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奚族考古资料的几种资料_第1页
关于奚族考古资料的几种资料_第2页
关于奚族考古资料的几种资料_第3页
关于奚族考古资料的几种资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奚族考古资料的几种资料

唐朝和元朝以后,西域逐渐消失,留下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由于奚族的文献资料匮乏,学术界对奚族历史的研究较为薄弱。近年来,奚族考古资料不断被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也屡有问世,这对奚族历史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大体而言,奚族的考古资料可以分为碑刻和遗址遗迹。一、碑、墓志铭、纪功载政之叹截至目前,能够确认是奚族的碑刻共有7件,即萧孝忠墓志、大王记结亲事碑、萧福延墓志、李府君夫人张氏墓志、耶律氏墓志铭、萧资茂墓志铭和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下文以诸碑刻面世的时间为序,逐一对各碑刻的发现情况、具体形制、著录内容、史料价值等进行叙述和评价。(一)萧孝忠夫人车夫与契丹人通婚事该墓志于1954年在辽宁省锦西县孤山村出土,现藏于锦州市博物馆。墓志为正方形,边长66厘米,厚7.5厘米。刻契丹大字18行墓志刻于大安五年(1089),计230余字,主要记载了萧孝忠的婚姻及子女情况。碑文较为详细地记述了萧孝忠的五位夫人,其中有契丹人,也有汉人,说明辽代奚族与契丹和汉人之间均存在通婚现象。萧孝忠其人未见于《辽史》记载(二)辽太祖天赞碑此碑于1974年秋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喇嘛沟门村出土,现藏于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碑身上圆下方,高110厘米,宽35厘米,厚11厘米,碑下部有高7厘米的梯形石榫,应有碑座。该碑刻于辽太祖天赞二年(923)。碑额题“大王记结亲事”六个楷体汉字,碑文由左向右竖行汉文书写,碑身正面刻10行,右侧面刻3行,背面刻13行,左侧面刻1行,共27行。每行字数不等,共计897字。大王记结亲事碑是现存奚族最早的碑刻,也是辽代石刻中时代最早者。主要记述了奚王这些记载是了解辽初奚族的婚姻习俗、社会经济状况、奚族与契丹关系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另外,该碑用白话文刻写,其所包含的大量方言为研究奚人的语言提供了宝贵资料。李义《辽代奚“大王记结亲事”碑》和《内蒙古宁城县发现辽代〈大王记结亲事〉碑》两文对该碑进行了研究和考证。(三)《奚王萧福延墓志》大历四年774年二月十二日墓志合一,1992年8月出土于河北省平泉县柳溪乡马架子村八旦沟自然村。发现时已断裂成数块,志盖长79厘米,宽76.5厘米,周边厚7厘米,中间厚15厘米。志盖顶部篆书9字,为“故上大夫墓志铭之记”。墓志长、宽与志盖相同。志文楷书书写,31行,首行81字,余30行字数不等,满行35字,共计820余字。该墓志记述了奚王萧福延的生平事迹,即墓主人自辽重熙四年(1035)入仕至咸雍六年(1070)辞世,历任左千牛卫将军、镇国军节度使、永兴宫使、彰义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延庆宫使、崇德宫使、涿州军州事、宣徽使、奚王等重要职位,是辽道宗时期的勋贵大臣。同时,墓志还对萧福延诸兄弟进行了介绍,有学者推断墓志中所记载的萧福延之兄萧福善就是奚王萧韩家奴。萧福延其人未见于《辽史》和《契丹国志》的记载,该墓志的发现可与《欧阳修全集》、《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全辽文》、和《房山石经题记汇编》等文献的相关记载相互印证(四)李府君夫人张氏墓志铭墓志合一,1993年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医院,现藏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墓志志盖覆斗形,中间阴文篆书“唐故归义王李府君夫人故贝国太夫人清河张氏墓志铭”。志石呈方形,边长72厘米,厚14厘米。志文楷书26行。据考证,该墓志的主人是奚王李诗的夫人张氏该墓志与两《唐书》的相关内容同等重要,成为了解奚人李诗及其家族情况及与唐朝关系的主要依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五)金漆水郡夫人哈罗姆氏墓铭该墓志于1998年在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乡鞑子坟村出土,现存于平谷区黑豆峪村碑林。耶律氏墓志铭,墓志合一,金皇统元年(1141)刻石。志石长97厘米,宽100厘米。志盖篆题“大金漆水郡夫人耶律氏墓铭”。志文楷书37行,满行35字。墓志的主人耶律氏为奚人萧公建之妻,据考证,耶律氏很可能是汉人韩知古的后代。耶律氏墓志可补《金史》对萧公建家族的缺载,是了解金代奚人萧公建家族的宝贵资料,同时为研究金代奚人的社会地位、奚族与金统治者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六)志石和志文两志萧资茂墓志与耶律氏墓志同时出自萧公建家族墓地,现存平谷区黑豆峪村碑林。该墓志仅存志石,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刻石。志石长80厘米,宽79厘米。志文楷书20行,满行19字。志文字数不多,主要记述了墓志主人奚人萧资茂的家世、品德、仕途及其死因。据考证,萧资茂即萧公建之孙。萧资茂墓志铭与耶律氏墓志铭同等重要,属于了解萧资茂本人和萧公建家族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七)唐李宝臣张氏墓志该碑俗称李宝臣记功碑,2000年6月发现,现存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燕赵大街西侧。该碑刻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碑为半圆形,刻有六龙环绕碑坐北朝南,通高7米余,其中碑首高2.31米,宽2.62米,厚0.72米。碑额阴刻篆书“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3行12字。正面阴刻大字行楷书29行,满行55字,共计1398字,尚存1007字。李宝臣,范阳城旁奚人,两《唐书》中有传。鉴于两《唐书》中均有李宝臣传,该碑的史料价值不大。郭玲娣、樊瑞平、杜平《唐李宝臣纪功碑考述》和冯金忠、陈瑞青《唐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残碑考释》两文对该碑的著录情况、参考价值等问题有所考释。综上所述,在现存的奚族碑刻中,萧孝忠墓志、大王记结亲事碑、耶律氏墓志铭和萧资茂墓志铭,属于第一手资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萧福延墓志、李府君夫人张氏墓志和大唐清河郡王纪功载政之颂碑可以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也是研究奚族历史的必备资料。这些碑刻对奚族历史的探讨和研究具有证明、补充,甚至是纠正某一历史问题的作用。它们与基本文献资料同等重要,具有重要的参考和使用价值。二、社会生活区域分析和文献综述除了碑刻以外,在目前所发现的遗址遗迹中,可能是奚人的为数不少。这些遗址遗迹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承德市、内蒙古赤峰市、北京市延庆县等奚族曾经生活聚居过的地方。其中,古北口至辽中京间辽驿道上的驿馆遗址引起诸多研究者的关注。1982年,承德地区文化局辽驿调查小组对辽中京至古北口之间的辽驿道进行了调查,基本弄清了该段驿道的走向、所经山川河流、地形地貌,并对驿馆的具体位置、驿馆之间的距离及驿馆遗址出土的实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说明。据文献记载,古北口至辽中京段的驿道附近是辽代奚人的生活区域。另外,研究者对北京市延庆县古崖居遗址对于古崖居的探讨,还需从长计议。古崖居所在的延庆之地确为西奚的活动范围,这在《五代会要》、《新五代史》、《辽史》、《隆庆志》等文献中多有反映。此外,项春松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郊区所见的十间房辽墓、窑沟门辽墓和赤峰地区数十座有木质结构的墓葬材料进行分析认为,这些墓葬主人可能就是奚人。由于这些遗址遗迹无论是在时间、地域上,还是特征、特点等方面均与契丹的极为相似,难以进行区分和断定,故有充足的论据证明确属奚族者为数并不多。部分研究者仅凭个别依据得出的结论,过于武断,不能令人信服。要想明确这些遗址遗迹与奚族的关系,还需新的文献史料或考古资料予以论证。但可以确定的奚族历史遗存无疑为研究奚族历史提供了更加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