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历年高频考题带答案难题附详解(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共50题)1.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其含义是A.本质就是现象B.现象就是本质C.本质是现象的根据,本质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D.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本质,并从属于本质2.一切事物“都处在生存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的过程论的重要意义是A.克服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B.反对“激变论”C.坚持阶段论D.反对超阶段论3.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A.坚持世界的物质性观点B.坚持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观点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A.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是不断发展的B.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C.真理就是客观规律,真理与人的阶级地位无关D.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内容5.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A.学习有科学价值的书本知识十分重要B.只要掌握实际材料,就能获得理论知识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D.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6.下列论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天命主宰人间世界C.人为自然界立法D.存在就是被感知7.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观点B.辩证法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D.一分为二的观点8.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B.可以超越社会存在C.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D.历史继承性9.承认绝对真理就是A.承认永恒真理B.绝对主义C.否认相对真理D.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10.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D.实践体现了社会规律的特点11.辩证法同循环论的区别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否定之否定过程B.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曲折性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周期性12.“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其理”主要说明马克思列宁主义A.还不是真理性认识B.只是不完全的近似的真理C.是仍然要不断发展的真理D.是暂时的正确认识13.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1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是A.既要重视必然性又要重视偶然性B.通过偶然性认识和掌握必然性C.反对把必然性和偶然性相割裂的形而上学观点D.反对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15.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中决定事物质变的性质和方向的是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特殊性C.事物的量变D.事物的质变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A.由实践到认识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17.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是A.机械性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不彻底性18.论述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9.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与目标,这表明A.自在世界是构成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B.人们通过实践使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C.人化自然影响或改变天然自然的变化与过程D.人们应当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20.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科学依据是A.牛顿力学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达尔文进化论D.非欧几何和相对论2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发展观根本对立的表现是A.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B.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C.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D.承认矛盾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22.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阵营对立的根本标志是
A.对世界可知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意识的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D.对社会历史必然性问题的回答23.下列论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认为时空是为了人的方便而创造的观念B.脱离物质谈运动C.上帝创造世界D.鬼神是头脑自生的迷信24.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B.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合理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5.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就要坚持A.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B.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C.社会主义道路和各国模式相结合的原则D.社会主义本质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相结合的原则26.“某一豆荚中结出几粒豆,某条狗的尾巴有几寸长,不多不少,不长不短,这些都是必然的”,这种观点是A.把必然性绝对化B.把偶然性绝对化C.抹杀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界限D.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27.“客观规律不能违背”是指人们
A.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违背客观规律的B.没有能力违背客观规律
C.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
D.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28.扬弃是指A.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B.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否定C.克服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D.保留旧事物中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某些特征29.一切辩证法都认为A.物质决定意识B.世界是变化的C.世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D.物质世界的变化推动精神世界的变化30.囊括全部社会生活的总体性范畴是A.社会形态B.社会经济结构C.社会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D.社会有机体31.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规律32.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活动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33.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3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1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是本原。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世界统一于存在”。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哲学教程》
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思宾诺沙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35.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吾心,格物只须反省内求就可以。”这一命题观点属于
A.朴素唯物论B.主观唯心论C.客观唯心论D.经验论36.人民群众的主体是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进步的知识分子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37.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A.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杰出人物的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8.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39.做任何事情都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对象C.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D.实际经验是惟一可靠的40.发展的特点有
A.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B.世界处于发展之中,但是仍然存在发展中的复辟和倒退C.世界处于发展之中,因而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处于前进和上升的过程中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41.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42.阅读下列关于人与规律关系的材料:材料1
赫拉克里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宣称命运本身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他认为“逻各斯”永恒存在着,万物都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从的。
摘自《欧洲哲学简史》材料2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马克思把这点重述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地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材料3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材料4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荚索不达来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摘自《马克思思格斯选集》材料5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
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我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全人类正共同面,陆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伞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当前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将难以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唯以解决区域分化和阶层分化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我们也许是幸运的一代人,能看到未来新文明的曙光,它将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也许是最不幸运的一代人,因为我们可能将经历一场人与自然彻底冲撞后的劫难。
摘自《环球时报》(2004年2月6日)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材料1、2、3,简述“逻各斯”含义,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问题上的区别。
②分析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的含义。
③分析材料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43.党的十六大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号召,并指明了前进的正确道路。这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分析三大文明提出的哲学依据以及三大文明之间的关系。4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A.机械决定论B.神学目的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唯物主义决定论45.下列观点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
A.“天不变,道亦不变”B.“五德终始”C.“一切都服从注定的命运”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46.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主要表现有:
A.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生动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全面的观点B.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永恒发展的观点C.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生动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思想D.可持续发展,就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生动体现了发展的过程性思想47.下列关于真象、假象、本质和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有
A.真象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质的体现B.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第一性的,而错觉则是第二性的C.假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歪曲认识D.真象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48.在相互依赖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A.是在完全自由平等的社会关系中独立进行的B.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孤立地进行C.是在森严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D.是在人与人的普遍联系中进行的49.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C.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D.实践是世界的本体50.关于现实的可能和抽象的可能正确的说法有
A.事物的发展往往是从抽象的可能转化为现实的可能,再进一步转化为现实B.现实的可能是指尚未实现但近期可以实现的可能C.抽象的可能是指只在抽象思维领域中才存在的可能D.抽象可能性是指在将来必然可以实现的可能性第1卷参考答案一.历年考点试题黑钻版1.参考答案:CD列宁的话的含义是指,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表现本质并从属于本质。AB是对现象和本质不加区分的错误观点。2.参考答案:ABCD3.参考答案:D4.参考答案:D由于真理具有客观性,即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任何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因而真理才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是平等的。AB两个选项本身是正确的观点,但它们不能说明真理为什么没有阶级性,为什么在真理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因而不能选。而C项把真理等同于客观规律,这是一个错误观点,也不能选。5.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获得知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也可以通过间接经验,即通过学习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总结来获得。D错误,B过于绝对,A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C。6.参考答案:AD[解析]选项BC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7.参考答案:BD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是正确的观点。折衷主义观点是一种模棱两可、似是而非l的观点;相对主义则抹杀肯定和否定的区别以及两者相互转化的条件,因此这两种观点都是反对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辨证观点的。所以AC不能选。8.参考答案:ABCD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ABCD实践是人们探索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正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因此,选项A正确。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精神生产实践以及人类自身生产的实践等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因此,选项B正确。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社会矛盾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解决的,因此,实践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所以,选项C正确。社会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它是通过实践实现的,因此,选项D正确。11.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务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循环论是指把事物的发展堪称周而复始的循环,否认了否定之否定过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12.参考答案:C13.参考答案:C14.参考答案:ABCD15.参考答案:C16.参考答案:D17.参考答案:ABCD用机械运动原理来解释一切问题,脱离实践直观地认识世界,静止、片面、孤立地看问题,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这就是近代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直观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的主要缺陷。18.参考答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做到:一,从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事物,二,要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认识事物;三,真正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探索事物内部的规律性,把它作为指导我们实践的向导;四,努力运用科学理论作指导;五,充分利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抽象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取得成功,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19.参考答案:ABCD20.参考答案:D21.参考答案:ABCD22.参考答案:B[解析]答案略。23.参考答案:ABCD24.参考答案:D25.参考答案:ABCD26.参考答案:ACD这种观点是把必然性绝对化,抹杀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界限,否定偶然性存在的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错误观点。它没有把偶然性绝对化,因此B不能选。27.参考答案:D28.参考答案:ACD扬弃是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否定,而不是对旧事物根本性质的部分否定。扬弃就是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的克服,对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某些因素或某些特征的吸收和保留。因此B不能选。29.参考答案:BC30.参考答案:D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表明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构成的整体。它包含着社会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会意识形态三个概念。A项: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B、C两项是社会结构的内容。31.参考答案:C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前进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曲折的,因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B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是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的笼统说法,不合乎题目的要求。32.参考答案:D33.参考答案: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解析]本题考查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动机、欲望、幻想、想象、灵感等。它对人的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等重要的调节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考生答题的前提在于对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有所了解。34.参考答案:
(1)材料1属于二元论观点。笛卡儿公开讲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本原。而杜林则采取模棱两可的折衷主义观点。两位哲学家的错误实质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仍然导致唯心主义。
(1)材料2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主义—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解析]回答本题,首先是要根据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判断本题的考查点,这是解决本体的关键。通过分析材料可知,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对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基本知识的把握。判断准了这一点,后面的问题就好回答了。35.参考答案:B[解析]陆九渊的观点认为天下万物及其本质规律都在人的心中,要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只需要向心内求知就可以了。因此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36.参考答案:D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即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及其知识分子。A和C都不够完整,B把人民群众的主体扩大了,因此,这三个选项都不能选。37.参考答案:A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两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阶级斗争只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38.参考答案:B39.参考答案:AB“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是唯物主义的观点。CD都是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否定理性认识作用的错误观点,都不能选。40.参考答案:ABD[解析]发展是指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是一种特殊的运动,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但是运动不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因此,正确选项为ABD。41.参考答案:ABCD本题重点说明意识产生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社会的,ABCD都表达了这一思想。42.参考答案:
①材料1中的“逻各斯”是物质运动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守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联系,唯物主义往往把规律理解为意识之外独立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的内在联系,人们的意识可以反映认识与掌握规律,并指导实践。而唯心主义则从思维中引出规律,否认规律的客观性,把规律完全看成主观思辨的结果,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颠倒了规律与人的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