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课件_第1页
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课件_第2页
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课件_第3页
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课件_第4页
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

1急性肠套叠-业务学习1定义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附近的肠管腔内引起的肠梗阻。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一种特有疾病,在婴儿急腹症中占首位,在全部小儿急腹症中仅次与急性阑尾炎。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婴幼儿最多见,以4-10个月的婴儿多见,5岁以上罕见。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2-3倍。2定义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附近的肠管腔内引起的分类原发性肠套叠:约95%,多为婴儿,发生套叠的肠断及其邻近部分没有明显器质性因素。继续性肠套叠:约5%多数是儿童,由于肠管有明显的机械原因,如梅克尔憩息、肠息肉、肿瘤和腹部紫癜肠壁血肿等,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3分类原发性肠套叠:约95%,多为婴儿,发生套叠的肠断及其邻近分型回盲型: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约50%-60%。回结型:以距离回盲瓣几厘米到数十厘米到回肠起点,约30%。回回结型:回肠先套入远端回肠内,然后再整个套入结肠内,约10%。小肠型:小肠套小肠,比较少见。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少见。多发型肠套叠4分型回盲型:回盲瓣为肠套叠的头部,约50%-60%。455病因01饮食结构的改变02病毒感染03肠炎04回盲部解剖因素05遗传6病因01饮食结构的改变02病毒感染03肠炎04回盲部解剖因素腹痛:此种为阵发性规律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套入端向前推进,肠系膜被牵拉,肠套叠鞘部产生强烈收缩而引起的剧烈腹痛。肠套叠晚期合并肠坏死和腹膜炎后,患儿变现萎靡不振,反应力低下。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后转为胆汁样,1-2天转为臭味的肠容物。病程长可出现脱水。果酱样血便:(最为典型的症状)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达80%以上腹部腊肠样肿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进行腹部触诊肛门指检临床表现7腹痛:此种为阵发性规律性哭闹与肠蠕动间期相一致,由于肠蠕动将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主要表现阵发性腹痛腹痛时上腹或脐周可触及包块,不痛时腹软,病程长达十余日。由于年长儿肠腔较宽阔,可无梗阻现象,不易坏死。呕吐也少见,便血也相对较晚。慢性肠套叠8年龄越大,发病过程越缓慢。主要表现阵发性腹痛腹痛时上腹或脐周辅助检查B超:首选,横断面可见同心圆,纵切面可见套筒症状。空气灌肠:临床上边诊断边复位治疗。腹部CT和ECT:多用于继发性肠套叠检查。钡灌肠:对慢性肠套叠和多发性肠套叠有临床意义。9辅助检查B超:首选,横断面可见同心圆,纵切面可见套筒症状。9非手术治疗:X线下空气灌肠适应症:病程不超过48小时全身状况良好。复位压力一般控制在60-100mmHg,3三个月以下婴儿肠套叠和针对性灌肠压力一般不超过80mmHg。治疗10非手术治疗:X线下空气灌肠治疗101、(1)病程超过48小时,全身状况显著不良。(2)高度腹胀,腹部明显压痛,腹肌紧张,疑似腹膜炎。(3)反复叠套,高度怀疑或已确诊为继发性肠套叠。(4)小肠型肠套叠。(5)试用空气灌肠是逐渐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形态不变者。2、B超下温盐水灌肠。3、钡剂灌肠。禁忌症111、(1)病程超过48小时,全身状况显著不良。禁忌症11手术治疗手法复位:腹壁切开后,见回肠套入结肠,手指伸入腹腔内,将套入部向后推压;肠套叠整复到升结肠时,即将整个肿块牵出创口外,并开始于其远端压挤;两手拇示指交替性挤压;肠套叠完全脱套。肠切除。肠造瘘。12手术治疗手法复位:腹壁切开后,见回肠套入结肠,手指伸入腹腔内急性肠套叠护理查房13急性肠套叠护理查房13案例分析姓名:陈某某男5个月主诉:阵发性哭吵伴发热、呕吐、便血1天半。查体:体温:36.5℃脉搏:115次/分呼吸:33次/分体重:7.3kg既往史:无特殊现病史:入院前1天半,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哭吵,哭吵时表现为发作时面色苍白、出汗、烦躁,每次持续数分钟,间歇二十分钟左右发作一次,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量中,伴解暗红色样大便,2-3次/日,伴发热,热峰39.0℃。14案例分析姓名:陈某某男5个月14辅助检查:辅助检查:空气灌肠:经肛门行空气灌肠,提示不成功。腹腔彩超示:右上腹肠管局限性增宽---考虑肠梗阻脾旁不规则无回声区----性质待定。腹腔积液肝胆双肾、双输尿管未见明显异常?诊断:急性肠套叠治疗:剖腹探查+肠套叠整复术15辅助检查:辅助检查:诊断:急性肠套叠治疗:剖腹探查+肠套叠整病程记录10.01患儿入院,行空气灌肠提示,肠套叠复位不成功,拟急诊手术,各项手术前检查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症,予做好术前准备,在全麻下行肠切除吻合术+腹腔引流术。术后予以一级护理、禁食、鼻导管氧气1L/min吸入、心电血氧监测及补液、应用止血剂抑酸剂及抗菌素等处理。10.02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腹部敷料干仍予氧气1L/min吸入心电监测置患儿半卧位,胃肠减压管通畅,持续抽出草绿色胃内容物。10.03生命症平稳给予拔除尿管改为二级护理,给予舒普深0.35g抗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淡血性液体136ml。腹部切口换药,无红肿等不适。胃管减压通畅,抽出浅绿色胃内容物。16病程记录10.01患儿入院,行空气灌肠提示,肠套叠复位不成功病程记录10.04术后第三天复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感染情况。10.05术后第四天患儿高烧最高达39.3,遵医嘱应用退热剂0.9氯化钠注射液5ml+注射赖氨匹林0.07g静推及右旋布洛芬塞肛门。10.06术后第五天复查生化提示白蛋白28.1g/L遵医嘱给予输注白蛋白5g。给予进食,于予喂水10ml/q3h。10.07术后第六天遵医嘱拔除胃管,静脉高营养氨基酸注射液200ml、脂肪乳70ml及其他补液等处理。按医嘱给予喂奶粉15ml/q3h。10.08术后第七天按医嘱于母乳喂养并逐渐增加饮食量。10.09术后第八天予拆线见切口愈合良好,患儿腹腔引流量少,予拔除腹腔引流管。生化提示白蛋白31.8g/L按医嘱滴注人血白蛋白5g。17病程记录10.04术后第三天复查血常规及CRP了解感染情况术前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病情有关体液不足:与呕吐、禁食、肠腔、胃肠减压致体液丢失过多有关疼痛:与肠蠕动增强有关腹胀:与肠梗阻致肠腔积液,积气有关潜在并发症:肠坏死,腹腔感染、感染性休克18术前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不了解病情有关18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2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道,纠正电解质,行空气灌肠。3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准备4心理护理;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耐心讲解疾病有关疾病知识和手术前后配合知识,让家长能以镇定的情绪接受治疗护理过程。19术前护理1.按小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1术后护理诊断体温升高:与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有关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抵抗力下降有关潜在并发症:肠粘连,再次肠套叠可能,切口裂开可能。20术后护理诊断体温升高:与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有关20术后护理1.术后监护:向麻醉师了解术种情况,麻醉未清醒去枕平卧头扁一侧,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氧气吸入及保持各管道通畅,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体位;4-6小时后给予半卧位。3.饮食;禁食期间按医嘱补液,注意补液速度,肠蠕动恢复后按医嘱给予适当饮食,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注意有无腹胀。少量流质——流质——半流质。21术后护理1.术后监护:向麻醉师了解术种情况,麻醉未清醒去枕平4.胃肠减压保持尿管及引流管的通畅等,记录量和颜色6.观察患儿腹部情况,注意肛门排气,排便,观察大便情况,颜色,次数。7.防止切口感染: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防止切口裂开。224.胃肠减压22术后护理措施体温升高:与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有关措施

1、提供舒适的环境,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2、每小时测量生命征。3、出汗后要及时换衣服注意保暖,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退热剂,并观察记录体温。23术后护理措施体温升高:与肠道内有害物质吸收入血有关23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抵抗力下降有关措施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直至病人完全清醒,预防吸入肺炎。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液的颜色、性质、量的改变。防止堵塞尿管。定期更换集尿袋,消毒会阴,保持清洁。注意观察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4有感染的危险:与术后抵抗力下降有关措施24潜在并发症:肠粘连,再次肠套叠可能,切口裂开可能。

预防肠粘连,小儿应早期在床上活动,在床上进行翻身或伸曲双腿的运动,促进胃肠蠕动。翻身幅度避免过大,以免牵拉到手术伤口,于半卧位有利于伤口修复。腹部伤口张力较大,置于半卧位减少腹壁伤口张力,可使腹腔渗液渗血流至盆腔避免形成隔下脓肿减轻毒素的吸收,更有利于渗液的引流。25潜在并发症:肠粘连,再次肠套叠可能,切口裂开可能。

预防肠粘胃肠减压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2保持负压状态,引流通畅。3.观察并记录胃管内引流袋的颜色。性状。量。4观察并记录胃管在围内的深度并交班。5口腔护理每天2次。6每天更换引流袋。7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26胃肠减压护理要点1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滑脱。26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扭曲、脱管等。2、观察颜色、性质、量,看有无异常。3、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袋低于引流口位置,。4、每周更换1-2次引流袋,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5、及时拔管。27腹腔引流管的护理要点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打折、扭曲、脱管等留置导尿管的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2.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碘伏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3.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28留置导尿管的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肠套叠防预.保持小孩肠道正常功能,防止食物改变和食物刺激能引起肠道紊乱,平时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不要突然改变饮食,辅食循序渐进。让小孩有适应过程。防止肠蠕动异常。防止因气候变化引起肠功能失调,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盖被,平时避免腹部着凉。不要擅自滥用驱虫药,防止肠道感染,讲究母乳喂养的卫生。曾经有患过肠套叠的婴幼儿,如果不良因素作用,还有可能复发,有肠套叠先兆,应立即送医院,不可大意。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