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智能经济的关系研究_第1页
人工智能与智能经济的关系研究_第2页
人工智能与智能经济的关系研究_第3页
人工智能与智能经济的关系研究_第4页
人工智能与智能经济的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工智能与智能经济的关系研究

20世纪中期,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信息革命。如果说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只是将人们从繁杂的手工计算中解放出来,使科技领域计算手段大大提升,那么,如今具有人工智能的第五代计算机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则带来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20世纪末开始,计算机技术带动信息技术发展一发不可收,信息高速公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信平台、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催生智能经济,由此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出现智能产业和智能劳动。150年前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问世时,欧洲大陆尚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和机器工业时代,马克思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揭示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工业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广泛,智能经济日益发展,人们不禁思考:智能经济的生产力基础是什么?智能产业运行机制如何?智能劳动性质以及价值创造如何?等等。正确阐释智能经济和智能劳动,既要坚持劳动价值论,又要创新劳动价值论。一、提出和总结(一)计算机学科能什么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日本人工智能专家顾泽苍界定,人工智能“简单讲就是用计算机实现人的头脑功能,即通过计算机实现人的头脑思维所产生的效果”。人工智能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是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的综合。人工智能是20世纪后期的尖端技术之一,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开始与互联网、大数据结合,其发展更加迅猛,与基因工程、纳米科学并称为三大尖端技术。人工智能研究旨在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主要研究计算机实现智能的机制,制造类人脑智能的计算机,并应用于经济社会等更广泛的领域。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17年7月,我国政府正式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展人工智能也被纳入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和应用即将全面引入我国经济社会,我国吹响了抢占人工智能开发和应用战略高地的号角。(二)智能经济运行人工智能引入国民经济,带来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直接催生出智能经济(IntelligentEconomy)。何谓智能经济?有学者认为,“智能经济即靠智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智能经济是智能产业、智能企业和智能劳动的有机统一。智能经济以智能产业和智能企业为载体,智能劳动者应用智能技术,研制智能产品和生产其他产品。相比于传统经济,智能经济运行具有三大特点:首先,智能经济运行的整体性。马克思在分析机器工业时代的机器体系时说,“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当前,我国政府抓住有利时机,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三)智能劳动: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解释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创建的科学理论,其理论核心是揭示价值创造和新增财富源于一般人类劳动,从而说明雇佣劳动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创造出智能产品或产品中包含人工智能技术的劳动方式,可看作是智能劳动。智能劳动是相较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劳动而言的新型劳动方式。如果以智能劳动为分析对象,揭示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依然可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得到解释。首先,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理论是解释智能劳动的思想基础;其次,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理论可说明智能劳动是与高效劳动结合在一起的,同一劳动时间包含更多的价值;再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理论用以区分智能劳动与一般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社会正常的劳动时间。智能劳动也对劳动价值论创新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智能经济面对生产力中智能因素的出现,需要解释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体现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智能劳动中的决定因素是智能劳动者,但物质要素作用却越来越大,智能化工具甚至替代了人力。其次,智能劳动是更为复杂的劳动形式,智能劳动创造价值以简单劳动为换算基础,智能劳动与简单劳动换算比例需要合理确定。再次,智能劳动不仅应用于物质产品,而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服务业,这已经超出了劳动价值论局限于物质生产的视角。最后,智能经济建立在智能劳动基础上,智能劳动在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上都对传统劳动力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有所创新。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工具和设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物体,而是具有模拟人的思维和智能的机器人或机器手。生产力中物的要素代替人的要素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早就说过,“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二、人工智能的创新和智能经济(一)人工智能通过改善社会生活方式,积极推动社会管理方式的普人工智能技术产生以来,逐渐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阿尔法狗打败棋坛高手,人工智能少女小冰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问世,写稿机器人、智能翻译机频频亮相,扫地机器人登堂入室,人工智能的各类型应用走入千家万户。大到国家治理,小到居家生活,人工智能全面进入社会生活,将人类引入智能社会,改变了以往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人工智能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的应用,极大地改进了医疗设备,提高了诊断和救治效率;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空间,远程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多种教学手段,丰富了知识信息,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人工智能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广泛运用,促进智能运载工具产生,人工智能运用于铁路系统,加速了高铁、地铁的发展并提高了运行安全性,人工智能运用于航空、海运,极大地提高了航空航运服务效能和安全;GPS、智能手机等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出行,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工智能改变了社会管理方式。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应用于政府治理,数字政府、电子政务逐渐普及,大大提高了政府治理效能;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数字社会、智能化管理逐渐渗透到城乡社区,应用领域涉及社区公共事务、社会保障管理,以及群众文化、体育、休闲活动;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尤其在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和应急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和管理质量。(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发社会生产力的整体上升,成为“智能制造”的主流作为一种新兴科学技术,人工智能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国民经济,带来了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直接催生了智能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实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升。”智能经济突出表现为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再生产各环节。首先,从生产环节看,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产业以及生产出的智能产品逐渐走向市场;人工智能技术为各行各业提供智能技术和设备,在各行业逐渐采用人工智能生产手段的经济活动形式,实现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实现各产业技术手段的智能化升级。由此,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从交换环节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相关产业,实现了相关要素的产权交易;互联网交易平台、互联网金融和支付平台等加快了市场交换,节约了交易成本;此外,与互联网相关的智能物流、快递行业迅速兴起,促进了市场交易、加速了市场流通。再次,从分配环节看,智能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将以较高利润体现,智能劳动创造价值将以较高报酬体现;分配实现途径网络化和智能化,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和再分配收入、居民纳税,以及社会保障均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最后,从消费环节看,智能家居、智能服务、共享经济、智能手机支付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及消费方式,满足了居民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刺激了居民消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并反过来促进生产和流通。智能经济是新兴经济形态,我国智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已经处于先进地位。目前,美国和中国处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和产业发展的全球第一梯队。“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达到2542家,美国1078家,占42%;中国592家,占23%。其余872家分布在瑞典、新加坡、日本、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印度。”(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滞后智能经济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基础,智能产业是智能经济的载体,智能产品是智能经济的主体。智能经济带来了产业结构分化,一方面要建设智能产业,另一方面要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智能经济的产生将以人工智能产业链和智能产业群的形成为标志。人工智能产业链是智能经济的核心。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与此相关,人工智能产业链包括基础技术支撑、人工智能技术及人工智能应用三个层次。首先,基础技术支撑由数据中心及运算平台构成,即计算智能阶段,包括数据传输、运算、存储、芯片等。其次,人工智能技术是基于基础层提供的存储资源和大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建模,开发面向不同领域的应用技术,包含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两个阶段,感知智能如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音处理和生物识别等;认知智能如机器学习、预测类API和人工智能平台。再次,人工智能应用主要为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实现不同场景的应用,如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范围会越来越宽。智能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发展智能产业亟需抢占战略制高点,这将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先发优势。为此,《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应“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布局产业链高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主要包括:智能软硬件开发、智能机器人研制、智能运载工具、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智能终端、物联网基础器件”。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智能经济的产生,也将以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为标志。人工智能、智能经济带来产业结构的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智能经济带来产业结构分化的同时,使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首先是传统产业部分生产岗位和生产手段将由智能技术手段替代,传统产业规模会随着智能经济的发展大量压缩,生产要素结构会发生较大改变。正如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ThomasPiketty)指出的,“近30年来,传媒与通讯、交通与出行、健康与教育都在变化。生活方式改变了供给和就业结构,如今有1/4—1/3的产出是与过去生活方式无关,也就是说有1/4的职业和1/3的就业在30年前是不存在的”。三、智能经济时代劳动力价值理论的创新(一)人工智能的生产力基础是生产力人工智能是信息工业时代科技创新的结果。正如蒸汽机、电力是机器工业时代的产物一样,人工智能是信息工业时代的产物。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的发明和运用为引擎的,计算机最初仅用于替代人脑的计算功能,随着功能升级,其广泛运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人脑智慧和语言一定程度上赋予计算机,并与各种技术和设备结合起来,才使人工智能技术得以确立。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工智能是新兴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在生产力各要素中。首先,人工智能的主体是智能劳动者,即掌握人工智能专门技能的智能型劳动者。智能劳动者是人工智能的能动因素,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研制和设备制造的研究者、设计者、管理者和操作人员。智能劳动者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的创造者,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操作者,也是人工智能设备的控制者、维护者。其次,人工智能的客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和软硬件设备,即智能型劳动工具或劳动资料。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是人工智能的物质要素,其本身也是人类劳动的结晶。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不同于以往被动的生产工具,它具有部分人脑赋予的智能,按设计指令控制行为,部分代替人力的功能。从本质上说,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依然是生产力的物质要素。再次,人工智能的另一客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作用于其上的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本身无所谓科技含量,所有自然资源和初级产品都可以是劳动对象。人工智能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劳动对象更为广泛。就劳动对象性质而言,与传统的生产力要素并无本质差别。最后,与人工智能相关要素有机结合的载体是智能产业和企业。智能产业和企业是智能经济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智能劳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人工智能是包含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力范畴。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二)智能劳动过程: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现代工业经济经过了机械工业、电气工业、信息工业时代,这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个工业时代都主导着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智能经济是信息工业时代的重要经济形式,智能经济的基础是智能劳动。马克思说:“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任何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智能劳动过程也是劳动三要素综合作用的活动过程。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首先是智能劳动本身。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其次是智能劳动对象。智能劳动对象包含自然资源与原料,是劳动过程的重要物质要素。马克思指出:“土地(在经济学上也包括水)最初以食物,现成的生活资料供给人类,它未经人的协助,就作为人类劳动的一般对象而存在。所有那些通过劳动只是同土地脱离直接联系的东西,都是天然存在的劳动对象……相反,已经被以前的劳动可以说滤过的劳动对象,我们称为原料。”再次是智能劳动资料。马克思界定:“劳动资料是劳动者置于自己和劳动对象之间、用来把自己的活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物或物的综合体。”马克思将劳动三要素的关系归结为:“在劳动过程中,人的活动借助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三)智能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新形式《资本论》第一卷系统阐述劳动价值论已过去150年,但价值的本质依然。“商品价值体现的是人类劳动本身,是一般人类劳动的耗费。”智能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具有劳动创造价值的一般性。智能劳动是具有智能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创造预定产品的过程。其产品价值(c+v+m)也包含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价值中包含必要劳动价值和剩余劳动价值。智能劳动形成价值也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即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或价格。智能劳动区别于普通劳动,其价值创造和构成具有特殊性。首先,智能劳动价值包含智能技术转化的价值。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使生产工具、手段、设备更为先进,效能更高。“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其次,智能劳动价值包含协作增值的价值。人工智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技术,不是一个岗位可孤立完成的,智能劳动需要智能系统的高度协作。智能劳动过程中协作比机器工业时代和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