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_第1页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_第2页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_第3页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_第4页
第二章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心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豆豆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从豆豆出生到2岁的时间里,她都是爸爸妈妈眼中的乖宝宝,非常听爸爸妈妈的话。但是2岁以后,豆豆似乎表现出了很强的“叛逆”心理,爸爸妈妈让直豆做什么事情,豆豆就偏不做什么。有一次,爸爸让豆豆背《静夜思》,自己给豆豆录音。豆豆口齿清晰地背了一遍。爸爸说:“豆豆,再来一遍好不好?”豆豆立刻大声地说:“不好!”然后扭头跑开了,任凭爸爸怎么哄,豆豆都不肯再背一遍了。还有一次,豆豆把积木摆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就去玩别的玩具了。妈妈看见了就走过来想帮豆豆收拾一下那些积木,豆豆立刻跑过来大喊:“不许动我的积木!”然后伤心地哭了起来。爸爸妈妈非常纳闷:豆至怎么像变了个人似的,原来听话的豆豆哪儿去了?导入案例哪些心理发展的理论可以解释豆豆的变化呢?我们这一章将了解心理学理论的各门各派并尝试用它们来解释儿童的发展变化。目录第二节.

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

遗传论与环境论第三节.

行为主义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第一节.遗传论与环境论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成熟势力说"这一理论来解释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基因规定好的顺序,有规律、有次序地进行的。一、遗传论:成熟势力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1和2进行了观察,确认认他们俩爬梯的水平差不多。(1)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1进行了爬楼梯能力的训练,而对2则不作训练。这一训练过程持续了5周,其间1比2表现出了较好的技能。(2)到了第53周时,2的走路姿势已经比较稳定,肌肉也更加有力,对爬楼梯表现得跃跃欲试。经过了少量的训练,2周后2就赶上了他的同胞兄弟1的熟练水平,并且总是想与1比个高低(图2-1)。(一)双生子爬梯实验(一)双生子爬梯实验

看来,对于爬楼梯这项技能,在出生后第53周左右训练的效果最好。格赛尔又进行了很多类似的研究,发现任何项教育内容都有类似的“最佳训练期"。因此,只要幼儿准备好了,即达到了成熟水平,学习就会发生。

(一)双生子爬梯实验

根据上述结果,格赛尔认为,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也是发展的条件。幼儿需要首先达到成熟水平才能够学习相应的技能。幼儿的生理成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例如,以动作机能的发展为例,先是会抬头,然后会翻身,再会坐、会爬,最后才会走。幼儿生理成熟的速度也有-定的规律,在出生的头几年,年龄越小,生长的速度越快。可见,发展首先是由成熟决定的,而成熟的顺序则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即幼儿的年龄。根据大多数幼儿在某个年龄发展的平均特征,就可以判断一个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一)双生子爬梯实验父母的哪些特征是可以遗传给孩子的呢?这些特征又对孩子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呢?1.智商智商是可以遗传的,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性.并且随着幼儿的成熟,基因对孩子智力的差异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2.内向/外向内向的人喜欢独处,比较害羞,在他人面前不自在,倾向于回避社交场合;外向的人善于交际,喜欢和他人在一起。这个特征也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力,与智商大致相同。(二)一些心理特征的遗传3.共情能力共情能力指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对他人的心情感同身受的能力。同卵双生子对他人的共情能力比异卵双生子更为相似,因此共情能力也是一个可以遗传的特征。可见,很多能力和特征都是可以遗传的,每个孩子都是在遗传基因的作用下不断发展、成熟的。遗传和成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对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更需考虑遗传成熟,特别是神经系统、大脑的生理发展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二)一些心理特征的遗传

隔代教育与父母抚养相比,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呢?近年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的“留守儿童群体”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一般与自己的祖父母或者父母的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一般观念认为,留守儿童容易走向两个发展极端:--些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无异,甚至在很多方面的发展水平会高于非留守家庭的孩子,他们自信懂事、坚强乐观;另一些留守儿童由于缺少了父母在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二、环境论: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现象属于社会问题,但由于父母外出而给孩子带来的深远影响却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究竟父母、家庭、社区甚至整个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如何呢?下面我们将探讨这一问题。二、环境论:生态系统理论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一个儿童发展的环境是一一个复杂的、层层嵌套着的系统(图2-2)。(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1.微观系统对于大大多数婴儿来说,微观系统指与幼儿直接接触和交往的环境,是范围最小的环境。微观观系统仅限于家庭;进人幼儿园后,幼儿开始和幼儿园老师、同伴以及社区内的同伴交往,微观系统会变得逐渐复杂。2.中间系统中间系统指各个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微观系统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就会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比如,与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成长到婴儿甚至儿童阶段也会跟同伴建立亲密相互支持的友谊关系。(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3.外层系统

外层系统指幼儿不直接接触,但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一定影响的系统。比如,父母的工作单位、邻里关系、父母的人际关系等,虽然幼儿并不直接接触它们,但它们仍然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影响。例如,如果父亲工作单位变动,就可能会让孩子转学;如果工作任务比较繁忙,就会影响父亲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父亲对孩子的关注程度。(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4.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指幼儿所处的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背景。它影响了社会中人们的普遍观念,比如如何对待孩子、需要教给孩子哪些技能、怎样教育孩子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国家中,这些观念是非常不同的,但它们都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一)学前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

家庭创造了学前儿童最初的生长环境,提供了学前儿童与他人独一无二的联系。温暖而健康的家庭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身心健康。家庭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和沟通方式对学前儿童有着重要影响。当家长以温和、协商的语气提出要求时,孩子通常会配合,而家长也会更加温柔。如果家长以命令和指责的方式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会反抗、拒绝,并且表现出错误的行为;这样的错误行为会造成家长采取惩罚措施,导致孩子更强的叛逆。在家庭中,成员关系的亲密程度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1.家庭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远远比一对一的沟通复杂。在家庭中,任何两个成员之间的关系都会受到第三个家庭成员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孩子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常常是相互影响的。比如,父母婚姻如果美满而亲密,母亲就能更友善、敏感地照顾孩子。当父母的关系和谐时,父亲也会更多地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发展心理学研究者通过不同维度考察学前儿童的家庭环境(表2-1)。研究者们去做家访,在家访过程中观察儿童的家庭环境并与父母进行访谈,收集了下面这些维度上家庭环境情况的信息。(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1.家庭(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1.家庭

在不同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有所差别。我们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以下四种。(1)专制型教养方式。在这样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多于对孩子的关爱。父母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严格遵守,并采用惩罚和强制性的策略迫使孩子听话。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需要比较忽视,而要求孩子满足自己的需要。(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2.父母教养方式(2)权威型教养方式。

这是一种兼具控制和关爱的教养方式,父母也会向孩子提出要求,不过这些要求往往是合理的,并且父母会对孩子解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要求。父母也会更接纳孩子的观点,会征求孩子对各种事情的意见,以合理、民主的方式控制孩子。(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2.父母教养方式(3)放任型教养方式。

这种方式下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大于控制,对孩子的要求较少,并且不会监控孩子的行动。(4)不作为型教养方式。这种方式下,父母过于关注自己的事情,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较少,经常不理睬孩子。(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2.父母教养方式哪种教养方式对孩子更好呢?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发展得相当好。他们心情愉快、自信,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而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情绪不稳定,很容易被激怒,消极情绪较多,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放任型父母的孩子,特别是男孩的攻击性较强,喜欢自我中心。发展最差的则是那些不作为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他们在3岁时就表现出各种问题行为,也会成为充满敌意、自私、叛逆的青少年(表2-2)。(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2.父母教养方式(二)家庭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在家庭之外,幼儿园是对学前儿童发展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儿童在幼儿园里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技能、规则、策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里,儿童还学到了如何与同伴相处,如何遵守规章制度以及如何尊敬权威。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能够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三)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在法国和比利时,进入幼儿园是法定权利:在瑞典和芬兰,政府给那些参加工作的父母提供儿童看护:俄罗斯拥有-一个广泛的国营幼教系统,包括托儿所和幼儿园,75%的3--7岁的城市儿童都参加了这个系统。而在美国,对于学龄前教育或是总体的儿童教育,则没有同等国家政策。美国的家庭可以选择多种早教机构来托管或照看自己的孩子,例如儿童托管中心、家庭式的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并且每种机构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被送到托管中心的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至少与那些待在家里的儿童持平,并往往高于待在家里的儿童;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在高质量的托管机构中的儿童也更加自信、独立,并且对生活环境的认识更加丰富。(三)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上幼儿园主要做什么?幼儿园开设的课程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幼儿可以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游戏来进行学习;另一类是学习型课程,教师通过上课,按照设计好的课程,教给幼儿认识汉字、数字、颜色等。近年来,大众媒体一直在宣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也层出不穷。学习型课程成为许多幼儿园的主流课程,一些幼儿园甚至提前开设了小学的课程。这些做法真的有用吗?(三)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一些教育家指出,随着教育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很多学前儿童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童年,过早的学习可能会让儿童丧失学习兴趣。研究发现,那些在幼儿园里开始学习识字、阅读的孩子会表现一定的优势,但进入小学后这些孩子在学业上的优势会逐渐消失,他们更容易出现考试焦虑,而创造力也要低于同龄孩子。那么,怎样的幼儿园教育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呢?研究发现,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幼儿园需要为儿童安排大量、充足的游戏时间以及在团队互动的环境中获得支持的时间。表2-3提供了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的一些特征。(三)幼儿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中,电子媒体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儿童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产品,他们首次接触电子产品的年龄在不断降低。美国的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0-8岁儿童每天至少看一次电视;2岁以下的儿童看电视和视频的时间是阅读时间的两倍。总体上,8岁以下的儿童每天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大概有3个小时,并且年龄越大的孩子使用电子媒体越多。在我国,这些数字也是逐年递增的。那么,学前儿童是否应该接触电子媒体呢?(四)电子媒体对学前儿童的影响1.电子媒体有利有弊

媒体使用对学前儿童的影响依赖于儿童的年龄和媒体的内容。3岁以下儿童很难从电子媒体中获得知识,他们需要与大自然多接触、与人多发生直接的互动,这样才能有效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过早地、过多地接触电子媒体可能会带来视力下降、骨骼发育不良、身体肥胖、注意力不集中、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身心发展多方面的问题。(四)电子媒体对学前儿童的影响2.家长的引导是关键随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媒体使用逐渐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困惑如何对待电子媒体这把“双刃剑”。其实媒体本身并无好坏,媒体所传达的内容远比媒体本身更重要。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