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课件_第1页
高三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课件_第2页
高三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课件_第3页
高三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课件_第4页
高三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试题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上杭一中赖增荣2014.11.10高三化学试题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上杭一中赖增荣习题讲评的思考【思考1】为什么要习题讲评?【思考2】怎样的习题需要讲评?【思考3】习题讲评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吗?【思考4】你的习题讲评教学有效吗?习题讲评的思考【思考1】为什么要习题讲评?习题讲评课的目标是什么?复习巩固知识技能,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思维方法,形成解题思路加深观念理解,指导解决问题克服自身思维缺陷,提高解题能力师生反思,调整教学行为影响习题讲评效果重要因素——有否教学设计不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目标意识评价意识过程意识资源意识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反思意识习题讲评课的目标是什么?影响习题讲评效果重要因素习题讲评的思考——怎样的试题需要讲评?很多学生不会做或做得很差(过难?超纲?未复习?基础不牢?)如:胶体制取、聚沉问题;铁与水蒸气反应问题;体现重点知识、重要方法与观念的习题做得好的习题一定不要讲评吗?真会?假会?各种视角都会?习题讲评的思考——怎样的试题需要讲评?习题讲评的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4个问题我们现在在哪里——学情理解我们将要去哪里——目标确定我们怎样才能到达那里——教学过程我们怎么知道是否已经到达那里——评价设计教学设计树立四种意识目标意识评价意识过程意识资源意识解题思路——可视化策略借用图示帮助问题解决者分析题意,明确已知和未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一种策略。习题讲评的思考——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4个问题教学设计树立四种精选习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为学生选题为讲评选题目标、资源、过程、评价实践教学设计习题讲评课前期任务精选习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为学生选题目标、资源、过程、评价实践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解题障碍借题发挥评价反馈教学反思源于考试大纲要求命题者希望的思路源于学生的解题过程挖掘习题多重价值,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调整教学行为检测讲评目标是否达成习题讲评基本流程命题意图解题思路解题障碍借题发挥评价反馈教学反思源于考试大纲借题发挥策略1.意义挖掘试题多重价值,对选定习题进行精心设计与研究,把一道题变为一类题,变为若干题,从而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思维(发散思维)得以拓展。2.策略①改变题目设问方式或角度:②从知识网、块挖掘新问题;③背景素材拓展延伸依据背景素材,就解决某一个问题的各方面进行进一步挖掘,形成思考题;将素材进一步拓展,形成新问题;④思维方法拓展延伸⑤设问与条件互换⑥原因或结果深度挖掘借题发挥策略③背景素材拓展延伸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一、讲评目标确定包含四个方面,常采用ABCD表述模式: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Be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表现程度(Degree)例如:(2011省质检)常温下不可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是A.酸B.碱C.盐D.氧化物【讲评目标】1.学生(行为主体)在分析有关不同类属的物质与具体物质反应时(行为条件),能从各类物质的通性进行判断(行为)反应的结果,要求正确率达到100%(表现程度)。2.学生能准确说出各类物质主要通性;写出它们在水溶液中存在微粒符号及其各种微粒的量相对大小关系,要求正确率达到95%;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一、讲评目标确定例如:(2011省质检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二、评价设计1.说出上述4类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形式,并写出存在微粒的离子符号;2.用硝酸、硫酸、盐酸、醋酸、钠盐、钾盐、钡盐相互反应,符合离子方程式2H++SO32-═H2O+SO2↑的反应个数有()A.4个B.5个C.8个D.12个3.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含氧化合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D.③④⑤⑥4.将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氢钠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学生的解题思路可能是什么?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命题人期望的解题思路是什么?【思路】氢氧化钡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其比例:Ba2+、OH-(1:2)硫酸氢钠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其比例:Na+、H+、SO42-(1:1:1)相互混合时,哪些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反应结果如何?(恰好反应?过量?)离子方程式怎样表达?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二、评价设计4.将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氢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活动【学生】1.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说出解题思路,教师倾听并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的正误,了解学情,为点拨做准备;2.思考各类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3.知识技能、方法上是否存在不足?【教师】点拨:命题意图;解题思路(思维):分析物质性质常常从物质类属和化合价角度切入,在溶液中还要考虑物质存在形式,从微粒角度分析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结果等)【评价】【师生反思、调整教学】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活动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案例1】【讲评目标】1.学生通过倾听教师分析,认识本试题命题意图、能力要求和解题思路;发现自身解题障碍和知识、技能等不足之处;2.通过该试题的解题体验与教师点拨,全体学生能正确认识“从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性;3.学会利用实验数据判断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的方法;认同“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规律”的相对性;4.能够将图形表达的意义与所学概念、原理建立正确的关联并能判断正误;5.不要求同学记住半衰期、一级反应、零级反应等概念;6.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反思、调整自身教与学行为;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案例1】【讲评目标】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评价设计】【借题发挥】1.请画出溴单质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图;并猜测产生这种关系的可能原因是()A.溴单质没有参与反应B.反应分为多步,其中溴单质参与的反应速率比其他步的反应快很多C.反应分为多步,其中溴单质参与的反应速率比其他步的反应慢很多D.溴单质是催化剂2.实验表明:反应开始阶段,随着反应进行(恒温下),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该反应历程研究后,设置一些问题。试题讲评课的设计与实践【评价设计】【借题发挥】【评价设计】【评价设计】【评价设计】【评价设计】【教学活动】1.教师说明命题意图素材特点:以N2O分解实验中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数据为素材,考查学生能否依据实验数据,结合已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反应速率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半衰期与浓度关系、转化率与浓度关系,并能将图像与事物变化规律建立正确的联系。知识与技能:反应速率、半衰期、转化率能力要求:获取新信息能力、依据实验数据获得结论能力、读图能力;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意图: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转化率是中学化学重要概念,但是中学所学许多知识或规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本题在考查重要概念的和能力的前提下,还试图能纠正某些学生将概念或原理绝对化,同时也为大学学习做一个铺垫(所谓进入大学所需要的知识或认识事物的观念)——一切要依据实验事实出发。最后还考虑到题海战术和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案例1】【教学活动】能力要求:获取新信息能力、依据实验数据获得结论能【教学活动】2.学生描述解题过程,找出解题障碍教师倾听,师生共同纠正错误:思维定势: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半衰期计算方法;转化率计算;3.教师点拨,达成预设目标4.评价反馈5.调整、反思自身教学行为【教学活动】24.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1)右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①该电化腐蚀称为

②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

(填字母)。【讲评目标】1.通过学生习题解答过程和教师点拨,理解金属腐蚀种类、电化腐蚀种类及其发生条件并能画出概念之间关系图;说出能量转化方式及提供化学能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能说出产生铁锈的条件;说出金属腐蚀位置与铁锈产生位置不同的原因之一;3.培养依据反应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命题意图】以金属铁在海水中腐蚀试验为素材,考查学生金属电化腐蚀概念、种类、原理的理解;能正确分析产生铁锈的条件、过程。检测学生获取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能力。【解题思路】①铁在海水中发生吸氧腐蚀,负极反应:Fe-e-=Fe2+,正极反应:O2+2H2O+4e-=4OH-;②Fe2+移向正极与阳极生成的OH-反应产生Fe(OH)2;③Fe(OH)2继续被氧化为Fe(OH)3;④Fe(OH)3失水转化为铁锈:2Fe(OH)3=Fe2O3·nH2O+(3-n)H2O。由上述过程得出结论:产生铁锈多条件是氧气浓度大;联系海水中氧气浓度与海水深度关系,得出答案。思维过程显性化24.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讲评目标】【命题意24.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1)右图是实验室研究海水对铁闸不同部位腐蚀情况的剖面示意图。①该电化腐蚀称为

②图中A、B、C、D四个区域,生成铁锈最多的是

(填字母)。【解题障碍】概念、原理的理解不深入,停留在表面;金属腐蚀种类及其条件未构成知识网;生成铁锈的过程没有深层次思考或教学无效信息干扰;【借题发挥】1.列出金属腐蚀种类及其发生的条件示意图;并写出钢铁吸氧腐蚀的电极反应式;说明铁锈产生过程;2.为什么四个区域中产生铁锈最多的是B区域?(深究原因)【评价检测】把铁钉和碳棒用导线连接起来后浸入滴有酚酞的食盐溶液中。(1)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碳棒上放出氯气

B.碳棒上放出氧气

C.铁钉上放出氢气

D.铁钉锈蚀

(2)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是否有变化?在哪个区域先发生变化?为什么?(3)上述电池的能量转化方式是什么?提供能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怎样书写?一段时间后,溶液pH如何变化?离子移动方向如何?【教学反思】此部分内容不难,然而得分率却不高,原因何在?教师:过高估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做得不够好;学生:忽视概念理解,对知识的深度思考不够,停留在表面居多;24.铁及其化合物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解题障碍】【借题发(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规则学习加强训练氧还规律【讲评目标】1.进一步巩固化学用语书写规则(规则学习)并迁移应用;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原理解决有关方程式配平问题;2.能够从试题素材中获取有效信息,判断“陌生”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不是凭感觉)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3.体验从实验事实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4.体验工业上使用硝酸的利弊;体验控制反应条件为人类服务的的意义;【命题意图】①考查中学化学重要的化学反应书写技能(反应条件、配平)掌握情况,同时检测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理解程度(生成物只写成NO2和H2O违背什么规律?)。②获取信息(文字、流程图)能力;克服题海战术、机械照搬的思维带来的不足;对部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知识学习片面性进行检测;化学用语书写能力、方程式配平技能。③对绿色化学思想含义的理解;工业上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做法;硝酸在工业上使用应该考虑的问题(硝酸性质背后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学科素养);(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解题思路】①大多数学生能记住HNO3分解有NO2生成,氮元素化合价降低,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元素化合价必须升高,有氧气产生,结合化学方程式书写、配平原理规则,则能顺利写出答案。②依据题中文字信息,反应物和部分产物已经告知,再依据流程图信息,可知硝酸还原产物为NH4+,结合方程式书写规则和配平原理即可获得答案。③利用废铁皮(废物利用)、对环境不排放有害物质(控制硝酸还原产物形态)、充分利用硝酸、利用空气做氧化剂……(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解题障碍】①大多数学生能记住HNO3分解有NO2生成,但是受下列反应:3NO2+H2O=2HNO3+NO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HNO3分解只生成NO2和H2O,导致书写错误;同时对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不够重视,漏写或不想写反应条件。②将硝酸还原产物绝对化(浓硝酸就是还原为NO2,稀硝酸就是还原为NO);化学用语书写规则重视程度不足、配平技能未掌握。③绿色化学思想含义不了解;硝酸在工业上使用应该考虑的问题(硝酸性质背后隐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学科素养)——化学知识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利用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分解、挥发等);步骤I中也必须控制反应后溶液的pH。若反应后溶液的pH很小,可能的后果是

;若反应后溶液pH过大,可能的后果是

;②步骤Ⅱ中……,该反应的氧化反应为Fe-2e-=Fe2+,则该反应的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借题发挥】(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借题发挥】硝酸浓度(mol·L-1)12~166~82<2还原产物NO2NON2ONH4+已知不同浓度硝酸与铁反应的主要还原产物如下:③步骤Ⅰ中若要提高硝酸的利用率,选用的硝酸浓度适宜范围是

;若要减少对环境排放有害物质,选用的硝酸浓度适宜范围是

;选用此浓度的硝酸,对生产带来的不足是

;可以设置什么问题?(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评价反馈】1.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B.Fe2O3C.FeSO4D.Fe3O4

2.煅烧草酸钇[Y2(C2O4)3](草酸化学式为H2C2O4)时发生分解反应,其固体产物为氧化钇(Y2O3),气体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评价反馈】1.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4.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的实验,其流程如下:(1)第①步加稀H2SO4时,粗MnO2样品中的

(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评价反馈】4.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步骤I若温度过高,将导致硝酸分解。硝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步骤II中发生反应:4Fe(NO3)2+O2+(2n+4)H2O=2Fe2O3▪nH2O+8HNO3,反应产生的HNO3又将废铁皮中的铁转化为Fe(N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上述生产流程中,能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任写一项)。【教学反思】①确实加强化学用语规则学习和实际训练;平时练习、测验中认真落实、评价反馈;②避免以偏概全,将知识或技能的归纳过于绝对化,甚至总结为多条规律让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原电池两极材料活泼性一定不同?③关注知识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科素养——化学知识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如:氮的循环、硫的转化对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利弊分析与探究)(2)用废铁皮制取铁红(Fe2O3)的部分流程示意图如下:①【案例3】

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填标号)。A.容量瓶B.烧杯

C.烧瓶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命题意图】①考查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溶液配制技能;同时检测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与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区别情况;题海战术的可能带来的弊端;②检测氯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化学用语书写技能。【解题思路】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配制基本程序:计算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和体积,称量对应量的溶质和溶剂,在烧杯中充分溶解、混合均匀即可。不需要知道混合溶液的体积,无需容量瓶。②题意可知制取NaClO溶液,联想已学知识,即可获得答案。【案例3】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案例3】

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探究小组利用下列反应制取水合肼(N2H4·H2O)。

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1)配制30%NaOH溶液时,所需玻璃仪器除量筒外,还有

(填标号)。A.容量瓶B.烧杯

C.烧瓶D.玻璃棒

(2)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题障碍】①思维定势:凡是配制溶液的问题,基本上都要选容量瓶;②对容量瓶的作用理解不透彻;③溶质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溶液配制原理不能很好区分。【借题发挥】①容量瓶除了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外,还有哪些作用?②由于NaOH容易和水作用,实验室很难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NaOH溶液。怎样才能获得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评价反馈】某食用白醋是由醋酸与纯水配制而成,用中和滴定的方法准确测定其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实验步骤:①配制500mL浓度约为0.1mol·L-1的NaOH溶液;②用KHC8H4O4标准溶液准确测定该NaOH溶液的浓度;③用已知准确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醋酸的浓度。

(1)称量所需的NaOH固体置于大烧杯中,加入5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该配制步骤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

(2)称量时NaOH在空气中极易吸水,配制所得的NaOH溶液浓度通常比预期________(填“小”或“大”),这是不能直接配制其标准溶液的原因。【教学反思】①将两种溶液配制过程进行对照学习,分析每一步骤、仪器的目的或用途;②实验室所用的标准浓度的溶液并非全都是直接配制的,许多物质溶液的准确浓度需要用标准物质进行标定;③关注容量瓶要配制准确浓度的溶液所需要的前提条件;④提示学生解题时应认真审题,切莫思维定势;练习中不要只练“摩尔浓度溶液配制”的习题。【案例3】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如右图所(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度。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00mol·L-1盐酸、酚酞试液

。【讲评目标】1.体验设计实验时,应全面分析影响实验的各种条件(温度、副反应、反应物加入顺序等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意识)2.对题给信息应深入思考,分析信息对实验设计的意义;3.所有实验步骤都应该围绕实验目的来规划、实施;4.副反应发生对实验结果影响及其控制方法。5.排除干扰因素时,应考虑新加入的试剂是否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如何排除影响?6.尝试一些类似的实验分析,增强上述意识,为能顺利设计实验提供帮助。【命题意图】①考查中和滴定原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②能判断NaClO的存在对NaOH浓度测定有干扰;③检测NaClO、H2O2、FeCl2的化学性质,依据性质和实验要求选择恰当试剂除去次氯酸钠的方法;④依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解题思路】①中和滴定原理测定NaOH浓度,就是用0.1000mol·L-1盐酸滴定NaOH溶液,但是由于溶液中存在NaClO溶液,它能与盐酸反应,也可能使酚酞指示剂被氧化导致不能作指示剂,所以必须设法先除去NaClO;②除去NaClO时,必须不能使NaOH的量发生改变,所以除去NaClO的试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能与NaClO反应又不与NaOH反应;反应产物不能与酸或碱或指示剂反应;产物在溶液中不影响颜色的观察;过量除杂试剂最好能除尽。根据以上要求,只有H2O2溶液符合条件:加入过量的H2O2溶液将NaClO还原为NaCl,过量的H2O2溶液通过加热可以除去。③中和滴定过程描述的完整性;平行实验意识。(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度。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00mol·L-1盐酸、酚酞试液

。【解题障碍】①不了解中和滴定原理和应用(非优等生);②不能判断或忽视NaClO的存在;不能判断NaClO的存在对NaOH浓度测定有干扰;(本题次难点)③无法选择恰当试剂除去次氯酸钠的方法(不会分析除去杂质的目的和要求);(本题难点)④文字表达能力差;无平行实验意识。【借题发挥】①如果选用FeCl2溶液除去NaClO,可能对实验造成哪些不良影响?②如果不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还有其他什么方法?③有同学提出直接用精密pH试纸测溶液的pH即可知道溶液中NaOH浓度。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度。请选用所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提供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0.1000mol·L-1盐酸、酚酞试液

。【评价反馈】①某同学设计在实验室测定铁矿石中铁元素(含+2、+3价Fe)百分含量:将铁矿石完全溶于酸,加入足量铁粉将溶液中Fe3+还原为Fe2+,再以已知浓度的酸性高锰酸钾滴定,依据高锰酸钾溶液用量计算铁元素总含量。实验结果明显偏高,理由是

;有同学提出将铁粉改为铝粉,即能准确测定铁元素含量。你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②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亚硫酸酸性强于碳酸:使用试剂为二氧化硫、碳酸钠、品红、酸性高锰酸钾、石灰水等;(3)因后续实验需要,需利用中和滴定原理测定反应后锥形瓶中混高三总复习试卷讲评课的思考与实践课件⑷①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其他金属,会导致结果偏高;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但不产生氢气的铁的氧化物,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

②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其他金属,生成的金属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高;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而溶解的铁的氧化物,生成的Fe3+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不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会导致结果偏低;如果上述情况均不存在,则结果准确⑷①不一定准确如果铁片中存在与稀硫酸反应并能生成氢气的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

(已知:N2H4·H2O+2NaClO=N2↑+3H2O+2NaCl)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

(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

【命题意图】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并与实验要求整合,迅速判断反应物用量的控制原理。获取有效信息能力;迁移应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敏捷性、灵活性、严密性;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解题思路】依据题给信息,利用NaClO溶液氧化尿素和NaOH混合溶液制取肼。但是题中又给出一个反应,可知肼又会被NaClO溶液氧化,所以在反应过程中应该保证NaClO溶液不能过量,即可获得答案。或:若NaClO溶液过量,则产生的肼又被其氧化,无法获得产品。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命题意图】C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控制反应温度,将分液漏斗中溶液缓慢滴入三颈烧瓶中,充分反应。加热蒸馏三颈烧瓶内的溶液,收集108~114℃馏分。

(已知:N2H4·H2O+2NaClO=N2↑+3H2O+2NaCl)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

(填标号)。

A.CO(NH2)2溶液

B.NaOH和NaClO混合溶液

选择的理由是

【借题发挥】1.装置中两个温度计的作用有何不同?2.若分液漏斗中盛放NaClO溶液,反应结束后三颈瓶中溶液主要成分是什么?3.利用氨气、二氧化碳和饱和食盐水发生如下反应可以制取小苏打:NH3+CO2+NaCl=NaHCO3↓+NH4Cl,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达到尽可能提高NaCl转化率的目的。【解题障碍】1.对题给信息不能引起思考,视而不见或见而不思;2.没有后续副反应意识,认为漏斗中盛放任何溶液都一样;实验二:制取水合肼。(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借题发挥】【【评价反馈】1.实验室欲用AlCl3溶液制备少量Al(OH)3,为了使铝元素尽可能转化为沉淀,还应该选用的一种碱是

;理由是

;2.已知5Cl2+I2+6H2O=10HCl+2HIO3(1)某同学将一张润湿的淀粉KI试纸置于电解食盐水某一电极附近,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步骤从海带中提取碘:上述流程中需要控制试剂不能过量的步骤是

,理由是

。或:要提高产率,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评价反馈】或:要提高产率,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教学反思】学: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应该考虑全面,特别要考虑是否有副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关注题给陌生信息和隐含信息的挖掘;教:教学设计时,对中学涉及的典型实验(制取、分离提纯、检验、含量测定)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分析,从原理上、条件控制、排除干扰等方面进行归纳,学会思维方法,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学反思】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实验步骤:在A中加入4.4g的异戊醇,6.0g的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分钟,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硫酸镁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硫酸镁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2.6g。回答下列问题: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质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⑴装置B的名称是

⑵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

⑶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

(填序号)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放出⑴装置B的名称是⑷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