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五章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1.gif)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五章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2.gif)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五章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3.gif)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五章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4.gif)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至五章各节配套训练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34b1043415dc2d73ac969ad3e1011a73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地球同步卫星的绕地公转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自转速度比较,它们的()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D.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C[地球同步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相对于地球表面某点静止,角速度相同;物体运动线速度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呈正相关,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半径大于地球半径,线速度较地面对应点要大。]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ABCDA[俯视地球北极,地球是逆时针方向自转。]读图,完成3~4题。3.图中A、B、C、D各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点A B.点BC.点C D.点D4.图中A、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A.7个 B.5个C.3个 D.1个3.A4.B[第3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A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第4题,除去南、北极点之外,地球表面各地自转角速度均为15°/小时,所以其他各点的角速度都与B点相同。]5.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晨昏线总是与经线重合B.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不断东移C.晨昏线是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的D.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D[晨昏线只在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重合,A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故晨昏线不断向西移动,B项错误;晨昏线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其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C错误;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D正确。]6.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ABCDB[A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背着太阳光的左半球为夜半球,a为昏线,b为晨线;B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为晨线,b为昏线;C、D两图是侧视图,C图中b为晨线,D图中a为昏线。]读下图(A、B、D在晨昏线上),完成7~8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点将进入白昼 B.C在子夜C.D、E将日落西山 D.AB是昏线8.下列关于晨昏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昼夜半球的分界线B.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均为0°C.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等分赤道D.晨昏线在任何时候都与经线圈重合7.A8.D[第7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AB是晨线,D位于晨线上,将进入白昼,同理E点也将迎来日出,C在夜半球中央经线东侧,是下半夜。第8题,晨昏线只有春、秋分时与经线圈重合。]下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读图,完成9~10题。9.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哪岸连接在一起()A.M岸B.N岸C.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D.不能确定10.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的方向均是()A.向东 B.向西C.向南 D.向北9.B10.A[第9题,在我国,河流流向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所以泥沙将沉积在N岸,该沙岛最后将与河的N岸连接在一起。第10题,地球上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但都是向东偏移。]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________(填“北”或“南”)半球,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站在C地的某同学于昨天晚上8:00在天空中观察到某一恒星位于上中天,那么今天晚上该同学再观察到该恒星位于上中天的时间是()A.19时56分4秒 B.7时56分4秒C.20时3分56秒 D.8时3分56秒(3)比较A、B、C、D四地的角速度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比较A、B、C、D四地的线速度________,反映的线速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题,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但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方向不同。在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图中箭头指向为逆时针方向,所以A应为北极点。第(2)题,考查地球自转周期,即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时间为23时56分4秒;太阳日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时。由题意可知,C地的某同学观察到同一恒星的间隔时间应是1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所以该同学应在今天晚上19时56分4秒观察到该恒星。第(3)(4)题,地球表面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地方均相同,大约为15°/小时;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除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答案:(1)北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2)A(3)A<B=C=D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同(4)D>C>B>A地球表面自转的线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零外,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小[素养培优练]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13题。1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高纬度 B.南半球中纬度C.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1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B.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12.C13.B[第12题,注意图中指向标指向,南北纬60°的自转线速度约为837km/h,且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地区递减。图示区域大部分线速度大于837km/h,是中纬度,且自北向南地球自转线速度逐渐变大,为北半球。第13题,b点自转线速度大于a点,且处于同纬度,则b点海拔高于a点,地表离地心的自转半径大,旋转弧线长,所以自转线速度大。]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它只在物体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实际不存在),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据此回答14~15题。14.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显著,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显著,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在下图中,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ABCD15.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__(方向)偏转()A.东 B.西C.南 D.北14.B15.B[第14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项图中北半球部分的河流的北岸流速快,冲刷显著,南岸流速慢,利于泥沙沉积,有沙洲形成;而南半球部分的河流,南岸冲刷显著,北岸有沙洲形成,且会在河流的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第15题,根据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南北半球由高纬度向低纬度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西偏转。]16.为了研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山东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决定观察河流水的运动,他们选择了一条河流(如下图,该河流上游流经一金矿矿床)。根据对河流的观察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同学们在河中发现了一些漩涡,漩涡中水的运动是()ABCD(2)河流中沙岛最终会与__________(填“南”或“北”)岸相连接。(3)当地居民在河沙中淘金,提高了经济收入。请问居民应在哪一岸淘金?如果要建一港口应在哪一岸呢?(4)如果地球自转方向改为自东向西,那么(1)(2)(3)题的结论将是怎样的?解析:第(1)题,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漩涡中水的运动应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第(2)题,河流左(或北)岸泥沙淤积,小岛最终会与淤积的一岸相连。第(3)题,北岸泥沙淤积,可在此岸沙中淘金;河流南岸被侵蚀,海岸较陡,水流较深,可建港口。第(4)题,若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则物体偏转方向变为北半球向左偏,南半球向右偏,则(1)(2)(3)题的结论与现在正好相反。答案:(1)C(2)北(3)北岸淘金;南岸建港口。(4)相反。产生时差(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在1884年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各时区都以本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运用有关时区和区时的知识,完成1~2题。1.我国采用的“北京时间”是()A.西经120°的地方时 B.东经116°的地方时C.国际标准时 D.东八区的区时2.下列关于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钟点完全相同B.相差1小时C.相差24小时D.180°是其共同的中央经线1.D2.B[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经120°的地方时指的是西八区的区时,故A错误。东经116°的地方时指的是北京的地方时,故B错误。国际标准时指的是0°经线的地方时,故C错误。北京时间指的是东经120°的地方时,也就是东八区的区时,故D正确。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180°经线为其中央经线,区时相同,东西十二区相差24个时区,日期相差一天,向东过日界线减一天,故B项符合题意。]一个旅游团从广州出发飞越浩瀚的太平洋到美国观光,在行程中发生了一些地理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3.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由于时差的缘故,空中小姐在广播中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A.调快1小时 B.调慢1小时C.调快24小时 D.调慢24小时4.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中,旅客观察窗外的昼夜状况,发现这天的白昼时间较平常的()A.长 B.短C.一样 D.无法判断3.D4.B[第3题,飞机在飞越太平洋中部时,空中小姐要求旅客把自己的手表调整时间,说明跨越了国际日界线。从广州出发到美国观光是自西向东跨越了国际日期变更线,需调慢24小时。第4题,从广州到美国的飞行是自西向东,因此白昼变短。]王教授某日坐飞机从悉尼到西安,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下表示意该航班的信息。据此回答5~6题。航班号出发城市起飞时间降落时间到达城市HU7994悉尼(34°S,151°E)9:20(当地区时)17:45(北京时间)西安(34°N,109°E)5.当天悉尼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时间()A.5:01 B.5:59C.6:01 D.6:596.王教授乘坐的航班实际飞行时间约为()A.6小时25分钟 B.8小时25分钟C.10小时25分钟 D.12小时25分钟5.A6.C[第5题,根据题干“飞机着陆时西安正值日落”和表中降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可知,西安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5;再根据西安的经度可计算出此时其地方时为17:01,进而推知34°N的昼长为10小时2分钟;根据全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可知34°S的昼长=24小时-10小时2分钟,即13小时58分钟,所以悉尼(34°S)的日出时间为12-13小时58分钟/2=5:01。第6题,飞机降落的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7:45,换算成悉尼的区时(东十区区时)为19:45,再减掉起飞时间9:20,得到飞行时间为10小时25分钟。]右图中的圆表示某一纬线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7~8题。7.若A地的经度为20°W,则B地的经度为()A.170°EB.170°WC.130°ED.130°W8.若eq\o(AOB,\s\up10(︵))所对应的非阴影部分为今天,阴影部分为昨天,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OA所在经线为0° B.OB所在经线为180°C.eq\o(OB,\s\up10(︵))为晨线 D.eq\o(OA,\s\up10(︵))的地方时为10时7.B8.D[第7题,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若A地的经度为20°W,则B地的经度为170°W。第8题,根据题意“若eq\o(AOB,\s\up10(︵))所对应的非阴影部分为今天,阴影部分为昨天”和地球自转方向可以判断eq\o(OB,\s\up10(︵))为0时经线,eq\o(OA,\s\up10(︵))为180°经线,则eq\o(OA,\s\up10(︵))地方时为10时。]右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回答9~10题。9.此时F点的地方时为()A.7日21时 B.6日9时C.6日21时 D.7日9时10.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AS线为晨线B.BC所在经线为国际日界线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9.C10.D[第9题,两个日期的界线为0时所在经线和180°经线,AS线为晨昏线,所以D点的地方时为6时或18时。从图中可以看出D点与图中左侧日界线的经度间隔为45°,所以左侧日界线不可能是0时所在经线,从而判断左侧日界线为180°经线,右侧日界线(BC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经线。F点所在经线位于BC所在经线以西,这两条经线经度相差45°,所以F点的地方时为21时。又因F点位于0时所在经线以西,其所在日期应为6日,所以F点地方时为6日21时。第10题,图中BC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而AS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位于BC所在经线以西,为135°W,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赤道上白昼的范围为45°E向东到180°,再向东到135°W。]11.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C点所在的昼夜界线为________,此时C地正值________(填“日出”或“日落”)。(2)图中A、B、C、D四点的地方时最早的是________,其中A点的时刻为________,B点的时刻是________,C点的时刻是________,C点与D点存在________的时差。解析:第(1)题,此图为冬至日光照侧视图,图中C点左侧为黑夜,右侧为白昼,依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图中的晨昏线为晨线,C地正值日出。第(2)题,图中四点比较,A点位置相对偏东,其地方时最早。A点此时是处于昼半球的中间,所以是中午12:00;根据经线可以判断B点是4:00;C点是8:00;C、D两点之间的经度差为90°,存在6小时的时差。答案:(1)晨线日出(2)A12:004:008:006小时[素养培优练]我国某企业在伊斯兰堡(33.7°N,73.1°E)、利雅得(24.6°N,46.7°E)、东京(35.7°N,139.8°E)、悉尼(33.9°S,151.2°E)、底特律(42.4°N,83.0°W)和圣保罗(23.95°S,46.64°W)等城市设有分支机构。据此回答12~13题。12.该企业于北京时间12月1日8时召开电话会议,其在圣保罗分支机构的人员参加会议的当地时间为()A.12月1日19时 B.12月2日8时C.11月30日21时 D.11月30日19时13.假定总部和各海外分支机构的办公时间均为当地时间9时至17时,并计划召开1小时电话会议。为了保证总部和至少4个海外分支机构的人员能在办公时间参加会议,会议的时间应为北京时间()A.8~9时 B.14~15时C.15~16时 D.20~21时12.C13.B[第12题,北京与圣保罗两地经度相差约166°(向西计算),时差约为11小时,北京时间为12月1日8时,则圣保罗时间为11月30日21时。第13题,运用代入排除法分别计算出选项中北京时间对应的6个分支机构所在城市的当地时间,找出至少与4个海外分支机构所在城市办公时间“重合”的时段即可。]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第14题。14.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 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A[第一步,确定两地的时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根据图中经纬度,恩克斯堡岛经度约为165°E,所在时区应为东十一区,又知该地的地方时为12时,故该地所在时区区时也为12时。第二步,确定两地时差,东八区和东十一区时差为3小时。第三步,东八区位于东十一区的西侧,其区时应在12时的基础上减去3小时,故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2月7日9时,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读某日晨线图,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b点为晨线的中点,晨线在地球上为西北—东南走向,b点的经度为50°E。据此回答第15题。1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有关各地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际标准时间是2时40分B.a点地方时是12时C.b点地方时是14时D.c点地方时是0时A[ac为晨线,b点为晨线的中点,因此b点应位于赤道上,b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b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50°E,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计算出国际标准时为2时40分。a、c两点为晨线的顶点,则a点地方时为0时,c点地方时为12时。]16.如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OA为本初子午线,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2)此时美国底特律(42.4°N,83°W)的区时为________时。(3)此时地球上以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为界,分属两个不同日期。(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解析:第(1)题,“北京时间”即东八区的区时,图中B点位于昏线上,地方时为18:00,该点的经度为0°,故北京时间应为次日2:00。第(2)题,根据底特律的经度为83°W,可确定其时区应为西六区,区时应为18:00-6=12:00。第(3)题,地球上有两条日期界线,一条是人为规定的大致与180°经线重合的国际日界线,是固定的;另一条是地方时0时所在的经线。根据0°经线为18:00,可推出90°E为0时。第(4)题,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包括纬度和经度。根据晨昏线OA与本初子午线重合可知,图示时间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直射点经度即地方时为12:00的经线的经度,计算可得出应为90°W。答案:(1)次日2(2)12(3)90°E180°(4)(0°,90°W)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就是夏季B.地球上任意两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C.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D.地球公转是作匀速圆周运动2.地球从甲处经乙、丙、丁回到甲公转一周(甲、乙、丙、丁之间等距),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A.甲—乙段 B.丁—甲段C.乙—丙段 D.丙—丁段1.C2.B[第1题,1月初,地球到达公转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点(近日点),故A错误。地球上除两极点外任何两点自转角速度相同,故B错误。地球自转一周(360°)的真正周期是一个恒星日,所需时间为23时56分4秒,故C正确。地球公转轨道近似于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的过程中日地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公转速度也随之变化,故D错误。故选C。第2题,7月初,地球到达公转轨道上距太阳最远的点(远日点,即乙—丙段),地球公转速度最慢;1月初,地球到达公转轨道上距太阳最近的点(近日点,即丁—甲段),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所以四段之间用时最少的是丁—甲段。故选B。]读地球公转速度随月份变化图,完成3~4题。图1图23.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地球位于图2公转轨道的()A.甲点附近 B.乙点附近C.丙点附近 D.丁点附近4.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2中甲点时()A.地球公转速度较乙、丙、丁点快B.地球自转线速度加快C.地球自转角速度减慢D.太阳黑子数达一年中最大值3.C4.A[第3题,读图1,当地球公转速度为图1中N点时,此时公转速度最慢,为7月初,故地球位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丙点附近,故选C。第4题,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图2中甲点时,此时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其他三地快,故A对。地球自转速度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故B、C错。太阳活动与地球公转位置无关,故D错。故选A。]读甲、乙两图,回答5~6题。甲乙5.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对应正确的是()A.①—c B.②—bC.③—a D.④—b6.太阳直射点从a→b→c→d运动的周期是()A.365日5时48分46秒B.365日6时9分10秒C.23时56分4秒D.29.53天5.B6.A[第5题,由图中可以看出地轴往右倾斜,A位置地球北极倾向太阳,应为夏至日,即6月22日前后;根据公转方向,可依次推出B、C、D分别是秋分日、冬至日、春分日,②和b都表示从夏至到秋分这段时间。第6题,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一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即正午。读图,回答7~8题。7.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①正东②正西③正南④正北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8.下列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年一样B.夏至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C.正午比上午大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7.D8.B[第7题,正午时太阳处于房屋的正南方或正北方,所以门朝正南或正北。第8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屋内地面在正午时的光照面积越小,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夏至日时达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所以光照面积最小。]下图为某小区甲、乙两楼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若该图为南京某小区的楼房分布,为了使住宅楼一楼正午也始终有阳光照射,最好的观察日期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10.甲楼房位于北纬21.5°,欲在乙处建一新楼,如保证乙楼房全年采光充分,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A.10m B.15mC.20m D.25m9.D10.C[第9题,一年中正午都有太阳光照射,只需保证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有太阳照射就好,南京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第10题,保证乙楼全年采光充分即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冬至日)可以采光,冬至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90°-|21.5°+23.5°|=45°,由图可知甲楼高20m,故甲、乙楼距X最少应是20m。]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从北极上空俯视的地球公转示意图。材料二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1)材料一中地球由D所示的位置公转至C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有何变化?(2)材料一中A、B、C、D四点表示二分、二至,其各自表示的是哪个节气?(3)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哪个范围之间来回移动?(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呢?解析:由D点运行至近日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逐渐变快,近日点时最快;由近日点运行至远日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变慢,远日点最慢;由远日点运行至C点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加快。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答案:(1)先变快,后变慢,再变快。(2)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3)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4)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5月1日至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素养培优练]下图为6月22日与1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13题。12.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甲、乙、丙13.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丁、乙、丙、甲 D.甲、丙、乙、丁12.B13.D[第12题,丙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90°,位于北回归线上;乙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接近90°,且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也较大,故它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比丙更靠近赤道;甲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52°左右,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左右,且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甲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丁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在62°左右,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四地中最小,可判断丁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丁地12月22日太阳高度比甲地6月22日太阳高度大,说明丁地比甲地更接近回归线,纬度比甲地低。四地纬度由低到高:乙、丙、丁、甲。第13题,结合两个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上题的分析可知,甲位于北回归线以北较远处,丙位于北回归线上,乙位于南回归线以北不远处,丁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故四地自北向南依次为甲、丙、乙、丁。](易错题)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位于北京市的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据此回答14~15题。14.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A.18天 B.36天C.25天 D.50天15.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A.冬季长,夏季短 B.冬季长,夏季长C.冬季短,夏季长 D.冬季短,夏季短14.D15.D[该题易错在于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不能正确理解。第14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天津市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说明12月22日前后各24天内都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第15题,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为保证衣服接受更多光照,悬挂晾衣架的绳索就越长。与上海相比较,北京纬度高,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都比上海小,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都较短,D对。]16.下面是大连(约39°N)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朝向一般是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2)一年中,正午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最小的一天是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处于________(填“加速”或“减速”)期,早上观察发现太阳从________方向升起。(3)大连从________(日期)开始,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甲、乙两套商品房相比,上午日照条件较好的是________。(4)如果请你向客户推销甲、乙两套商品房,根据你的推销理由,客户选择的商品房是哪一套?理由1:夏季受降水影响较小,墙面不易受损。选择:________套商品房。理由2:夏季通风更好,凉爽舒适。选择:________套商品房。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地区纬度较高,为了获取充足的光照,传统民居朝向一般坐北朝南。第(2)题,一年中,正午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最小的一天是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即6月22日。此时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速度在减小。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第(3)题,12月22日,大连的昼达到一年中最小值,接下来其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甲、乙两套商品房相比,乙位于东部,上午日照条件较好。第(4)题,该楼房位于大连,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部的乙楼房会受降水影响较大,墙面易受损;但乙楼房受东南季风影响大,夏季通风更好,凉爽舒适。答案:(1)坐北朝南采光条件好(2)6月22日(夏至日)减速东北(3)12月22日(冬至日)乙(4)甲乙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2020年1月,一位摄影爱好者在巴西高原上看到一辆客车正沿着某直线公路驶向太阳的方向(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2题。1.该公路()A.东西走向B.一定是东南—西北走向C.为南北走向D.可能是东北—西南走向2.若摄影者是在日出时看到该景象,则当地时间可能是()A.7:20 B.9:40C.6:00 D.4:501.D2.D[第1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太阳均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公路走向指向太阳升起方向,因此该公路走向可能为东南—西北向或者是东北—西南走向。故选D。第2题,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1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日出时间早于6:00。故选D。]读图,回答3~4题。3.图中A点的昼长为()A.24小时 B.12小时C.10小时 D.20小时4.图中所示日期,下列各地白昼最长的是()A.太原 B.长春C.南昌 D.昆明3.D4.B[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A点所在的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比例是5∶1,昼夜之和是24小时,所以其昼长是20小时。第4题,图中所示日期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大值,且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据此回答5~6题。地点①②③④昼长最大差值2小时26分24小时0小时5小时42分5.四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6.④地的最短昼长为()A.8小时31分 B.9小时9分C.10小时42分 D.11小时22分5.C6.B[第5题,纬度越低昼长最大差值越小,由此可知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是②④①③。第6题,根据同一地区,夏至日和冬至日昼夜时长相反,即同一地区夏至日白昼时长等于冬至日黑夜时长,并且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长,则冬至日白昼最短,若该地夏至日白昼最短,则冬至日白昼最长。④地昼长最大差值等于该地昼长最大值(设为x)减去该地昼长最小值(24-x),由此可得出:x-(24-x)=5:42,由此可得x=14:51,④地最短昼长等于24-14:51=9:09,故选B。]右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片。据此完成7~8题。7.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A.1月1日 B.4月1日C.7月1日 D.10月1日8.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A.10小时 B.11小时C.13小时 D.14小时7.C8.D[第7题,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别德马在64°W,由此可知,它的日出时间约为当地7时,此时别德马昼短夜长,太阳直射北半球,再结合选项最有可能是C。第8题,由上题可知,别德马的昼长为10小时,因为同一日期,南北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之和等于24小时,所以此时北京昼长大约是14小时。]读五带分布图,完成9~10题。9.下列地区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A.热带 B.北温带C.北寒带 D.低纬度地区10.假设黄赤交角为30°时,地球上()A.寒带的范围变大 B.温带的范围变大C.热带的范围变小 D.寒带的范围变小9.B10.A[第9题,热带地区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全年皆夏,四季变化不明显;位于南北两极地区的寒带终年正午太阳高度小,气温低,全年皆冬,四季变化不明显;只有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南北温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大,气温变化大,因而季节更替最明显。第10题,如果黄赤交角变为30°,热带的纬度范围就变为赤道到南北纬30°,那么寒带的纬度范围就为从南北纬60°到南北纬90°。由此可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1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3)图中AB是________(填“晨”或“昏”)线。(4)图中E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F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地方时________时日落。(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读图可知,该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发生极昼,故判断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图判断AB是昏线,该线与赤道交于E点,即E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可推断E点以西经度相隔90°的0°经线地方时为12时,故确定图中直射点的坐标为(23.5°N,0°)。图中E地位于赤道上,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故E地的昼长为12小时。读图可知,F地昼弧的度数为60°,计算出昼长为4小时。由昼长4小时直接计算出日落时间:12+4/2=14时。夏至日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应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答案:(1)夏至(2)(23.5°N,0°)(3)昏(4)12414(5)66.5°S~90°S(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素养培优练]右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一段纬线,M、N分别是X日的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一年中M、N两点有重合于O点的现象。读图,回答12~13题。12.X日M地的昼长为()A.6小时 B.9小时C.12小时 D.18小时13.X日()A.青岛昼长达全年最大值B.北京日出东南方C.M地的白昼比N地的长D.悉尼正午日影为全年最短12.A13.B[第12题,M、N分别是X日北半球同一纬线上晨线、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可判断M、N之间为白昼,X日两点的经度差为90°,则白昼为6小时。第13题,此时段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日出东南、日落西南,但不能确定悉尼的太阳高度角是否最大,影长是否为全年最短。](易错题)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据此,完成14~15题。14.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15.当天可能是()A.4月28日 B.6月28日C.9月2日 D.11月2日14.B15.D[该题易错在于不能正确利用季节信息进行分析。第14题,根据丁的描述可知,向北望去有极光,说明丁位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黑夜漫长的季节说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排除答案A、D;而甲逐渐由春到夏,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乙地将由秋入冬说明乙地位于北半球,且较丁纬度低;丙地入秋失败,说明处于由夏到秋的阶段,纬度较乙纬度低,所以甲位置最靠南,由此可确定答案为B。第15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冬半年,结合选项可知正确答案为D。]16.下图中A点位于70°S,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刻,A点恰好发生极夜,此日过后北京的白昼时间逐渐缩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AB是晨线还是昏线,并说明理由。(2)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及北京时间。(3)判断当日北京的日出、日落方位,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文材料可以判断出,A点位于(70°S,150°W),B点位于(0°,120°E),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A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AB为晨线。第(2)题,根据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是6:00可知,此时120°E的地方时为6:00,即北京时间为6:00,150°W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A点(70°S)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点在20°N,因此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第(3)题,由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20°N,北半球为夏季,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答案:(1)晨线。理由:AB为晨昏线的一段,此时A点恰好发生极夜,说明太阳直射20°N,北半球昼长夜短,AB为晨线。(2)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是(20°N,150°W)。北京时间为6:00。(3)当日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理由:此时太阳直射20°N,北半球为夏季。岩石圈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自然界已发现的矿物达3000多种,常见的有五六十种。据此回答1~2题。1.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A.石英 B.石膏C.长石 D.萤石2.组成玄武岩的矿物主要是()A.长石、石英、 B.辉石、长石C.云母、角闪石 D.角闪石、斜长石1.A2.B[第1题,自然界最多的矿物是石英(二氧化硅)。第2题,玄武岩主要有辉石和长石,矿物结晶颗粒较细,岩石中常见气孔。]下图为某地质构造简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岩层,形成最晚的是()A.①② B.②③C.①⑤ D.④⑥4.如果④是石灰岩,则⑤为()A.花岗岩 B.砂岩C.大理岩 D.板岩3.C4.C[第3题,由图中岩层关系可知,按沉积岩形成的顺序由下向上依次渐晚,然后是岩浆涌出,形成岩浆岩和变质岩。第4题,石灰岩经过高温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浮石,主要产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天池附近。该石多呈白、灰白、乳白、浅黄等色,多孔而质轻,能浮于水面。读图,完成5~6题。长白山天池的浮石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5.对浮石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6.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能够反映浮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① B.②C.③ D.④5.A6.C[第5题,长白山天池是火山作用形成的,因此浮石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温度迅速降低形成的,因此冷却较快,多气孔,所以质轻,能浮于水面,A项正确。第6题,由图中信息可知,甲为沉积岩、乙为岩浆岩、丙为岩浆,则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外力作用、重融再生作用、岩浆冷凝作用、变质作用。浮石是岩浆冷却而形成的。]河南省的碴岈山风景区是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区。读碴岈山“石猴”景观图(左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右图),回答7~8题。7.形成“石猴”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① B.②C.③ D.④8.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有()①岩浆活动②变质作用③地壳运动④固结成岩⑤风化、侵蚀作用A.①③⑤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③④⑤7.B8.A[第7题,形成“石猴”的岩石类型是花岗岩,花岗岩是侵入岩,图中②是由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的侵入岩。第8题,该地貌是花岗岩地貌,花岗岩是侵入岩,因此有岩浆活动;侵入岩出露于地表应有地壳的上升运动;形成“石猴”是外力风化、侵蚀作用的结果。]青石又名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一种沉积岩,从深山开采切割成板材后广泛应用于日常家装家具中,属于绿色产品,深受现代人喜爱。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为三大类岩石,图2为青石装饰的围栏。据此完成9~10题。图1图29.图1中代表青石的是()A.甲 B.乙C.丙 D.丁10.青石广泛应用于日常家装家具的主要原因是()A.青石可用酸性清洁剂清洁,易打理B.青石易雕琢,美观大方C.青石内部结晶完整,纹理美观D.青石地壳中储量少,名贵高雅9.D10.B[第9题,据题中信息可知青石为沉积岩,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沉积物固结成岩即为沉积岩。第10题,石灰岩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材料,B正确;石灰岩易受酸性物质腐蚀,A错误;其内部结晶不够完整,C错误;石灰岩矿产在每个地质时代都有,各个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都有分布,D错误。]11.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代表的岩石类型: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图中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类型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图可知,裸露的岩石是外力作用的物质基础,先后经过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又成为________作用的对象,最后在低洼地区经过______作用而固结成岩。(4)用图中数码分别填出下列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A.黄土高原的沟壑纵横()B.大理岩的形成()C.含煤岩层的形成()D.海底火山喷发()解析: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只能形成岩浆岩(C为岩浆岩,①为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岩浆岩等裸露于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③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沉积物沉积而形成沉积岩(A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已经生成的岩石被埋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岩(B为变质岩,⑤为变质作用)。答案:(1)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2)岩浆上升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固结成岩(3)风化侵蚀搬运沉积(4)③⑤④①[素养培优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13题。12.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A.② B.③C.④ D.⑤13.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A.Ⅰ——① B.Ⅱ——③C.Ⅲ——⑤ D.Ⅰ——⑥12.D13.A[第12题,昆仑玉和大理岩都是变质岩,都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即箭头⑤所示。第13题,外力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古生物容易进入,最后形成沉积岩中的各类化石。](易错题)读某地质剖面图,其中③表示石灰岩,完成14~15题。14.下列有关图中岩石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②属于沉积岩 B.③属于变质岩C.④属于变质岩 D.⑤属于沉积岩15.图中岩石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⑤ B.⑤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⑤ D.③⑤①②④14.C15.C[该题组易错是由于对岩石成因混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岩层的形成顺序。第14题,②⑤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③属于沉积岩,④属于侵入岩附近的沉积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形成的变质岩。第15题,岩层的形成顺序一般是先沉积,后侵入,再变质。]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乌鲁木齐处于中国特大煤田之一的准噶尔煤田的中部,被准噶尔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所包围,所以被称作是“油海上的一只煤船”。材料二岩石转化过程示意图。(1)图中数码代表的岩石类型: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由①到③的地质作用发生必须有一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沉积物沉积,要经过哪些过程才能变成煤炭?煤炭作为沉积岩主要的特征是什么?(3)根据新疆煤炭资源、石油资源丰富的特点,推测新疆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与现在有何不同。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由岩浆直接形成,应为岩浆岩;②是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应为沉积岩;③是由岩浆岩、沉积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形成变质岩。第(2)题,沉积岩的形成要经过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沉积岩形成是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第(3)题,煤炭是由古代的植物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可推断古历史时期植被茂密,气候湿润。答案:(1)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温度压力(2)经过沉积作用,埋藏后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碳化(或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即煤炭。特征:具有层理构造。(3)地质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现在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中画斜线的阴影部分被称为“地球的伤痕”。读图,回答1~2题。1.图中“地球的伤痕”的成因是()A.板块张裂 B.板块碰撞C.流水侵蚀 D.人类活动2.该处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 B.地堑C.背斜 D.向斜1.A2.B[第1题,图中“地球的伤痕”是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A对。第2题,该处是板块断裂陷落地带,岩层相对两侧下沉,属于地堑,B对。地垒是板块相对于两侧岩层上升部分,A错。背斜、向斜属于褶皱构造,形成的地貌是山岭或谷地,C、D错。]下图为板块边界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甲地的宏观地形是()A.海岭 B.海沟C.地堑 D.裂谷4.下列板块边界,最符合图意的是()A.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 B.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3.B4.D[第3题,甲地在大陆地壳与海洋地壳的交界带上,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形成的海沟;海岭是海底火山;地堑是岩层相对两侧岩层下降形成的凹陷带;裂谷是板块张裂形成的凹陷带。故B正确。第4题,图示是大洋地壳向大陆地壳之下俯冲,大陆地壳被抬升形成山地;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是陆上山脉和海岭,与图示不符;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形成的是岛弧链,与图示不符;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海岭,与图示不符;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了安第斯山脉,与图示相符。故D正确。]读地质构造简图,完成5~6题。5.图中属于背斜的是()A.① B.②C.③ D.④6.导致图中③处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运动 B.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 D.火山活动5.C6.B[第5题,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图中属于背斜的是③,C对。①④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A、D错。②处是断层构造,B错。第6题,图中③处位于背斜顶部,岩层缺失,说明受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形成谷地的主要作用是侵蚀作用,B对。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属于内力作用,A、D错。沉积作用不是岩层缺失的原因,C错。]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从甲到丁岩层从老到新7.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A.褶皱 B.背斜C.向斜 D.断层8.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7.C8.D[第7题,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丁处岩层最新,而两翼岩层老,故为向斜。第8题,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作用,常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易错题)读我国西部某区域水系图,回答9~10题。9.两河流流经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和走向为()A.裂谷、东西走向 B.断层、东北—西南走向C.背斜、西北—东南走向 D.向斜、东北—西南走向10.计划从图中的M到N修建一条公路,假设所经河流的水文和地质状况都相同。四个方案中,最合理的是()A.甲 B.乙C.丙 D.丁9.B10.B[本题组易错的原因是不会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断层及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第9题,分析如下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画圈处河道都发生了90°转折,且三处位于同一直线上,由此可判断出此处为断层,呈东北—西南走向。第10题,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图中乙线路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是最合理的线路。]11.读大洋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________,P处为________,B处是________物质上升处。(2)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________岩。(3)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________。(4)如果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________板块,当M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的高大山系的名称是________山系。解析:第(1)题,A处位于海底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地带,为海沟;P处为大洋板块内部张裂处,为海岭;B处为岩浆的发源地即地幔。第(2)题,H处位于火山口附近,岩浆喷出冷却凝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第(3)题,岩浆涌出地壳不断冷却凝固,推动两侧地壳向远处移动。按距离B处远近即可判断岩石年龄的新老排序。第(4)题,结合N板块与M板块的相对位置可知N为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科迪勒拉山系。答案:(1)海沟海岭地幔(2)喷出型岩浆(3)ECD(4)美洲科迪勒拉[素养培优练]某地质勘探组对某一沉积岩层进行探测后,得到如下表数据。甲、乙、丙三地为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500米的三个探测点,斜线左侧数据为探测点所在地区的海拔(单位:米),右侧数据为该岩层层顶的埋藏深度(即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单位:米),据此回答12~13题。地点甲乙丙数据(米)500/300300/50500/30012.乙地地形可能属于()A.向斜谷 B.背斜谷C.向斜山 D.背斜山13.下列有关乙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地地形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适合在乙地寻找储油C.修建一条南北向走向的隧道最适宜的选择是乙地D.甲、丙处钻井会发现同一含煤层12.B13.A[第12题,从地表的海拔分布分析,该地为一谷地,从沉积岩层的埋藏深度分析,该段岩层是向上拱起,表明该地质构造为背斜。第13题,从上题结论可知,乙地为背斜构造,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地壳水平挤压所形成的,其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从而形成谷地;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为背斜,适宜修建隧道;甲、丙分别位于背斜的东西两翼,两处存在相同的岩层,因此在两处钻井可能会发现同一煤层。]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4~15题。14.下列关于该处地质事件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下沉沉积—岩浆侵入—挤压褶皱—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B.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发生断裂—岩浆侵入—抬升侵蚀—下沉沉积C.下沉沉积—岩浆侵入—发生断裂—挤压褶皱—抬升侵蚀—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挤压褶皱—岩浆侵入—发生断裂—抬升侵蚀—下沉沉积15.下列关于此地开发建设的叙述,合理的是()A.可以在此地修建采石厂B.地表可以修建铁路C.褶皱内部肯定存在油气,可以开发D.可以利用天然拱形岩层修建隧道14.D15.A[第14题,由图可知,该区域最初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这是由于地壳下沉,长期受沉积作用形成的;紧接着沉积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即岩层受到挤压形成褶皱;之后,褶皱中有岩浆侵入;断层发生在岩浆岩形成之后;上覆岩层凹凸不平,整体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抬升过程中;岩层最上部又有沉积岩覆盖,说明岩层继续下沉接受新的沉积,故选D。第15题,由于有断层存在,断层处岩石破碎,有利于修建采石厂,但并不利于修路、修隧道;褶皱内只是有可能存在油气,并不是一定有。]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南依秦岭,海拔2154.9米。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块相对上升,其北坡是大断崖,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下图为秦岭、渭河平面剖面示意图。材料二据考证,现今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渭河及其两侧支流也挟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这里自古灌溉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1)说出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类型。(2)推测华山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形成原因。(3)以渭河平原为例,说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渭河平原是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堑,该处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相对下降的岩块形成地堑。第(2)题,由文字材料可知,华山位于秦岭北部,所在岩块相对上升后形成断崖,地势险峻,故为断块山。第(3)题,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渭河平原早期因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堑),由此可见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使地表起伏不平;根据材料描述,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由此可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使地表趋于平坦。答案:(1)地堑。(2)断块山。岩层发生断层,华山所在岩块相对上升。(3)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作用使渭河平原断裂下陷,形成谷地(地堑),由此可见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使地表起伏不平;外力作用(风力、流水等)将沉积物搬运过来填充其中,形成肥沃的平原,由此可见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使地表趋于平坦。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读图,回答1~2题。新月形沙丘长江三峡①②海南岛南天一柱三角洲③④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②③2.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1.B2.C[第1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第2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读冰劈作用示意图,完成3~4题。3.冰劈作用属于()A.内力作用 B.板块扩张运动C.化学风化作用 D.物理风化作用4.下列地区中,冰劈作用较明显的是()A.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地区B.中纬度低山丘陵地区C.低纬度降水丰富地区D.昼夜温差较小的热带地区3.D4.A[第3题,风化作用是指使地表岩石受到破坏的作用,岩石裂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增大,会破坏岩石,因此冰劈作用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第4题,冰劈作用主要分布在昼夜温差较大的高寒地区,其中高纬度和中纬度高山地区的雪线附近冰劈作用明显。]下图中的甲图是上海豫园名石“玉玲珑”,乙图是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洋怪石“女王头”。读图,完成5~6题。甲乙5.“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其玲珑剔透独特形态的成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岩浆喷出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 D.岩浆侵入作用6.形成“女王头”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A.海水侵蚀 B.风力侵蚀C.海水沉积 D.冰川侵蚀5.C6.A[第5题,玉玲珑由石灰岩组成,而石灰岩最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形态各异的石头。上海属于湿润区,降水丰富,石灰岩是一种可溶性岩石,易受流水的侵蚀与溶蚀而形成各种形态。第6题,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根据题干“台湾东北海岸最著名的海岸怪石“女王头”,因为位于海边,应该受到海水的侵蚀作用,再加上风化作用的影响,出现了独特的地貌。]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数不胜数。右图反映了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据此回答7~8题。7.形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大 B.地面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8.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沉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C.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7.C8.B[第7题,图中河流形态呈蛇曲状,形成这种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在河流弯曲处,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沉积,使河流的弯曲程度加大。第8题,诗句中的“白鹭洲”属于流水沉积地貌。]克里雅河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发源于昆仑山主峰乌斯腾格山北坡,向北消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下图为克里雅河某河段河床东岸剖面图,其中中、低阶地及河漫滩生长有成片的胡杨林。据此回答9~10题。9.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A.以风力堆积地貌为主 B.以风力侵蚀地貌为主C.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D.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10.该河段的外力作用中()A.冰川作用强盛,风力作用微弱B.冰川作用微弱,河流作用强盛C.河流作用强盛,风力作用微弱D.河流作用微弱,风力作用强盛9.C10.D[第9题,读图可知,甲处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受流水堆积作用影响大,形成沿岸冲积平原,故C项正确。第10题,该河段位于塔里木盆地,河流水量小,河流作用微弱;海拔较低,不受冰川作用影响;风力强劲,风力作用强盛,故D项正确。]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西非塞拉利昂罗克尔河河口三角洲前缘沙洲示意图。该国森林覆盖率仅约4%,经济以农矿业为主。材料二湄公河三角洲分布着由湄公河及众支流形成的稠密河网,它包括越南南部的大部分和柬埔寨东南部,面积44000平方千米,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平原。(1)推断材料一图中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原因。(2)简析湄公河在入海口附近形成巨大三角洲的原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三角洲位于西非塞拉利昂罗克尔河河口,该河由北向南注入海洋,泥沙不断向南淤积,并且,沿岸海域有洋流由北向南流动,使三角洲不断向南延伸。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湄公河上游流经山区,地势落差大,流速快,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上游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较大,流水将大量泥沙搬运到河口地区;湄公河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大量在河口处沉积;加上海潮的顶托,从上中游挟带来的泥沙在此不断沉积,经漫长时间积累逐步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答案:(1)原因:河流带来丰富的泥沙;洋流由北向南流。(2)湄公河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流水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到河口地区;河口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潮的顶托,使得河流流速缓慢,从上中游挟带来的泥沙在此不断沉积,经漫长时间积累逐步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素养培优练]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2~13题。12.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 B.流水C.冰川 D.风13.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12.B13.C[第12题,根据材料,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地区带来了流水及泥沙,说明泥沙淤积是形成山前平原的主要原因,而泥沙是流水搬运来的,B对。构造运动形成高山和盆地,主要使地表高低不平,故不是形成山前平原的力量,A错。该地无冰川分布,且冰川运动往往侵蚀地表而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该平原为冲积平原,故形成动力不可能是风,D错。第13题,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断流使植被生长较差;该地风力较大,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且洼地不断增多增大,C对。整体地面沉降会形成巨大的盆地,不会形成数量众多的洼地,A错。断流期间流水侵蚀微弱,平原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B错。如果存在冻融塌陷,则该现象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D错。](易错题)心滩坝是在河流中下游河段常见的地貌,下图为某河流心滩坝地貌演化模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发育阶段。据了解,该地貌与河流底部的河床形态有关。据图完成14~15题。14.该河流地貌a阶段主要形成于()A.河床凸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B.河床凸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C.河床凹陷处,流速加快,外力侵蚀D.河床凹陷处,流速减慢,外力堆积15.在由a—c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这些河流地貌()A.数量明显减少 B.位置不发生改变C.出现新的水道 D.不发生侵蚀作用14.B15.C[该题组易错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心滩坝的成因及发育过程。第14题,图示a阶段,是河流心滩坝形成初期,心滩坝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且心滩坝形成与河床形态有关。河床凸起阻挡河流,使流速减慢,形成心滩坝。第15题,心滩坝发育的三个阶段,最终数量没有明显变化,排除A;心滩坝的整体位置向下游移动了,排除B;心滩坝的移动意味着既有侵蚀作用又有堆积作用,排除D;在第一个大的心滩坝中,出现了新的辫状水道,故答案为C。]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mm,蒸发量超过3000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米)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溢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该地沙丘呈东北—西南走向且沙丘的缓坡是迎风坡,故图示区域盛行风为西北风。第(2)题,该地风力强劲,沙源丰富,结合右图可知,地表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起阻挡作用,湖泊附近,水汽含量增多,由于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第(3)题,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的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故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增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1~2题。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地形C.河流 D.湖泊2.图中所示地区的村落分布特点是()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1.B2.D[第1题,M地村落位于山谷地带,受地形影响。第2题,图中聚落沿道路呈带状分布。]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宫室遗址分布在()①河流右岸②河流左岸③被堆积的河岸④被侵蚀的河岸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①便于观测水情②利于取水灌溉③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3.D4.B[第3题,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可知,宫室遗址位于河流的右岸;从理论上讲,位于北半球的河流,右岸侵蚀明显,但由于该遗址位于河流的曲流处,受离心力的影响,常是凸岸堆积、凹岸侵蚀。第4题,村落沿河谷分布,一方面有利于取水灌溉;另一方面,河谷地区一般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但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还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上述两大因素的影响下,有的聚落在成长,有的聚落在衰落。结合下图,回答5~6题。5.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a B.bC.c D.d6.影响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是()①风景优美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平坦④河流交汇处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5.A6.C[第5题,a处与b、c、d处相比地形更加开阔平坦,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第6题,由图可知,该地地形开阔平坦,在河流的交汇处易形成城市。]在下图所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7~8题。7.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A.① B.②C.③ D.④8.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因素 B.水文因素C.气候因素 D.经济因素7.C8.D[第7题,据图可知,四条线路中,①②坡度太大,④距离太长,综合考虑③最合适。第8题,一般来讲,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首要因素应为经济因素。]读某岛屿图,回答9~10题。9.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最主要的地形是()A.平原 B.山地C.高原 D.盆地10.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C.虚线处等高线稀疏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9.B10.D[第9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分析,该图为日本本州岛的一部分,该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铁路围绕该岛呈环状分布,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10题,没按虚线修建铁路最可能的原因是其地势陡(等高线密集),不适宜铁路选线;如果是鞍部,则该线处地势较低,可以修建铁路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财务战略与市场策略的协调计划
- 提高学生美术表达能力的策略计划
- 消费者关系管理的工作计划
- 2025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 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课件与练习
- 2025年真空采血管项目发展计划
- 构建稳定异步消息传递框架
- 2025年印铁油墨项目建议书
- 白雪公主的童话世界解读
- 2025年氯氟氰菊酯项目建议书
- 效率提升和品质改善方案
- 中山大学抬头信纸中山大学横式便笺纸推荐信模板a
- 无形资产评估完整版课件
- 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与管理指南
- 《汽车发展史》PPT课件(PPT 75页)
- 常暗之厢(7规则-简体修正)
- 反诈骗防诈骗主题教育宣传图文PPT教学课件
- 制冷系统方案的设计pptx课件
- 修心七要原文
- 纳期管理流程图
- 中国TBHQ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