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1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2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3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4页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类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新闻传播学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50题)1.分众观2.用“议程融合”的相关理论,解释网上信息的传播。3.报眼4.讯息(message)5.健康传播6.何谓全球传播?全球传播有何基本特点?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是何种关系?7.《学灯》8.《解放日报》、《人民日报》各自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点。9.简述新闻信息与情报、历史、文学的区别。10.《世界新闻报》11.《广州纪录报》12.《联合日报》13.谈谈互联网时代,新闻深度报道的前景。14.《爪哇新闻》15.邓拓16.主我/客我17.调查研究法18.Newsweek19.《华盛顿邮报》20.观点的自由市场21.电视图像的景别22.社交媒体、社会化媒体(socialmedia)、社会性媒介23.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成就。24.《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25.谈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与价值。26.如何才能使报道真正为读者负责?27.简述日本三大报纸的历史与现状。28.《荷兰传闻书》29.Newsweek30.画面思维31.《芝麻街》32.《鸭鸣报》33.敦煌进奏院状34.《人民日报》35.19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中国有哪些通讯社?各自基本情况怎么样?36.《工人报》37.《社会民主党人报》38.受众39.论述西方新闻史上廉价报刊的兴起和发展。40.《工人之路特号》41.新闻自律42.在新闻写作中如何贯彻新闻真实性的原则?43.请说明邓拓杂文的特点以及20世纪60年代报纸杂文兴起的主要原因。44.媒介45.林白水46.广播新闻评论47.简述新闻传播效果的意义。48.试述中国古代官报的产生及发展变化。49.《法兰克福报》50.中缝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分众是指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在人口统计学特征上,受众分属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民族、职业、居住地等,在社会群体归属特征上,则分属于不同的家庭、学校、单位、阶层以及社团党派、宗教团体和文化群体,甚至在心理学特征上,受众成员的个人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分众观的核心内容是:①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②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③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④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他们在媒体接触、内容选择、接触和理解上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分众观是一种多元主义社会观,把当代社会看做一个多元利益、多种力量的集合体,它摆脱了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观,以更多的变量来看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2.参考答案:(1)“议程融合”的含义

1972年,麦库姆斯McCombs和肖Shaw发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认为大众媒体能够为公众设置“议程”,大众媒体报道量越大的问题,越容易被公众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支持大众媒体的“强效果”论。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更个人化的媒体的普及,传统大众媒体的设置议程的能力开始下降,单一而普遍的公众议程正在减少,或者影响议程设置过程的中介因素正在增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仅从传播者的角度孤立地研究议程设置不够,还需要从受众的角度,并结合整个社会环境来考察议程设置的中介因素。

1999年,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议题融合”(agendamelding)理论。他们认为议题融合包括六个阶段:①决定群体归属,②是否具有该群体所需要的信息,③定向需求,即个人在缺乏该群体需要信息时,就会产生此类需求,④媒体接触,⑤媒体接触形成铺垫效果,⑥形成框架效果。

议程融合理论着重研究社会大众为何、如何使用各类传播媒介,以及使用传播媒介所达到的社会效果。它认为人们在使用和挑选传播媒介及其议题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个人首先有强烈加入团体的愿望,然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其他媒介,寻求与他们的需求、认知等一致的团体的信息,避免与他们的需求、认知不一致的团体。议程融合理论说明,只要受众愿意接受并寻求大众媒体的引导,大众媒体仍然会产生强大的议程设置效果。

(2)“议程融合”理论与网络信息的传播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议程融合”现象更加突出地体现在网络意见的形成与扩散之中。当人们希望加入某个团体时,他们首先会考虑自己是否具有该团体的相关信息。为获得共同的话语,他们往往通过网络社区或者其他网络平台获取这团体的信息并了解他们的议题。在他们与这些网络媒体接触后,网络媒体的议题就对他们的日常议题具备“议程设置”的功能,同时网络信息得以传播。网络意见由形成到完成整个扩散的这一过程,说明了网络传播的巨大潜力,只要能捕捉到人们的需求,网络就能对人们的议题关注和环境认知产生巨大影响。3.参考答案:报眼是指横排报纸报头一侧或两侧的一小块版面,通常刊登比较重要、简短而又相对独立的稿件,也有些用来刊登当天导读或广告。报眼可以单独编排,也可与其下面的区间连接编排,俗称“冲报眼”。后者往往是一种强化手段,可用来突出头条以外的重点稿件。4.参考答案:讯息(message)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5.参考答案: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分支,由Jackson于1992年首先提出,是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媒渠道及方法制作、传递健康信息的传播过程。所有涉及健康方面的内容的人类传播都是健康传播。健康传播的议题非常广泛,包括疾病预防(如预防艾滋病)、药物滥用预防、医患关系研究、计划生育、癌症的早期发现、戒烟等内容。它是连接医疗、健康专业领域和公众健康问题的桥梁,关注个人、健康、社会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有自我个体的健康传播、人际间健康传播、组织健康传播、大众健康传播四个传播层次。6.参考答案:(1)全球传播的含义

美国传播学者弗里德利克认为:“全球传播是研究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以及信息技术机构跨国界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意见、信息和数据的各种学问的交叉点”。一般认为,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它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

(2)全球传播的基本特点

①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卫星通信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它们所带来的,是远距离传播的信息量与质的飞跃以及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信息交流的普遍化和日常化。

②全球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而在全球传播当中,在国家和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这里既包括各种各样的跨国活动团体,也包括以开拓世界市场为目的的企业,还包括活跃在电子网络上的众多个人。

③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现状而言,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与此同时,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如国际电话、传真、个人电脑以及因特网上电子邮件、数据库等各种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的手段和工具,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④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在全球传播中,人们关心的对象与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和本民族,他们还必须作为“地球村”的一员而思考和行动。

⑤全球传播中的文化关系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但与此同时,由于跨国界、跨文化的交往和信息传播日益频繁,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摩擦、碰撞和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界影响等问题,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3)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联系

二者的相互联系主要体现在其传播主体、传播信息范围和传播目的有很大的交叉性。

①他们最大的传播主体都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各样的政府间国际机构;

②在范围上他们都是跨越国界的信息传播;

③在传播目的上他们都有很强的政治性,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占核心地位

(4)全球传播与国际传播的区别

①概念涵义不同。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而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②研究的课题意识不同。国际传播的基夺主体包括国家、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机构、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和个人。而全球传播的主体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媒介仍然是大众媒介,具有跨国传播功能的个人媒介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③研究的领域范围不同。国际传播研究以幽家为中心的问题,主要是国际政治和国家关系。全球传播研究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展,除“国际传播”研究的问题外,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摩擦、碰撞和融合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影响等问题,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全球传播研究范围具体包括文化、国家发展、对外政策与外交、国际纷争及其解决、技术、新闻与信息流通、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大众传播制度、控制与政策、人权与民权、战争与和平、宣传及其影响等众多的争论领域。可见,全球传播研究的涵盖范围比传统的国际传播研究要大得多,它包含了全球信息化进程中的许多崭新课题。7.参考答案:《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1918年3月4日,《时事新报》最先对副刊进行改革,创办起《学灯》副刊,初为周刊,因大受读者欢迎而不断扩版,由周二刊、三日刊最后于1919年12月改出日刊,由不足一版扩为两版,1922年改出4开4版。《学灯》主要介绍西方国家的学术文化,也曾刊登过讨论社会主义的征文,李大钊、陈望道的文章和郭沫若早期的诗作。后来该刊向右转,脱离了进步文化的潮流。8.参考答案:(1)1942年《解放日报》改革的基本要求

①版面安排上。改版前,《解放日报》把国际新闻放在首位,严重脱离了抗日根据地斗争的实际,脱离了党的工作中心,是党八股的一种表现。改版后该报把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党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在加强党性、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②在整风宣传方面。《解放日报》把整风运动作为一个宣传中心来抓,进行了集中突出的宣传,发表了大量指导整风运动的文章和社论,同时还办专刊、辟专栏,宣传形式多样,有广度也有深度。

③在社论写作上。《解放日报》改版后注重社论质量,量力而行,大大提高了社论的质量和影响力。

④在改革中提出并解决一系列新闻理论问题。在整风改革中,《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文件、社论和理论文章,对党报的性质和作用、全党办报的思想、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唯物主义新闻观和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区别,以及文风等基本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

(2)《人民日报》改革的基本要求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改版社论《致读者》,正式宣告改版。社论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改进要求:

①扩大报道范围,尽量满足读者多方面的要求。

②开展自由讨论。社论指出,报纸是社会的言论机关,有许多问题需要在群众性的讨论中逐渐得到答案。希望读者注意,报纸上的文章并不一定都代表编辑部的意见,这种情形是正常的。

③改进文风,报纸上的文章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成章。

(3)《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改革的共同点

①注重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解放日报》改版后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放在头版,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观点;反映群众生活,报道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加强通讯员工作、依靠群众办报。《人民日报》实施改版后,也调整了版面,扩大了新闻报道的题材,开始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探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加关心和贴近读者的生活。

②促进了新闻理论和新闻观念的革新和发展。《解放日报》提出了新闻的实质和本源,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人民日报》在改版后冲破了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破除了盲从迷信之风,使新闻工作者认识到对于苏联新闻工作经验要有分析地加以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则不盲从;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一些办报经验,不能够简单地全盘否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有用的成分。

③改革了文风,提高了文章的质量和影响力。9.参考答案:文学与新闻从来都是不同类不同宗的。文学常借助想象、抒情等表达手段,与其同时产生的原始新闻信息,一开始就以纪实手法记录和传告事态的原貌和真像,不能走样和变味儿。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文学艺术离不开虚构和想象,而新闻视虚构和想象为致命伤。文学作品要打上新闻标记,必须以绝对真实为前提,但终究不能称为新闻作品。

新闻与历史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①反映内容有别:历史以研究史态为主。②传播方式不同:历史常不及时传播,新闻则要现炒现卖。③接受对象不同:历史的接受者是史学工作者,新闻的接受者则是广大社会公众。

新闻与情报的区别有三点:

①新闻的受众是社会公众,情报的受众则是特定的人和人群。②新闻以“点一面”的模式向社会公开传播,情报常以“点一点”的模式不公开传播。③情报有专业性,新闻具社会性。10.参考答案:《世界新闻报》(Newsoftheworld)创办于1843年,是英国《太阳报》(TheSun)的周日版,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兴起的富于视觉冲击和内容更加煽情的大众化报纸的代表之一。1969年被默多克买下,集中报道一周以来的体育新闻、黑色与黄色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冲击视觉,得到迅速发展,发行量达到500万份,成为英国和英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周报。2011年7月,《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丑闻,并因此停刊。它的停刊引发人们对新闻从业者伦理底线的追问,不能伤害普通人的个人隐私被再一次强调。11.参考答案:《广州纪录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也是广州第一家近代报纸,1827年由英国商人伍德创办,不久转归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初为双周刊,后改周刊。《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也占相当多的篇幅。该报当时的影响很大,读者远及南洋、印度及英美一些主要商埠,自1835年起还开始接受华人订户。12.参考答案:《联合日报》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上海创办的一份较有影响力的报刊,1945年9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共中央从重庆派至上海的原重庆中外出版社负责人筹建。该报名义上是一份民间日报,声称“纯民间资本,无党派立场,发挥民间舆论精神”,实际上是中共的报纸。该报仅出版了两个月就被国民党当局指令停刊。后经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于1946年恢复出版,改名《联合晚报》,由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直接领导。13.参考答案: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遍,深度报道不再是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传统新闻媒介的专利,网络深度报道随着网络时代的强势到来也开始抢占深度报道领地。媒体间的竞争,会直接推动深度报道的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日报、周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形式的深度报道将并存,虽然彼此会有消长,但哪一种形式都不会消亡。中国深度报道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文本形态。

(1)日益成熟的专业化操作

网络时代,网上庞杂海量的信息真假难辨,需要深度报道从业者求真的态度和勇气;面对利益的诱惑,需要媒体独立的品格。随着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深度报道从业背越来越多,将来深度报道的操作更具专业化。

(2)深度报道的传播速度将加快,呈动态性

①从业者利用网络大大提高深度报道采编效率传播速度,在网络上发布新闻报道可以不受报纸发行时间和电视广播播出时段的限制,一报道采编完成,可及时刊登于网络媒介,并根据超链接,将深度报道置于前所未有的时空联系之中。

②媒体竞争更加激烈,抢时效更加白热化,深度报道越来越难以独家。

(3)表现手段的更加灵活丰寓

网络媒介的多媒体手段使得深度报道表现方式多样化,文字、视频、音频、图片、动画都可以成为深度报道的表现手段,进行灵活的组合。在网络上,题材多样的文章以超链接文本形式构成一张详尽丰富的信息网,满足受众多样的需求。14.参考答案:荷兰商馆收集的国外消息,名为《荷兰传闻书》。后改送《爪哇新闻》。幕府译出后名为《官版·马达维亚新闻》。这是日本最早的官方译报。15.参考答案:邓拓是我国著名记者、报刊主编、政论家、杂文作家,是当代中共新闻事业的创建人之一。青年时代受进步书刊的影响,积极参加革命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邓拓进入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从事党的报刊工作并长期担任主要的负责人,先后任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央党报委员会书记、《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务。1949年8月到1958年9月,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为宣传贯彻中共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建设发展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积累了丰富经验。邓拓从事报刊活动近30年,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新闻工作者。在《晋察冀日报》工作期间,一手拿枪,一手握笔,坚持“马背办报”。在《人民日报》和《前线》杂志工作期间,除担任报刊主编外,还撰写了大量社论,为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为《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家村札记”等专栏写的杂文,谈古论今、包罗万象、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16.参考答案:主我和客我理论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提出,是研究作为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具有重要影响,而自我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面:一方面是作为意志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它通过个人对事物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人的思维、内省活动就是一个“主我”和“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互动的介质是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主我”与“客我”的互动形成了人的自我。17.参考答案:调查研究法(surveyresearch)是对一部分人或特定“人口”样本(杂志订阅者、报纸读者、电视观众、一个社区或国家的人口)的研究。如果按照统计学原理进行调查,从样本中得出的概括结论可以推广到全体人口,并且具有相当程度的确定性和可信性。抽样调查法比对所有人口进行的普查花费少。18.参考答案:Newsweek,即《新闻周刊》,最初名为News-Week,由托马斯·J·C·马丁于1993年2月17日创立。1937年,马尔科姆·米尔成为该刊主编及总裁,他将刊物改用现名,并加强该刊文章的可读性,以及引入新的署名专栏和国际版面。至今,《新闻周刊》已经发展为一个内容广泛的全方位新闻类杂志,其涵盖范围包括从突发新闻到深度分析的各种内容,长于报道和评论国际时事和美国国内政治动态。在美国,它是仅次于《时代》的周刊。在发行量上,它超过《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新闻周刊》的观点更为保守。1961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将其收归旗下。19.参考答案:《华盛顿邮报》是美国首都的主要报纸。1877年12月6日由史蒂森·赫金斯创办。1933年,迈耶提出了著名的办报原则:报纸的第一使命是说明真相,说明经过调查证实的全部真相。1946年先后购买了《华盛顿时代先驱报》《新闻周刊》和几家电视台,成为新型传播集团。1971年,继《纽约时报》后揭露美国在越战中有关秘密情报,声名大振。1972年,报道“水门事件”,迫使总统尼克松辞职,并获得1973年普利策公共服务奖,享誉世界。1983年出全国版。该报是美国唯一可以在某些领域与《纽约时报》一争高低的报纸。该报的消息翔实,注重国会新闻和政府活动,国际新闻来源广,重大国际问题分析较有见地,文章犀利,并且有较高质量的漫画和连环画。20.参考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它是从弥尔顿的出版自由思想发展而来的。这个原则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希望了解真理并愿意服从真理的,为了接近真理,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证各种不同意见能够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自由竞争,即形成观点的自由市场,因此应该保障每个人自由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在各种不同意见的讨论和碰撞中,最终能够产生出一般人所能承认的最合理的意见。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认为,报刊应该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21.参考答案:电视图像的景别又称电视画面的景别、电视镜头的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由远至近可分为五种:远景(及大远景)、全景(小全景)、中景(及中近景)、近景、特写(及大特写)等。22.参考答案:社交媒体(socialmedia)又称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的总称。它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其特点有两个:一是人数众多,二是自发的传播。如果缺乏这两点因素中的任何一点就不会构成社交媒体的范畴。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而且吸引了传统媒体争相跟进。23.参考答案:从版式上的所做的调整,把抗日根据地的新闻报道提到了首位,这种安排突出了我国当时社会生活的新面貌,以前难登大雅之堂的普通农民的事迹这时成了报纸的头版头条,这实际上是一种新闻观念的改变。1947年,《晋绥日报》用第四版整版刊登了苏联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

1947年6月《晋绥日报》借用这个典型和有关故事来揭露不真实的新闻,反对弄虚作假的新闻作风,这是一场坚持新闻真实性的运动。这次运动受到了党中央的重视反“客里空”运动实际上是与《解放日报》的改版是一脉相承的。这次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新闻改革,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党报的战斗性,为此,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要坚持党性原则、要坚持群众性原则、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等,这些基本的原则都成为我们今后新闻事业的活动准则。24.参考答案:《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传播学奠基人哈罗德·拉斯韦尔于1948年发表的一篇代表性论文。该论文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了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明确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著名的“5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指出了传播的三大作用和功能——环境监视、社会联系与协调、文化传承。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影响深远,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25.参考答案: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容

1789年9月,美国国会对原宪法增加了10条修正案(又称《人权法案》),此法案于1791年12月经多数州议会批准而生效。其中第一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通过建立遵奉某一宗教或禁止宗教自由之法律;不得废止言论与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集会、请愿、诉愿之自由。”

(2)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价值

①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使新闻出版自由作为美国宪法中的补充条款从法律上得到确立,并成为宪法的一部分,自殖民地时期开始的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②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与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条地位相当,被认为是对资产阶级新闻理念、理论及运作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最早的法律文献。

③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犹如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美国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追根溯源都来自这条规定。在美国,凡涉及言论、新闻、出版等诉讼,往往都会搬出宪法第一修正案,它几乎成为美国媒体屡试不爽的护身法宝和每战必胜的锐利武器。

④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是对现代世界新闻政策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的宪法性文件。至此,新闻出版自由作为宪法的重要补充得以在书面上确立下来。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在美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是十分重要的。26.参考答案:(1)传播的内容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社会和平和社会进步。

(2)传播的事实要真实,准确。

(3)传播的观点要正确。27.参考答案:日本三大报纸是指《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读卖新闻》。

(1)《朝日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①《朝日新闻》创刊于1879年1月25日,由木村滕发起创办(其父平八资助),村山龙平任社长。该报起初为小报性质,民权运动时期开始涉足政治,刊载言论,兼具大报和小报的特点。“政党报纸”后期,为了免遭停刊的厄运,它以中立面目出现,奉行“企业本位”和“报道第一主义”,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努力采集独家新闻,并向国内外派驻记者(1881年就有记者常驻釜山,1884年就有记者常驻上海)。该报由村山龙平和上野理一接手合资经办以后,山于经营得当,顺应世情,发展一直比较顺利(80年代以后,发行量跃居全国首位),是日本近代报纸向现代报纸发展的先驱。

②《朝日新闻》的办报方针:本着不偏袒任何政党的立场,实行言论自由,为建成民主国家和确立世界和平而作出贡献,公正迅速地报道真实情况,本着进步的精神进行评论,以期达到公正。

③该报办有《周刊朝日》、《朝杂志》、《科学朝日》等杂志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2)《每日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①《每日新闻》的前身是1876年创办的《大阪日报》。1888年改名为《大阪每日新闻》后,标榜不党不私,并自称为“大阪实业团体之工具”,业务不断拓展。1906年在东京创办《每日电报》,1911年买下《东京日新闻》,并将《每日电报》并入其间,形成跨两地经营的报系。

②《每日新闻》的办报方针:独立于一切权力之外,通过不偏左也不偏右的社论和报道,自由地为建立民主社会作出贡献,通过为国际所关注的社论和报道,为建立和平的社会作出贡献。

③该报办有《经济学人》、《星期日每日》等刊物以及其他文化事业。

(3)《读卖新闻》的历史与现状

①《读卖新闻》创刊于1874年11月2日,创办人为子安峻、本野盛享、柴田昌吉。该报初为隔日刊,只发行200份,半年后改为日刊,发行量猛增至一万份,居东京各报发行份数之首。该报起初与政党没有关系,后来随着民权运动的勃兴,也逐渐带有了政治色彩,成为改进党系统的报纸。不过与改进党的其他机关报(如《邮便报知新闻》等“大报”)相比,《读卖新闻》受政党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尽管如此,随着政党活动的终止,该报的发行量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1886年起,《读卖新闻》开始刷新版面,大量刊登文学作品,这使该报以“文学报”的特质身价倍增。

②《读卖新闻》的办报方针:“要敢于同左右两翼的独裁思想作斗争”。

③该报还办有《周刊读卖》和英文的《YOMIURIDAILY》以及其他文化、体育事业。28.参考答案:《荷兰传闻书》是日本在幕府末期出现的一种带有强烈近代传媒色彩的官方信息传播工具。在日本整个“锁国时代”,德川幕府同外部的唯一来往国就是荷兰。当时,日本唯一的对外出海口——长崎“出岛”上的荷兰商馆,应幕府的要求每年一次向幕府提供世界各国情况报告书,这份报告书由幕府官办的外事翻译机构“洋书调所”译成日文,名为《荷兰传闻书》。它是当时封建幕府了解外部世界的唯一信息来源,仅供最高层的大将军及重臣阅览,是政府绝密级文件,也是日本境内第一份具有近代色彩的、非公开的官方新闻媒介。29.参考答案:Newsweek,即《新闻周刊》,最初名为News-Week,由托马斯·J.C.马丁于1933年2月17日创立。1937年,马尔科姆·米尔成为该刊主编及总裁,他将刊物改用现名,并加强该刊文章的可读性,引入新的署名专栏和国际版面。至今,《新闻周刊》已经发展为一个内容广泛的全方位新闻类杂志,其涵盖范围包括从突发新闻到深度分析的各种内容,长于报道和评论国际时事和美国国内政治动态。在美国,它是仅次于《时代》的周刊。在发行量上,它超过《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新闻周刊》的观点更为保守。1961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将其收归旗下。30.参考答案:画面思维,又称形象思维,是指人脑运用意象进行思考的一种过程。它是以表象为材料,通过画面、情境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概括反映的一种思维方式。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具有形象思维的形象性、整体性、跳跃性、直觉性、非语言性、情绪性等诸多特点。而且画面思维是记者的画面意识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画面意识转化为画面思维,它凭借的工具主要是具象的非语言符号。画面思维以“画面”为依托而展开。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综合性、现场性、概括性币和跳跃性。加强画面思维能力堵养,是提高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手段。31.参考答案:《芝麻街》是迄今为止,获得艾美奖奖项最多的一个儿童节目(71项),于1969年10月10日,在美国的国家教育电视台上(NationalEducationalTelevision)首次播出,并于当年底,转到公共电视台(PublicBroadcastingService)播出。这个节目综合运用了木偶、动画和真人表演等各种表现手法向儿童教授基础阅读、算术、颜色的名称、字母和数字等基本知识,有时还教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例如,怎样安全过马路、讲卫生的重要性等。其中许多的滑稽短剧和小栏目都已成为其他电视节目竞相模仿的典范。32.参考答案:《鸭鸣报》是法国重要的政治性杂志,同时也是最具法国特色的杂志。1916年由莫里斯·马雷夏尔创办。马雷夏尔信奉无政府主义,为此刊起的名字,意味着它是一份敢讲大实话的刊物。该刊以讽刺性著称,并有巨大的影响力。它以独立经营的办报方针、辛辣的讽刺、诙谐调侃的语气、揭露丑闻的勇气、报道时事的严肃态度以及旗帜鲜明的立场,赢得了广泛读者的信赖,享有很高的政治声望。33.参考答案:“敦煌进奏院状”是指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纸,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这两份“进奏院状”于1907年前后,先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这两份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一批研究唐代进奏院状的珍贵的实物,还证实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以下一些特点:①没有报头;②发报方式是进奏官直接发给主官;③提供的消息都是进奏官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或从朝廷采集到的重大政事消息。34.参考答案:《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创刊,初为华北局机关报,1949年8月1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建国后,《人民日报》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该报最初日出对开6版(有时8版),1951年起改出对开4版,1956年改版后扩充为8版。自1955年1月起,该报先后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地出版航空版。《人民日报》的主要内容是:①报道评论国内外重要时事和重要思想、政策问题;②介绍全国各地及首都的情况与中心工作,交流经验,开展各种思想与工作问题的讨论;③刊登文艺作品和介绍文艺工作经验;④发表读者来信问答。35.参考答案:(1)中央通讯社

1924年4月1日,国民党在广州创办“中央通讯社”(简称“中央社”),由中央宣传部直接管理,1926年迁至武汉,1927年5月迁至南京,1932年5月,国民党中央任命萧同兹为社长。

“中央社”实行“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的方针,在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设立分社或通讯员办事处,基本上建立覆盖全国的通讯网,垄断国内新闻来源。它还“收回”外国通讯社在华的直接发稿权,同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同,从而垄断了国际新闻来源。

(2)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SovietRadio),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3)国闻通讯社

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9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天津设立分社。总社设有广告部,北京分社设有英文部,向外国报纸提供英文稿。1924年8月3日,胡政之创办《国闻周报》。1926年新记公司成立后,国闻通讯社及《国闻周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的附属机构。国闻通讯社至1936年停办;《国闻周报》出至1937年12月停刊。

(4)申时电讯社

申时电讯社发起于1925年,时任《申报》总经理的张竹平,联络《申报》、《时事新报》两报部分编辑,在工作之余将两报的各方专电加以编辑,发给一些报纸采用。这种办法受到欢迎,采用者增多,于是在1928年正式成立申时电讯社。1932年,该社与110多家报社签订供稿协议,1934年成立股份有限公司和董事会,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36.参考答案:《工人报》是1897年8月在基辅秘密出版的全俄第一份社会主义报纸。它的创办标志着俄国工人报刊的日趋成熟。报纸在创刊号中明确指出宗旨是要使工人认识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历史使命,为在俄国建立统一的社会民主工党而斗争。189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后,《工人报》成为其正式机关报。但是,大会选出的中央委员会成员不久即被逮捕,《工人报》第三期稿件也被警察搜去,报纸未能继续出版。37.参考答案:《社会民主党人报》是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央机关报,被誉为德国党的旗帜,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参与和支持下,于1879年9月28日创刊。这是一份周报,先在瑞士苏黎世出版,1888年10月迁至伦敦出版,1890年9月27日停刊,共出版12年。《非常法》施行期间,该报通过“红色战地邮局”秘密运回国内,在德国各地广为传阅,发行1.1万份,成为德国党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报纸。38.参考答案:受众是指大众传媒的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受众是一个集合概念,最直观地体现为作为大众传媒信息接受者的社会人群,例如书籍或报刊的读者、广播的听众或电影、电视的观众等。传播学家克劳斯认为,受众按其规模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层次:①特定国家或地区内能够接触到传媒信息的总人口,这是最大规模的受众;②对特定传媒或特定信息内容保持着定期接触的人,如报纸的定期读者或电视节目的稳定观众;③不但接触了媒介内容而且也在态度或行动上实际接受了媒介影响的人,对传媒而言这部分人属于有效受众,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实质性的传播效果。39.参考答案:廉价报刊是19世纪30年代前后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一种报刊类型,其特征是大众化、商品化和机器化,一些史学家为此称之为“机器的、群众的”报刊样式。

(1)廉价报刊兴起的背景

从西方诸国总体背景来看(主要指英、法、美三国),产生廉价报刊的基本原因几乎是相同的,最直接、最深刻、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工业革命的爆发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

①工业革命对廉价报刊的产生的重要影响如下:

a.工业革命带来了飞跃发展的生产力和日益成熟、规模巨大的商品经济体系,导致了同传播事业相关联的许多社会行业的一系列巨变,表现为运输业的革命、大都市的形成、邮政通讯业的发达、造纸及印刷技术手段的提高等等。这一切为廉价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b.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阶层新的分化,产生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中两火新的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受雇于它的新阶层、新集团——劳工阶级。

c.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全面确立和日益稳定,随着激烈的、流血的政治、军事斗争让位于经济领域中资本的自由竞争,政论—政党报刊慢慢地失去了存在的现实意义,也预示着新的报刊类型的产生。

②各国社会新闻传播新体系中民主平等、新闻自由观念的普及和一系列基于哲学原则所指导的新闻法规加快了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为廉价报刊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廉价报刊的出现

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是1833年9月3日在纽约市出版的《纽约太阳报》,它的创办者是本杰明·戴伊,这份新颖小报的问世,标志着廉价报刊的正式诞生,开创了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新纪元。《纽约太阳报》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公开标榜报纸的独立性,宣称要摆脱以往报纸依靠政府、政党津贴的附庸地位。

②在报纸内容上,大量刊臀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以吸引识字:不多的广大下层读者。

③在文章写作上,该报注重文字通俗、情节夸张、富有戏剧性,讲究写作有趣、幽默、机智。

④在版面形式上,戴伊的报纸突破了以往报刊呆板的陈旧样式,突出大字标题,进行煽情性的版面处理。

⑤在发行方面,以街头零售为主,不再依靠传统的预先订阅的方法。

⑥该报售价低廉,一分钱一份,从而吸引了大批的工人、小市民、小职员等大众读者。

由于使用了一系列不同于其他报刊的方法和手段,宣传“为人人发光”的《纽约太阳报》大获成功。

(3)廉价报刊的发展

①英国廉价报纸的发展

英国第一张成功的廉价报刊是1855年6月29日,由亚瑟·巴勒斯·斯莱上校创办的《每日电讯报》。真正使该报成功的人是爱德华·利维·劳森,他是英国新型廉价报业的真正先驱人物之一。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劳森率先学习美国廉价报纸的版面编辑技巧,将重要消息用多行大字标题标出;在新闻报道方面,他致力于全面迅速地反映世界的真实面目;重视国外新闻,狂热地追求轰动性的报道浪潮;到处网罗人才,充实编辑部。由于这一系列措施,1871年,该报发行量远远超过了《泰晤士报》,1888年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

劳森的《每日电讯报》的崛起标志着英国新报业的成功。到19世纪80年代,英国新报纸、新报人辈出,如斯蒂德的《帕尔马公报》、奥廉纳的《明星晚报》、乔治·纽恩斯的《点滴杂志》和北岩勋爵的《每日邮报》等等,英国新闻传播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天地。

②法国廉价报刊的发展

法国的第一份廉价报纸是1836年由埃米尔·德·吉拉尔丹创办的《新闻报》。吉拉尔丹以降低报价来扩大报纸销路,吸引广告商注意,再凭借刊登广告来补偿发行亏损,维持低廉报价。这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化经营办报方式。

由于法国特殊的国情,法国的廉价报刊发展具有与英、美等国不同的特点:在内容上,法国廉价报刊多侧重于文学、艺术题材的文章,且仍保留了针砭时局、论争激烈、干预政治的明显倾向;由于法国工业革命不甚红火,自由竞争的商业市场也不如英、美两国活跃、实力雄厚,造成了广告来源不稳、收入不足的窘境,使得廉价报业无力达成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导致了新兴的廉价报刊的夭折或转向接受政府、政党集团的津贴,丧失独立地位的现象。

(4)廉价报刊发展的意义

①新闻本位现象的确立。“新闻本位”原则的确立是廉价报刊对后世新闻传播事业的一大贡献,这一观念对现代新闻事业影响巨大深远。

②时效观念的重视。

③客观报道手法的形成。客观报道手法是廉价报刊“独立”原则在新闻业务上的再现。廉价报刊所信奉的“独立新闻学”之不党不私、不偏不倚的原则延伸到写作领域中,就有了“客观报道”口号的提出。40.参考答案:《工人之路特号》是五卅运动之后出版的影响最大的报刊,其前身是《工人之路》周刊,中华全国总工会机关报,1925年5月31日创刊于广州。省港大罢工爆发后,于6月24日改出《工人之路特号》,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的机关报,邓中夏任主编,4开4版。它出至“七一五”政变前夕被迫停刊,现存最后一期为616期,1927年4月14日出版。它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人报刊中出版时间最久的一家日报。41.参考答案:新闻自律是新闻界为约束自己的行为而制定的行业性工作准则。它最早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瑞典的舆论俱乐部,当时这个新闻界团体规定了一些行业准则。较著名的新闻自律有美国1922年的《新闻守则》、1934年的《新闻记者公约》、1949年的《道德守则》和日本1946年的《新闻伦理纲领》、波兰1983年的《波兰记者行为法》。这些自律文件的内容即通常讲的新闻道德。42.参考答案:(1)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准确:①确有其事;②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③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④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必须真实;⑤新闻中涉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2)新闻报道的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①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要辩证统一;②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要有机结合;③新闻报道的多层次真实。43.参考答案:(1)邓拓杂文的特点

邓拓的杂文题材广泛,旁征博引,议论横生,将知识和思想熔于一炉,写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以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特有的文采赢得了群众的喜爱。虽是短短千字的文章却将其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深的理论修养、精湛的写作技巧融为一体。

(2)20世纪60年代报纸杂文兴起的主要原因

①杂文从“五四”时期以来就是我国报刊的重要文体之一。以鲁迅为代表,我国的报刊杂文在30、40年代曾经达到很高的水准,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60年代初期,我国的报刊出现了又一批有影响的杂文专栏和优秀的报刊杂文家。

②作为报纸评论的一种体裁,杂文是“匕首”和“投枪”,论述问题犀利泼辣、发人深省,直捣问题本质,具有高度的思想性、战斗性和灵活性。

③为了进一步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表彰先进,匡正时弊,活跃思想,增加知识。而且当时杂文专栏都十分有影响,办得有声有色,针砭时弊不遗余力,谈古论今包罗万象,深受读者的喜爱。

④“五四”以后,特别是到60年代,报刊杂文成为一种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或表现作者思想观点的文艺性论文。它以思想性、论战性见长;艺术上言辞机警、行文情感饱满,常借助形象比喻来议论人或事,有强烈的震撼力。44.参考答案:在新闻学中,媒介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媒介的类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社、手机等。45.参考答案:林白水,名獬,字少泉,笔名白水、白话道人等,福州人。1901年任《杭州白话报》主笔,1902年赴上海,加入中国教育会,参与创办《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稿。“苏报案”后,林白水避往日本,旋回沪创办《中国白话报》。1906年,他再度赴日留学,专攻法律和新闻,是我国最早学新闻的留学生之一。辛亥革命后,林白水任福建法制局长,投身共和党,被选为国会议员,入京后又受聘为袁世凯总统府秘书。1915年,他参与筹安会活动,并发表过鼓吹帝制的文章,袁垮台后于1916年9月创办《公言报》,充当安福系的喉舌。1921年《公言报》被直系军阀捣毁后,他又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不久改名为《社会日报》),面向市民群众,注重社会新闻,反映民众疾苦,颇受欢迎。1926年,林白水因其主办的《社会日报》刊发时评激怒军阀张宗昌的心腹政客,被张宗昌枪杀于北京。林白水撰写的新闻和评论,挥洒自如,辛辣尖刻,“好议个人长短,或揭人隐事”,故积怨于军阀。他的文章通俗浅显,常能“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于政局”,颇能吸引读者。46.参考答案:广播新闻评论是专门供广播使用的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媒介对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评论的核心。狭义上的广播评论是指广播新闻评论。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电台宣传的旗帜,是广播新闻宣传的灵魂。广播新闻评论的特点是:①有的放矢,具有强烈的新闻性;②观点鲜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③面向基层,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它是“有声评论”“口语化评论”。47.参考答案:新闻传播效果是指新闻传播受众接受信息之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新闻传播的效果问题,贯穿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全过程。它始于传播之前,显现于传播之后,因此,传播效果总是由新闻收受者收受新闻信息之后表现出来的。它的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它是整个新闻传播活动的重心。传播者和受传者那样努力的投入,对信息的选定是那么千方百计不遗余力,花费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还要流血牺牲争取言论、出版、新闻自由,一切无非是为了传播和接受对传受双方来说都有意义、都有兴趣的信息。效果,是传受双方的原动力,是传播活动的最终目标、最终归宿。

(2)为着传播致效,对新闻传播流程的各个环节都设定了具体的、必要的要求。比如被传递的信息,必须真实、全面、客观;传播通道,必须畅通、无障碍;传播者,则应该立场公正、态度认真。一切为了效果,一切围绕效果,确保传播致效,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

(3)传播效果问题是新闻传播研究最集中的领域,它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纲。48.参考答案: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其产生及发展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唐代的官报

在唐代,由于实行藩镇割据、节度使制度,各藩镇都在中央设立“邸”这一行政机构,用来与中央传递信息,同时也了解中央政府的决策和活动。而后,“邸”演变为“进奏院”,这就出现了一批进奏院状报、报状等,“邸报”的说法来源于宋朝人对官报的称谓。唐朝人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邸报”的较早、较详细的记载。现在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是唐僖宗时期的两份“敦煌进奏院状”。

唐代的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此外,这些报状还有以下特点:

①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