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的宽猛相济与自由的政治_第1页
汉武帝时期的宽猛相济与自由的政治_第2页
汉武帝时期的宽猛相济与自由的政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武帝时期的宽猛相济与自由的政治

周公在周公的统治下,根据侯国的管理情况,提出“刑新国轻正义器、刑平国轻正义器、刑乱国重正义器”。一、汉武帝重视康熙皇帝统治世界的原因(一)补救措施的原因汉代立国之初,君臣对秦二世灭亡的原因有过大量的讨论,认为苦民伤众、妄诛轻杀、法令烦苛、刑罚暴虐是其主要过失。为了避免重蹈强秦速亡的覆辙,面对饱受秦末和楚汉战争蹂躏的社会,黄老学派“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自然而然被确定为治国方略。黄老一派认为法律的意义在于“兴利除害,尊主安民”,提出“其立法也,非以苦民伤众而为之机陷也,以之兴利除害,尊主安民,而救暴乱也”不遵法度的地方豪强和据守自重的诸侯王都存在破坏帝国法制统一的举动,“自利害之设,三业之起,贵人之家云行于途,毂击于道,攘公法,申私利,跨山泽,擅官市,非特巨海鱼盐也”黄老“治道贵清静”,政治上反对进取苛察和“繁礼饰貌”,在法律上表现为“刑不厌轻,罚不患薄”。汉高祖不仅撤销了对诸侯国的监察,还一改秦时旧制,废除对中央所辖郡县定期指派监察御史进行巡视的制度。虽然惠帝三年恢复派御史监察京城周围地区的三辅郡,每两年一任,每年十月到朝廷奏事,十二月返郡还监,后来还进一步扩大监察范围,在中央所辖各郡皆置监察御史。但是在“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之下,这种补救措施已经不能扭转吏治日趋衰败的趋势,甚至出现了监察御史与地方官吏同流合污的现象。黄老政治未对私人经济与社会公共管理领域适用的原则进行明确区分,又缺少较为统一的道德规范和有效的制度,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致使社会整体性陷入重利旋涡,败法不仁,戾气弥漫。可见,中国传统社会如若不能实现分层治理和通过法律对国家行政进行有效的规制,那么发达的私人经济领域不啻为公权政治领域的一枚毒丸。(二)“阳儒阴法”的体现“好儒”的武帝亲政意味着黄老思想的退潮,儒家学说能否马上填补这个治国思想的空缺呢?笔者认为儒学的兴起虽是大势所趋,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需求,但武帝时期儒学尚无法在短时间内整合为统一的治国理政思想以纾解汉初因奉行黄老而滋生的诸多社会问题。形成于战国中后期的黄老学派也称道法家,在讲求“执道”、崇尚“无为”的同时,也强调刑名和法治。当时一些法家代表人物的学术思想都与黄老之学有着渊源关系,申不害“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儒家学说“繁礼饰貌,无益于治”的一面决定了其难以满足武帝一朝外事征伐、内多兴造的时代需求,所以当时政治风气的特点就是“阳儒阴法”,即内里用君王驾驭臣下的权术和严施刑罚的法家理论指导实践,再用儒术加以缘饰,汲黯就曾经当面批评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的公孙弘在其对策中既标榜儒家的仁、义、礼,又特别强调法家的权术:“擅杀生之柄,通壅塞之途,权轻重之数,论得失之道,使远近情伪必见于上,谓之术”,“不得其术,则主蔽于上,官乱于下,此事之情,属统垂业之本也”汉初黄老在恢复经济民生的同时,也使国家政治陷于新的危机之中,武帝尚法正因为法家理论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契合,用法家重典应对社会危机往往会有立竿见影的功效。可以说法家理念的兴起有效地纾解了社会问题,维护了新生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秩序。不同于秦朝的全面法家化,武帝时期的重典治世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败乱法纪的宗室贵族是其重点打击的对象。“阳儒阴法”的形态更是表明武帝深知秦亡的原因,虽用法家之实以应对危难却不愿认同法家之名,法家思想自秦之后便不再有独立之地位,汉初法家思想为道家吸收,呈现为黄老道法之学,而后又以“儒法合流”成就中国传统社会正统法律思想。法家理论不得专任,必受制于另一思想作为其价值约束已经成为统治阶层的共识。(三)是与文吏为主体武帝亲政后黄老无为思想骤然退场,汉儒理论体系尚未整合完毕,不足以成为治国主导思想,再加上内忧外患的社会现状,法家思想又活跃起来。但重典治世的推行仅凭思想的支撑难以实现,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人事与之配合,即以文吏为主体的官僚体系。文吏也称法吏、刀笔吏,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世卿世禄制的瓦解,作为法家思想的产物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并不断制度化、体系化,逐渐演变为承担国家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职业官员。到秦代已经建立起完善、规范的文吏制度,成为法家化帝国体制运行的基础,“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秦汉的文吏不仅仅只是底层小吏,汉相萧何、曹参均出身于秦的文吏,明悉国家律令;武帝时位列三公九卿的公孙弘、张汤、赵禹、王温舒、杜周等人均起自文墨小吏。文吏中的“能吏”层层擢升并成为朝臣正符合法家的制度设计,“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二、汉武帝尊重法律文化,重视法典的制定,对后世的法律文化产生了影响(一)“严而少恩”思想的实践意义范文澜曾经评价说:“(汉武帝)凭借前期所积累的财富与汉景帝所完成的全国统一,再加上本人雄才大略的特性与在位五十四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把道家思想的无为政治,改变为以儒家学说为装饰的多欲政治。通过汉武帝,农民付出‘海内虚耗,人口减半’的代价,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目西汉黄老盛行七十年之后,一面是经济复苏繁荣,一面是社会危机四伏。诸侯觊觎、官贵横行、吏治腐败足以倾覆朝廷,社会整体风气因重利轻义而遍布戾气。“当是之时,奸轨愈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言道德者,溺于职矣。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汉文帝时治平为天下第一的吴公“与李斯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