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学习要点_第1页
小麦栽培学习要点_第2页
小麦栽培学习要点_第3页
小麦栽培学习要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栽培学习重点—.概念生育期:小麦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所经历的天数。春小麦70-150天,冬小麦120-330天。阶段发育:在小麦生育前期,需要有外界特定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才能正常完成器官发育的质变过程,小麦体内表现出的这种阶段性质变的特性称为阶段发育。每个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养分等。春化(感温)阶段:萌动的小麦种子胚的生长点或幼苗的生长点,要求持续的低温条件(0〜10°C)才能通过春化过程,进入第二个发育阶段。大田作物具有春化阶段还有油菜、甜菜等。光周期反应:作物对光照时间长短的反应称为光周期反应。叶蘖同伸关系:小麦各级分蘖的出现与主茎叶片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称为“同伸关系”(表2-5)35页。叶面积指数(LAI):作物群体绿色叶面积总和占相应土地面积的比值。抽穗:当麦穗顶部的第一个小穗抽伸、露出旗叶叶鞘时,称为抽穗。群体:作物大田植株单株有机集合的个体群总和,称为群体。群体结构:描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即为群体结构。主要包括群体的组成、数量大小、时空分布、长势长相和群体结构的动态变化等。群体的自动调节作用:随着某些条件的变化(种植密度、肥、水、光等)作物的某些生育过程(如分蘖的消长)的速度和方向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这种性能称为自动调节作用。二.填空小麦属种类很多,但目前种植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以普通小麦为主,占(90%)以上,其次为硬粒小麦、密穗小麦等少数种。世界小麦栽培面积中,春:冬麦比例约为(1:4)。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三个)主区,(十个)亚区。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三个主区,他们是(春麦区),(冬麦区),(冬春麦兼播区)。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dumort),小麦属(TriticumL.)。6.小麦起源于(中亚)、(西亚)。小麦的一生是(种子萌发)到产生(新的种子)的过程。根据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温度要求的高低和时间长短的不同,可将小麦划分为(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三种类型。小麦是(长日照)作物,一些小麦品种如果每日只给8小时的光照,则不能抽穗结实,给以较长时间光照,则抽穗期提前。三简答小麦可划分为多少个生育时期?以小麦一生各器官形成的顺序和外部形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先后可分为: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冬麦还包括越冬期、返青期和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在栽培上小麦分为几大生长阶段?各生长阶段的特点是什么?在栽培上,根据所形成器官的类型和生育特点的不同,将小麦一生划分为三大生育阶段,即营养生长、并进生长、生殖生长。营养生长:以生根、长叶、发分蘖为主。并进生长:根、茎、叶继续生长,并进入穗分化过程,是决定穗粒数的壮杆大穗期。生殖生长:以穗、粒发育和灌浆为主,包括抽穗、开花授精、籽粒形成和成熟,决定粒大、粒饱的增粒重期。影响小麦分蘖消长的因素小麦单株产生分蘖多少的能力称为分蘖力。分蘖力存在品种间差异,并受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栽培环境的影响。分蘖的最低温度2-4r,6-13°C下分蘖生长缓慢,比较健壮;>14C分蘖生长加快,健壮程度较差;〉18C分蘖受抑。适宜于分蘖的田间持水量70%左右。渍水和干旱不利于分蘖的发生。基本渺少、光照条件好、幼苗健壮,分蘖力强。播种过深、地中茎过长、出苗延迟,苗弱蘖少。分蘖期适宜的氮、磷营养,促进分蘖发生。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的途径适当稀播、精播高产,力争前期大分蘖多成穗。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争取壮杆大穗,促高产。加强肥水管理,以肥水调控分蘖生长和增加有效分蘖多成穗。群体内主茎与分蘖之间穗分化的差异同一块田的小麦群体内,主茎穗分化时期与速度较为接近,主茎与分蘖穗分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分蘖穗分化开始晚,经历时间短,但发育快。以小花原基分化为界,判断分蘖成穗的可能性。凡是已进入小花分化时期,则大多数均能成穗。冬、春小麦成穗特点有差异:冬小麦:争取冬前分蘖成穗,分蘖成穗率20%〜30%;春小麦:主茎成穗,有效分蘖10%〜20%。四.论述试述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建成的关系小麦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即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阶段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当麦苗尚末通过春化阶段,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时,光照阶段结束。春化阶段决定叶数和分蘖数量,适当延长此阶段可增加主茎叶数和单株分蘖数量,形成壮苗。光照阶段植株开始进入穗部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故此阶段决定小穗数和小花分化数目,延长光照阶段可增加小穗数和小花分化数目,形成大穗。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就是这个原因。试述小麦分蘖的作用分蘖:小麦茎基部分蘖节上发出的分枝。有效分蘖:分蘖可以成穗,构成产量的分蘖。1) 分蘖穗是构成产量的重要部分:穗数由主穗和分蘖穗组成,分蘖穗可占到10%〜30%,高产水平可占到30%〜50%。2) 分蘖是壮苗的重要标志:具有分蘖的植株才有次生根发生,分蘖发得多、次生根也多,麦苗长势旺,是高产小麦的一种象征。3) 分蘖具有自动调节作用:小麦群体结构的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栽培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分蘖来调节,在作物与环境间起缓冲作用,可称为反馈(feedback)作用。4) 分蘖有再生作用:分蘖受到损伤,主茎还可再生分蘖给予补偿。5) 健壮的分蘖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冬小麦的壮苗标准是冬前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分蘖,才能确保安全越冬。试述麦穗结实能力和提高穗粒数的途径1) 麦穗的结实能力:中部小穗生长发育优势明显;麦穗基部和顶部小穗退化多,基部小穗退化严重。顶部小穗结实少。一个麦穗结实大多在20〜30粒。主穗结实粒多,分蘖穗结实少。2) 提高穗粒数的途径:增加小花结实、减少退化;尤其要增大基部小穗和顶部小花结实数量,增加穗粒数。生产栽培及肥水管理:前期要培育壮苗,做到合理密植,中、后期科学运用肥水管理,才能在穗分化过程中,增加小穗数及其小花分化的数目,减少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1) 增源:抽穗前绿色茎杆、叶鞘中的光合同化产物约70%,抽穗后的绿色器官部分的光合同化产物约30%,都能提供给形成籽粒所用。灌浆则以后者为主,尤其是旗叶的光合同化产物,占到籽粒灌浆物质的1/3左右。2) 扩库:小麦籽粒容积大,可沉积更多的干物质;只有正常、顺利充实同化库的灌浆物质,才能粒大、粒饱。3) 畅流:要求茎杆的维管束系统畅通,灌浆速度快、灌浆强度大,这样的品种类型为籽粒灌浆理想的优良品种。4) 低耗:昼夜温差大,呼吸消耗少,光合同化物质多,有利于顺利灌浆,增加库容物质积累。叙述小麦阶段发育与器官形成的关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各论小麦291)关系:小麦阶段性的质变是器官形成的基础,即每一器官的形成必须在一定的阶段发育基础上才能实现。当麦苗尚末通过春化阶段,茎生长锥的分生组织主要分化叶片、茎节、分蘖和次生根等营养器官;小麦穗分化达二棱期,春化阶段结束,进入光照阶段,到雌、雄蕊原基形成时,光照阶段结束。春化阶段决定叶数和分蘖数量,适当延长此阶段可增加主茎叶数和单株分蘖数量,形成壮苗。光照阶段植株开始进入穗部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故此阶段决定小穗数和小花分化数目,延长光照阶段可增加小穗数和小花分化数目,形成大穗。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就是这个原因。2)应用:有助于正确地引种和运用栽培措施。如果南方引用北方品种,因南方温度高,日照时间短,而表现春化和光照发育迟缓,常表现迟熟;南方品种北移,由于北方温度低,日照较长,一般表现发育早,冻害严重。因此,必须从纬度、海拔和气候条件比较接近的地区引种。就栽培而言,应根据品种的阶段发育特性,综合考虑品种布局、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密度,以避免冻害,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例如,秋种时应先播种冬性品种,后播种半冬性品种;冬性品种的春化阶段较长,分蘖力强,基本苗应适当少些。论述小麦群体自动调节作用机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各论47小麦群体的自动调节是通过反馈作用进行的。所谓的反馈是指一种过程的结果,引起过程中某些条件的变化,反过来影响过程本身,使这一过程最后稳定在某一水平上。例如,增加肥水可促进分蘖的发生和增大分蘖的叶面积。当分蘖发展到一定限度以后,由于肥水和光照的限制,生长减慢,分蘖停止,部分分蘖死亡。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使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穗数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小麦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生产中已加以应用。如精播高产栽培中,利用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