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记三王世家》考论
在《史记三王世家》中,曹少孙的文章基本上保存了汉代朝廷交流的真实面目。这些内容是为了邀请三位皇帝以王和武帝的身份会面,并为三王制定了庆祝活动的文件。这是研究汉代诏书及其传承的典型资料。本文试从文书学的角度释读之。1汉代诏奏的来源中国古代文书按照发文者的身份等级使用专用文种,始自秦代。秦统一后,规定“制”与“诏”为皇帝专用文种,“奏”为臣下专用文种。至汉,皇帝专用文种在“制”与“诏”的基础上扩充为策书、制书、诏书、戒书四种,臣民上书皇帝的专用文种也由“奏”增至章、表、奏、议四种。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书制度初步建立时期,专用文种首先在君臣往来文书间确立。《三王世家》中涉及君臣往复文书多至14件,从文种上辨析,计有三种:一是臣僚上奏文书———奏,一是皇帝诏令文书———诏书和策书。下面逐一讨论。《三王世家》首先从霍去病奏请立三位皇子———刘闳、刘旦、刘胥号位,武帝批答开始。现录如下:大司马臣去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陛下幸察。臣去病昧死再拜以闻皇帝陛下。三月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制曰:“下御史。”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丞非下御史,书到言。上引文第一段是霍去病请立三位皇子号位的上书。从文种上看,属于汉代臣僚上奏文书之一———“奏”。蔡邕《独断》言:“奏者,亦需头,其京师官但言稽首,下言稽首以闻。其中者所请,若罪法劾案,公府送御史台,公卿校尉送谒者台也。”而从整体上看,从第一段至第二段“制曰下御史”,当属于皇帝专用文种“诏书”。据蔡邕《独断》,汉代诏书共有三种情形:其一:皇帝因某事主动下达至某官的诏书,“其文曰‘告某官官(某),如故事’”;第二种是,因群臣奏请,皇帝批示“可”或下臣僚讨论的诏书,即“群臣有所奏请,尚书令奏之,下有‘制曰’,天子答之曰‘可’,若‘下某官’云云”。第三种是,亦因群臣有所奏请,但“无尚书令奏制之字”,“答曰‘已奏,如书’。本官下所当至。”《三王世家》在上引文字以后,是丞相、御史大夫等群臣连续五次请立三子为王的上书,与霍去病书同,皆属“奏”。其中第三次“留中不下”,武帝没有批示,余皆有批示意见,以“制曰”领起,内容从主张封三子为列侯,直至听取群臣意见,立刘闳为齐王,刘旦为燕王,刘胥为广陵王。其后依次编以封三王策书———齐王策、燕王策与广陵王策。根据上文分析,群臣的每一次上奏,合以尚书令奏上时间、制曰云云共同构成了武帝“诏书”。还要指出的是,“制曰”后面的批示文字也长短不一,或可补充蔡邕《独断》,即诏书“制曰”后不仅仅是“可”或“下某官”,也有皇帝较长的批示意见。此例在出土汉简诏书中亦有反映。关于策书,蔡邕《独断》:“策书。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文,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三公。其诸侯王、三公之薨于位者,亦以策书诔谥其行而赐之,如诸侯之策。三公以罪免,亦赐策,文体如上策而隶书,以一尺木两行,唯此为异者也。”三王策书,文体风格基本相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以后的诏令奏议等官文书中常常援引经书经义以增强说服力。刘勰谓:“武帝崇儒,选言弘奥。策封三王,文同训典。劝戒渊雅,垂范后代。”关于三王策书之编联形制,褚少孙谓用长短相间简策编联,言曰:“夫贤主所作,固非浅闻者所能知,非博闻强记君子者所不能究竟其意。至其次序分绝,文字之上下,简之参差长短,皆有意,人莫之能知。”2武帝立三公为王奏书《三王世家》中还有一些表示奏书上达和诏书下行的文书承转用语。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将篇中臣僚上奏、皇帝批示和文书承转过程的关键词句撮要如下A:“大司马臣去病”上奏,武帝批示“制曰下御史”,“(元狩六年)三月乙亥(二十八),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诏书行下之辞为“六年三月戊申朔乙亥,御史臣光守尚书令、丞非,下御史,书到言”}B:“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上奏,武帝批示“制曰:……更议以列侯家之”,“三月丙子(二十九),奏未央宫”。{无诏书行下之辞}C:“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上奏,武帝批示“制曰:……抑未成,家以列侯可”,“四月戊寅(初一),奏未央宫”。{无诏书行下之辞}D:“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上奏,武帝“留中不下”,“四月癸未(初六),奏未央宫”。{无诏书行下之辞}E:“丞相臣青翟、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太常臣充、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上奏,武帝批示“制曰可”,“四月丙申(十九),奏未央宫”。{无诏书行下之辞}F:“太仆臣贺行御史大夫事”上奏,武帝批示“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四月丁酉(二十),奏未央宫”。{诏书行下之辞:“(元狩)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二十六),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中)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霍去病奏书奏上的时间是在元狩六年(前117)三月二十八日,四月二十六日武帝立三子为王的诏书始普发天下。立三子为王,君臣间商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关于文书承转、程序用语和结构等有几个问题需要疏解如下:2.1“史”“下御史”之细化“御史臣光守尚书令奏未央宫”句中,“御史”指御史大夫属官侍御史;“下御史”之“御史”则是指御史大夫。“守”,如淳曰:诸官初加皆试守一岁,迁为真,食全奉。2.2夫汤下诸丞相上中二千石下郡太守、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书到言”,是汉代下行文书的专门用语。《流沙坠简》簿书六:“二月庚午,敦煌玉门都尉子光、丞□年谓大煎都候。写移书到,定郡□。言到日。如律令。”王国维考释曰:“言到日者,犹《史记·三王世家》及汉碑诏书后所谓‘书到言’也。汉时行下公文必令报受书之日,或云‘书到言’,或云‘言到日’,其义一也。”“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中)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这是汉代诏书逐级下传的常见语句。汉代尤其是西汉前期,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御史大夫在宫中,而丞相府在宫外,所以诏令先由御史大夫转呈丞相[11],后由丞相向下一级转发,然后再逐级转发下去。这里的“下”就是文书下传的意思。“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其中“丞”当作“承”,疑因字形相近而误。王国维谓:“承书从事下当用者乃汉时公文常用语,《三王世家》、《孔庙置百石卒史碑》、《无极山碑》均有此语,犹后世所谓主者施行也。”“如律令”,下行文书常见结束语,意谓按照律令行事。王国维谓:“律令者,《史记·酷吏传》云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汉书·朱博传》云三尺律令是也。汉时行下诏书,或曰如诏书,或曰如律令。苟一事为律令所未具而以诏书定之者则曰如诏书,如《孔庙置百石卒史碑》、《无极山碑》及前两简是也。苟为律令所已定而但以诏书督促之者则曰如律令,《三王世家》所载元狩六年诏书是也。如者,谓如诏令行事也。如律令一语不独诏书,凡上告下之文皆得用之。”2.3《孔氏碑》曰后世官文书往往以引述来文的方法叙述情况,作为议论引申的依据。如果文书从低向高层层上报,或反之逐级下达,或经过不相隶属衙门,则会形成结构复杂的层层套引。这样的文书程式形态是行政运转和隶属关系在文书结构上的反映。从理论上看,文书套引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伴生物。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随着郡县的设立和制度化完善,逐步形成与之相契合的文书撰拟制度。官文书中的套引现象便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目前中国古代官文书研究中,对官文书早期套引的历史情况尚缺乏深入探讨。尤其是与纸书写相比,在简牍书写时代,文书套引是什么样的形态呢?《三王世家》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研究的直接材料。《三王世家》中第二篇奏文,即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上奏中正是从引述来文开始的。该奏如下:丞相臣青翟、御史大夫臣汤、太常臣充、大行令臣息、太子少傅臣安行宗正事昧死上言。大司马去病上疏曰:“陛下过听,使臣去病待罪行间。宜专边塞之思虑,暴骸中野无以报,乃敢惟他议以干用事者,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皇子赖天,能胜衣趋拜,至今无号位师傅官。陛下恭让不恤,群臣私望,不敢越职而言。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唯愿陛下幸察。”制曰“下御史”。臣谨与中二千石、二千石臣贺等议:古者裂地立国,并建诸侯以承天子,所以尊宗庙重社稷也。今臣去病上疏,不忘其职,因以宣恩,乃道天子卑让自贬以劳天下,虑皇子未有号位。臣青翟、臣汤等宜奉义遵职,愚憧而不逮事。方今盛夏吉时,臣青翟、臣汤等昧死请立皇子臣闳、臣旦、臣胥为诸侯王。昧死请所立国名。上引文中从“大司马去病上疏”到“下御史”,为该奏引叙武帝诏书的内容,这也是丞相青翟等上书讨论三位皇子为王的直接依据。近人许同莘著《公牍学史》对《三王世家》中引叙现象有所揭示。是书以《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说明东汉章奏文移之式,后附列清人王澍《虚舟题跋》原卷一:“每见近日文移奏牍,一事必再三繁复,至于连篇累纸而不休。窃怪何不省简,乃浪费笔墨如此!今观此碑,乃知汉时其体便尔。”为了进一步说明汉代文书的引叙问题,我们再以《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为例。碑文如下:司徒臣雄、司空臣戒稽首言。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谨问太常,祠曹掾冯牟史郭玄辞对:故事,辟雍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太宰、太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太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豕鸡□□各一,大司农给米祠。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世所尊,祠用众牲,长吏备□□,欲加宠子孙,敬恭明祀,传于罔极。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制曰可。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雒阳宫。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选其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通利,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卌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谨案文书。守文学掾鲁孔龢,师孔宪。户曹史孔览等杂试。龢修《春秋严氏》,经通高第,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除龢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上司空府。从整体上看,此碑文包含的文书为:一上引碑文第一、二段,是皇帝批复司徒雄和司空戒为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的奏文而形成的诏书,即第三段中说的“壬寅诏书”;二第三段,是鲁相平和行长史事卞守长擅给司徒、司空府的上行文书,该文也是按照壬寅诏书设置守庙卒史的要求将卒史选举结果上报给司徒、司空府。这两件文书都含有引叙:第一段司徒、司空奏文中引叙鲁前相瑛请求置守庙卒史文书;第三段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文书中引叙壬寅诏书。两处引叙来文的繁简程度不同。从文书运转来看,先是鲁前相上行司徒、司空府,请求置孔庙卒史;继之以司徒、司空府将同意置孔庙卒史的意见上报皇帝;再继之皇帝批示“可”,将诏书下达司徒、司空府,由司徒、司空府再下至鲁相;最后鲁相将卒史选举结果上报司空府。碑文之外,我们可以推测的是,司徒、司空府或还会将结果上报皇帝。这显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政治运作在文书运转和程序上的直接体现。引叙往往导致文书释读的困难,层层套引就更为繁琐难解了。从文书产生时代的政治运作、衙署关系及其职责等入手,分析文书运行关系,是解析复杂引叙问题的关键。文书套引所导致的文书繁复问题,是由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决定的,我们不能单从繁文视之,而将其列为古代文书行政的弊端。从出土的秦汉简牍文书来看,引叙来文成为文书常态化的内容结构形式。如“报书”中,皆有对来文繁简程度不等的引述,用墨圈“●”后接“谨”字为界来标示来文与回复的区别。建武三年三月丁亥朔己丑,城北燧长党敢言之。饮,未能视事。敢言之。EPF22:81三月丁亥朔辛卯,城北守候长匡敢言之。谨写移燧长党病书如牒。敢言之。今言府,请令就医。EPF22:82这份文书内容是说城北燧长党向其所在部城北守候长上报的病书,城北守候长又将病书向其上级候官汇报。“今言府,请令就医”七个字与同简其他文字的书写风格明显不同,当是候官接到燧长呈报后的批示。廿七年二月丙子朔庚寅,洞庭守礼谓县啬夫、卒史嘉、叚(假)卒史谷、属尉。令曰:传送委输必先悉行城旦舂、隶臣妾、居赀赎责(债),急事不可留,乃兴繇(徭)。今洞庭兵输内史及巴、南郡、苍梧,输甲兵当传者多节传之,必先悉行乘城卒、隶臣妾、城旦舂、鬼薪白粲、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田时殹(也),不欲兴黔首。嘉、谷、尉各谨案所部县卒、徒隶、居赀赎责(债)、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簿,有可令传甲兵,县弗令传之而兴黔首,[兴黔首]可省少弗省少而多兴者,辄劾移县,[县]亟以律令具论,当坐者言名,夬泰(太)守府。嘉、谷、尉在所县上书嘉、谷、尉。令人日夜端行,它如律令。(笔者注:a段)三月庚戌,迁陵守丞敦狐敢告尉。告乡司空、仓主,听书从事。尉别书都乡司空,[司空]传仓,都乡别启陵、贰春,皆勿留脱。它如律令。扣手。庚戌水下□刻,走裙行尉。(笔者注:b段)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