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程标准彰显学科特征落实核心素养-基于“五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思考_第1页
立足课程标准彰显学科特征落实核心素养-基于“五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思考_第2页
立足课程标准彰显学科特征落实核心素养-基于“五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思考_第3页
立足课程标准彰显学科特征落实核心素养-基于“五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思考_第4页
立足课程标准彰显学科特征落实核心素养-基于“五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具有审美学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与此同时,课程标准首次明确了义务教育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其中,审美感知对应了音乐学科的审美性,艺术表现对应了音乐学科的情感性,创意实践对应了音乐学科的实践性、创造性,文化理解对应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不难发现,小学音乐的课程性质与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围绕课程性质来开展小学音乐教学,对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十分重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立足音乐学科的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体验性来实施教学。一、开展欣赏评述,让审美性赋予音乐魅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以审美为起点。课程标准指出,艺术课程理念首先就是坚持以美育人,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中的重要作用。(一)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对小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教育,可以围绕“四美”来开展。以湘艺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为例说明。首先,欣赏领略歌词之美。一首歌曲,歌词是关键的元素,是歌曲作品的“门面”,一首优美的歌曲必定有美的歌词。歌曲《茉莉花》中,“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寥寥数语却足显功夫:“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运用重复修辞,直抒胸臆地表达对茉莉花的热爱。歌词押“a”韵,整齐对仗,朗朗上口,十分精妙。其次,赏析领略旋律之美。旋律美是音乐美的核心,具有通用性,优美的旋律能打破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理解的界限。《茉莉花》它以五声调式和级进的旋律,配以中国传统乐器二胡的伴奏,给了学生以优美的听觉体验,美不胜收。再次,聆听感悟意境之美。音乐作品与诗画作品一样,都有着唯美的意境,给人无限的瞎想与美好想象。《茉莉花》这部作品具有鲜明的委婉流畅、柔和优美的江南风格,营造了恬静、优美之意境。最后,领会感受情感之美。《茉莉花》生动刻画了一个文雅贤淑的少女被芬芳美丽的茉莉花所吸引,欲摘不忍,欲弃不舍的爱慕和眷恋之情,蕴含的感情淳朴而美好。在音乐教学中,从审美角度带领学生深入作品,品味和赏析,感受作品在语言、旋律、意境与情感等方面的审美价值,发挥好音乐教育的以美育人的价值。(二)是在音乐赏析评述中提高审美能力欣赏与评述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审美是一种主观性的、个性化的审美行为,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不仅要知道作品的美,更要知道作品美在哪里。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围绕艺术语言、艺术形象、风格意蕴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评价。如湘艺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教师在围绕本作品的欣赏评述环节,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首歌曲中描写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诗歌中的“我们”是指谁?“我们”是以怎样的心情来“荡起双桨”的?歌曲是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怎样来表现这一主题?教师的设问正好为学生来欣赏和评述作品提供了方向与思路,从侧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二、融入真情实感,让情感性赋予音乐灵魂音乐是一门情感的声乐艺术,情感赋予了音乐以灵魂。情感性是音乐的基本属性,也是音乐最能感染人与打动人的地方。小学音乐的歌唱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唱,而且要让他们理解作品的感情,带着感情歌唱,更好地体会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一)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情感每一部音乐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寄托着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进行一首歌曲的教学之前,可以将作品创作的特殊背景讲述给学生听,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与创作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如湘艺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松花江上》这一听赏课,作品的情感是哀伤、悲壮的,但是生长在和平幸福年代的小学生,缺乏对那段日本侵略中国、奴役百姓的历史的了解,很难体会和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也就无法做到有感情地歌唱。教师在教学之前,给学生简单讲一讲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正式发动了侵华战争,东北全境快速沦丧,大批中国军民流亡关内。在西安,本首歌曲的创作者张寒晖目睹了人民流亡悲恸的凄惨场景,同时在走访中听到难民与东北官兵控诉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罪行,有感于他们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的《松花江上》这首歌曲,歌曲创作出来后就风靡中华大地,广为传唱,成为一首著名的抗战歌曲。学生听了老师的深情讲述,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对这部作品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二)借助情境氛围调动学生情感歌唱以音乐情境烘托音乐情境,小学音乐情感化教学的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不仅仅是通过电教手段给学生进行歌曲的教唱或者欣赏,其还在作品的情感烘托和氛围营造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中的大部分作品的教学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来进行情感氛围的营造,通过为音乐作品匹配适合的背景音乐,营造浓厚的情绪情感氛围,学生的情感带入十分明显。三、组织音乐活动,让实践性凸显音乐价值音乐源于生活实践,生活为音乐的创作提供真实素材与创作灵感,实践性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属性。学习音乐,最终要能用好音乐,进行有意义的音乐实践运用,让音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与个人精神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更好地彰显音乐的价值。(一)开展音乐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要求:“强调艺术课程的实践导向,使学生在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通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学生应具备具备的音乐实践能力,能正确、情绪饱满地演唱歌曲,学会常见简单乐器的使用方法,能大胆地进行音乐的表演。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学生展示音乐天赋与才艺搭建舞台。如学习湘艺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歌唱祖国》这首红色歌曲之后,组织实施“歌唱祖国”的红歌快闪,全班同学刻苦排练、默契配合,用深情的歌曲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于这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学生感觉十分新奇,在表演过程中格外认真卖力,赢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二)开展音乐综合学习首先是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融合的实践学习,实现艺术学科的互补互促。音乐与美术、戏剧(含戏曲)、舞蹈、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之间是相通的,音乐与其他艺术课程的综合,彰显出音乐的丰富价值。如在舞蹈教学中,用适合的音乐进行配乐,视听结合让舞蹈有声有色;在美术教学中,用音乐进行铺垫营造氛围,创设优美的意境,沉浸式体验生发出更多创作灵感;音乐与戏剧、影视的融合,创设更好的试听感觉,增强了演绎效果。教师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课程的学习进行融合,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丰富多元的艺术表现力。其次是音乐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如语文古诗词学习中,以古诗新唱的方式,将古诗词以现代歌曲演绎,学生倍感新奇,也能更好记忆;体育课堂中,运用音乐来引导学生进行热身活动和体育游戏,轻松幽默,十分有趣。开展别开生面的音乐活动,学生能更好地发现感受音乐的无穷作用。四、体验编创乐趣,让创造性提升音乐活力音乐具有丰富的创作空间,一切主观的、个性化的创作都是值得鼓励和引导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音乐学习,能“创编短小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具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同时有着无穷的创造力,(一)编创音乐动作,表达音乐理解迁移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学说,将音乐与身体律动相结合,根据音乐的节奏与旋律来做动作,能调动学生身体里的舞蹈细胞,将音乐与舞蹈动作完美融合,这能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如在湘艺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我是小音乐家》这部音乐作品风格十分活泼,充满童趣,描述了“我”以吉他、钢琴、法国号等乐器来奏出美妙的音乐。教师让学生模仿其中吉他“勃隆砰砰砰”、提琴“地隆砰砰砰”、法国号“嘟隆砰砰砰”的乐器演奏动作边唱边演,根据旋律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乐器,新奇有趣,学生争相参与。在四上《大雨和小雨》一课的学习中,带着学生用不同力度和节奏的跺脚、拍手来分别表现大雨和小雨,加上身体动作表现风雨来临时的场景,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都在音乐动作的编创中得以体现。(二)编创音乐作品,尝试音乐创作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音乐家,他们有着无尽的音乐天赋。教师可以通过编创音乐作品来感受音乐创造的乐趣。如学习湘艺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春晓》一课,教师告诉学生古诗词与音乐本就是同源的,古人通过歌唱的形式来吟诵古诗词。随后抛出编创任务——请同学们用两天的时间,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熟悉的古诗词,来编创歌曲并唱出来,下节音乐课上请每个同学都来唱一唱自己用古诗词谱写的歌曲。这一编创音乐作品的音乐学习任务,极大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热情,大家都跃跃欲试,想通过自己的独特编创,在下次的展示中一鸣惊人。果然,学生的编创能力是无限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加上美妙的音符,变成了动听的歌曲。学生将《清明》《游子吟》《凉州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见欢》等古诗词改编成歌曲并进行演唱,赢得了老师、同学们的阵阵喝彩。五、融入文化教育,让人文性彰显音乐内涵音乐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音乐文化、音乐作品中的文化,让文化与艺术相融合,提高音乐的人文内涵,这对小学生的品格修养的涵养具有积极意义。(一)挖掘音乐作品文化价值音乐教材中,一部部经典的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散发着文化的魅力,是音乐内涵的高度体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知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让音乐作品散发厚重的人文性。如《一条大河》《我的祖国》《我们的大中国》《太阳出来暖洋洋》《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都是在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它们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包含着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热爱,通过歌曲的创作的背景,通过对创作者生平与事迹的了解,挖掘音乐作品的深刻文化内涵,这能很好地发挥音乐的德育价值与人文思想。(二)挖掘音乐家故事文化价值湘艺版小学音乐每一册教材中都编排了一个特殊的教学板块——音乐家故事,其中讲述了中外著名音乐家的故事,这些音乐家对音乐有着无比的热爱和执着,凭借自身的勤奋刻苦获得了杰出的成就。通过挖掘音乐家的故事的文化价值,为小学生树立积极的音乐榜样,激发学生积极的音乐热情与学习理想。如三年级下册第6课《冼星海和<风>》讲述了音乐家冼星海在法国艰苦求学,在刺骨的寒风中思念起祖国母亲,有感而发创作《风》,最后得到巴黎音乐学院的高度赏识和褒奖的经历。冼星海对音乐的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