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诗歌是文学女神桂冠上的璀璨明珠。现代诗在相对短暂的发展史中,也是群星闪耀,涌现出大批优秀的诗人和动人的诗歌。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陶冶情操,拓宽视野,现在班级将举行以四首诗为主题的“新诗会”,同学们需诵读品味诗中意,联想感悟诗中情。任务情境:《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青春的力量与创造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语言;3.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学习目标: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沫若”两字源于他的家乡的两条水:沫水(即大渡河)和若水(雅河,又名青衣江)。郭沫若(1892-1978)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易卜生、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作者简介1918年开始写诗。1919年《学灯》上发表诗作。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建立了创造社。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流亡日本10年。1937年归国参加抗战,领导抗日文化宣传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文联主席,并历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主持科学和文化工作,对我国现代文学和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郭沫若(1892-1978)诗歌:《天上的街市》《天狗》《凤凰涅槃》《炉中煤》戏剧:《屈原》《王昭君》《蔡文姬》《虎符》诗集:《女神》(第一本新诗集)代表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蓬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内容受到猛烈抨击与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切的推崇。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狂飙突进

时代精神写作背景1919年9、10月间,郭沫若从日本回国,当轮船行驶在日本横滨海面时,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目睹海浪排空的壮美景象,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放开喉咙充当号角,为祖国,为民族,为艺术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呼号。他写下了这首《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说:“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在这时找出了喷火口,也找出了喷火的方式,我在那时差不多是狂了。”——《序我的诗》新诗:也叫现代诗、“白话诗”,是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是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包括现代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现代诗主要流派为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九叶派、朦胧派。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的是郭沫若的《女神》。新诗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啊啊!力哟!力哟!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问题一:能否把题目中的“立”改为“站”?为什么?问题二:诗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问题三:为什么要“放号”?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问题细读诗歌,小组讨论,6分钟后展示。不能。一个“立”字,顺利地将诗人想要塑造巨人形象暗示给读者,“立”比“站”给人的感受更高大,更有气势,给人一种根基深厚,定而不倒的感觉。问题一:能否把题目中的“立”改为“站”?为什么?问题一:能否把题目中的“立”改为“站”?为什么?

毛泽东,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时,想到的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周恩来,立在“地球边上”,看到“夜已阑,天将晓”时,想到的是“赤色之光,早在东方闪动了。”(《赤光的宣言》)朱德,立在“地球边上”,看到“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时,想到的是“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太行春感》)陈毅,立在“地球边上”,看到“露侵衣被夏犹寒,……满身沾野草”时,想到的是“此日准备好身手,他年战场获锦归。”(《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还有许多人,他们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闻一多的“号声”是“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鲁迅的“号声”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秋瑾的“号声”是“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一个“立”字,顺利地将诗人想要塑造巨人形象暗示给读者,“立”比“站”给人的感受更高大,更有气势,给人一种根基深厚,定而不倒的感觉。

问题二:诗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意象描述整体意境白云怒涌北冰洋壮丽、晴景太平洋无限、力量、推倒洪涛滚滚雄奇壮阔博大瑰丽气势磅礴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都有哪些特点?整体构成了一幅怎样的意境画面?在诗中圈出并批注。问题二:诗人“立在地球边上”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看到“无数”的白云,看到“壮丽”的北冰洋,看到“无限”的太平洋,看到“滚滚”的洪涛,这些大而广的意象,营造了一个雄浑壮阔,气势宏大的意境画面。象征着五四浪潮中的激进改革的新生力量!问题三:为什么要“放号”?思考:①“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主语是谁?何如理解这句话的含义?②“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根据背景资料,请同学们研读诗歌后四节,体会情感。

①“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的主语是谁?何如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主语是滚滚的洪涛。排山倒海般的洪涛既具有巨大的破坏力,又蕴藏着同样巨大的创造力。它是“五四”巨大声势的象征,是青春的生命力,是五四时期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与力量。

②“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呦”,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深刻含义?这是对力的歌颂和赞美,诗人从多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其神韵,反映其节奏,多层面感受力和美。诗人这里尽情歌颂的力,其实正是五四时期的那种时代精神的特征。诗人在本诗中扮演了一个跨越两大洋的巨人形象,表达了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与决心。通过对力的歌颂和赞美来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特征,唱响一曲时代最强音!明确情感艺术手法总结(1)运用排比的句式,热烈歌颂了“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力量,反映了“五四”时期人民那种奋起直追、高扬个性、改变国家现状的强烈愿望,具有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象征、拟人)(2)运用叠词“啊啊”,运用“力哟!力哟!"这一反复手法,直抒胸臆,抒写对“力”的赞叹,增强艺术感染力。(3)句式自由,节奏鲜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一首自由体新诗。这首诗采用了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具有极为鲜明、强烈的节奏感。诗中最短的诗句只有两个字,最长的诗句则达20字以上。长短句式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自由、奔放没有约束。(4)叹号的使用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