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1页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2页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3页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4页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5篇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育学生动手力量及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把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学问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现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现多媒体:笑笑和调皮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假如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现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预备好的纸,先把纸平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平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终看看涂上色的这局部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测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究竟应当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测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依据刚刚的推理,很简单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觉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展小组沟通。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4、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发觉乘法安排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安排率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育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发觉乘法安排率。

教具预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峻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当怎样爱护环境呢?学生答复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与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与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与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争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慧,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察,参加小组争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确定,大家鼓掌鼓舞)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惊奇,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一样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觉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争论。

生1:我发觉(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由于他们的结果一样,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觉了什么?

生2:我发觉依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设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注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表达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相互表达,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安排率。

(将乘法安排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稳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答复以上问题,假如是错的请说出缘由。)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安排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舞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3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拟要求上进,有局部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力量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深厚;另一局部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常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育更多的四化建立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其次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削减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学问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熟悉”。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受从详细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根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根据肯定的比进展安排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熟悉圆及圆的对称性,熟悉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详细情境,通过动手试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究并把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观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洁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进展想象力和制造力;通过观看、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进展空间观念;结合详细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能用圆的学问来解释生活中的简洁现象,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进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学问的不断探究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骄傲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看、操作、想象,经受一个简洁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简单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进展空间观念;经受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展图案设计的过程,能敏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观赏和设计漂亮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奇妙。

3.第六单元“观看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识别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外形,并画出草图;能依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平面图形复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看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外形;能依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外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受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看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看范围随观看点、观看角度的变化而转变,能利用所学的学问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嬉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熟悉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依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洁的复式统计图,依据统计结果做出简洁的推断和猜测,与同伴进展沟通。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楚、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详细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阅历和方法,进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展思索的力量;感受数学学问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沟通的过程中,进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念。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转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意进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局部: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忙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看,思索问题。

(2)同桌沟通。

(3)全班反应。

2、选用哪个钉子好?

(依据生活阅历,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拟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看,思索问题。

(2)同桌沟通。

(3)全班反应。

5、比拟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看,

(2)小组争论

(3)集体沟通。

留意让学生说说比拟高矮时要留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1、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拟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看,

(2)小组争论

(3)集体沟通。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肯定的生活阅历,所以上课的效果比拟明显,比拟小兔这一环节简单出错。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看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沟通。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长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全部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北师大版数学上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育学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力量,进展思维的敏捷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春游的好季节,李叔叔准备外出旅游。在动身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日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