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昌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慰藉(jí)
荧火虫
罅隙
国粹B.虔诚(qián)聘闺女
埋怨
檄文C.半晌(shǎng)万户候
雕酌
抽屉D.倔强(juè)
帐蓬
踌躇
卓越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烧菜做饭会增强学生对家务劳动的理解与认知,让他们在和家人的相处中学会分担,懂得体谅、感恩。B.中国水仙凭借着芬芳馥郁的香味和清雅脱俗的姿态,大量开始出口到欧美,深受水仙原产地人民的欢迎。C.根据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D.“五一”劳动节前夕,相关部门发出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诗经》“六义”是风雅颂,赋比兴。B.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C.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宋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发扬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D.“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一门三父子”指的是苏氏三父子,分别是父亲苏洵,儿子苏轼和苏辙。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礼与刑或礼与法,构成中国上古法律文明的核心。古代礼治经历了礼法之争、以法治国到以礼入法三个阶段。春秋战国时代的儒法之争实质是礼治和法治之争。儒家高唱礼治,讲究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等差有别,制定了有差别性的行为规范,礼就是维持社会等差有别的工具;法家高唱法治,强调一赏一刑,以法治国,制定了同一性的行为规范。秦汉时期奉行法家思想,是实行“以法治国”的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到秦王朝建立,提倡法家之学130余年,秦代法治具有浓厚的法家色彩。从韩非到李斯,所谓“以法为教”“法令出一”,无不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同一性精神。汉代法律可分前后两期:前期汉承秦制;后期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立法思想接受儒家理论,法律制度开始了“以礼入法”的儒家化。儒家的“以礼入法”,始于东汉而完善于曹魏。曹魏的儒者参与了法律的制定,儒家思想在法律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化的法律便应运而生。概而言之,中国法律“以礼入法”的儒家化,始于汉魏,成于北魏、北齐,隋唐后便成为中国法律的正统。《四库全书提要》所谓“唐律一准乎礼”,这是对法律儒家化最精确的评语,正如《唐律疏议》是儒家以礼入法、道德与法律融合的标志性法典。隋唐之后的国法律条,大都有深厚的礼的渊源。俗话说“国有国法,乡有乡约,家有家规”。古代的礼治,渗透在上层制定的国法中,更体现在基层流行的乡约和家规中。在基层的乡土中国,礼治秩序首先通过乡约来维持。乡约制度是由士人缙绅提倡,乡村人民合作制定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涵养道德教化,规范大众行为,维持社会秩序,谋求大众利益。乡约制度产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首倡的人物是吕氏兄弟,为使乡约深入民心,规范日常行为,读约制度应运而生。“读约”一般在乡村公共场所,故称“会所读约”。“家训”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门楣”,中国传统的家规家训宣扬儒家伦理道德,维持家庭和睦关系,劝谕子弟知书识礼。一些著名的家规家训,大都被乡村文人编入《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民间。这些蒙学书渗入乡村子弟的心中,由外在的规则化成内在的习惯,对维持乡土中国的礼治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取材于陈文忠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今天的乡土社会已大为不同,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乡土社会的变迁中,经济条件的好转使得乡村的孩子、居民,获得了外出求学和打工的机会,城乡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多。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得原有在固定空间形成的“熟人社会”逐渐瓦解,新的价值观念的渗透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礼治的权威性有所下降,其对人的约束力相较于过去大大降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大量的法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大规模地进入乡村社会。在变迁中的乡土社会,法的推行困难重重,当法与礼发生冲突时,法常常遭遇白眼,原因之一在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基层的法律工作者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处处严于律己,自觉学法守法。近些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灵活多样的形式如普法栏目剧、普法海报、法律知识竞赛等,强化了对村民的法治教育效果,让村民真正地接受法律。同时,在乡村执法的过程中发现,了解当地风俗民情的法律工作者好像更能够顺利推进工作。礼治在乡土社会中能够长期存在,必有其合理的一面,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对礼治保持一定的相容性。乡村的法律制定与施行应扎根于乡土社会的实际情况,我们要广泛吸收礼治的有益成分,对现行法律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实现法治与礼治的融合,如礼治具有调节家庭、继承、买卖等纠纷的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规则上升为民法的内容。另一方面,对于礼治的合理成分,允许其在合法的前提下继续发挥作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秩序,成为法治的支持与补充。(取材于常璇等的相关文章)4.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主张礼治,法家主张法治,他们制定了不同的社会行为规范。B.汉朝法律制度开始“以礼入法”,故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中国法律“以礼入法”的儒家化,在隋、唐之后成为法律的正统。D.《唐律疏议》是一部标志性法典,印证了“唐律一准乎礼”的评价。5.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基层的乡土中国,礼治秩序首先通过乡约制度维持。B.乡约制度由士人缙绅提倡,由乡村人民合作制定而成。C.乡约制度是一种强制力量,用来禁锢乡村人民的行为。D.有些著名家训被编入蒙学书籍,通俗易懂,便于流传。6.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乡土社会中,礼治和法治均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征。B.城乡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使原有的“熟人社会”逐渐瓦解。C.现代价值观念对传统观念产生冲击,礼治完全丧失了权威性。D.国家积极地制定了大量的法规来适应乡土社会发展的新需求。7.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有法难用”根本原因在于村民法律意识的淡薄。B.乡村法律的制定与施行要突出法律权威性,排斥礼治成分。C.法律工作者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似乎更能够顺利推进工作。D.乡村法治应完全地吸收礼治的原有成分,形成民法的内容。8.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如何构建乡土社会的秩序。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1】,玃似母猴【2】,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3】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4】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已亥也。夫已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玃:猿猴。【2】母猴:沐猴、猕猴,比玃稍小。【3】乐正:管理音乐的官名。夔:舜的大臣。【4】重黎:舜的大臣。(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取材于荀子《劝学》)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闻面审
闻:听到B.闻而不审
审:审察C.而闻者彰
彰:清楚D.假舆马者
假:假装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惑而不从师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耳得之而为声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传面白为黑,黑为白许多传记中记载了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B.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如果是有关人的传言,必须运用事理来验证C.重黎又欲益求人重黎又想多找些像夔这样的人D.晋师己亥涉河也晋国军队在己亥日渡过黄河12.根据选文(一)的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B.孔子认为夔能使音乐和谐,用它来安定天下,夔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C.丁氏家中多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动力,并不像传闻中从井中挖出来一个人。D.子夏认为己字和三字字形接近,豕字和亥字字形相像,所以产生了讹误。13.请分别从选文(一)(二)中总结生活与学习中需要培养自己具备哪些能力?四、名著阅读1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请分别从三则材料中概括孔子认为学习要具有哪些品质?并请从中选取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走马川【1】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2】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注释:【1】走马川:古河名。【2】五花连钱:指马斑驳的毛色。15.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黄入天”点出走马川一带黄沙飞扬,无边无际的景象。B.“轮台九月”三句,突出当地自然环境恶劣,狂风劲急凛冽的特点。C.“将军金甲”三句,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战争的艰难和颓败情境。D.“料知短兵不敢接”一句是写料想敌兵不敢与我军将士短兵相接。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沙万里行”的景象。B.匈奴在兵强马壮的时候出兵,汉将仓促应战,预示战事的失利。C.名为“西征”,并未直接写战争场面,通过想象写出战争的结局。D.此诗与诗人的另一首诗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情感一致。17.此诗风格雄奇豪壮,请结合相关意象作简要分析。六、混合默写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1)酒是诗人常用的意象,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人生短暂之叹。(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赤壁赋》)。(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5)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归园田居》)(6)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7)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七、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琐忆石磨在家乡,粮食加工早就实现机械化了,手推石磨基本绝迹。惟有罗家兄弟,仍保留石磨,经常用手推石磨加工粮食。不知不觉,他家做豆粑、圆子(米粑)成了村里的大事,他家的石磨成了远近的风景,大家经常到他家赶热闹。看着争相推磨的乡亲,听着久违的山歌,嗅着豆粑的香味,亲切又熟悉,仿佛回到往日时光。当年,家家都置办手推石磨,用以加工小麦、玉米等粮食,石磨是农家不可或缺的用具之一。推磨简单,但有技巧。如果给力不足或方法不当,石磨会在死角处停下来,就会被人笑话“磨都推不圆”(贬损劳动能力差的俚语)。如果不熟练,或若干推磨人劲儿没有往一处使,容易劳累。而且,要想磨的粉面颗粒细腻均匀,就必须保持着持续均匀的转速,否则磨出来的粮食粗细不一,难以煮熟或下咽。可见,只有流汗水,巧用力,齐配合,才能平稳持续地转动石磨,才能磨出可意的粮食来。至今说起推磨,还感触至深。家乡的山歌《耙儿好吃磨难熬》说的就是推磨辛苦。大集体时,父母哥姐辛苦,起早贪黑,而且每年一次的兴修水利大会战,会集中住在工地,几个月不回家。于是,孩子或老人就成了推磨的主力军,而每家不一定都有健康的老人,因此,半数以上的家庭,都只能指望着半大的孩子们。而对于孩子来说,推磨是比较繁重的活儿,无奈之下,几家孩子联合起来,三个人推磨,一人下料,听闹钟定时换班,都不吃亏。算题聊天,转移注意力,是暂时淡化和忘却推磨疲劳的好办法。推磨时,与堂哥堂弟们从语文、算术,到自然、劳动等逐课讨论,低年级者听高年级的,同年级者互相争辩,七嘴八舌。往往推完磨后,在本子上写出来,作业就做完了。然而,时间长了,经常是脚酸手软,两眼放花,盯着木桶或脸盆里的粮食,祈祷早点见底。“懒人推动世界”是孩提时代比较信奉的“名言”之一,因而想出许多省力偷懒的办法来。在推手上再装一个推杆,这样就可以五个人推磨,没有用力的死角,省劲儿多了;用石头压在磨盘上,磨出来的粉就要细腻得多,好过筛;磨豆腐时,水泡得时间长点,磨出豆浆要稠得多。若干年后深造复试时,凭一张石磨力传导的简笔画,通过面试。当时,已经是大科学家的导师评语是:“书本上找不到,可作范例!”其实,老师哪里知道,这是汗水换来的结晶,算是名副其实的“磨练”结果吧!纵然推磨辛苦,但打心里喜欢石磨。石磨可以将辣椒磨出色泽红润的辣椒酱;将玉米磨出细粉,做黄脆的玉米饼及豆粑;将黄豆磨出豆浆,做豆腐,豆腐乳,豆条,腐竹等美味产品;大米磨出粉或浆,就能做蒿粑,圆子等节令食品。是的,石磨将农家本来粗糙的生活,推出许多精致来;将本来苦涩的乡村日子,磨出温馨和甘甜;将本来散沙般的玉米、大米和豆子,和进亲情和幸福。之于家乡人,推磨意味着丰收,推磨意味着幸福生活。秋冬季节,是做豆粑或磨圆子的时候,轮到哪家,全家上阵,亲戚邻居互做帮手,热闹非凡。平日里再拘谨的乡亲,也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自编的山歌:“叫我唱歌就唱歌,大哥家里豆粑香,新鲜豆耙起锅粑,豆粑丝儿比面香。”磨声,歌声,笑声,伴着豆粑、圆子的香味,随风传至很远的地方,显示出农家生活的无尽生机。由爱生敬,家乡人都敬重石磨,很虔诚,因此,生出许多规矩。分家时,石磨是首先要议定归属的大型农具,依例长子长孙有优先选择的权利。置办新石磨时,会在石磨上錾出时间及置办人,作为大宗财产归置管理。除夕之前要贴对联封磨。元宵节后,择吉日开磨,并且要顺转三圈,逆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很有仪式感。大家都视坐在磨盘或架子上的行为为不敬,会招来石磨主人的不悦及谴责。每隔一段时间,要选日子请石匠上门“锻磨”,使磨齿保持锋锐。也就是在石匠一次次地锻磨声中,石磨变薄了,父母变老了,儿女成人了,石磨无形中成为家乡人心中的一种念想和寄托。前些年,手推石磨因效率低、加工粗糙以及石磨粉不如“洋粉”漂亮等原因,几乎被现代化机械完全替代,淡出人们的视线。可是,近年来人们发现石磨只改变粮食的物理形态,不流失营养,而且能释放和放大粮食的自然风味。金属机械无法完全替代石质材料与粮食摩擦而产生的独特味道,反而因为运转速度快,加工温度高,使养分流失。特别是精加工食品,很难留住粮食本真的清香和甘甜的味道,是许多富贵病的源头。于是冷寂多年的石磨又回到家乡人生活之中,成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工具。石磨粉,石磨豆腐等华丽转身为贵重又时髦的健康食品。当然,最新设计出的石磨被赋予了新时代的内涵,仿生设计让磨出来的粮食更接近自然的味道,安装的动力及调速装置免去了人工推磨的辛苦。不少村子恢复了手推石磨等农事活动,让人回味和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再现往日的热闹景象,乡亲们在劳作中唱起流蜜的山歌!(取材于时今的同名散文)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能磨出可意的粮食来
可意:适合心意B.同年级者互相争辩
争辩:争吵C.平日里再拘谨的乡亲
拘谨:拘束,不自然D.于是冷寂多年的石磨又回到家乡人生活之中
冷寂:沉寂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磨虽然简单,但也有技巧,方法不当石磨就会停下来。B.推磨很辛苦,孩子会选择做题、聊天的方式来缓解劳累。C.手推石磨曾因效率低、加工粗糙等原因淡出人们的视线。D.不少村子为了再现热闹景象而恢复手推石磨等农事活动。21.本文题目是“琐忆石磨”,请结合全文,谈谈“琐忆”的内容。22.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许多习以为常的事物与文中的石磨一样,面临着或“淡出人们的视线”或“回到人们生活中”的命运,请联系现实另举一例说明,谈谈你对这类现象的认识。八、选择
简答23.语言基础运用①音乐会《京韵红楼》,巧妙地将经典音乐作品与京剧融合再创作,一众青年演员化身“红楼梦中人”,让观众沉醉其中。②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坦言用京剧乐队伴奏歌曲几乎完全没有先例。③他经过反复试验,在音乐设计上遵循了戏曲唱腔伴奏的一些规律,又在其中加入了一些民乐元素,使得整场演出兼具古意与创新。④昆剧《曹雪芹》同样也是一次创新。⑤雅乐正声的昆曲艺术凝聚着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⑥这部剧正是以礼敬之心,以跨界融合的全新形式,展现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骨与传奇,表达出“向美而生”的情感与哲思,体现出昆曲艺术独有的精髓与神韵。(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双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B.③句中加点词“试验”可以换为“实验”。C.③句中加点词“古意”和“创新”可互换位置。D.⑥句中两段画曲线的部分可以互换位置。(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答题卡相应处九、微写作24.短视频是近年来流行的新型媒介,有人说短视频浪费人的时间、混淆认知,也有人认为快餐时代,短视频可以缓解疲惫、放松心情。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陈述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150字左右。25.学校将举办“青春之歌”诗歌朗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紧扣主题,有感染力,150字左右。26.阖家团圆的春节,有的人需要坚守岗位,因而无法与家人团聚,请你以“不能回家的你”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致敬那些坚守在岗位上的人。要求:感情真挚,形象鲜明,语言生动。150字左右。十、命题作文27.“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探界者”钟扬》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生命的意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28.作文。字母“C”是英文单词center的缩写,意为中央、中心。“C位”一般指舞台中央或宣传海报的中间位置,后被引申为各种场合中最重要、最受关注的位置。请以“C位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慰藉”的“藉”,应读作“jiè”;“荧火虫”的“荧”,应写作“萤”。C.“万户候”的“候”,应写作“侯”;“雕酌”的“酌”,应写作“琢”。D.“倔强”的“倔”,应读作“jué”;“帐蓬”的“蓬”,应写作“篷”。故选B。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B.语序不当,“开始”应当放在“大量”之前。C.成分残缺,“根据”“使”滥用介词,导致缺乏主语,删去“使”,让“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作主语。D.不合逻辑,“禁止”“不得”双重否定失当,删去“不得”。故选A。3.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宋代”错误,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故选C。4.B5.C
6.C
7.C
8.①发挥乡约、优秀家训和蒙学书等的作用,促进乡土中国的礼治秩序的构建。②借助网络,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村民的法制教育,提高村民的觉悟。③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要对礼治保持一定的相容性,吸收礼治的有益成分,实现法治与礼治的融合。④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礼治的权威性,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汉朝法律制度开始‘以礼入法’,故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错误。结合“后期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立法思想接受儒家理论,法律制度开始了‘以礼入法’的儒家化”分析,选项内容因果倒置。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用来禁锢乡村人民的行为”错误。结合“乡约制度是由士人缙绅提倡,乡村人民合作制定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涵养道德教化,规范大众行为,维持社会秩序,谋求大众利益”分析,应该是规范大众行为的,不是禁锢乡村人民的行为的。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礼治完全丧失了权威性”错误。结合“新的价值观念的渗透对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礼治的权威性有所下降,其对人的约束力相较于过去大大降低”分析,原文说“礼治的权威性有所下降”,不是“完全丧失”。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根本原因在于村民法律意识的淡薄”错误。结合“当法与礼发生冲突时,法常常遭遇白眼,原因之一在于村民法律意识淡薄”分析,原文说的是“原因之一”。B.“排斥礼治成分”错误。结合“在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对礼治保持一定的相容性”分析,要“对礼治保持一定的相容性”,不是完全排斥。D.“完全地吸收礼治的原有成分”错误。结合“我们要广泛吸收礼治的有益成分,对现行法律进行适当改造、整合,实现法治与礼治的融合”分析,应该是“吸收礼治的有益成分”,而不是“完全地吸收”。9.D10.C
11.A
12.D
13.①要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②要善于利用外物;③要多积累、锲而不舍、专心致志。【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假:借助。句意:借助车马的人。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所以:……的原因;/用来……的。句意: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是用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B.于:介词,从;/介词,表被动。句意: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到管仲的情况/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吗?C.而:两句都是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D.之:助词,的;/代词,指自然。句意: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耳朵听到的就变成了声音。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数,多次;传,相传。译文: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子夏认为已字和三字字形接近,豕字和亥字字形相像,所以产生了讹误”错,由“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可知,产生讹误,是因为‘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参考译文:(一)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所以说狗像,像猕猴,猕猴像人,但人与狗相比较就相差甚远。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听到传闻如果加以审察,就会带来好处;听到后如果不进行审察,不如没有听到。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听到管仲的情况,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的情况,然后加以审察,所以国家大治、称霸诸侯;吴王夫差从太宰那里听到关于越王勾践的情况,智伯从张武那里听到关于赵襄子的情况,听到后不加审察,所以国家灭亡、自身被杀。凡是听到传闻一定要深入考察,对关于人的议论一定要用道理加以验证。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把教化传布到天下,就让重黎把夔从民间选拔出来进荐给他。舜让夔当乐正。夔于是正定六律,和谐五声,以协合八方民乐,因而天下尽都归服。重黎还想多些像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的精华,政治得失的关键,所以只有圣人才能使音乐和谐。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使音乐和谐,来安定天下。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所以说‘夔一足’,并不是‘说夔只有一只脚’啊?”宋国的丁氏,家里没有井,要外出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边。等到他家挖了井,就告诉别人说:“我挖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到后,就传言说:“丁氏挖井时挖得一个人。”国人们谈论这件事,被宋国国君听到了。宋君就让人向丁氏了解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是说得到一个人使唤,并不是从井里挖到一个人。”根据传闻寻求贤能的人,如果像这样不加审察便信以为真,还不如没有听到传闻。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啊。‘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许多言辞好像是错误其实是正确的,有许多好像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连圣人都要慎重对待的。既是如此该怎么慎重对待呢?应根据自然和人事的情理来考察听到的传闻,就能得到真实的情况了。(二)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膊没有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变得洪亮,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很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14.第一问:第一则强调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第二则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第三则强调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第二问:第一则: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第二则:对于学习,既不能死学,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而不进行深入的思考,也不能只是空想,不读书。而只有将学和思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结果。第三则:人如果有虚荣,肯定就会强不知以为知。一知半解就冒充自己全知了,这就是自欺欺人。自己德行学问就不能长进了,因为你已经把自己封闭在那个境界上,再不能提升。(意思对即可)15.C16.C
17.①描写边地自然环境的艰难、恶劣,体现风格的雄奇豪壮。如写“风”,从风色到风声,从白天“平沙莽莽黄入天”到夜晚“轮台九月风夜吼”,再用大如斗的碎石被风吹得乱走,侧面表现风的狂暴。险恶的自然环境展现出雄奇豪壮的风格。②刻画将士们的英雄气概,体现风格的雄奇豪壮。诗中描写了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写将军夜不脱甲;写行军时“戈相拨”;写战马身上的汗水凝了又画,写军幕中砚水结冰。通过这些意象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③通过想象战争的胜利,体现风格的雄奇豪壮。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感情热烈豪放,体现了风格的雄奇豪壮。【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颓败情境”错,“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写“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