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史与医学导论-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_第1页
医学史与医学导论-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_第2页
医学史与医学导论-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_第3页
医学史与医学导论-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_第4页
医学史与医学导论-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中国医学的全面发展(宋、金、元时期)960—1368

一、社会背景

宋(北宋—汴梁,南宋—临安),金(南宋北金),元(南宋北蒙,第三短命王朝)。宋金元时期促进医学全面发展的因素:(1)宋代经济的发展(清明上河图);(2)宋代科学的进步(北宋的三大发明:火药、罗盘针、活版印刷术);(3)宋代理学盛行;(4)宋政府重视医学事业;(5)金元时代战争频繁,疾病流行。2

二、医药事业的管理与改革(三)改设太医局隋唐设“太医署”。王安石变法后,改设“太医局”。(元、明、清设“太医院”)。宋政府按等级任命医官,把医官放到大夫官阶下,从此把医生统称为“太夫”、“郎中”。“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儒士有望通过学医登上仕途。宋代的医学分科比唐代更精细,从原来的四科(医师、针师、按摩师和咒禁师)发展到九科:3太医局学生的分科和名额分配

科目人数大方脉科120小方脉科20风科80眼科20疮肿折疡科20产科20口齿咽喉科10针灸科10金疮书禁科10合计3004

三、医学各科的成就(一)病因学宋代陈言(字无择)著《三因极——病症方论》十八卷。三因—

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热;不内外因——饮食饥饱、虫兽所伤、中毒金疮、跌损压溺等。5

(二)人体解剖学

1.吴简的《欧希范五脏图》:记录庆历年间,广西起义领袖欧希范等56人被统治阶级诱杀后,使医生与画工剖腹探查,绘制成图谱。

2.杨介的《存真图》:绘录崇宁年间被杀的起义人民,由医生与画工剖视绘画而成。杨介图比吴简图更为精确详细,对医学有着卓越的贡献。

6

(三)法医学宋慈的《洗冤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该书出版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很快被译成朝、日、英、俄、德、法等国文字。六百多年来,一直成为各国法医审理案件的重要参考书。李昌钰:《洗冤录》—指纹学—测谎、DNA检测。7

(四)外科和骨科学辩证论治进一步运用于外科治疗,强调外科病也要内治(外病内治)。“癌”字始见于宋代《卫济宝书》中,“癌”字是该书的首创字。南宋杨士瀛的《仁斋直指方论》最早叙述了癌症的特征。元代太医院设正骨兼金镞科。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是现存记述骨科最详细的书。特别是对脊椎骨折,第一次应用悬吊复位法,这是伤科史上的创举。

8

(六)儿科学钱乙、阎孝忠的《小儿药证直诀》。书中强调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总结出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辨证方法;化裁创制了不少新方,如升麻葛根汤、导赤散、泻白散、异功散等,都是后世医家常用方剂。在护理方面,钱乙认为初生儿衣服不可穿得太暖,喂食也不可太饱。(“若要小儿安,须有几分饥和寒”)

9

(七)针灸学在宋代,针灸学成为一门重要学科。宋仁宗敕令尚药奉御王惟一主持设计铸造两尊针灸铜人模型,用于教学和测验。铜人价值连城,为宋金议和的条件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