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梁第5章桥梁地基与基础检测1_第1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梁第5章桥梁地基与基础检测1_第2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梁第5章桥梁地基与基础检测1_第3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梁第5章桥梁地基与基础检测1_第4页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桥梁第5章桥梁地基与基础检测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5章桥梁工程地基与基础检测(15%)2(一)地基岩土分类公路桥涵地基的岩土: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特殊性岩土一、地基承载力检测3(一)地基岩土分类1.岩石地质分类:主要根据其地质成因、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风化程度表达,如强风化花岗岩、微风化砂岩等,工程的勘察设计。工程分类主要根据岩体的工程性状。一、地基承载力检测坚硬程度类别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饱和单轴抗压程度标准值frk(MPa)frk>6060≥frk>3030≥frk>1515≥frk>5frk≤5岩石坚硬程度分级别4(一)地基岩土分类1.岩石一、地基承载力检测完整程度等级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完整性指数>0.750.75~0.550.55~0.350.35~0.15<0.15岩体完整程度划分程度不同节理不发育节理发育节理很发育节理间距(mm)>400200~40020~200岩体节理发育程度的分类5(一)地基岩土分类2.碎石土:碎石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一、地基承载力检测土的名称颗粒形状粒组含量漂石圆表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块石棱角形为主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碎石棱角形为主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角砾棱角形为主

碎石土的分类锤击数N63.5密实度锤击数N63.5密实度N63.5≤5松散10<N63.5≤20中密5<N63.5≤10精密N63.5>20密实碎石土的密度6(一)地基岩土分类3.砂土: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一、地基承载力检测土的名称粒组含量砾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占总质量的25%~50%精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中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细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85%粉砂粒径大于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砂土的分类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标准贯入锤击数N密实度N≤10松散15<N≤30中密10<N≤15精密N>30密度砂土的密实度7(一)地基岩土分类4.粉土:粉土为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一、地基承载力检测孔隙比е密实度е<0.75密实0.75≤е≤0.90中密е>0.9稍密粉土的密实度天然含水率w(%)湿度w<20稍湿20≤w≤30湿w>30很湿粉土的湿度分类8(一)地基岩土分类5.黏性土:土为塑性指数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一、地基承载力检测塑性指数IP土的名称IP>17黏土10<IP≤17粉质黏土液性指数IP状态IL≤0坚硬0<IL≤0.25硬塑0.25<IL≤0.75可塑0.75<IL≤1软塑IL>1流塑黏性土的分类黏性土的状态沉积年代土的分类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以前老黏性土第四纪全新世(Q4)一般黏性土第四纪全新世(Q4)及后新近沉积黏性土黏性土的沉积年代分类9(一)地基岩土分类6.特殊性岩土:特殊性岩土是具有一些特殊成分、结构和性质的区域性地基上,包括软土、膨胀土、湿陷性土、红黏土、冻土、盐渍土和填土等。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0(二)平板载荷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法用于确定地基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原位测试方法。它主要求岩土体在原有位置上,在保持土的天然结构、含水率及应力状态下来则定岩土的性质。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可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和深层平板载荷试验。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1(二)平板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1)试验方法原理浅层平板载荷试验适用于确定浅部地基土层(深度小于3m)承压板下压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土层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平板载荷试验是在试验土层表面放置一定规格的方形或圆形刚性承压板,在其上逐级施加荷载,每级荷载增量持荷时间按规范规定进行观测,测记每级荷载作用下荷载板沉降量的稳定值,加载至总沉降量为25mm,或达到加载设备的最大容量为止;然后卸载,其持续时间应不小于一级荷载增量的持续时间,并记录土的回弹值。根据试验记录绘制荷载-沉降(P-S)关系曲线。然后分析地基土的强度与变形特性,求得地基土容许承截力与变形模最等力学参数。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2(二)平板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2)试验设备荷载试验设备由稳压加荷装置、反力装置和沉降观测装置三部分组成。(3)现场测试①基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b或直径d的3倍。②承压板面积是50cm×50cm或70.7cm×70.7cm的方板。③试验土层:应保持土层在原有位置上,保持土的原状结构、天然湿度。④承压板与土层接触处,应铺设约20mm厚的中砂或粗砂找平,以保证承压板与土层水平、均匀接触。⑤试验加荷分级不应少8级,第一级荷载包括设备重力。每级荷载增量为地基土层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8。最大加载量不应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或接近试验土层的极限荷载。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3(二)平板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⑥试验精度不应低于最大荷载的1%,承压板的沉降采用百分表或电测位移计量测,其精度不应低于0.01mm。⑦加荷稳定标准:每级如载后,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于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⑧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a.承压板周围的土体有明显侧向挤出或发生裂纹。

b.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过到稳定标准。

c.沉降量急剧增大,P-S曲线出现陡降段,本级荷载的沉降量大于前级荷载沉降的5倍。

d.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等于或大于0.06。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知识点14(二)平板载荷试验1.浅层平板载荷试验⑨回弹观测:分级卸荷,观测回弹值。分级卸荷量为分级加荷量的2倍,15min观测一次,一小时后再卸下一级荷载。荷载完全卸除后,应继续观测三小时。(4)试验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绘制P-S曲线,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确定:

a.当P-S曲线有比例极限时,取该比例极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b.当极限荷载值小于比例极限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c.若不能按上述两款要求确定时,当承压板面积为2500cm2或5000cm2时,可取S/d=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5(二)平板载荷试验2.深层平板载荷试验(1)适用条件:埋深等于或大于3.0m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2)测量范围:深部地基及大直径桩桩端在承压板压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及变形模量。(3)承压板的尺寸:直径为800mm的刚性板,如采用厚约300mm的现浇混凝土板,紧靠承压板周围外侧的土层高度不应小于0.8m。(4)加荷分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5~1/10分级施加。每级加载后,第一个小时内按间隔10min、10min、10min、15min、15min,以后为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小于0.1mm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知识点知识点16(二)平板载荷试验2.深层平板荷载试验(5)当试验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①沉降量急剧增大,P-S曲线上有可判定极限承载力的陡降段,且沉降量超过0.04d(d为承压板直径)。②在某一级荷载下,24h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③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④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时,最大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2倍。(6)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确定:①当P-S关系曲线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②当极限荷载小于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③若不能按上述两款要求确定时,当压板面积为2500cm2或5000cm2时,可取S/d=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值,但其值应不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7(二)平板载荷试验3.平板载荷试验的局限性(1)平板荷载试验受荷面积小,且加荷时间较短,不能提供建筑物的长期沉降资料。(2)在沿海软黏土部分地区,地表有层“硬壳层”,当为小尺寸承压板时,对其下软弱土层还未受影响。(3)如地基压缩层范围内是成层变化的或不均匀时,则要进行不同尺寸承压板或不同深度的荷载试验。(4)如果地基土层起伏变化很大,还应在不同地点做荷载试验。一、地基承载力检测18单选题:现场深层平板荷载试验中,各级荷载下沉降相对稳定标准一般采用连续2h的每小时沉降量不超过()。

A.1mmB.0.05mmC.0.5mmD.0.1mm×AD单选题:现场浅层平板荷载试验中,各级荷载下沉降相对稳定标准一般采用连续2h的每小时沉降量不超过()。

A.1mmB.0.05mmC.0.5mmD.0.1mmD19(三)圆锥动力触探试验

原理:利用一定质量的落锤,以一定高度的自由落距将标准规格的锥形探头打入土层中,根据探头贯入的难易程度判定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1.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轻型(10kg)、重型(63.5kg)、超重型(120kg)。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类型轻型重型超重型落锤锤的质量(kg)1063.5120落距(cm)5076100探头直径(mm)407474锥角(°)606060探杆直径(mm)254250~60指标贯入的锤击N10贯入的锤击数N63.5贯入的锤击数N120圆锥动力触探试验类型及规格20(三)圆锥动力触探试验2.锥动力触探试验的适用范围轻型:贯入深度小于4m的黏性土、黏性土组成的素填土和粉土。可用于施工验槽、地基检验和地基处理效果的检测。重型:中砂、中密以下的碎石土和极软岩。

超重型:较密实的碎石土、极软岩和软岩。3.试验设备和方法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设备主要由圆锥触探头、触探杆、穿心锤三部分组成。重型和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试验要点①贯入时,穿心锤应自由脱钩,自由落下。②地面上触探杆的高度不宜超过1.5m,以免倾斜和摆动过大。③贯入过程应尽量连续贯入。锤击速率宜每分钟15~30击。④每贯入10cm,记录其相应的锤击数N

′63.5,N

′120。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知识点21(三)圆锥动力触探试验4.试验成果应用(1)利用触探曲线进行力学分层。

(2)评价地基的密实度,(3)评价地基承载力(4)确定地基土的变形模量。(5)确定单桩承载力。(6)确定抗剪强度、地基检验和确定地基持力层。(7)评价地基均匀性和确定地基持力层。一、地基承载力检测22(四)标准贯入法

标准贯入试验(SPT):是动力触探的一种,是将63.5kg的锤从76cm高将贯入器先打入土中15cm,再计数打入土中30cm的击数,击数越多说明承载力高。适用于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不适用于软塑~流塑状态的软土。1、技术要点

1)采用回转钻进,保持孔内水位略高于地下水位;

2)采用自由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进行锤击,锤击速率应小于30击/min;

3)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10cm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终止试验。

4)旋转探杆,取出贯入器。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知识点23(四)标准贯入法

适用于:砂土、粉土、黏性土物理状态、土的强度、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砂土和粉土的液化、成桩的可能性等作出评价。一、地基承载力检测24ABCD单选题:标准贯入试验是叫贯入器打入土中()的重击数作为贯入指标

A、15cmB、30cmC、50cmD、60cmBA单选题:标准贯入试验采用的穿心锤质量和落距分别为

A、63.5kg,76cmB、10kg,45cmC、63.5kg,45cmD、10kg,76cm单选题:标准贯入试验应先将标准贯入器打入土中(),才开始记录锤击数目。A15cmB20cmC25cmD30cmA25练习题轻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的落距分别是()cm,贯入深度分别()cm锤击数作为地基土的承载力指标。A50B60C.76D.100A.15B.30C.10D.50B、C、CA、C、D26(五)地基容许承载力1.概念(1)地基极限承载力。使地基发生剪切破坏而即将失去整体稳定性时相应的最小基础底面压力,称为地基极限承载力。(2)地基容许承载力。要求作用于基底的压应力不超过地基的极限承载力,且有足够的安全度,而且所引起的变形不超过建(构)筑物的容许变形。满足以上两项要求的地基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荷载称为地基容许承载力。一、地基承载力检测27(五)地基容许承载力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承载力通常由下列几种途径来确定:(1)由现场荷载试验或原位测试确定。(2)按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3)按现行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计算。(4)在土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参照邻近结构物地基容许承载力。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知识点28ABA29(五)地基容许承载力3.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的确定(1)一般岩石地基可根据强度等级、节理,查表确定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对于复杂的岩层(如溶洞、断层、软弱夹层、易溶岩石、软化岩石等)应按各项因素综合确定。(2)碎石土地基可根据其类别和密实程度查表确定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

(3)砂土地基可根据土的密实度和水位情况查表确定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粉土地基可根据土的天然孔隙比e和天然含水率w(%)查表确定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5)老黏性土地基可根据压缩模量Es查表确定力基本容许值[fa0]。(6)一般黏性土可根据液性指数IL和天然孔隙比e确定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7)新近沉积黏性土地基可根据液性指数IL和天然孔隙比e查表确定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一、地基承载力检测知识点30碎石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31砂土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32一、单项选择题1.按规范方法确定容许承载力时,当基础宽度b>2m,埋置深度h>3m,且h/b符合下列条件时可以对容许承载力予以提高。

A.h/b>l/4B.h/b>1/4C.h/b≤4D.b/h≥42.对于老黏性土地基,可按土样的()来确定容许承载力。

A.天然含水量ω和液限ωL的比值

B.压缩模量

C.含水比ω/ωLD.天然孔隙比e和含水比ω/ωL3.多年冻土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是根据土的分类和基础底面的()。

A.年平均最高土温

B.月平均最低土温

C.月平均最高土温

D.最高土温CBC332.对于一般黏性土地基,要确定土样天然孔隙比和液性指数,必须测土样()

A.含水量

B.干重度

C.液限

D.塑限E.颗粒密度4.用规范法检测砂性地基承载能力,与下列参数有关()。

A.土的压缩模量EsB.天然含水量WC.相对密度DrD.基础埋置深度CDACDE3435常用的灌注桩施工有钻孔、冲击成孔、冲抓成孔和人工挖孔等方法。

人工挖孔为干作业施工,成孔后孔壁的形状、孔深、垂直度、孔底沉渣及钢筋笼的安放位置可通过目测或下到孔内进行检查,质量较容易控制。

钻孔、冲击成孔和冲抓成孔等地下湿作业施工的灌注桩,通常需用泥浆护壁,孔内充满泥浆。易导致钻孔过程中塌孔、产生扩径、缩径、夹泥、孔底沉渣过厚等缺陷,这些缺陷只能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检测。二、钻(挖)灌注桩孔成孔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36(一)质量标准1.钻孔灌注桩在终孔后,应对桩孔的孔位、孔径、孔形、孔深和倾斜度、孔底的沉淀厚度进行检验;挖孔桩终孔并对孔底处理后,应对桩孔孔位、孔径、孔深、倾斜度及孔底处理情况进行检验。2.钻(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身混凝土和桩底后压浆中水泥浆的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桩的试件取样组数应各为3~4组,混凝土和水泥浆的检测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2)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时,检测的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选择有代表性的桩采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和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桩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下。二、钻(挖)灌注桩孔成孔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37(一)质量标准二、钻(挖)灌注桩孔成孔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钻(挖)孔桩孔的中心位置(mm)群桩;100;单排桩;50孔径(mm)不小于设计桩径倾斜度(%)钻孔:小于1;挖孔:小于0.5孔深(m)摩擦桩;不小于设计规定支承桩: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0.05钻孔桩沉淀厚度(mm)摩擦桩;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直径≤1.5m的桩,≤200;对直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300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50清孔后泥浆指标相对密度:1.03~1.10;黏度:17~20Pa·s;含砂率:2%;胶体率:>98%。钻(挖)灌注桩成孔质量38(二)泥浆性能指标检测1.相对密度ρx

可用泥浆相对密度计测定。当无仪器时,可用一口杯先称其质量设为m1

,再装满清水称其质量m2,再倒去清水,装满泥浆并擦去杯周溢出的泥浆,称其质量设为m3,则其相对密度为:

ρx=(m3-m1)/(m2-m1)二、钻(挖)灌注桩孔成孔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2.粘度η(s)

工地采用标准漏斗黏度计测定。用两端开口量杯分别量取200mL和500mL泥浆,通过滤网滤去大砂粒后,将泥浆700mL均注入漏斗,然后使泥浆从漏头流出,流满500mL量杯所需时间(s),即为所测泥浆的粘度。39(二)泥浆性能指标检测3.含砂率:工地可用含砂率计测定。4.胶体率(%)亦称稳定率,用于评价泥浆中土粒保持悬浮状态的性能。测定方法:可将100mL泥浆倒人干净量杯中,用玻璃片盖上,静置24h后,量杯上部的泥浆可能澄清为透明的水,量杯底部可能有沉淀物。以100-(水+沉淀物)体积即等于胶体率。

5.失水量(mL/30min)和泥皮厚(mm)用一张120mm×l20mm的滤纸,置于水平玻璃板上,中央画一直径30mm的圆圈,将2mL的泥浆滴人圆圈中心,30min后,量算湿润圆圈的平均直径减去泥浆坍平成泥饼的平均直径(mm),算出的结果(mm)值代表失水量,单位:mL/30min。在滤纸上量出泥饼厚度(mm)即为泥皮厚。泥皮愈平坦、愈薄,则泥浆质量愈高,一般不宜厚于

2~3mm。二、钻(挖)灌注桩孔成孔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40(三)成孔质量检测1.桩位偏差测量

桩位偏差是指成桩后的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距。用精密经纬仪或红外测距仪测量桩的中心位置。2.桩倾斜度检查一般要求对于竖直桩,其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对于斜桩,不应超过设计斜度的士2.5%。3.桩的孔径和垂直度检测(1)钢筋笼检测(2)伞形孔径仪检测(3)超声波法检测孔径和垂直度4.孔底沉淀土厚度检查(1)垂球法(2)电阻率法(3)电容法二、钻(挖)灌注桩孔成孔质量检测及质量标准41判断题:同一根钻孔灌注桩,应根据地质情况分段,选用不同性能指标的泥浆。

(

)提示:应根据施工情况×单选题:钻孔灌注桩用护壁泥浆的含砂率一般要求小于()。A、10%B、8%C、6%D、4%D提示:P152表5-29多选题:成孔质量检测内容包括()A.桩位偏差B.孔径C.桩倾斜D.孔底沉淀厚度3.桩基孔底沉淀厚度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大于1.5m的桩沉淀厚度(A.≤150mmB.≤200mmC.≤300mmD.≤500mmABCDC42(一)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1.钻芯检测法用地质钻机在桩身沿长度方向钻取芯样,通过对芯样的观测和测试确定桩的质量;特点:只能反映钻孔范围内小部分混凝土质量,且设备庞大、费工费时、价格贵,只能用于抽样检查,一般抽检总桩数的3%~5%,或作为对无损检测结果的校核手段。2.振动检验法在桩顶用各种方法(例如锤击、敲击、电磁激震器、电水花等)施加一个激振力,使桩体乃至桩土体系产生振动,通过对波动及振动参数的种种分析,以推定桩体混凝土质量及总体承载力的一类方法。包括:敲击法和锤击法、稳态机械阻抗法、瞬态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等。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本章重点43(一)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3.超声波脉冲检验法

在桩的混凝土灌注前沿桩的长度方向平行预埋若干根检测用管道,作为超声发射和接收的通道。检测时探头分别在两个管子中同步移动,沿不同深度测出横截面上超声脉冲穿过混凝土时的各项参数,并按超声测缺原理分析每个断面上混凝土的质量。4.射线法以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线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吸收、散射等信息为检查的一种方法。当射线穿过混凝土时,因混凝土的质量不同或因存在缺陷,接收仪所记录的射线强弱发生变化,据此来判断桩的质量。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44(一)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

桩的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公路工程基桩应进行100%的完整性检测;●重要工程的钻孔灌注桩应埋设声测管,检测的桩数不应小于50%;●高应变动测法的抽检率可由工程设计或监理单位酌情决定,但不宜少于相近条件下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45练习题BCD提示:无损检测,钻芯法属于?46(二)低应变反射波法1.检测原理:在桩顶施加低能量冲击荷载,实测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时程曲线,对被检桩的完整性进行评判的检测方法。2.检测内容:检测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3.检测设备及仪器检测系统包括信号采集及处理仪、传感器、激振设备和专用附件。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47(二)低应变反射波法4、检测前的准备工作①检测前首先应收集有关技术资料。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及检测仪,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③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并用打磨机将测点和激振点磨平。④应测量并记录桩顶截面尺寸。⑤混凝土灌注桩的检测宜在成桩14d以后进行。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48(二)低应变反射波法5、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①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水泥等耦合剂,粘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②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测点。③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④对预应力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49(二)低应变反射波法6、桩身完整性类别应按下列原则判别:

I类桩:桩端反射较明显,无缺陷反射波,振幅谱线分布正常,混凝土波速处于正常范围。说明桩身完整,均匀,混凝土密实。

II类桩:桩端反射较明显,但有局部缺所产生的反射信号,混凝土波速处于正常范围。说明桩身基本完整,桩身局部离析、空洞、缩颈等缺陷。

Ⅲ类桩:桩端反射不明显,可见缺陷二次反射波信号,或有桩端反射但波速明显低。说明桩身完整性差,其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Ⅳ类桩:无桩端反射信号,可见因缺陷引起的多次强反射信号,或按平均波速计算的桩长明显短于设计桩长。说明桩身严重缺陷,强度和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50(二)低应变反射波法7、反射波法的特点(1)反射波法的优点其仪器设备轻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可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检测覆盖面大;可检测桩身完整性和桩身存在的缺陷及位置,估计桩身混凝土强度、核对桩长等。(2)反射波法的局限性①检测桩长的限制,对于软土地区的超长桩,长径比很大,常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②桩身截面阻抗渐变等时,容易造成误判。③当桩身有两个以上缺陷时,较难判别。④在桩身阻变小的情况下,较难判断缺陷的性质。⑤嵌岩桩的桩底反射信号多变,容易造成误判。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51波速(m/s)3000~32503250~35003500~35703570~4000抗压强度(MPa)20253035(3)混凝土强度与波速的关系混凝土强度与波速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因素很多。试验室内混凝土强度与波速的关系(二)低应变反射波法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波速(m/s)>40003500~40003000~35002000~3000<2000混凝土质量优好中等差极差等级ⅠⅡⅢⅣⅤ波速与混凝土质量的关系52单选题:低应变动力检测其应力波可以在()中传播

A空气B水C液体D固体单选题:已知桩长20m,测得反射波时间10ms,则波速度为()A4000m/sB2000m/sC200m/sD20m/sA单选题:低应变动力检测,多次反射现象的出现,一般表面缺陷在()A较深部位B较浅部位C多个部位D桩头破损DB53单选题:正常混凝土的波速范围一般在()范围内。

A.2500~3500m/sB.3500~4500m/sC.4500~5500m/sD.2000—6000m/s单选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安装位置一般在距桩中心至半径处的()。

A.1/2B.1/3C.1/4D.1/2~1/3B提示:此题不严格D54单选题:用反射波法测试时灌注桩桩头表面的酥松层对反射波的影响()A严重B较大C轻微D没有52.反射波法应选用宽频带的速度型或加速度型传感器,速度型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加速度型灵敏度大于()

A100mV/cm.s-1B200mV/cm.s-1

C300mV/cm.s-1D400mV/cm.s-1a100mV/gb200mV/gc300mV/gd400mV/gAC√BA55(三)超声波法1.基本原理超声波法是在灌注桩中预埋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声测管作为检测通道,管中注满水作为耦合剂,将超声发射换能器和接收换能器置于声测管中,由超声仪激励发射换能器产生超声脉冲,向桩身混凝土辐射传播。通过桩身缺陷引起声学参数或波形变化来检验桩身混凝土是否存在缺陷。超声波法适应于直径不小于800mm的混凝土灌注桩的完整性检测。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56(三)超声波法2、声测管埋设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桩径不大于1500mm时,应埋设3根管;当桩径大于1500mm时,应埋设4根。②声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其内径应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管的连接宜采用螺纹连接,且不漏水。内径宜为50~60mm。③声测管应牢固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互相平行、定位准确,并埋设至桩底,管口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④声测管管底应封闭,管口应加盖。⑤声测管的布置以路线前进方向的顶点为起始点,按顺时针旋转方向进行编号和分组,每两根编为一组。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57(三)超声波法3、检测前的准备工作:①被检桩的混凝土龄期应大于14d,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70%,且不小于15MPa。②声测管内应灌满清水,且保持畅通。③准确测量声测管的内、外径和两相邻声测管外壁间的距离,量测精度为±1mm。④标定超声波检测仪反射至接收的系统延迟时间t0。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58(三)超声波法4、检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50mm。反射与接收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同步升降,其累计相对高差不应大于20mm,并随时校正。②在对同一根桩的检测过程中,声波反射电压应保持不变。③对于声时值和波幅值出现异常的部位,应采用水平加密、等差同步或扇形扫测等方法进行细测,结合波形分析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及其严重程度。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59(三)超声波法5、测试方式:①对测(普查)。发射和接收换能器分别置于两声测管的同一高度,自下而上,将收发换能器以相同步长(不大于250mm)向上提升,进行水平检测。②斜测。让发、收换能器保持一定的高程差,在声测管中以相同步长同步升降进行测试。斜测分单向斜测和交叉斜测。斜测时,发、收换能器中心连线与水平夹角一般取30°~40°。斜测可探出局部缺陷、缩径或专测管附着泥团、层状缺陷等。③扇形测。扇形测在桩顶、桩底斜测范围受限或为减小换能器升降次数时采用。一只换能器固定在某一高程不动,另一只逐步移动,测线呈扇形分布。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0(三)超声波法6、桩身混凝土缺陷按下述方法综合判定:①声速判据当实测混凝土声速值低于声速临界值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声速临界值:正常混凝土声速平均值与2倍声速标准差之差。②波幅判据用波幅平均值减6dB作为波幅临界值,当实测波幅低于波幅临界值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③PSD判据(相邻测点间声时的斜率和差值乘积判据)采用斜率法作为辅助异常判据,当PSD值在某测点附近变化明显时,应将其作为可疑缺陷区。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1(三)超声波法7、桩身完整性类别评定:Ⅰ类桩:各声测剖面每个测点的声速、波幅均大于临界值,波形正常。Ⅱ类桩:某一声测剖面个别测点的声速、波幅略小于临界值,但波形基本正常。Ⅲ类桩:某一声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或某一深度桩截面处的的声速、波幅小于临界值,PSD值变化大,波形畸变。Ⅳ类桩:某一声测剖面连续多个测点或某一深度桩截面处的的声速、波幅明显小于临界值,PSD值突变,波形严重畸变。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2(三)超声波法8.注意问题(1)声波检测管宜采用金属管,应牢固焊接或绑扎在钢筋笼的内侧,且互相平行、定位准确,并埋设至桩底,管口宜高出桩顶面300mm以上。(2)检测由检测管底部开始。发射电压值应固定,并应始终保持不变,放大器增益值也应始终固定不变。(3)每组检测管测试完成后,测试点应随机重复抽测10%~20%。其声时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5%;波幅相对标准差不应大于10%。并对声时及波幅异常的部位应重复抽测。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3单选题:用声波透射法检测钻孔灌注桩时,所依据的是基本物理量是接受信号的频率变化和接收波型畸变,此外还有()A混凝土强度B声程值和缺陷大小

C声时值和波幅变化D混凝土标致号及缺陷位置单选题:桩基检测桩径为2000mm时,应埋设检测管为()。

A.2根

B.3根

C.4根

D.4根以上CC单选题:当用超声波检测灌注桩身质量,T,R换能器穿过缺陷区时()A声时增大B声时不变C声时减小D波幅增大多选题:超声波检测判断桩内缺陷的基本物理量为()。A.声时值

B.波幅(或衰减)C.接收信号的频率

D.接收波形的畸变

E.声波检测仪的延迟时间t0AABCD提示:此题参考P179表5-3764×√ABC提示:P177C65判断题1.钢管声测管的接收信号比塑料管声测管的强,故一般采用钢管声测管。

(

)2.预埋检测管应符合下列规定:桩径小于1.0m时应埋设双管;桩径在1.0~2.5m时应埋设三根管;桩径2.5m以上应埋设四根管。

(

)

3.超声波检测桩基各发射与接收相对高差不应大于50mm,并随时校正。

(

)4.超声波检测时,PSD判据对混凝土强度不均匀所引起的声时变化,基本上没有反应。(

)×××应为20mm√66(四)钻探取芯法1.适用范围钻芯孔的垂直度不容易控制,故要求受检桩的桩径不宜小于800mm,长径比不大于30且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0。2.钻探技术要求钻探取芯应在混凝土浇灌28d后进行,钻孔位置一般在桩的中心,抽芯深度为全桩长,并深入基岩60cm。钻头外径一般选用100mm或110mm。一般要求钻孔垂直度偏差小于1%,混凝土采样率达到95%以上,以确保混凝土芯样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钻芯孔数与孔位①桩径小于1.2m的桩钻1孔,1.2~1.6m的桩钻2孔,大于1.6m的钻桩3孔。②当钻芯孔为一个时,宜距桩中心10~15cm的位置钻孔;当钻芯孔为两个以上时,宜距桩中心0.15D~0.25D内均匀对称布置。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7(四)钻探取芯法3.芯样试件截取与加工截取混凝土抗压芯样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当桩长为10~30m时,每孔截取3组芯样;当桩长小于10m时,取2组;当桩长大于30m时,不小于4组。芯样高径比0.95~1.05.

钻探取芯技术基本要求:桩两头不小于桩径一倍或1m,中间芯样宜等间距截取。同根桩孔数大于1孔时,1孔某深度有缺陷时,其他孔应在同一深度取芯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8(四)钻探取芯法4.检测资料分析与判定(1)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应按一组3块试样强度的平均值确定。同一受检桩同一深度部位有两组或两组以上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时,取其平均值为该桩该深度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2)单桩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是指该桩中不同深度位置的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中的最小值。(3)桩底持力层性状应根据芯样特征、岩石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结果,综合判定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4)因场地地层的复杂性和施工中的差异,成桩后的差异较大。为保证工程质量,应按单桩进行桩身完整性和混凝土强度评价。(5)成桩质量评价应结合钻芯孔数、现场温凝土芯样特征、芯样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相关规定综合判定。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69(四)钻探取芯法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判为该桩不满足设计要求:①桩身完整性类别为Ⅳ类的桩。②芯样试件抗压强度代表值小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桩。③桩长、桩底沉渣厚度不满是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④桩端持力层岩土性状(强度)或厚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桩。三、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70单选题:钻芯法是结构混凝土质量的常见检测方法,应用比较普遍,其适用范围是:()A.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劈强度,内部缺陷。

B.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匀质性。

C.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内部缺陷。

D.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单选题:钻芯检验法桩基只能用于抽样检查,一般抽检总桩数的()。

A.1%

B.3%

C.3%~5%

D.1%一3%CC7172基桩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静荷载试验桩的动力试验两大类(高应变动力试桩法、自平衡测试法和静动法)。四、基桩承载力检测73单选题:确定基桩承载力最可靠的方法是()A机械阻抗法B凯斯法C小应变法D静载试验D74(一)基桩静荷载试验静压试验:通常用来确定单桩承载力和荷载与位移的关系。静拔试验:在个别桩基中设计承受拉力时,用以确定单桩抗拔容许承载力。静推试验:确定桩的水平承载力、桩侧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四、基桩承载力检测75(一)基桩静荷载试验1、静压试验(1)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若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单循环加载试验。(2)加荷装置:一般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千斤顶的反力装置:①锚桩承载梁反力装置:②压重平台反力装置:③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3)加载方法:①加载重心应与试桩轴线相一致,加载时应分级进行,使荷载传递均匀,无冲击。加载过程中,不应使荷载超过每级的规定值。②荷载分级时,每级加载量为预估最大荷载的1/10~1/15。当桩下端为巨粒土、粗粒土或坚硬的粘质土,第一级可按2倍的分级荷载加载。③预估最大荷载:对施工检验性试验,一般可取设计荷载的2倍。四、基桩承载力检测76(一)基桩静荷载试验(4)沉降观测:①下沉未达到稳定状态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②每级加载的观测时间规定为:每级加载完毕后,每隔15min观测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5)稳定标准:每级加载下沉量在下列时间内如不大于0.1mm即可认为稳定:①桩端下为巨粒土,砂类土、坚硬粘质土,最后30min。

②桩端下为半坚硬和细粒土最后1h。四、基桩承载力检测77(一)基桩静荷载试验(6)加载终止及极限荷载取值规定:①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的下沉量大于或等于前一级荷载下沉量的5倍时,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②总位移量大于或等于40mm,本级荷载加上后24h未达到稳定,加载即可终止。取此终止时荷载小一级的荷载为极限荷载。③巨粒土、密实砂类土以及坚硬的黏性土中,总下沉量小于40mm,但荷载已大于或等于设计荷载×设计规定的安全系数,加载即可终止。取此时的荷载为极限荷载。④施工过程中的检验性试验,一般加载应继续到桩的2倍设计荷载为止。如果桩的总沉降量不超过40mm,且最后一级加载引起的沉降不超过前一级加载引起的沉降的5倍,则该桩可以予以检验。⑤极限荷载的确定困难时,应绘制荷载-沉降曲线(P-s曲线)、沉降-时间曲线(s-t曲线)必要时还应绘制s-lgt曲线、s-lgP曲线(单对数法)、s-[1-P/Pmax]曲线(百分率法)等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比较合理的极限荷载取值。四、基桩承载力检测78(一)基桩静荷载试验(7)桩的卸载和回弹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卸载应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宜为两个加载级的荷载值。每级荷载卸载后,应观测桩顶的回弹量,观测办法与沉降相同。直到回弹稳定后,再卸下一级荷载。回弹稳定标准与下沉稳定标准相同。②卸载到零后,至少应在2h内每30min观测1次。如果桩尖下为砂类土,则开始30min内,每15min观测一次;如果桩尖下为黏性土,第1h内,每15min观测l次。四、基桩承载力检测79(一)基桩静荷载试验2.静拔试验(1)加荷装置:液压千斤顶加载。(2)加载方法:一般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施加的静拔力必须作用于桩的中轴线。加载应均匀、无冲击。每级加载量宜不大于预计最大荷载的1/10~1/15。(3)沉降观测:①下沉未达到稳定状态不得进行下一级加载。②每级加载的观测时间规定为:每级加载完毕后,每隔15min观测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4)稳定标准:位移量小于或等于0.1mm/h,即可认为稳定。(5)加载终止:勘测设计阶段,总位移大于或等于25mm,加载即可终止;施工阶段,加载不应大于设计容许抗拔荷载。四、基桩承载力检测80(一)基桩静荷载试验3.静推试验试验方法:对于承受反复水平荷载的基桩,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对于承受长期水平荷载的基桩,采用单循环加载方法。四、基桩承载力检测81单选题:基桩静压试验时,锚桩与试桩的中心间距,当试桩直径小于或等于800MM时,可为试桩直径的()倍

A2B3C4D5单选题:基桩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