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2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2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2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2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三控制系统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串联校正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研究串联校正环节对系统稳定性及过渡过程的影响。二、实验内容1.计串联超前校正,并验证。2.计串联滞后校正,并验证。三、实验原理1.系统结构如图3-1所示:其中Gc(s)为校正环节,可放置在系统模型中来实现,也可使用模拟电路的方式由模拟机实现。系统模拟电路如图3-2所示:超前,滞后:未加校正时Gc(s)=1加串联超前校正时(a>1)给定a=2.44,T=0.26,如图,令R1=R4=,R2=R3=7,C1=13,C2=9。R5=R7=1,C6=4,R6=250,C5=1,即可实现加串联滞后校正时(0<b<1)给定b=0.12,T=83.33,,令4中的R1=R4=10R2=R3=8.33,C1=1,C2=10即可。实验步骤1.熟悉HHMN-1电子模拟机的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电调零。断开电源,按照系统结构图和传递函数计算电阻和电容的取值,并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不用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2.将D/A1与系统输入端Ui连接,将A/D1与系统输出端Uo连接(此处连接必须谨慎,不可接错)。线路接好后,经教师检查后再通电。3.在WindowsXP桌面用鼠标双击“MATLAB”图标后进入,在命令行处键入“autolab”进入实验软件系统。4.在系统菜单中选择实验项目,选择“实验三”,在窗口左侧选择“实验模型”,其它步骤察看3.2节内容。5.分别完成不加校正,加入超前校正,加入滞后校正的实验。在系统模型上的“ManualSwitch”处可设置系统是否加入校正环节,在“GC(S)”处可设置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6.绘制以上三种情况时系统的波特图。7.采用示波器(Scope)观察阶跃响应曲线。观测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绘制实验结果图形,完成实验报告。8.研究性实验方法。实验者可自行确定系统传递函数,同时设计校正环节,并建立系统的SIMULINK模型,验证自动控制理论相关的理论知识。五、实验报告1.设计超前校正环节和滞后校正环节,写出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超前:滞后:画出系统模拟运算电路图,并标出电阻、电容的取值。超前:R1=R4=,R2=R3=7,C1=13,C2=9;R5=R7=1,C6=4,R6=250,C5=1滞后:R1=R4=10,R2=R3=8.33,C1=1,C2=10;R5=R7=1,C6=4,R6=250,C5=1画出系统不加校正、加超前校正、加滞后校正的阶跃响应曲线和波特图。校正前: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计算截止频率和稳定域度。答:校正前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截止频率(rad/s)2.273.020.593相角裕量(rad)284755增益裕量(db)无穷大无穷大无穷大分析实验数据,并从时域和频域两个角度,总结分析校正环节对于系统稳定性和过渡过程的影响。答:调整时间(s)超调量(%)相角裕量(rad)校正前44428超前校正1.892347滞后校正14.62055从时域来看:调整时间和超调量较校正前都有所减少,可见校正环节能使过度过程加快,减少响应时间。从频域来看:相位裕量在校正后大大增加,可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