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1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2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3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4页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21讲主要的自然灾害课标与教材: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必修第一册:6.1、6.2、6.3]。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必备知识]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关键能力]综合分析各种自然灾害成因,分析、评估、说明自然灾害间的关联及其影响;培养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学科素养]能够从区域空间联系的视角,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核心价值]能够从“人地相互影响”的视角,认识避灾、防灾的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2020年]山东卷第1、2题;天津卷第17(4)题;海南卷第21(1)题;7月浙江卷第27(2)(3)题;上海卷第22、23、24题[2021年]山东卷第18题;1月浙江卷第1、27题;上海卷第25、26、27、28题……一、气象灾害1.洪涝灾害(2)分布因素主要分布区气候主要分布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特别是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3)危害[易误辨析]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提示不一定。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2.干旱灾害(1)(2)分布世界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严重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3)危害eq\b\lc\{(\a\vs4\al\co1(农业: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环境: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次生灾害: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思考]我国东部季风区为什么频发旱灾?提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不稳定的降水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原因。3.台风灾害(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2)分布①世界:西北太平洋是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②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3)危害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暴雨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并危害近海养殖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4.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分布①世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②我国: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3)危害降温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大风、大雪、冻雨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等[思考]寒潮百害而无一利吗?举例说明。提示不是。寒潮能够带来降水,缓解冬季旱情,低温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壤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二、地质灾害1.地震(1)形成:eq\x(岩层)eq\o(→,\s\up7(地应力),\s\do5(超过承受限度))eq\x(\a\al(断裂或,错位))eq\o(→,\s\up7(能量释放),\s\do5(地震波))eq\x(\a\al(地面,震动))(2)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一个震级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3级以下为无感地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直接因素:震级、震源深度等;间接因素: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3)危害对财产的影响直接损失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间接损失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对人身的影响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导致人员伤亡次生灾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2.滑坡和泥石流类型滑坡泥石流概念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图示形成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多发地区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山区沟谷中我国广大的山区,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多与山洪相伴,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三、防灾减灾1.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主要内容: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后恢复。2.自救与互救(1)灾前准备类型准备工作洪涝、台风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地震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2)灾中救助类型自救方法洪涝尽量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如条件允许,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泥石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3)灾后自我保护类型自救方法洪灾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喝煮沸后的热水、对房屋进行消毒后入住、电器干燥后使用地震后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余震过后再作打算关键能力一分析旱涝灾害的成因[例1](2021·1月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洪水的主要来源,下垫面状况会影响洪峰的形成,夏季暴雨易引发洪灾。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单位面积50年一遇洪峰流量等值线图。图2为我国3个地区夏季暴雨出现概率随日期变化图。(1)甲地地形为__________(填类型),夏季盛行________(填风向)风,降水较多。(2)指出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的规律。从降水角度说明乙地防洪难度大的原因。(3)从地形影响角度,分析丙岛东部易发山洪的原因。[思维导引]答案(1)山地东南(2)规律:自南向北推迟。原因:降水集中,季节变化明显,年际变化较大;暴雨出现概率高。(3)中部有山脉,东部迎风坡降水量大;东部地形陡峭,河流短,汇流时间短。解析第(1)题,甲地为长白山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水汽受地形阻挡而降水较多。第(2)题,结合图2,可发现我国东部夏季暴雨高概率出现时间自南向北推迟。降水角度可从降水量、降水年际和季节分配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台湾东西部差异,可知台湾东部,地形起伏更大,又是迎风坡降水多,因而更易暴发山洪。1.洪水灾害及成因(1)洪水灾害的主要类型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影响城市、交通、工业等(2)洪水灾害的成因①来水量大eq\b\lc\{(\a\vs4\al\co1(气候:降水多,变率大,水系: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覆盖率低))②排水不畅eq\b\lc\{(\a\vs4\al\co1(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b\lc\{(\a\vs4\al\co1(弯曲,排水不畅,淤积或占用河道))))③调蓄能力差: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我国旱灾多发区及成因旱灾类型分布地区旱灾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春旱东北和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降水稀少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华北冬小麦返青时节,需水量大伏旱江淮地区7、8月,雨带北移,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出现持续性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作物生长、城市用水需求量大夏秋旱华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雨带北移,降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冬春连旱西南地区冬春季节,受云贵高原阻挡,阴雨天气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北部地区,而该地区降水少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大;水利设施不完善以上四种旱灾类型是我国旱灾的主要类型。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3.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成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快慢的年际变化是形成我国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迅速推移到北方,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短,导致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造成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向北挺进慢,北方降水偏少,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北旱南涝(如下图)。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答案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解析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即可。关键能力二分析台风和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例2](2017·北京卷)下图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该台风()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思维导引]答案D解析台风生成于热带洋面,而黄海位于温带地区,A项错误;降水最强的区域为风力最大(10~12级)的区域,B项错误;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小,小于6级,C项错误;台风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西北侧风向应该为偏北风,D项正确。1.台风和寒潮灾害台风寒潮成因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时空分布每年的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等省区受影响大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西南依次变弱危害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防治途径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及早防护2.风沙灾害成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植被稀疏,表土疏松;风力强劲;人类对当地植被的破坏危害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和污染大气环境(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产生活(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防治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体系;因地制宜开展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设置沙障;改善干旱的生态环境3.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关联性2.(2021·上海卷)超强寒潮是一种极端天气过程,往往给工农业生产,交通出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危害。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概括上海2001~2019年12月最低气温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2)2020年12月末,上海经历了一次超强寒潮天气过程。判断12月31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并说明其原因。(3)列举超强寒潮可能给上海带来的危害,并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出防灾减灾建议。答案(1)变化趋势:总体波动上升。原因:城市热岛效应和全球变暖;冬季风强弱不稳定。(2)天气系统:冷锋。理由:气温不断下降,并伴有大风、雨雪天气。(3)影响:造成水管冻裂、破坏电力设施,影响居民生活。道路结冰,影响交通出行。建议:对道路交通情况做好监测和预报,提前进行预警;及时通知船舶回港避风,停止水上作业。加强道路安全巡查,及时排查风险并采取工程措施(除雪车、撒盐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向居民及时推送相关交通信息,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注意应急联动,加强与气象、水务、应急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关键能力三分析地震灾害的成因[例3](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说出该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思维导引]答案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地壳薄弱易断裂引发地震,岩浆沿断裂处喷发形成火山。解析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地壳活跃,所以火山、地震频发。1.影响烈度的因素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中国的四个地震多发区和南北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或板块内部的构造断裂带。3.(2017·上海卷)青藏高原是我国地震频发地区。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16年1月21日,青藏高原东北部某地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发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该地区冬、夏季多为偏南风。引起该次地震的是哪两大板块?地震烈度甲村大于乙村的判断理由是什么?答案青藏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甲村震中距较小;甲村居民点较多,人口稠密。解析地震的破坏力用烈度表示,同一地震不同地区的烈度取决于:震中距、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地质结构、次生灾害、预警机制、救援是否便利等因素。材料中提到甲震中距小,图中居民点多。关键能力四分析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例4](2020·山东卷)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 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2)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思维导引]第(1)题:第(2)题:答案(1)C(2)D解析第(1)题,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河道曾为本区域海拔最低的地区,树枝状冲沟发育可推测出西北地势最高,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向东南低处区域滑动,(还可以从滑坡边界和滑坡体“上窄下宽”的形态判断)故选C。第(2)题,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1.滑坡与泥石流的异同(1)产生原因相同点不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地地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①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泥石流是松散物,体积小;②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2)时空分布2.地质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原因(下图)4.(2021·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200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100mm。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答案(1)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断层破碎物。(2)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3)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解析第(1)题,由材料“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可推测出,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为高山寒带峰脊区的冰碛物和寒冻风化碎屑物,河谷区沟道两侧的滑坡体;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脉中段,板块运动频繁、地质结构复杂,地震多发,坡体结构不稳定,因此流域内多破碎的岩土体。第(2)题,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以看出,AB段海拔高且等高线密集,可判断出地势陡峭,为泥石流的初始运动提供了充足势能;BC段海拔相对较低,且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较缓,沟道堆积物分布较多,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CD段等高线密集弯曲,可判断出沟道呈“V”形,坡度较陡,为窄谷区,为泥石流快速运动通道。第(3)题,泥石流严重的自然原因可从降水、冰雪融水、泥石流物质来源和地势等方面来分析;该地位于横断山区,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该地山体海拔高,有永久冰川存在,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水量大;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滑坡、地震,固体碎屑物多,泥石流物质来源多;山地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山地上部的泥石流发生较为隐蔽,下游地区不易觉察,一旦到达,危害严重。[情境创设]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变。蝗虫极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而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2020年1月,起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蔓延至北非、印度河流域的蝗灾,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印度西北部的古吉拉特邦和拉贾斯坦邦遭受严重蝗灾袭击,受灾面积超过20万公顷,近三成农作物受损,数十万农民生产生活受到影响。[设问角度](1)根据材料分析,印度西北部蝗灾多发的原因。(2)简述这次蝗灾对印度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四翼体现]基础性考查蝗灾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调动生物灾害知识解释热点现象应用性通过选取蝗灾相关热点创设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我的答案](1)(2)[参考答案](1)该区域气候干旱;种植农作物面积广,易吸引蝗虫聚集;缺乏防治虫害的有效方法。(2)大量的蝗虫会啃食庄稼,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视角一考查洪涝灾害1.(2020·上海卷)城市洪涝是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金奈是印度的第三大商业和工业中心,是印度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也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但是金奈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基础设施落后,洪涝多发。金奈湿地、已开发区域面积变化图图1图2(1)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金奈洪涝多发原因。(2)比较金奈1980年、2010年湿地和已开发区域面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洪涝的影响。(3)列举金奈在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气候:金奈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10~11月);夏季容易遭受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形: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河流:该地区河流众多,河网密集,容易造成短时来水量增加。沿海地区河流容易遭受海水顶托,入海不畅。(2)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湿地减少,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质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3)运用气象卫星,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和预报;修建水利(水库)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被面积,增加调洪蓄洪能力;城市建设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解析第(1)题,据图1分析,金奈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0~11月降水量大且集中;夏季容易受到热带风暴影响,带来大量降水。地形:“金奈平均海拔160米,中心城区海拔仅6.7米”,说明海拔低,地势平坦,河流流速慢,排水不畅。河流:据图2可知,该地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流域面积广,容易造成短时水量增加;夏季受季风影响,沿海地区容易造成天文大潮,受海水顶托,排水不畅,加剧涝灾发生几率。第(2)题,对比1980年、2010年湿地和已开发区域面积可知,湿地不断减少,已开发区域不断增加。湿地和已开发区域面积变化对洪涝的影响表现在:湿地减少,蓄洪区面积减小,调洪蓄洪能力减弱,洪涝加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开发区域增加,造成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汇水速度快,增加了洪涝发生的概率。第(3)题,减轻洪涝方面可以采取的措施是: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暴雨等异常天气的监测,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修建水利基础设施,蓄洪防洪;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加大城市的排涝能力;增加人工湿地和植物面积,减缓流速,增加调蓄洪水的能力,城市建设渗水路面,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控制城市开发规模进行合理城市规划。视角二考查地震的成因2.(2021·北京卷)2018年9月,连接喀麦隆(非洲)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全线贯通。该电缆由中喀两国企业合作修建,全长约6000千米。为保证海底电缆安全运行,需重点防范()A.大西洋洋中脊地震 B.印度洋海啸C.环太平洋火山 D.北冰洋浮冰答案A解析连接喀麦隆克里比和巴西福塔雷萨的国际直连海底电缆,通过大西洋中脊,该区域为板块的张裂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故A正确;不通过印度洋、太平洋和北冰洋,故B、C、D错。视角三考查泥石流灾害3.(2020·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青藏高原年降水量自西北、西南、东南向内部递减。图1为青藏高原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图1中甲地某年7月30日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甲地附近海拔低于其2000米处有一气象站,图2为该气象站测得的该年7月天气要素统计图。(1)青藏高原泥石流高发区相对集中分布在高原的________部。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此次泥石流形成的原因。(2)说出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答案(1)东南原因:气温高于常年,冰川融化加快;前期降水多且集中,地表径流量大。(2)修筑拦水坝;建设排流、导流设施;构筑护坡工程等。解析第(1)题,结合图2从气候角度分析,7月份多数日期甲地日均温高于常年月均温,导致冰川融化加快,冰川融水量增加;图中9~11日期间,21~25日期间有两次降水集中且偏多时段,导致地表径流量大,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充足的地表径流。第(2)题,防御泥石流对山区公路危害的主要工程措施可从拦水、导流、护坡等方面分析。综合测试一、选择题(2021·北京海淀区二模)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多出现在寒露节气前后。为有效分散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风险,国家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下图是广东省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图。读图,完成1~2题。1.寒露风()A.多发生于每年11月下旬 B.常伴有风力较大的偏南风C.会出现暴雪、冻雨等天气现象 D.可通过夜晚灌溉农田有效防御2.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会综合考虑水稻生产水平及致灾因子等,广东省晚稻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位置②夏季风强度③土壤条件④城市化水平⑤水稻产量⑥国家政策A.①⑤⑥ B.②③⑥C.①④⑤ D.③④⑤答案1.D2.A解析第1题,寒露节气为每年阳历10月7日前后,A错误;寒露节气时,冬季风渐起,为偏北风,B错误;寒露为秋季节气,暴雪冻雨出现在冬季,C错误;水的比热容较大,夜晚灌溉可以防止田间降温过快,D正确。第2题,注意材料信息“寒露风保险风险区划会综合考虑水稻生产水平及致灾因子等”。纬度高,受冷空气的影响强,寒露风保险风险大,①正确;夏季风强度大小影响降水的多少,并不会导致气温的骤降,②错;与土壤因子关系不大,③错;城市化水平与农业灾害关系不大,④错;水稻产量大的地区,若受寒露风的影响,其产量下降量大,保险的风险等级高,⑤正确;风险区划为政府人为划分,会受国家政策影响,⑥正确。故选A。(2021·南京期初调研)下图为“我国京津冀地区1981~2015年连续数月冷空气过程发生频次及各级冷空气过程发生比例统计”。读图,完成3~4题。3.关于京津冀地区冷空气过程发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级别越高,发生频次越低B.3月中等冷空气发生频次与1月相等C.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多的是11月D.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少的是2月份4.11月下旬,寒潮侵袭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影响可能有()①春小麦遭受冻害,大面积减产②感冒患者数量增加③城市交通流量减少,车速下降④诱发山体滑坡,掩埋农田和村庄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3.C4.B解析第3题,由统计图可知12月、2月冷空气级别越高,发生频次越低,11月级别越高发生频次先低后高,A错误。1月和3月中等冷空气过程发生的比例相当,但比例不等于频次,不同月份之间的频次不同,B错误;一年中寒潮频次最多的是11月,11月冷空气频次最高,寒潮发生比重最大,C正确。图中月份寒潮频次最少的是2月份,但一年中12个月份相比,夏季基本无寒潮发生,7月前后应该最少,D错误。第4题,京津冀地区为冬小麦产区,①错误。寒潮天气气温下降,感冒患者数量增加,②正确。寒潮到来城市居民出行减少,交通流量减少,风速大,常伴随雨雪天气,车速下降,③正确。京津冀地区冬季寒潮多以降雪为主,该地地形平坦,不易诱发山体滑坡,④错误。故选B。(2021·福建福州质检)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发生“百年一遇”的气象灾害,引发了一系列黄土滑坡现象。下图为该系列滑坡发生的坡高和坡度分布散点图。据此完成5~7题。5.该气象灾害为()A.暴雨 B.干旱C.台风 D.寒潮6.关于该地黄土滑坡的说法,正确的是()A.坡度越大,滑坡数量越多B.坡高超过160米,坡体稳固性好C.坡度越小,滑坡数量越多D.坡高低于20米,坡体稳固性好7.为了降低滑坡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有()A.坡底平整土地,修建窑洞B.坡顶植树种草,涵养水源C.坡底打坝建库,蓄积雨水D.坡顶修渠排水,减少下渗答案5.A6.D7.D解析第5题,滑坡发生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有集中的降水,所以该气象灾害为暴雨,故A正确;干旱不会引起滑坡,B错误;黄土高原位于内陆地区,受台风影响小,C错误;寒潮不会引起滑坡,D错误;所以选A。第6题,滑坡数量较多的地方坡度约为30~50度,故A、C错误;从图表中可得坡高超过160米,或者低于20米,滑坡发生都较少,但是160米以上缺少一定数据,不能肯定其坡体稳固性好,而0~20米,数据完备,坡体稳固性好,故D正确,B错误。第7题,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坡体的重量,导致滑坡产生。所以减少雨水下渗是降低滑坡威胁的措施,选D。(2021·湖南长郡15校联考)2018年10月17日5时许,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左岸色东普沟上游发生冰崩岩崩,冲击下部的早期崩坡积物和冰碛物,形成滑坡—碎屑流进入雅鲁藏布江,堵江堰塞约56小时后自然漫顶泄流,整个过程形成崩滑—碎屑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下图为色东普沟地理位置。据此完成8~9题。8.此次灾害链的主要成因是()①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②风蚀作用下岩石破碎③普遍性冰川消融④人类活动破坏植被A.②④ B.②③C.①③ D.①②9.应对该地区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A.开挖泄洪通道 B.监测预警,全面避让C.加固堰塞体 D.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答案8.C9.A解析第8题,色东普沟上游地形以高山峡谷为主,地势陡峭,地形纵坡较大,易形成崩滑,①正确;海拔高,冰川发育,在冰川侵蚀和冻融风化作用下岩石极易破碎,而不是风蚀导致岩石破碎,②错;气温变化引起冰川消融,冰雪融水增加,坡面水动力作用强烈,利于该灾害链的产生,③正确;色东普沟上游人烟稀少,此次灾害链的成因主要是自然原因,④错。故选C。第9题,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A正确;监测预警,全面避让只能适当减轻溃坝带来的损失,并不能解除洪水灾害,B错;加固堰塞体只能是临时措施,这样并不能解决上游水位上涨的问题,C错;水往低处流,堰塞体溃决可能会引发中下游洪水灾害,对上游地区影响小,D错误。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10~12题。城市4~5月7~8月全年开封0.470.350.20武汉0.270.560.1910.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气温C.降水 D.河流11.开封发生旱灾的最主要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2.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易形成伏旱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答案10.C11.A12.B解析第10题,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可知,开封发生干旱的次数较多,为35~40次,大于武汉30~35次。读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特别是4~5月份最明显,说明降水稳定程度较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大,故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故选C。武汉与开封相比,纬度低,年均温高,蒸发量大,发生干旱的次数却比开封少,说明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与纬度、气温关系不大,A、B错;由图可知,武汉、开封都临近河流,故河流与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关系不大,D错。所以本题选C项。第11题,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由于降水相对变率越大,降水稳定程度越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越大,发生旱灾次数越多。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开封的降水相对变率在4~5月份最大,说明春季旱灾最严重。故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第12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其他季节降水相对变率较小,旱灾不严重。武汉位于江淮地区,7~8月,受副高控制,夏季易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武汉春季降水较多,气温虽然回升快,但是旱灾不严重,A错;旱灾是指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产的灾害,武汉地区秋季农作物进入成熟期,对水分要求不高,秋季晴朗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晴朗少雨也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所以秋季晴朗少雨不会造成武汉旱灾严重,C错;武汉冬季低温少雨,寒冷干燥说法错误,D错。所以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13.(2021·武汉市起点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答案(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河湖水位上涨。由于上游地势高,坡度陡,长江上游的下泄洪水量大且速度快,即“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水位上涨,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3)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高于沿岸地面,溃坝风险加大,威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对沿岸入江径流顶托作用加大,甚至出现长江水倒灌,加剧沿岸低洼地区的内涝。解析第(1)题,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应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材料信息表明,长江流域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梅雨天气导致,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是:2020年6月初至7月底,由夏季风带来的海洋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当地持续徘徊,由于暖湿气流水汽非常丰富,暖湿气流持续抬升,带来持续性强降水。第(2)题,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武汉段主汛期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武汉段上游洪水流量大,下泄速度快,使得武汉段洪水水量大,这就是“上泄”。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内降水量很丰富,各支流向鄱阳湖注入大量洪水,使得湖水水位上涨,导致鄱阳湖边的长江水位迅速增长,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其下游河段的顶托作用,洪水排泄速度缓慢,这就是“下顶”。长江武汉段两侧的汉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也进入洪水期,把大量洪水注入长江武汉段,加大长江武汉段的洪水水量,这就是“两边灌”。由于上述三个作用,导致长江武汉段洪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第(3)题,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使得长江大堤经受强大压力,溃堤的风险加大,威胁着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入江河流径流具有顶托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支流水位时,会出现长江水倒灌,增加沿岸支流的洪水压力,有可能导致两岸支流流域洪涝灾害;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两岸低洼地区的积水很难排泄,可能出现内涝灾害。14.(2021·山东省大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08年3月19日,新疆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发生黄土滑坡,滑坡体堵塞皮里青河,形成堰塞坝,水位壅高后自然溃决。2017年3月24日,该处发生第二次滑坡。调查表明,皮里青河滑坡主要与水有关,一方面是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地下水的冻融作用。图1示意皮里青河两次滑坡平面分布,图2示意伊宁县3月多年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图1图2(1)说出第一次滑坡对堆积区范围内皮里青河河床的影响。(2)简述皮里青河附近黄土滑坡失稳的过程。(3)说明气温在该地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答案(1)河床向左岸(东北方向)偏移;河床变窄。(2)受河流侵蚀(皮里青河凹岸,侵蚀作用强),坡脚黄土流失后退,坡体稳定性下降;当地冬季气温低,坡体雨雪及含水土壤冻结;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昼夜温差大,反复冻融(日冻日融现象频繁)及重力作用使坡体土壤向下滑落。(3)昼夜温差大,使冻土反复冻融,导致滑源区土体裂隙扩大、稳定性变差;气温升高,使坡表积雪和表层冻土融化,促使滑源区土体松软,增大坡体物质的滑动性。解析第(1)题,由材料和图示可知,滑坡后河道被阻塞,自然溃决后河床会向左侧(东北方向)偏移;溃决时下蚀作用强,侧蚀作用较弱,所以河床变窄。第(2)题,由图示可推测滑坡前该处河道为弯道,靠近滑坡体一侧为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造成坡脚黄土流失后退,坡体稳定性变差;冬季气温低,坡体雨雪及含水土壤冻结,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昼夜温差大,在反复冻融和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出现滑坡现象。第(3)题,气温在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从昼夜温差大、气温升高两方面的影响分析:3月昼夜温差大→土壤反复冻融→滑源区土体裂隙扩大、稳定性变差;气温升高→坡表积雪和冻土融化→滑源区土体松软,增大坡体物质的滑动性。

第22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课标与教材:通过探究有关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必修第一册:6.4][必修第二册:2.2]。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必备知识]遥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关键能力]综合分析、比较三大类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的差异;分析、说明、评估地理信息技术的影响,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学科素养]结合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综合分析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核心价值]能够从“人对地的影响”的视角,认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20年]7月浙江卷第16题;上海卷第16题[2021年]广东卷第3题;1月浙江卷第2题;6月浙江卷第3题;上海卷第18题……一、遥感技术1.概念:利用装在航空器或航天器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2.优点:探测范围大,获取信息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受地面条件限制少等,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3.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形成过程,准确预报、预警。(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影响范围,对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支持。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是一种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的地理信息技术。2.组成eq\b\lc\{(\a\vs4\al\co1(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3.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4.优点: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5.类型eq\b\lc\{(\a\vs4\al\co1(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6.应用:精确定位,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思考]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疫情肺炎的特殊战斗中,BDS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战场。BDS在防控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主要有哪些?提示提供时空体系精准服务、提供短文联络等。三、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功能eq\b\lc\{(\a\vs4\al\co1(数据输入与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制图与产品输出))3.应用(1)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范围及受灾情况。(2)为制定减灾预案、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重建等提供依据。[思考]如果将地理信息系统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监测哪些方面?提示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可以通过现有的火势情况,结合风向、森林面积等预测分析火势的蔓延方向,并制定出详细的灭火方案。关键能力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例1](2021·1月浙江卷)2020年7月,湖南常德发生滑坡,因灾前成功预警,未造成人员伤亡。下图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滑坡预警监测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题。对该预警监测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①运用GPS采集雨量信息②利用BDS(北斗系统)采集滑坡体位移数据③运用RS模拟滑坡动态过程④利用GIS进行数据分析与共享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思维导引]答案B解析GPS主要应用于定位、导航,雨量信息采集与之无关,①错误。BDS作为定位导航系统可以监测滑坡体位移数据,②正确。GIS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模拟滑坡动态过程也是利用GIS,③错误,④正确。1.遥感(RS)的应用(1)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方向资源普查矿产资源有许多蕴藏矿产的地方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借助遥感较容易“发现”矿产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通过遥感图像解译,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数据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和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灾害监测监测旱情、洪灾、滑坡、泥石流、地震、农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有利于防灾减灾(2)在农业方面的应用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应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泛指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如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军用、民用两个领域,在军用领域主要体现在定位和导航两大方面,在民用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1)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2)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应用领域主要功能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基础设施管理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生态环境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3)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1.(2021·6月浙江卷)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A.④⑦ B.⑤⑧C.②③ D.⑥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则在某次降水强度图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地形坡度图层中,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在植被覆盖图层中,④⑥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综合三个指标看出,④⑦地块指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较高,故答案选A。关键能力二辨别三大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例2](2020·7月浙江卷)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评价过程中,可以()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思维导引]答案B解析RS可以识别不同的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因此可以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①正确。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②错误。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③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输入、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通过GI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RS并不能处理和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1.从功能技术角度理解其综合性(1)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特点和差异特点和功能简单理解遥感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2)利用关联图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互关系地理信息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当然,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往往是一项工作需要同时利用两种或三种技术。如我们每天看到的天气预报,是遥感技术跟踪监测大气的变化,将所获得的数据传给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经过分析得出的结果。2.从选取方法角度理解其实用性方法具体判断技巧“点”与“面”判断3S技术GNS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NS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位置则应选用GIS“想”与“看”区分RS、GIS地理信息系统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遥感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RS2.(2021·广东卷)据报道,2020年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无人机产品占全球及国内市场份额分别超80%和70%。据此完成下题。无人机自动返航主要使用的技术是()A.气压感知 B.大地测量C.遥感监测 D.卫星定位答案D解析无人机自动返航需要实时位置信息,所以依托的技术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因此其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卫星定位,D正确。气压感知和大地测量无法获得无人机的位置信息,A、B错误。遥感监测易受天气、地形等影响,移动物体的位置信息的精确度较低,不适于导航,C错误。[情境创设]地理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溢油污染事故,有助于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与评价海洋保护区遭受此事故的污染风险。在渤海湾溢油污染模拟中,研究人员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模拟了石油在12小时、24小时、36小时、48小时、60小时和72小时的时间内油污到达的地点和扩散线路,并推测出油污的影响范围。溢油污染影响模拟结果[设问角度](1)要获取溢油污染影响的模拟结果,需要了解哪些地理信息?(2)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怎样监测石油污染的扩散情况?[四翼体现]应用性考查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性问题创新性情境的创新主要是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溢油污染真实素材,设问的创新主要是规避常见的设问方式,巧妙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我的答案](1)(2)[参考答案](1)溢油地点及周边地图、溢油量、当地的风向、潮汐、洋流等信息。(2)利用RS技术可以监测石油污染的海区范围,利用GNSS可以监测石油污染扩散的速度,利用GIS可以模拟石油污染扩散路线并推测影响范围。视角一考查影响遥感的地理因素1.(2021·上海卷)在运用遥感监测内蒙古草场资源时,为精确区分草场与其他地表物体,应选在________时拍摄()A.夏天无云 B.夏天多云C.冬天无云 D.冬天多云答案A解析夏天草原在生长期,与其他地表物体差异明显;无云时,大气对遥感干扰少。故选A。视角二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选取2.(2016·4月浙江卷)某山区发生地震后,由于道路毁坏、通信中断,救灾指挥部急需掌握抢险队所在位置、受灾面积和受灾程度等信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地理信息技术是()①地理信息系统②卫星遥感③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④雷达预警⑤虚拟现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②④⑤答案A解析救灾指挥部掌握抢险队所在位置应用的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受灾面积信息的收集需要运用遥感(RS);当地的受灾程度信息需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推测和估算。综上分析,A项符合题意。视角三考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作用3.(经典真题·江苏卷)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据此完成下题。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答案D解析BDS具有卫星定位和短文通信功能,因此其在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和提供短文联络。综合测试选择题(2021·重庆市二诊)数字乡村是指依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将涵盖乡村基础设施、农村经济、特色产业、人口卫生、文化教育、基层组织等多个方面的信息数据资源进行有效融合,建立的覆盖省、市、县、乡、村的信息网络平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农业机械将实现自主作业——无人农场、鸡场、渔场成为现实,农业的集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重点监测,发现并解译了部分农村生态系统的疑似扰动图斑;网上办公、网络监督得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向乡村延伸。下图示意数字乡村结构框架,据此完成1~3题。1.图中数字乡村大脑中的地理信息技术最可能是()A.遥感技术 B.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 D.5G网络技术2.在对某山区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的监测中,卫星影像发现疑似扰动图斑,为准确解译图斑信息,下列措施合理且高效的是()A.利用无人机抵近观测 B.通过卫星导航系统定位C.调查员前往现场考察 D.专业人士分析遥感图像3.某乡政府利用“数字乡村系统”推进了该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行动等,进而实现农业的清洁化生产。该工作主要体现了“数字乡村系统”的()A.智慧流通 B.智慧分析C.智慧监管 D.智慧决策答案1.C2.A3.C解析第1题,图中数字乡村大脑汇集了天、空、地所获取的地理信息,之后加以分析、处理并运用于生产生活,应为地理信息系统,C正确;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图中“天”“空”信息的获取,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点状地理事物的定位与导航,5G网络技术并不具备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第2题,材料中说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重点监测,但在某山区的监测中,卫星影像发现疑似扰动图斑,为准确解译图斑信息,最好利用无人机抵近观测,该方式合理且高效,A正确;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只能确定位置,B错;因为是“某山区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受地形等其他因素影响,调查员难以到达现场考察,C错;专业人士分析遥感图像也无法准确得到相关信息,D错。第3题,利用“数字乡村系统”,可对该乡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进行实时监管,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以及农膜回收利用,这体现了“数字乡村系统”的智慧监管,C正确;该过程并未体现其流通、分析、决策等过程与功能。(2021·云南昆明三模)无人机最早诞生于军事领域,技术要求高,近年来逐步向科研、遥感监测、航拍摄影等民用领域发展。据此完成下题。4.与卫星遥感相比,无人机遥感更适合()A.监测高山冰川变化 B.跟踪台风移动路径C.辅助森林火灾救援 D.评估海洋渔业资源答案C解析无人机遥感主要应用于爆炸、泄漏、火灾等环境突发事件引发的大气环境污染应急监测,所以适合预测森林火灾走向等信息,可以辅助救援,C正确。监测高山冰川变化、跟踪台风移动路径、评估海洋渔业资源需要大范围的卫星遥感图片,不适合无人机,A、B、D错误。(2021·浙江杭州二模)下图为1995~2015年东北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5.获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数据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A.RS B.GPSC.GIS D.GNSS6.据图可知,1995~2015年东北地区()A.耕地面积持续增加 B.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C.建设用地先减少后增加 D.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答案5.A6.A解析第5题,RS可以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GIS可以分析和处理图像和位置信息。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因此获得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数据需要用RS技术。故选A。第6题,通过图中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耕地、建设用地的变化率一直大于0,说明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A正确,C错误。林草地、未利用土地变化率始终小于0,说明面积持续减少,B、D错误。7.(2020·浙江学考)近年来,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实现了智能居家放牧,在家中用手机就可以精准获取牛(羊)群的位置。与BDS功能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PS B.GISC.RS D.VR答案A解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定位与导航,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似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即GPS,A正确;GIS为地理信息系统,RS为遥感技术,VR为虚拟现实技术。故选A。(2021·广东佛山质检二)近年来,为了满足青藏高原农牧民膳食对蔬菜、瓜果的需求,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迅速发展起来。某研究小组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调查,制作了“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梯度下的设施农业分布情况图”(下图)。据此完成8~9题。注:“向上累积频率”代表某一海拔上限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