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案七篇_第1页
北京教案七篇_第2页
北京教案七篇_第3页
北京教案七篇_第4页
北京教案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教案合集七篇教学目标:

【学问教学点】

1、运用分析比拟巧归纳的思维策略引导学生在观看实物、分析比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熟悉对称现象。学会观赏数学美。

2、引导学生熟悉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初步把握推断图片是否对称的根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

【力量教学点】培育学生的观看、动手操作力量。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德育教学点】体会对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把握推断图片是否对称的根本方法。

教学难点:

熟悉实物与图片的对称性,理解边沿完全重合。

教学预备:

课件,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纸片,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观赏对称,激趣导入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嬉戏,请你猜一猜照片中的人是谁?

出示课件出示学生熟识的本班同学照片,只出示照片的一半,让大家猜一猜

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答复)

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了一个数学学问,这个学问叫——“对称”所以可以很快猜出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对称。

(板书:对称)

二、熟悉对称,建立概念

出示三张学生熟识的实物图:空竹飞机大头娃娃(标出对称轴)

问:请你观看这三张图形,你发觉了什么?(空竹上下是一样的)(飞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大头娃娃的脸左右两边也是一样的)

归纳:像这样的物体,它们的两边都是一样的,我们就说是对称的。

三、了解对称,感受特征

1、看一看:出示松树图和奥迪标志图,问:他们是对称的吗?学生推断说出理由演示松树的对折过程和奥迪标志图的对折过程,理解边沿完全重合的意思。像松树和奥迪标志这样对折两局部,边沿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说这个图片是对称的。

2、折一折:(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问:正方形是对称的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折的?同桌沟通三角形是对称的吗?说出你的理由

3、说一说:出示思维策略和思维诀窍小组沟通:运用分析比拟巧归纳的思维策略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好方法?

全班沟通

小结:推断对称的方法

(1)对折或画虚线

(2)外形大小一样

(3)边沿完全重合

4、找一找:生活中对称到处可见。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出示课件)先看看常见的数字中有没有对称的?

出示数字:2、9、3、5、0、8

5、猜一猜:在我们的语文课中也有对称

出示汉字:西、出、王、金、田

猜一猜哪些字是对称的英语课中也有对称

出示英文字母:CDEMTF

看看哪些字母是对称的

6、赏一赏: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是的对称的?

找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很多对称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生活中的对称美。

(出示课件)蜻蜓、蝴蝶图片剪纸、京剧脸谱

建筑物:天坛、天安门、凯旋门

舞蹈:千手观音

三、稳固练习,正确推断

1、同学们都熟悉了对称,那么你们能推断以下图形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吗?

2、观看汽车,从哪个方向看,这辆车是对称的?从哪个方向看,这辆车不是对称的?

3、出示七巧板拼图说一说这些拼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的。出示七巧板拼图看看哪些图案是对称的。训练学生的审题的力量

4、摆一摆、剪一剪、画一画、做一做:学习了对称,下面就想请大家运用学到的学问发挥你的创意,做一些对称的物品来装饰我们的教室。可以用剪刀剪一个对称的图,还可以用七巧板摆出一个图形是对称的,可以画一张画是对称的。观赏学生的作品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思维策略:分析比拟巧归纳

思维诀窍:找一样点,不同点,归纳特征。

北京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熟识音乐旋律,能在音乐伴奏下一起跳藏舞。

2.感受藏族音乐、舞蹈的风格,宠爱学习民族舞蹈,体验民族文化的丰富和绚烂。

活动预备:

1.课件《漂亮的青藏高原》

2.自制的藏族服饰:长袖(每人一对),彩色花纹围裙(女孩每人一条)

3.音乐《北京的金山上》

4.孩子对藏族的文化、风土有肯定的认知根底,学过藏舞的根本动作(靠步、三步一撩)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引入活动主题

1.引:我们宏大的祖国妈妈有56个民族宝宝,今日,我们一起来熟悉一群住在“世界屋脊”上的能歌善舞的人们。

2.播放课件(青藏高原的背景音乐下消失雪山、布达拉宫等西藏的标志性风景和跳舞的藏族人民)

3.提问:你们知道住在青藏高原上的是什么少数民族吗?

他们的衣服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

4.幼儿答复后教师:这些有着长袖子,系着彩色花纹围裙的是藏族的人们。

二、观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熟识歌曲的旋律

1.引:看过了藏族人民住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听听藏族的歌,歌曲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

2.完整观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3.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拍节奏,感受歌曲的旋律

三、学习舞蹈

1.教师穿上自制藏族服装,示范整个舞蹈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这首《北京的金山上》这么好听,张教师忍不住要参加藏族小朋友一起跳藏舞,你们想看吗?

2.引导幼儿回忆舞蹈中的动作并仿照,教师依据幼儿的答复把整套舞蹈动作分解为5个动作,并示范介绍

3.幼儿跟教师练习舞蹈中的五个分解动作,练习时先将手上和脚上的动作分开练,然后手脚共跳

第一个八拍:双手放背后,含胸,左右靠步。

其次个八拍:一脚按拍子点地,双手一上一下翻动。

第三个八拍:手上左右平移袖子,左右靠步。

第四个八拍:走三个平步,手平放,第四拍左腿提膝向前,撩小腿,甩袖。

“巴扎嗨”:双手在身体的右前方做献哈达壮,弯腰屈膝,右脚跟前侧点地,“嗨”时双手合拳拍击一次原地上跳。

4.教师再次在音乐中完整地示范整个舞蹈,引导幼儿记住动作的挨次。

5.师幼一起在《北京的金山上》的音乐中完整地跳舞

四、舞蹈表演《北京的金山上》

1.幼儿穿上自制的藏服,在音乐中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2.藏族大联欢:请家长与孩子一起来表演舞蹈《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熟悉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如同”等词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进一步激发喜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喜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15个生字,初步理解新词在课文中的意思,学习会写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预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北京》,谁能背一背你喜爱的局部?这篇课文描写了美景是一座漂亮的城市。

夜幕降落了,这些景物会变成什么样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教师板书课题:《北京亮起来了》。

二、识记生字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标诞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⑴翻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假如读得不正确,进展订正,相互帮忙。

⑵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状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幻灯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精确的地方准时提示。(最好让学生发觉问题,培育听的力量)

⑵看电脑画面,读词语:

学生自己练习读,假如有问题准时请教。

指名小组读,比一比谁读的正确,开展组际竞赛。

三、指导写字

1、让学生翻开语文书,观看每个生字的占格状况。让学生说说这些字的占格状况。

2、在书中练习描写:

师走下去巡察,准时帮忙那些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重点指导:烁、辉、雄。

3、进展展现,进展表扬,指出需要改良的地方。

四、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订正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听一听谁读的.正确、流利,结合学生读书状况,进展评价。

五、作业

1、完成生字。

2、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结合图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景,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喜爱之情。

2、进展朗读训练,培育学生有语气朗读的力量。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并培育学生有语气朗读的力量。

北京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7个字。学会生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星期天的欢乐。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3.培育学生独立识字和自学的力量。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

4.会读指定的词语,并用“艳丽”写一句话。

5.进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表达力量。。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星期天的欢乐。

教学难点:

把握汉字的间架构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把握汉字的根本笔画,能按笔顺规章写字。

3.简洁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星期天课余生活的美妙。

4.培育学生独立识字和自学的力量。让学生喜爱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

把握汉字的根本比画,能按笔顺规章写字。

教学难点:

把握汉字的间架构造。

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大家喜爱过星期天吗?星期天大家就不用上学了,可以在家休息,可以出去玩,是不是星期天大家可以过的很欢乐啊?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间多奇妙》。

二、新授

现在教师读一遍课文,大家留意听。

现在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还是把生字用自己喜爱的方式画出来。

复习跟生字有关的声母、韵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给学生肯定时间,引导他们用已有的力量自学生字)自学后小组沟通,相互帮忙,相互说说是怎样学习并记住这几个字的。(例如:日+寸=时,女+少=妙,丰+色=艳;换偏旁识字:次——吹;形近字比拟:己——已。“充”字的学习,可以提示学生留意“云”变形后,下面加个“儿”字。)检查识字,多种形式练读生字。(通过指读,生字卡片等)

指导学生书写并记忆生字,针对较难的字重点指导。

检查指导读课文,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三、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星期天的时间多么美妙》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且练习了读课文,课下同学们练习写生字,下节课教师检查,通过读课文感受星期天生活的美妙。

四、作业

写生字,读课文。

课后反思:学生记忆生字很仔细,学习的效果很好。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稳固所学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星期天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4.培育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力量。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语言美;感受星期天的欢乐。

教学重点:

稳固所学生字,了解文章中所描述的孩子们的丰富多彩的星期天生活。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观看、思维和表达力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预备:

生字卡片。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星期天的生活多美妙》这篇课文的生字,下面教师说几个生字哪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写在本上。教师订正。

出示生字卡片(包括生字和认读字)由学生来读。

课下同学们都读课文了吗?我找个同学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大家留意听。

二、新授

(一)通过这个同学读课文,大家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用诗歌的形式描述了星期天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表达了他们欢乐的心情,说出了星期天课余生活的美妙)

第一段:

(1)自读自悟。每一句话你怎样读。沟通:这一段告知我们什么?(星期天早晨的美妙。孩子们迎着风,沐浴着阳关,穿上运动鞋跑一跑,可以熬炼身体)

(2)指读评读并争论:每一句应怎样读,才能充分表达感情。在读正确的根底上,可让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如:微风怎样的吹,白云怎样的飘)。体会感慨号的作用。

(3)自己练习读出第一段。

(二)其次段:

实行以上方式,读好其次段。

写星期天午后的美妙,孩子们在鸟儿的呼唤下,可以到游乐场和科技馆去玩。全文均说明白“我们在欢乐中成长,星期天的时间多奇妙”。

(三)整体导读:

让学生边读边体会: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读才能把这快乐,欢快的心情读出来,进而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使学生感受到:星期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体会文中小朋友的欢乐心情。

三、练习

通过个人,小组,集体读课文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星期天生活的美妙,让学生带着开心的心情练习朗读,然后进展竞赛。

四、总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星期天的时间多奇妙》这篇课文,大家也都把课文仔细的读了几遍,课下同学们还要练习多写生字,多读课文,把课文背下来。

五、作业

读课文,背课文。

课后反思: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较好,能够感受到星期天的时间奇妙。

北京教案篇5

教学目的:

一、学问与技能

一道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一个一个的或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和数数的力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会到学习一百以内的数的必要。

教学重点:

进一步在数数的过程中,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一个一个的数,几十九后边是多少

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

师:呈现主题图,问: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图给你留下什么感受?估量:生:有这么多的鸽子,有那么多的花,小朋友能数清晰吗?

师:那你们能够数清晰吗?快试一试。(估量有一局部学生不能精确地数出)师:看来,我们只知道20以内的数行吗?生:不行。

师追问:生活中在什么状况下也遇到过数数的困难?生举出例子。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好不好?

二、学习新知

1、出示鸽子图

问:谁有好的数数阅历介绍给大家。

估量:

⑴数得时候根据肯定的挨次数。

⑵数数时要用手指着。(或做标记)

让我们来实际数数吧,(任凭用什么方法都行)指名c等生数,估量(一个一个的数)指名a、b等生数补充(二个二个的数)

对策:采访你为什么这么快就数完了?小组同学相互数一数你们觉得的这种方法怎么样?

师:那你们就来数数咱班一共有多少人?

估量:这回就会两个两个数,由于课前我特意安排两个人一桌。

对策:表扬大家有个很好的动作(两个手指一掐)问:我班一共有多少人?

2、数花盆

问:你来估量一下一共有多少盆花?(解释什么叫估量?)指优等生说说怎么估量的。

师:所以你在答复时应用一个词大约。

3、看来为了更快的得出有多少个可以估量一下。先数出10个,其他的与他差不多也看作10个。

练习数数:你能从1数到100吗?自由的试一试。

对策:师拿小棒演示:29再添上1就是3个十是30。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摆一摆。

师再问:99添上一是多少?不用口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棒来告知我。

估量:摆10个10捆。再次强调10个10是100。

师引导:在学20以内数的时候,满10就要进一,那么,这也够10捆了,你有什么想法吗?

估量:

⑴也进1。

⑵把它捆成一大捆。

对策

⑴向哪一位进呢?引出百位。

⑵对,你的方法很好,那是多少呢?(100)

填空:100个一是()

一百里面有()个十

一百里面有()个百

一百里面有()个一

三、数物品

师:书上有一幅图,就是想考考你们的眼里,怎么样想看看吗?翻开书4页。

1、(1)自己小声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支笔?

(2)汇报你是怎么数的?(一十一十、一个一个)让数的快的介绍方法,提示其他同学仔细听,比拟和自己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可以再请一个一个数的同学,数一数,其他同学肯定要耐下心来听。

择优:你觉得哪种方法又快又好,哪种好就用那种。

反问:3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数墨水瓶之前,让学生先思索用什么方法数,然后再去数。

四、稳固练习

1、数数教室里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人?

2、连续数出5个数师说26,生往后连续数出5个数。用手指记着。

同桌做这个嬉戏,师随时指导后进生。

计:左图的豆子有50个,右边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问?有什么用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北京教案篇6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日开头,我们要进入其次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聚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假如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沟通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终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其次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许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寻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特别喧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特别大的市场,有许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许多北京小吃,还有许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解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完毕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头,到哪一天完毕?(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法规,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头了,在最终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完毕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殊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详细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沟通,了解写作的挨次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比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争论争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依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觉了课文是按怎样的挨次写的吗?(时间挨次)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相互沟通,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晰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假如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现朗读:刚刚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完毕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挨次,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仔细抄写,预备在下节课听写。

北京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熟悉“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喜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局部。

【教学预备】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