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1投资策略分析_第1页
2018~2021投资策略分析_第2页
2018~2021投资策略分析_第3页
2018~2021投资策略分析_第4页
2018~2021投资策略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21投资策略分析1.宏观环境:经济增速波动,流动性持续宽松1.1.2018-2021经济发展韧性显现,净出口逐渐企稳回升2018-2021年间GDP增速波动,总量破100万亿元,国民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2018年中国GDP增速为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总体平稳。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中美经贸摩擦初见端倪,面对经贸摩擦,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六个稳”的政策,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2019年GDP增速为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预期目标,明显高于全球经济增速。2020年受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GDP同比增长2.3%,总量达101万亿元。服务业生产经营在年初大幅下滑后,呈现逐季恢复态势,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工业生产企稳回升,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其中制造业增长3.4%,制造业快于整个工业。2021年经济稳定恢复,GDP增速达8.1%,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1.2%。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分项来看,2018-2021年消费和投资增速起伏较大,2020年底部回升,净出口逐渐企稳回升。消费方面,2018-2020年消费同比增速下行,2018年同比增长10.9%,2019年同比增长9.2%,2020年同比增长1.5%,2021年增速回暖到2018年水平,同比增长10.7%。投资方面,2018-2020年投资同比增速下行,2018年同比增长12.5%,2019年同比增长6.0%,2020年同比增长3.0%,2021年增速底部回升,同比增长11.5%。净出口方面,2018-2020年净出口增速上行,2018年同比负增长,2019年同比增长61.6%,2020年同比增长121.7%,2021年增速跌落三位数,同比增长16.8%。2018-2019年,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速,2019年底快速下行至负增长,2020年3月逐渐企稳回升。2021年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速,基建投资增速放缓。1.2.货币政策保持宽松,2019年进入宽信用周期2018-2021年货币政策保持宽松。2018年1月,为缓解小微企业缺乏抵押担保的痛点,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重,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全面实施。2018年4月至10月,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下调三次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201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为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即永续债提供流动性支持,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201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下调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至农村信用社档次,于5月、6月、7月分三次实施,我国存款准备金“三档两优”的新框架基本形成。2020年,央行连续三次降准,两次降息,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扩大内需,在对冲疫情影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供求总量失衡的矛盾,尽可能缓解外部冲击对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的影响。2021年3月,央行宣布普惠小微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贷款支持计划延期至年底;两次实施全面降准,于2021年7月和12月分别降准0.5个百分点,共释放资金约2.2万亿元。2018年1月-2018年12月和2021年2月-12月为紧信用周期,社会脉冲下行;2019年1月-2021年1月为宽信用周期,社会脉冲上行。2020-2021年疫情冲击,导致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水平发生变化,部分金融机构面临着资本约束和信用风险。同时,金融监管机构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必须在保护金融稳定的同时,支持金融机构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2020年,央行在1月实施了降准操作;为降低企业融资增加带来的财务负担,央行在2月17日通过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下调利率10BP,开启引导市场利率下行,并且持续通过降准等方式向实体经济持续注入流动性;在全国疫情基本阻断前后,央行继续加大数量和价格工具操作力度,满足实体经济恢复正产生产生活所需流动性。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在央行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等政策操作下,2020年2月M0同比增长10.9%,较1月的6.6%快速上行4.3个百分点,此后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较高水平波动,M1同比增速自2月起一直维持上升趋势,M2同比增速在3月快速上升至10.1%,较2月上行1.3个百分点,创下2017年3月以来的新高,此后一直在10%上方波动。1.3.产业政策频发,经济结构优化加速2018-2021年产业政策频频出台,产业结构加速优化,新旧动能转换迅速。在2018年7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一计划的目标是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从而实现供需新平衡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增强。另外,在2018年7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旨在落实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的要求。该通知要求建立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以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释放创新活力、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从而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这将有助于科研人员在攻坚克难、提升科研绩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推动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19年8月29日,科技部发布了《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旨在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的部署要求,有序开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该指引强调要充分发挥地方主体作用,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先行先试,形成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探索智能时代政府治理的新方式。这将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实力。2020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2021年7月4日,工信部《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全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年均增速将保持在20%左右,总算力将超过200EFLOPS,国家枢纽节点内数据中心端到端网络单向时延原则上小于20毫秒,加快向新型数据中心演进,发挥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2021年7月5日,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十个部门联合发布了《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深入推进5G技术的全面协同发展,促进5G赋能千行百业,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升级,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2.中美贸易摩擦催化半导体自主发展,5G商用落地推动产业蓬勃发展2.1.中美贸易摩擦:三轮关税陆续出台,经贸协议签署后冲突趋缓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要问题,特朗普上任以来,其贸易保护主义使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2017年8月18日,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宣布正式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开启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以来,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了三轮加征关税:1)340亿美元商品清单:2018年7月6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25%。2)160亿美元商品清单:2018年8月23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25%。3)2000亿美元商品清单:2018年9月24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10%,2019年5月10日,关税比例提升至25%。4)3000亿美元商品清单:该清单分为List4A与List4B。List4A涉及约1200亿美元商品,2019年9月1日开始征税,关税比例为15%,2020年2月14日,关税比例下降至7.5%。List4B原计划于2019年12月15日开始征税,由于2019年12月13日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达成,并于2020年1月16日正式签署,美国取消对List4B加征关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后,中美贸易摩擦烈度下降。2020年1月16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白宫东厅举行。根据该协议,美国取消对3000亿美元商品第二批清单加征关税,且决定自2020年2月14日起第一批清单加征关税从15%降至7.5%。2021年10月9日,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举行视频通话,双方同意本着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态度继续沟通,为两国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创造良好条件。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后,美国仍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进行限制,但贸易摩擦整体烈度下降。2.2.半导体发展:自主可控重要性提升,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影响,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供应链造成冲击。2018年开始,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供应链产生了连锁反应,影响了包括苹果、三星等在内的许多国际公司的业务;美国对中国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使中国半导体产业面临挑战。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为等中国科技企业实施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包括在2018年对中兴通讯实施的限制措施和在2019年对华为实施的实体清单限制,禁止美国公司向其供应技术和产品,并在2020年5月新增限制措施,限制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外国公司向华为供应芯片。2020年8月,进一步收紧了对华为获取美国技术的限制,将华为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的38家子公司列入“实体清单”。这一系列限制措施导致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断裂和市场份额重分布,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加速自主可控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推进半导体行业转型升级。政策从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2020年12月11日,财政部、税务局、发改委、工信部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对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企业和软件企业给予长期的税收优惠,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2020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鼓励外商向半导体芯片、半导体照明材料上下游产品和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类等半导体相关领域投资。人才引进方面,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持续增多,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8-2019年版)》,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约为46.1万人,比2017年同期增加了6.1万人,增长率15.3%,行业薪资不断提高,吸引更多毕业生进入本行业。在政策催化和市场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产业结构开始向高端、高质量的产品转变,如5G芯片、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芯片等。2018-2021年,中国半导体专利申请数量快速上升,PCT专利申请量从2018年的1426件上升到2021年2863件,专利申请量翻倍增长。2018-2021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整体规模持续扩大。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5559亿美元,中国的销售总额为1925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占全球市场份额34.6%。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相对2018年增长超过60%。自从2017年紫光集团获得1500亿元大规模融资后,半导体行业融资规模维持较高水平,活跃度持续上升。根据IT桔子发布的数据,2011-2017年八年间的半导体投资规模共计2004.34亿元,投资事件共计753起,2018年-2021年四年间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投资规模为3806.56亿元,投资事件共计2031起,半导体投资总金额和活跃度都大幅增加。政府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向半导体企业提供财政资金支持。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到要设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2014年10月,工信部宣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又称大基金,重点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大基金和旗下巽鑫投资、鑫芯投资合计共持有83家实体公司的股份,累计投资金额超过1700亿元。2.3.5G建设:5G进入商用化和规模化阶段,推动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至2021年,中国5G发展经历了商用化元年、规模化建设和应用拓展的阶段。2018年,5G概念引起关注。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开始进行5G网络建设试点。2019年为中国5G商用元年,中国发布了第一批5G商用牌照,并正式商用了5G网络。2020年中国5G建设进入规模化阶段,大规模建设5G基站和扩大5G网络覆盖。2021年5G开始应用拓展。5G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医疗健康、无人驾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5G作为新基建之首,对于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各部门持续关注并出台产业政策推动5G发展。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中,对数字经济的定义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5G、云计算、大数据及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出台政策规划5G发展前景。2018年4月,工信部在《5G发展前景及政策导向》中提到“我国5G将在2019年下半年初步具备商用条件”。同年12月,工信部出台《5G频谱资源分配方案》,标注着三大运营商在5G中低频段的频谱资源格局基本形成,5G格局已初步形成。2019年进入5G元年,政策开始关注5G应用方向,向高清视频、5G手机等产品投入应用。2019年11月《“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中提出,要提升“5G+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技术产业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2020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提出加快5G网络建设进度、支持加大基站站址资源、加强电力和频率保障、推进网络共享和异网漫游。2021年7月,工信部、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我国5G应用发展总体目标,到2023年,我国5G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在政策驱动下,2018-2021年5G迅速发展,中国5G基站数量持续增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持续上升。2019年2月-2019年6月,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累计同比均超过100%。根据《2020年通信业统计公报》,仅在2020年,中国新建的5G基站数量就超过了60万个。截至2021年底,中国的5G基站数量达到142.5万个,总量占全球60%以上。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从2018年初的12.78亿户持续上升至2021年末的14.16亿户。在流量方面,2018-2021年流量实现翻倍增长。2021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2216亿GB,比上年增长34%,相对2018年的711亿GB增长了212%。全年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3.36GB/户/月,比2018年增长187.9%;12月当月DOU达14.72GB/户,创历史新高。其中,手机上网流量达到2125亿GB,在移动互联网总流量中占比为95.9%。随着5G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中国数字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2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34%。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至45.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39.8%。3.业绩表现:电子计算机景气度上行,通信传媒后期触底回升2018-2021年,电子行业景气度上行,业绩2019年同比转增。2019年全年业绩增长显著,半导体板块综合收益2.08亿元,同比增长101%,消费电子板块平稳增长,光学电子行业快速增长。受5G通信建设、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和疫情下供需错配等影响,虽然有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冲击,2020年电子行业在疫情影响下仍维持较高景气度,归母综合收益实现同比增长8%。2021年疫后复苏,电子业绩高速增长,消费电子等终端需求持续回暖,半导体领域的国产替代持续推进,半导体板块综合收益同比高增,行业高景气。通信行业2018-2020业绩表现疲软,2021年景气度开始上行。2018年,通信整体行业受到4G投资放缓、商誉减值影响,业绩表现疲软,综合收益同比下降95.6%。2019年通信业绩持续承压,在4G向5G的转换阶段,5G基站交付量较少,需求不及4G,子行业中,通信设备盈利能力相对稳定,2019年业绩上涨。在数据中心市场需求增长和5G建设加速下,2020年业绩回升明显。2021年,受益于5G用户渗透和5G基站建设完善等因素,通信行业整体业绩增速回升,景气度持续改善。2018-2021年,传媒景气度先降后升,2021年业绩触底回升。2018年大规模商誉减值加速传媒行业触底,子行业中,数字媒体、出版及电视广播业绩保持稳定。2019年传媒业绩持续承压,但在商誉减值压力缓解下实现减亏,游戏板块业绩逐渐修复。2020年传媒行业受疫情影响,整体下行压力加大。2021年业绩稳步修复,影视院线行业复苏。2018-2021年,计算机行业业绩逐步回暖,2021年利润端承压。2018年大规模的商誉减值下,计算机行业整体业绩有所下滑,但相对2018年A股疲软的市场来说表现仍然亮眼,主要由于2018年上半年工业互联网板块的炒作热潮。2019年计算机行业整体业绩回暖,新基建成为关注的重点,维持高景气。2020年计算机行业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整体平稳增长。2021年计算机行业的增长低迷,主要受研发费用等成本支出影响。4.行情复盘:TMT行情分化,电子计算机领涨,通信传媒偏弱4.1.TMT行业指数先降后升,电子行业跑赢万得全A2018-2021年,TMT行业指数先降后升,其中电子、计算机行业2019年开始领涨,通信、传媒行业偏弱。2019年1月3日至2021年12月14日,电子行业指数达18-21四年间最高涨幅185.35%,2018年10月16日至2020年7月13日,计算机行业指数涨幅123.63%。2018年年初至2021年12月31日,电子、计算机、传媒和通信行业分别上涨57.5%、23.5%、-21.85%和-22.34%。电子行业2019年末开始跑赢万得全A,计算机行业前期跑赢,2021年开始同步,通信、传媒行业相对跑输。2018年年初至2021年12月31日,电子、计算机、传媒和通信行业相对万得全A的超额收益分别为122%、95%、60%、60%。电子行业2019年末开始跑赢万得全A,计算机行业2018-2020年跑赢万得全A,2021年开始保持同步。2019年Q1、Q2与2020年3月,通信行业与万得全A基本同步变化。传媒行业2018-2019年间持续跑输万得全A。第五阶段(2020/7/13-2021/5/10):在疫情造成的供应链损伤,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无风险利率快速上行的压力下TMT指数下跌。第六阶段(2021/5/11-2021/7/30):疫情得到控制,新兴领域快速推进,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回暖,TMT指数在下跌后迎来阶段性修复。4.2.分阶段来看:TMT行业指数波动上涨第一阶段(2018/2/6-2018/4/2):年初工业互联网政策密集出台,云计算加速落地等多重利好促进TMT指数上涨。2018年初,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需求旺盛,工业互联网政策密集出台引发对工业互联网板块的炒作热潮。2018年3月,国务院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试点的重点方向。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阿里云在2018年进一步扩大了其云计算业务,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了强大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实例、云数据库等。在需求增长和云计算落地下,TMT指数上涨17.01%,获得相对Wind全A超额收益37.56%。第二阶段(2018/4/3-2018/10/16):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商誉大规模减值、股权质押风险暴露、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中兴事件影响等,TMT指数下跌37.92%。由于2015、2016年的并购高峰导致过高的商誉,2018年商誉大规模减值,商誉减值导致多家公司亏损,冲击TMT各行业整体业绩。同时,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特别是龙头企业中兴事件,导致中兴通讯暂停了主要业务运营,并对中国科技企业引发了重大冲击,对通信板块影响较大。随着4G投资进入末周期,行业竞争愈加激烈,中上游企业议价能力处于劣势。第三阶段(2019/1/31-2019/3/12):主题投资、4G建设加码、5G建设元年共同推动TMT指数上涨。在这段时间内,一些热门主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追捧。例如,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新能源、消费升级等主题备受投资者青睐。这些主题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4G建设方面,中国三大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计划在2019年建设数十万个新的4G基站,以提升网络覆盖和容量。同时,2019年初期4G用户普及率持续提升,数据流量也快速增长。第四阶段(2019/7/12-2020/2/25):5G基站招标逐步落地,宽信用环境下TMT指数强势上行。三大运营商2019年再现4G建设小高峰和开启5G规模投资拉动,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公布的数据,他们在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陆续启动了大规模的5G基站招标。其中,2020年中国电信投资392亿元人民币用于5G网络建设,中国移动2020年5G资本开支1025亿元。根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已经建设了超过71.8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覆盖范围包括城市、乡村和重要交通枢纽。第五阶段(2020/7/13-2021/5/10):在疫情造成的供应链损伤,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无风险利率快速上行的压力下TMT指数下跌。由于疫情导致的封控和限制措施,许多地区的工厂停产或减产,科技公司和电子设备制造商面临零部件短缺和生产中断的问题,对TMT相关行业的供应和生产链条带来了挑战。同时,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导致资金流向相对较安全的资产,TMT指数在此期间下跌25.33%。第六阶段(2021/5/11-2021/7/30):疫情得到控制,新兴领域快速推进,流动性与风险偏好回暖,TMT指数在下跌后迎来阶段性修复。“东数西算”政策推动通信行业市场增长,同时,“十四五”政策强化5G发展引导,5G大规模商用。在这一时期,政策加大了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投资和支持,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5G应用板块景气度较高,TMT指数回升17.95%。5.交易结构5.1.公募基金持仓:对电子板块提前布局,并在19-21年间逐步加仓在《科技浪潮如何席卷而来?》中,我们发现在2013-2015年TMT牛市周期中,2009-2012年公募基金提前布局TMT板块,2013-2014年上涨阶段公募同步继续增配。在2019-2021年间,公募基金同样对电子板块提前布局,并在19-21年间逐步加仓,其余TMT子版块则在20-21行情后半段逐步减仓。5.2.2019-2021年间,资本市场扩容不断、各项试点逐步铺开2019-2021年间,资本市场扩容不断。2019年科创板开板,2020年新三板转板,2021年北交所设立,持续推进增量资金进场,尤其是偏好成长风格的资金。2019年3月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和《科创板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办法(试行)》,2019/6/13,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开板。2020/7/27,新三板精选层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开市首日32家首批挂牌企业集体晋层,新三板转板成绩瞩目,2020年674家挂牌公司完成发行716次,融资338.50亿元,同比上升27.91%。2021/11/16,北交所正式设立,首批发行81家股票,首日成交金额95.76亿元,其中10只新股平均上涨199.8%,71只存量股票整体运行平稳。2019-2021年间,资本市场各项试点逐步铺开。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2021年三年过渡期正式结束,2020年险资权益投资试点出台,2021年养老理财试点正式启动,权益投资日益规范,资本市场健全发展。2018/4/27,《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2021/12/31,三年过渡期结束,资管新规正式落地,资管行业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市场。2020/7/17,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满足部分条件的保险公司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2021/8/31,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宣布从2021/9/15起在4个试点机构开展为期一年的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内共计48只产品发行,募集超850亿元,2022/9/15,试点期结束,养老理财产品步入常态化发行。5.3.板块拥挤度:电子规律与2013-2015年TMT行业类似在《科技浪潮如何席卷而来?》中,我们发现在2013-2015年TMT牛市周期中,2013-2014上涨阶段“交易越拥挤,涨势越突出”,2015年拥挤度下行,“潮水退去”,TMT回调后再度缓步上行。复盘2019-2021年市场表现,我们发现电子行业规律与2013-2015年TMT行业类似,在换手率震荡下行期间股价维持上行趋势,其余TMT子行业则在交易热度下降后股价随之调整。我们重点分析包含二级行业半导体在内的一级行业电子,2019-2020年初股价上行阶段,拥挤度震荡上行,MA20换手率相比万得全A屡次接近4倍,2020年初-2021年末,换手率震荡下行,而股价维持上行趋势,于2021年末开始回调。其余TMT板块行业则并未出现大幅度的拥挤度趋势与股价趋势背离的现象,在交易热度下降后,行情随之冷却。6.赛道情绪监控指标在2019-2022年的应用在《寻找热门行业预警指标——力挽狂澜深化系列之2020至今》中,我们曾经对2019-2021年的市场进行复盘:2019年以后,指数出现脉冲式上行的只有两轮:2019M2-M4和2020年7月。而2005年以来,拔估值的大牛市行情时间往往在大半年以上,对比来看,本轮牛市时间并不长,整体估值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也是在这样的演绎节奏下,行业出现依次见顶的情况,可以划分为2019年4月(房地产/建筑等)、2020年7月(非银/传媒等)、2021年2月(食品家电银行等)、2021年6月(医药/美容护理)、2021年9月(有色/钢铁/石油/化工等)、2021年12月(军工/电子/电力设备/汽车等)。这与以往市场中,行业批量见顶的行情大为不同。并且从行情见顶的特征来看,既有经济周期因素的影响,有新产业成长周期影响,也受到资金面变化等等的影响。板块演绎的节奏更加复杂。这一轮行情由于距今时间并不远,整体市场的基本面与当前市场的变化相对此前要小,借鉴意义更佳。2015年以前市场普涨普跌,而2016年以后市场结构行情为主,普涨行情少,以2019年的年涨跌幅为例,消费涨幅领先成长,而电子则是所有行业中涨跌幅最高的。节奏上,2019H1白酒涨幅领先,新能源\TMT脉冲过后出现明显回撤,但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