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_第1页
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_第2页
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_第3页
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_第4页
弃船时应采取的行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船长在作出弃船决定前应征询船上主要船员的意见,并征得船公司的同意E宣布弃船后,最先撤离到救生艇筏的应是旅客,其次为一般船员,船长最后撤离F只要有可能,撤离时应带出航海日志、现金等。当弃船命令或信号发出后,全体船员和旅客切勿惊慌混乱,都应严守纪律,按照救生演习的部署,各守岗位,执行弃船工作。在前往指定的救生艇甲板集合.1、相关人员携带下列物品入艇(1)航海日志、轮机日志2、加穿适当的衣服A船舶遇险无论是发生在热带水域还是在低温水中,求生者在离开难船前都不得脱掉衣服和靴鞋,应尽量多穿一些衣服,以防身体表面烧伤或者失热过快。B衣服里层最好选用羊毛织物,而外层则以厚实、防水的紧身衣物为最佳。C在弃船时必须进入水中,最初遇到的“冷冲击”可使人员失去活动能力,甚至丧命。.D没有救生衣或救生衣损坏时,上衣和裤子可能是求生者唯一可以使用的漂浮工具。3、穿妥救生衣如气胀式救生衣,离开船舶之前不得给救生衣充气。4、收集保护物如时间允许,应尽量收集如毛毯、衣服等保护物。5、多吃、多收集食物和淡水虽然救生艇、筏内已备有食物、淡水,登艇、筏前应尽量多吃食物和多饮淡水,并多收集食物和淡水携带上艇筏。在海上求生,淡水最为重要。第二节离开难船的方法弃船命令下达后,如有可能,应尽量避免与海水接触,保持‘干身’离开难船。一、穿着救生衣从船上直接登上救生艇A如情况允许,船员和旅客应直接登上救生艇。B乘员有秩序地登上救生艇C乘艇完毕,应立即关闭所有水密舱口和其他进出口,全体人员在指定位置坐好,然后将救生艇降落至水面。.二、穿着救生衣从船上登上救生筏一般有三种方法可保持身体干燥直接登筏。(1)乘员身穿救生衣从舷梯或救生甲板的绳梯登上救生筏,这种登筏方法主要在货船上采用。(2)乘员身穿救生衣从舷边直接跳入筏的进出口,但舷高不能超过4.5m。(3)乘员利用“海上撤离系统”,先撤离到登筏平台上,再依次登上气胀式救生筏,主要是在客船上采用。.三、从船上跳水求生的方法1、跳水时注意事项(1)跳水位置高度不超过5m的地方(2)跳水位置最好在上风舷的船首或船尾部位,大船倾斜时应选择在低舷一侧。(3)跳水前,避开水面障碍物或其他落水者。2、掌握正确的跳水姿势(1)穿妥、系紧救生衣(2)深吸气后右手将鼻、口捂紧(3)左手紧握右上臂的救生衣后,双臂在胸前抱紧.(4)双脚并拢,身体保持垂直,两眼向前平视(5)入水时保持脚在下,头在上,两脚伸直夹紧,双手不能松开,直至重新浮出水面。.3入水后的注意事项跳入水中后应尽快离开难船,游向周围的救生艇筏。不要回头观望难船2)不要做无谓的游泳和剧烈的活动,这样会导致以下情况发生:①散失体热②消耗体力③在水中等待救助时,必须使用救生衣保持面部向上的位置.四、海面有油、火时的跳水求生采取逆流或者往船舶上风方向游进,风和水流将浮油带走,将有助于离开浮油。1、游出火势强劲的油火海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镇静。应采取如下措施:(1)应穿棉毛衣服,不可穿化纤织物。(2)不可穿着救生衣和笨重的衣服、鞋跳水求生。将救生衣、笨重的衣服、鞋包扎妥当后用一小绳系在腰上,拖在身后。.(3)跳水前,查明风向,水面有无障碍物或落水人员,选择上风舷、火势较弱、油层较薄并且容易通过的海面跳水。(5)入水后要向上风方向潜游,需换气时,面向下风作深呼吸2、在水中穿着救生衣当携带救生衣脱离油火海面后,应迅速在水中穿好救生衣。3、游出火势较弱的油火海面应始终穿着救生衣.(1)跳入水中后,采用蛙泳向前游进4、游离油污海面(1)如难船周围水域布满油污,但未燃烧,尽量抬高头部,以免油污接触到眼睛、鼻腔及口腔。(2)换气时勿使油水进入呼吸道或者吸入肺腔。因为油滴会堵塞肺泡而引起肺炎,必要时可多穿、带救生设备(器材)或者将其他救生设备(器材)绑在腰上,以提升浮力抬高肢体。第三节离开难船后的行动一、救生艇、筏离开难船后为增加获救机会的初始行动(1)当乘员登乘完毕后,应立即切断系艇缆索或救生筏的首缆。(2)为了加快救生筏离开难船的速度,筏内人员可以将筏底四周的平衡水袋提起(3)一般离开难船1/4海里处停留。(4)施放海锚,使艇筏能够尽量停留在遇难地点附近2~3天,增加被发现的机会。.(5)寒冷季节时,救生筏上的人员还应使用手皮风箱给双层的筏底间充气,以减少筏内热量散失。(6)在救生艇筏激烈颠簸时,全体乘员立即服用晕船药防止呕吐,避免体内水分的大量流失。(7)救生艇筏离开难船后,应主动搜救失事地点附近海面上的落水人员,积极捞取有用求生物资。(8)集结:弃船后的救生艇筏应尽可能用缆绳联结在一起,使艇筏之间相距20~30m,这样可增大待救的目标位置。.(9)指定专人管理饮水和食物(10)组织全体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每小时2人,一人负责瞭望,一人负责内勤。人员不够时,值班人员减为一人。二、穿着救生衣在水中的行动求生者自难船跳入水中后应尽快登上附近的救生艇筏。落水人员即使穿着救生衣,但为了节约体能,也不应作连续、长时间、长距离的游泳。1、游泳避免换气时呛水,采取鼻呼口吸的方式。.2、防止抽筋的措施A长时间在低温海水中连续不断的游泳,最容易引起痉挛。为了避免发生肌肉痉挛,求生者应注意使肌肉放松和不断地变换游泳姿势。B一旦出现肌肉痉挛抽筋,救必须大声呼救,设法得到其他人帮助。发生肌肉痉挛常见的部位是手指、手掌、脚趾、小腿、大腿和腹部等部位。(1)如手指肌肉痉挛,先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伸直,反复做几次即可消除痉挛.(2)手掌肌肉痉挛解除法是双手合掌向左右两侧按压,反复做几次后即可消除痉挛(3)大腿前面痉挛,用同一侧手抓住痉挛腿的脚部,尽量使其向后伸直,反复做几次可消除缓解。(4)大腿后面肌肉发生痉挛,解救的方法是用同一侧手按住膝盖,然后用另一只手抓住脚趾,尽量向上抬起或者双手抱住大腿使髋关节做局部屈曲动作.(5)小腿前面肌肉痉挛时,先用一只手抓住脚趾尽量向下压,借以对抗小腿前面肌肉的强直收缩使其得到缓解。(6)小腿后面肌肉痉挛是最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解救方法是先用一只手按住膝盖,另外一只手则抓住脚趾,伸直两腿,手用力向胸前方向伸拉,反复做几次以后,放松片刻,肌肉痉挛部位就可以得到缓解。3、在水中扶正倾覆的救生筏A扶正者首先应将有充气瓶的一侧拉至下风侧.B扶正者爬上筏底,双手拉紧筏底扶正带上端,双脚站在筏底下风舷一侧(钢瓶处),身体下蹲用力往后仰,筏即被翻过来。C当筏翻过来一瞬间,应迅速游开,以免被压在筏低下面。D如筏翻正后未能及时游开,应从筏的两侧潜游出来,不可以从筏的前后方向游出,以防被登筏软梯套住而遭遇危险。

.5、在水中登上救生筏(1)利用登筏绳梯登上救生筏(2)利用登筏平台登上救生筏三、未穿救生衣在水中的行动海水为高张液体,其渗透压为血液的3~4倍2溺水的原因(1)因恐水而心情紧张会导致溺水(2)因游泳技术不佳或技术失误会导致溺水(3)体力不支会导致溺水.1、泳姿未穿救生衣的落水者采取仰浮姿势是最适宜的漂浮姿势。仰浮的优点是:动作慢,运动量小,体力消耗小,能使眼,口鼻始终保持在水面上,不仅呼吸方便,而且视界开阔。2、采取防止溺水方法如海面波涛汹涌,无法仰浮待救,则可以转动身体使脸朝下浮在水中,这种防止溺水方法也称作水中求生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描述为如下5步:.(1)放松体位(2)准备呼气(3)呼气(4)吸气(5)恢复至放松体位3、服装的利用落水者在水中切勿将衣服抛弃,因为衣服可以①做浮具②穿着衣服可抗御寒冷和烈日.③并且便于让救援者提拉衣服可以改做临时浮具使用的有:大帽子、雨衣、带筒袖的上衣等,甚至可以将高筒靴倒过来使用。5、A当接近救助艇筏或过往的船只时,应采用立泳,并将双手举出水面摆动。B当接近救助船舶在1000米以内时,大声呼救才有效。除非过往船舶已发现求救者并停船准备救援外,落水者不应做无效果的游泳追赶航行中的船舶。第四节正确操纵和使用救生艇筏及其属具一、救生艇靠、离操纵(1)一般采用顶流,以30—40度角度靠拢(2)要控制好前冲距离,及时停车(3)当艇停住时,艇首与码头应有1m左右的距离为好(4)操纵机动艇时应少用倒车二、大风浪中操纵救生艇(1)操纵救生艇时应尽量避免在横浪中行驶,应使艇首与浪成20度—30度的角度航行.(3)救生艇在大风浪中行驶,必须保持一定的艇速,以增加舵效,控制艇首。(4)在大风浪中轻易不要掉头,当出现较弱的波浪时和艇处于波谷时,迅速进行掉头操纵。三、操纵救生艇救援海上漂浮落水人员救生艇在救援海上漂浮落水人员时,应从下风向落水人员接近。四、掌握抛放海锚或流锚的方法使用海锚的主要目的:是遇到恶劣天气而无法安全操艇时,投放海锚以使艇首顶风顶浪.1、海锚的功用(1)在大风浪中可保持艇首顶风顶浪。(2)在救生艇抢滩登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