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刻文献补遗_第1页
石刻文献补遗_第2页
石刻文献补遗_第3页
石刻文献补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刻文献补遗

2015年,《中原文化遗产》第一版出版了唐代师宗君墓志的考证解读,并发布了唐代石宗义墓志的史料和注释。本文对相关文学史问题进行了必要的考证,为研究唐代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历史事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成果。经对照拓片复核,发现原释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文字释读错误,倒文、缺文,以及标点不当,影响了该项出土材料的正确使用。今谨依原文顺序,加以条校,希望该项石刻文献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利用。1.公讳知礼,字德舆,其先平原人,汉大司空丹之后也。“知”字误,原拓作2.皆以弈世载德,能官著声清白,传于子孙,簪组耀与姻族。“能官著声清白”,怎么分析?“簪组耀与姻族”,是什么意思?疑窦重重,文意难以理解,而且行文不和谐,文气不通畅。细致分析,发现重要的原因,乃是句子被点破,标点误断。分析其错误的原因,首先是不明“著声”的含义。“著声”,谓声誉或声绩显著,也泛指著名,著称。传世文献中有用例,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近有大贵,以孝著声。”唐·王维《责躬荐弟表》:“缙前后历任,所在著声。”“能官著声”,与上文“弈世载德”对举,赞颂志主祖辈和父辈都擅长吏治,且声誉显著。其次,文字释读有误。“与”,原拓作经过整理,原文应标点为“皆以弈世载德,能官著声。清白传于子孙,簪组耀于姻族。”3.至于文笔音律之奥,弧夫毬饮之微,几一经于心,罔不臻于至妙也。况商较古今,交接豪隽,一言一行,为时所宗。“凢”,原拓作“4.且此州羌汉错居,山川夐阔,苟失控御,即为祋攘。公为是都也,部落畏威,将乎知惧,秋毫无犯,边界获安。经过整理,原文应是“且此州羌汉错居,山川夐阔,苟失控御,即为寇攘。公为是都也,部落畏威,将卒知惧,秋毫无犯,边界获安”。5.陇西公韪其劳绩,特表奏荐授银青光禄大夫荣王府咨议,袟满除虅州刾史。公莅事政著,下车人安来,同来暮之歌去,有去思之叹。原释文“公莅事政著,下车人安来,同来暮之歌去,有去思之叹”,此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令人费解。究其原因,首先是文字误读,“同”,为“兴”字之误,指兴咏,歌咏。其次,释读者对志文所涉典故不明,文意不理解,进而影响到句子的正确标点。“下车”,指初到任。《后汉书·赵熹传》:“熹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来暮”,“来何暮”的缩略。典出《后汉书·廉范传》:“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着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无袴。’”此典后来缩略成“来暮”,表示对地方官员清廉贤明,有功德于民的赞颂。该词在六朝石刻文献中多有用例,如北魏《山徽墓志》:“始有来暮之歌,浃兴谁嗣之咏。”北齐《封子绘墓志》:“所在树政宣风,德音潜被,民歌来暮,物有去思”。“去思”,语出《汉书·何武传》:“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之名,去后常见思。”后用“去思”,表示当地民众对离职官吏的怀念。关于“去思”,碑志亦多用其例,如北周《李贤墓志》:“践境临民,每有来蘓之咏;秩满旋阙,咸垂去思之涕。”《李纶墓志》“历状清显,遗美去思。”唐《辛澄墓志》:“百姓等以君去思结慕,遗爱在人。”就志文内容而言,这两句是赞美墓主施行仁德政治,民间有歌咏赞颂他,百姓不舍怀念他,语意畅达。经整理,此段当是:“陇西公韪其劳绩,特表奏荐,授银青光禄大夫、荣王府咨议。祑满,除虅州刾史。公莅事政著,下车人安。来兴来暮之歌,去有去思之叹。”6.未几拜资州刺史兼安夷军使殿中侍御史柱国,公之到任也,州忌畏爱如虅政焉,会招不协者疏,诏罢。“柱国”后面还有一字,虽上部泐蚀,但整体轮廓清晰,原拓为““招”字,原拓甚清晰,作7.公纵然有剪灭之志,而无其位,因而构疾,乾符四年十月九日终于洪州之攐次,享龄卌有八。“纵”,原拓作8.夫人清河殷氏,洲德贤明,专贞温惠,生子而喆随夫,有仪桐折敛沉昼夹奚。逮子二人……“生子而喆随夫,有仪桐折敛沉昼夹奚。逮子二人……”,意思费解,细致考察,发现句子全部被点破,致使文不可解。其错误的原因,既有典故不明,文意不理解,也有文字误释。复核原拓本,“敛”,本作经过整理,原文应是:“夫人清河殷氏,淑德贤明,专贞温惠,生子而喆,随夫有仪,桐折剑沉,昼哭奚逮。子二人……”9.皆秉性冲和,材唯端敏,趁庭靡及,泣血空深。“趁庭”,词义不明。复核原拓,“趁”原拓作10.让言,哀获攐挸,涉历艰危。即以光明元年四月廿五日归窆于京兆府长安县龙首乡祁村次先茔之西南也,虞变陵谷,惧溉芳酋,请勒贞石,志于玄壤。“光”字误,原拓作“广”。广明,是唐僖宗李儇的年号(880年正月至881年七月),共计2年。“惧溉芳酋”,文意殊不可通。复核原拓,“溉”字本作11.卓彼师君,迈俗超群,优哉游哉,能文能武。筮仕边塞,风云□□。“卓”字放在文中虽然文意通畅,但与原拓字形不符。拓本作“倬”。“能文能武”,原拓为“能武能文”,“文”“武”二词误倒,则不叶韵。“云”下一字,拓本作12.萧萧古柏,惨添悲风。“萧萧古柏”与“惨添悲风”对举成文,但行文却并不和谐。而且遍查典籍,也没有发现“惨添”的用例,释文当有误。核实拓片,发现所谓“添”字,实作从上面对此通墓志的校补,可以看出,由于碑志文字异体俗讹,用典使事,客观上确实给释读带来一定困难。但是只要细致辨识,把文字放到汉字发展的轨迹上去考察,追溯源流,理清文字演变脉络;注意分析文意,弄清楚字词关系;考察碑文残划和文字轮廓,利用碑刻文例,比勘互证;再注意从历史文化、典故破解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证,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释读、理解碑铭。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提供的经过整理的石刻文献能够保证其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三者统一,那么利用它从事文史领域多学科的研究,比如历史研究、语言文字特别是俗字研究等,必将会发挥其更大的作用。经补正,《师府君墓志》可释文标点如下:唐故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资州诸军事、守资州刺史、兼安夷军使、殿中侍御使、柱国、平原师府君墓志铭并序。前原州军事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刘象述。公讳弘礼,字德舆,其先平原人,汉大司空丹之后也。皇左赞善大夫讳鸖,即公之曾王父也。皇右骁卫大将军讳盈,即公之大父也。皇皇城留守检校工部尚书讳易从,即公之烈考也。皆以弈世载德,能官著声。清白传于子孙,簪组耀于姻族。公即留守尚书之弟二子也。公幼而敏悟,总角环奇,倜傥不群,风流迈俗。至于文笔音律之奥,弧矢毬饮之微,凡一经于心,罔不臻于至妙也。况商较古今,交接豪,一言一行,为时所宗。公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非遇知己,不苟且以筮仕矣。时遇司空陇西公之节制鄜畤也,知公而特请行焉,到郡补节度押衙。公勤恪小心,夙夜无怠,复奏授监察御史,寻迁鄜、坊、丹、延四州都游弈使。且此州羌汉错居,山川夐阔,苟失控御,即为寇攘。公为是都也,部落畏威,将卒知惧,秋毫无犯,边界获安。陇西公韪其劳绩,特表奏荐,授银青光禄大夫、荣王府咨议。祑满,除虅州刺史。公莅事政著,下车人安,来兴来暮之歌,去有去思之叹。未几,拜资州刺史,兼安夷军使、殿中侍御史、柱国公。公之到任也,州民畏爱,如虅政焉。会遭不协者疏上,诏罢。因游江西,复遇逆寇,公忿然有剪灭之志,而无其位,因而构疾。乾符四年十月九日终于洪州之旅次,享龄卌有八。传曰:“仁者寿”。斯人不寿,何也?于戏!知与不知,皆为之叹愤。夫人清河段氏,淑德贤明,专贞温惠,生子而喆,随夫有仪。桐折剑沉,昼哭奚逮。子二人:长曰让言,前西川节度衙推、试太常侍协律郎;次曰让夷。皆秉性冲和,材唯端敏,趋庭靡及,泣血空深。女二人,曰武,曰佃,年皆幼冲,未适他族。让言哀护旅榇,涉历艰危。即以广明元年四月廿五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