。2)什么是合理的政策结构?A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显著特征是结构的有序化。B合理的政策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有效的分级控制。C严格的组合秩序,这是政策结构合理的重要条件。三、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1、公共政策的产生、发展与本质1)公共政策的产生须有三个核心要素(初始条件):(05简)A公共问题的形成;B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C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2)公共政策的转型或发展,表现在四方面:A在公共问题的形成过程中,公民参与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B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C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国家和政府几乎以执行政治统治的职能为唯一职能,而执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也以维护和巩固政治统治为目的。D传统的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少数统治者个人;现代公共政策的质量,取决于政策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3)公共政策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公共权力机关进行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价值分配的手段。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7)探政治、阶级、权威、普遍、预见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目标取向;A阶级性是公共政策一项本质属性。B公共政策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它的运行和有效性有赖于它的权威性。C目标取向是公共政策的灵魂。3、理论、实践与政策1)政策与理论的基本关系: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2)政策与实践的基本关系: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4、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引导、调控、分配功能。(06论)第四章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一、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1、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1)主体:直接主体: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领袖人物。(05、03多)间接主体:在野党、利益集团、选民。2)客体: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目标群体。客体四类政策问题: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政策问题立法机关在我国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制定法律,立法是立法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行政决定是行政机关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2、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04多)1)信息子系统:“神经”系统;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基础与依据。(03单)2)咨询子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3)决策子系统:是中枢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权威性和主导性。(06单)4)执行子系统: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5)评估子系统:合理配置政策资源、改进政策制定系统的一个基础了系统。

五大要素:政策评估人员、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6)监控子系统:有机组成部分,任务是减少政策失误。7)反馈子系统:任务是进行信息传递或传输。3、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1)自然环境:地理位置、领土面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自然资源2)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法律、人口、科技状况经济实力构成公共政策的基本物质条件和基本经济环境。政治信仰是决策主体制定政策的定向因素和精神支柱3)国际环境:国际格局、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国际趋势区域性合作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国际组织:联合国、世贸组织、世界银行非政府组织:国际奥委会、国际红十字会国情与国策:对国情正确认知和客观评价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总政策、基本政策的基础。大众传媒如何影响政策制定和输出:A大众传媒影响决策者的价值取向;B大众传媒影响受众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对现实政策情形的认识;C大众传媒有助于决策者迅速了解政策执行情况与后果,从而及时做出是延续、调整还是终结某项政策的决定。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特点:高度复杂性、巨大差异性、历史变异性。二、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1)国家机构是公共政策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制定者和生产者,它决定公共政策的层次、结构及效力范围。国家纵向组织机构规定公共政策的层次纵向结构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组成国家横向组织机构决定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横向结构包括中央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国家权力、国家职能的二重性决定公共政策的二重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公共政策在本质上包括三层含义:A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B统治阶段推行政治统治的重要工具;C统治阶段对社会进行政治管理的主要方式。2)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国家能力:由社会抽取、规范、控制和适应能力组成。社会抽取能力构成了公共政策的基础。良好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政府能力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03单)财政汲取能力是衡量政府能力最重要的指标。3)政治体制与公共政策(影响):A政治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主体的范围。(04简5多)B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程度。C政治体制决定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D政治体制影响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国家结构规定了决策权的纵向分布形态,进而影响到公共政策的效力范围。国家结构主要有单一制和复合制(复合制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政府体制规定了公共政策决定权的横向分布形态。(07单)历史上存在过的政府体制有君主制、共和制两种。君主制包括:绝对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包括:总统制(美国)、内阁制(英国)、委员会制(瑞士)半总统制(法国)、人民代表大会制(04单)4)公共决策体制:根据最高决策者数目可划分出首长制、委员会制。(03单)类型最高决策权'主要存在地主要决策方式议会制议会美、英、瑞士合议、三权分立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人民中国合议、民主集中制法西斯制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德国独裁首长制:神权制中的宗教领袖、王权制中的专制君主、现代美国的总统制(06多)首长制的优点:决断及时迅速、果断有效,有利于使政府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政府效能得到充分发挥;缺点: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压制民主、独断专行、随心所欲,从而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受到影响。5)决策者的素质与公共政策:A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B决策者的品质影响公共政策的性质;c决策者的智能水平与公共政策的水平成正比;D决策者的性格和风格影响公共政策的风格。决策者个体素质包括:价值观、道德品质、智能水平、性格风格。4、政治结构与公共政策1)立法机关;在我国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机关在形式上是公共政策最重要的制定者,其主要任务和职能是制定法律和政策。2)行政机关;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的政策效能从根本上说均取决于总统。3)司法机关;4)政党三、公民与公共政策1、公共政策过程的基轴是公共权力机关与公民的关系。(03单)2、公民影响公共决策的途径:(05简)1)以国家主权者的身份,对某些重大问题,如宪法的修订等,采取全民公决的投票方式,直接进行决定。2)用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公民自己选出的代表或制定、修改执行公共政策。3)使用各种威胁和抗拒的方式反对某些政策,或表达制定新政策的要求。4)通过参加利益集团,借助集团的力量去影响政策。5)对政府通过并实施的政策采取合作或不合作的态度,去影响政策结果。6)某些公民还可以通过其知识活动为决策过程提供思想指导。7)某些公民通过政治活动对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如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3、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07、04单)四、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公共政策运行过程:“政策输入政策制定政策输出政策反馈”2、公共政策运行五阶段或政策周期:政策制定、执行、监控、评估、终结。(07简)3、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论)1)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问题、政策议程、政策分析2)政策决定——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3)政策实施——政策执行、政策结果、政策修正4、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论)(03论)政策过程的理性化、专业化、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共选择的民主规则。公共决策的现代化首先是决策过程的理性化民主集中制是公共决策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五章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一、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05案、03单)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5)政策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3、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问题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公共政策问题明显界限是进入政策分析或政策过程的公共问题或社会问题(06、04单)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公共问题范围最大,公共政策问题范围最小。4、公共政策问题: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或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04单)二、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出与分析1、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案)1)一般原因,从国内和国际视角看:国内因素:自然灾害、非预期的人文事件、社会的变迁国际:战争或军事行动的爆发、武器的革新与发展、国际关系及国际间联盟形态的变更2)从客观和主观的角度看:客观因素: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主观因素: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流行迷思(自然的、邪恶的、内在的)科学迷思、范式能左右人们对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2、由谁提出公共政策问题1)提出主体:A政治领袖;B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C民意代表;D大众传媒;E各类政策研究组织;F政府部门本身。(06单、03多)政党是最重要的政治组织。2)大众传媒往往既是公共政策问题的虫介,又可能是公共政策问题的直接提岀者。3)政府也是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之一,甚至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4)政策诉求又称作:政策要求、政策倡议、政策方张。5)琼斯和马休斯将提出公共政策问题的主体状况分为四类:私人主动、政府有限介入;政府主动、私人有限介入;两者都主动;两者都不主动。3、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1)边界分析法: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三个步骤:A饱和抽样B诱导性提问C边界估计(07多)2)多角度分析:(个人、组织、技术三角度)3)类别分析法:是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之一,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注意原则: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性、一致性、层次分明性(06简)4)原因层次分析法:(可能原因、合理原因和可行原因三个层次)5)类比分析法:(人的类比、直接类比、符号类比、想象类比)(03单)6)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7)假设分析法:(包括确定厉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三、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1、政策议程类型:(07、06、03单)1)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2)按政策问题的重要性程度分为:A实质性议程:多来源于经济领域,其中税收问题对社会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也最重要。如:移民、种族团结、环境、死刑、暴力犯罪、吸毒和流产等。(三个必要因素):1相当数量公共资源的分配已岌岌可危;2问题一定引发公民和公共政策制定者广泛注意;3问题必定蕴藏着巨大的变化。B象征性议程:多集中于价值领域。如“好公民问题”、焚烧国旗、虐待儿童。2、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论)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3)要有政党、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1)与上述条件相对应的反向条件;(论)2)社群的价值规范和制度程序上的限制;3)与对该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巧有一定关系。6、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07、06单、03简)1)外在创始模型: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在民主和平等的社会中常见。2)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04单)3)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内部的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财富和权力高度集中的社会较为流行。每个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创始、说明、扩散、进入。第六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一、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1、公共政策过程中最核心的阶段是公共政策的制定。2、政策目标的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3、政策目标的分类:(04、03单、06多)1)按地位:政策元目标、次目标;2)按着眼的时间范围:长远、近期、其他政策目标;3)按所服务地域或空间范围:全国性和地方性、国内和对外、全局性和局部性政策目标;4)按政策本身所属的社会领域:经济、文化、社会及政治统治性和管理性政策目标;5)按政策所服务的主体是普通社会大众还是社会少数人群体:公益性、特殊性政策目标。4、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1)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5、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二、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1、政策规划的明显特征:在于要提出对于人们感知的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办法。2、政策规划的特征应主要要强调如下两点:1)从政策规划的主体来说,多元化和政府主导并存。2)从时间进程来看,政策规划主要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和政策抉择之间。3、为了实现政策规划主体的多元化,不少国家通常采取听证制。听证,最早源于西方的司法实践。其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中国1996年开始先后在行政处罚、公共价格调整和人大立法等领域也建立了这项制度。4、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紧扣政策目标;2)规划多重方案;3)方案彼此独立;4)方案要有创新;5)方案切实可行。(07简)五个左右的政策方案能常就已基本满足多重方案的原则要求。创新是做任何事情的生命和灵魂。(06单)5、政策方案设计的阶段:轮廓勾画;细节设计。6、政策方案评估与择优的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的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的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的小。方案评估与择优的两种主要方法:A预测性评估(步骤):方案调查一详细研究一进一步的分析一试验性证实预测方法:1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一种归纳式推或后推预测法);(03单)3投入-产出分析法(在政策方案预测中极为常用的方法)。依据:理论假说;价值体系和分析方法。预测性评估方法是政策方案评估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B可行性评估(四个层次):适当、可能、可行的、可行性实验(案)可行性内容:1政治可行性:政策方案获取政治资源支持的程度及对政治价值的影响。2经济可行性:执行方案所需一般性资源和特殊资源的获取和支持程度。行政可行性:政府行政部门执行力的大小和效能高低。方案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有关条款及其精神。技术可行性:方案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实现目标的程度。三、公共政策的抉择与合法化1、公共政策的抉择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最具实质性意义的阶段。实际上就是将有关政策加以合法化釆纳的过程。2、公共政策抉择的主体: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代表、法官、执政党首脑以及军事首长。(无论居于何种决策体制,国家最高政策的抉择最后都要经过国家元首的批准、签署和发布才能生效。在内阁制下,行政首长必须与内阁成员一道集体决策。)3、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1)尊重科学分析的价值;(04、07论)2)考量各方利益的平衡;3)发挥个人决断的作用;4)遵照有关程序的规定。4、公共政策抉择的合法化:(07单、06、04简)1)政策内容的合法化;2)决策过程的合法化;3)政策的法律化。(05简)行政决策程序:法制部门的审查;领导会议的讨论决定;行政首长的签署发布。(07多03论)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议案——公布政策。政策立法的主体:1立法机关,2有权将一般的行政决策上升为行政法规的那些行政机关。5、美国学者琼斯指出在任何政治系统中,都存在着两种层次的政策合法化,第一个层次是政治系统统治正当性的过程,即合法性过程;第二个层次是政策获得法定地位的过程,即合法化过程。(05多)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原则和模型1、政策执行的规定性和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内容的务实性;3)实施上的灵活性;4)时间上的阶段性与连续性;5)影响的广泛性。公共政策执行本质上是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2、政策执行的重要性:(07多)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05单)2)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方案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政策执行结果是后续决策的基本依据。3、政策执行的原则:总原则――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灵活性的临界点是原则性)具体原则:(1)计划周密(2)执行准确(3)灵活创新(4)全局与局部兼顾。4、政策变通:就是原则性、时效性和灵活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1)“求神似,去形似”这种变通形式,能够做到原则性、时效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2)邓小平同志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就是政策变通的范例。5、要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要注意以下三点: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6、政策执行的理论与模型:1)过程模型:史密斯一一《政策执行过程》中首次提出,又称史密斯模型。(07简)2)互适模型:又称“互动理论模型”,麦克拉夫林,《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03单)3)循环模型:又称“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06单)4)博弈模型:以巴德克为代表,他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07单)5)系统模型:又称“霍恩——米特模型”。(04单)6)综合模型:“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模型”因果理论将政策看作一种假设,将政策执行看作是引导人们达到目的的地图(04单)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05单)二、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手段1、政策执行过程: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论)1)政策宣传:是政策执行过程的起始环节和一项重要的功能活动。要使政策得到有效执行,必须首先统一人们的思想认识。2)政策分解: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必经之途。制定执行计划,应遵循的原则:A客观性原则B适应性原则C全面性原则D一致性原则。3)物质准备:是保证政策执行顺行进行的经济基础,是必不可少的环节。4)组织准备:是政策具体贯彻落实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确定政策执行机构、选人用人、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5)政策实验:是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主要步骤:选择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总结实验结果。6)全面实施: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具体、最广泛的一个环节。2、政策执行再决策: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根据信息反馈对现行政策方案所做的补充或修改。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主要依据:A主要任务、目标、路线的变化。B政策环境的变化。C人们认识的变化。D政策偏差的变化。E政策副作用的产生。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原则:A实事求是原则B时效性原则C信息原则D民主原则E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原则F宣传解释的原则G动态原则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A有利于纠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03简)B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执行取得更好效果。C有利于后继政策的科学制定。3、政策执行的资源: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1)经费和人力:是两种最基本的政策资源。(06单)2)信息:是影响政策执行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3)权威:是政策扫行的一种特别重要的资源。4、政策执行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思想引导手段1)行政手段: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来实施政策的方法。行政手段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法律手段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稳定必、规范性。3)经济手段的特性: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引导手段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方法,常用的手段有:制造舆论、协商对话、批评与表扬。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1、政策执行偏差: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